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教育阶段,识字、阅读是一个重要环节。孩子什么年龄开始识字最好?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要从那些方面入手?孩子的识字训练采用那些方法比较科学?带着这些问题,结合多年的幼教工作的经验,我想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一、孩子早识字、早阅读的好处
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语言教学应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它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幼儿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这样,我们不难理解:孩子的识字、阅读能力应该早培养。至于孩子什么年龄开始进行培养,专家的意见大相径庭,有人认为从零岁就可以开始,这就是所谓的胎教说。有人认为从三岁开始比较合理,这就是所谓的现实说。结合儿童的生理发育特点,我支持现实说。
(1)汉字是图形文字,它有利于开发儿童智力
人类获取知识的途径80%源于视觉的吸收,从人类视觉语言的发展来讲,汉字图形无疑是最好的视觉语言表达方式,非常容易被儿童吸收。同时,学习汉字也利于右脑开发,现代人体科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右脑的开发对儿童智力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法国汉语教师协会主席白乐桑先生说,他教法国孩子学汉字,主要目的在于开发西方儿童的右脑。
正常人出生后,大脑就有140亿个脑神经细胞,它们彼此孤立。 没有接受良好刺激的脑神经之间的链接稀稀疏疏,象羊肠小道。这样的大脑,智力可想而知。在大脑发育的关键期,脑神经细胞经过良好信息的刺激,会长出许多树突,互相联结,建立四通八达的神经网络,犹如洲际高速公路。这就是智力出众的原因。右脑的记忆量为左脑的100万倍,其信息量为左脑的十万百万乃至千万倍以上,智力的高低取于右脑,无论是读书考试或发展事业,决定胜负的是“右脑”。 大脑在发育期需要听觉、视觉、触觉、嗅觉等感官的良好刺激,最简捷最有有效的刺激就是听觉的刺激。
根据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研究,一个人的记忆力发展自零岁开始,一至三岁即有显著的发展,三至六岁,其进展更为迅速。早期识字、进行阅读,即是利用儿童期的记忆力,记下一些永恒的东西,把这些最好的东西先融入孩子的灵魂,融入孩子的血液里,让孩子满腹经纶,成为饱读诗书、学识渊博的人。
0~4岁是孩子识字、阅读的最佳时期。幼儿眼里是不分物和字的。他们还不会分析,也没有好恶之分、难易之别,却都有“无选择探求”和瞬间注意,所以仅凭“印象记忆”就能像认物一样识字。
二、孩子识字、阅读应遵循的原则
为什么不少老外说汉字难学? 为什么小学生用六年时间学三千多常用汉字还如此吃力?传统的识字方法是从结构、笔画方面死记硬写,相对呆板、枯燥、乏味,不符合孩子好奇、贪玩的天性,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学习效果也不理想。那都是因为没有把握好孩子识字阅读的最佳时期。
幼儿识字不需要同时理解字义和学会书写。他们对世界万物的认识,最初都是先记忆后理解的,逐步进行“情境领悟”,理解字义就水到渠成了。凭着“印象记忆”,幼儿识字不怕字形笔画的繁多。早期识字、提前读写最能获得成功的原因,还在于幼儿极易获得“识字敏感”。形成这种敏感,幼儿识字阅读就“自觉化”“自动化”了,自学能力的培养也由此而起步。
所以孩子早识字、早阅读应遵循的原则:一是把握孩子识字的敏感期(黄金期),早教、早学。二是快乐地教快乐地学,通过玩游戏、讲故事等孩子喜欢方法来教学。三是生活化地教,生活化地学。生活即教育,环境熏陶,耳濡目染。四是亲子互动,父、母亲带着孩子学。
父、母亲可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间教会孩子说话教会孩子认识亲长、认识万事万物那样地教会孩子轻轻松松地识字。生存在终身学习时代的孩子,面对日新月异的知识信息和价值多元的观念,如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对于孩子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早期阅读的意义在于能发展孩子的注意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锻炼孩子的观察力;培养孩子的记忆力。早期阅读习惯的培养,为以后的课堂学习时听课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孩子认真倾听的能力和习惯,有利于帮助幼儿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大大丰富幼儿的情感。
三、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要从那些方面入手?
1、激发幼儿阅读兴趣,是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前提
如何激发幼儿阅读兴趣,我认为:寻找孩子兴趣是关键。幼儿教育毕竟是启蒙教育,因此要让孩子对汉字产生兴趣,必须要引导他们,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孩子对绘本有一定的兴趣,尤其是彩绘本,通过画面,孩子可以直观地了解一些内容,从而产生兴趣,,我们一方面要想办法让有兴趣的孩子延续阅读的兴趣,要让兴趣不浓的孩子提升他的兴趣,让兴趣成为引导孩子深入学习。
2、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满足孩子对阅读的需要。
阅读材料的丰富性对拓宽孩子的阅读面很有帮助,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增知识,进一步提高他们对阅读的兴趣。为孩子提供不同难度层次、不同知识面的图书,让孩子自主选择。因为孩子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家庭教育的基础不同,他们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教师还可让阅读能力较弱的孩子从家里带一些自己熟悉的图书放在“阅读区”,让孩子培养自信心,不产生自悲感。在选择阅读材料的时候,不仅要选择纸质的,同时也要提供多媒体的。教师有针性地选好共性教材和差异教材,做好集中教学,差异指导,通过因地制宜的教学,经过长期的引导教育,能够使孩子既培养出兴趣,也能提高阅读的能力。
3、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
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在于于他们的沟通,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我们不要一味强调孩子读多少书,而是要多与他们沟通,认真倾听孩子的的阅读感受,从而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鼓励孩子思考问题,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喜欢阅读的习惯。对不同孩子,我们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既调动孩子的兴趣,又培养孩子的持久毅力,从而促进我们的教学工作更加合理化,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促使孩子健康成长! 四、如何科学地对幼儿进行识字训练
1、在游戏、娱乐当中学习与识字
现在有许多幼儿识字软件对孩子的识字有一定帮助,其中有一“开心蛙识字”软件,其中16个经典故事场景,250多个与故事同步的趣味识字游戏,600多个识字动画,可以帮助孩子学习1500个常用字。利用这些软件,让孩子在在游戏、娱乐当中学习与识字,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会让孩子产生浓厚的兴趣。
此外,我们可以组织游戏,娱乐节目来调动孩子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参与其中,自导自演,提高他们组织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让他们变被动识字为主动识字。
2、创设识字环境,帮助孩子识字
(1)识字教育环境的创设。在活动室的墙面或区域,有图画有标志符号的地方,配上与之相应的文字,让文字与画面融为一体。在幼儿欣赏和理解画面的同时,认识汉字。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自然二然地接受了文字信息。
(2)创设“识字区”。教师帮助和引导幼儿收集有文字的图书、杂志、包装袋、商标、宣传画、报纸等上面的文字,把在幼儿园识过的字和自己认识的字贴在专栏里,起到巩固、加深、记忆的作用。
(3)书本环境。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一些图文并茂,以图为主,文字大而少的图书、报刊,在成人指导下,引导幼儿阅读。教师注意收集幼儿生活的小区中常见的文字,可以认读路牌上、商店门头字牌,路边广告宣传栏等上面的文字,引导幼儿留意和关注生活中常见的汉字。
(4)从认识自己和同伴的名字入手,将幼儿日常生活中的个人物品用个人的名字标识,通过比较自己和同伴名字中一些同音不同义的字,找到偏旁部首相同的字等等。
3、根据不同年龄孩子的特点,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孩子识字
(1)利用优秀的教育资源,对孩子进行识字教育
《酷酷认字》是最适合3~8岁年龄段的孩子进行识字阅读的启蒙教材,教材充分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理念,符合幼儿“好玩、好动、好奇”的天性,倡导“游戏活动中快乐学习”。
(2)利用先进的教学法,对孩子进行识字教育
幼儿动手“拼图拼字”的识字教学法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成长在线》,央视一套的《半边天》等栏目做过访谈,受到教育心理学家的高的度评价和幼儿园老师、家长的肯定。
家长和老师在识字教学当中最成功的境界是让孩子在快乐游戏当中去吸取知识,进行识字阅读。绝对不能让孩子对识字产生厌恶心理,这才是正确的早教之道。
(3)设计教学方案,进行优化教学
例如:中班识字活动《尾巴歌》教学设计 :
尝试运用已有的汉字经验进行推理,认识汉字:兔、松;理解并掌握汉字,体验识字的快乐。
又如:大班识字活动《两只小猫》教学设计:
尝试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理解字义并正确使用汉字:招、掩、护;能用不同的语气语调朗读儿歌,感受阅读的快乐。
这两个教学设计体现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相互融合,体现了可操作性。
(4)要集中幼儿的注意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识字的兴趣
采用形象生动的手偶、色彩鲜艳的教具、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根据幼儿注意力的特征,首先把最重要的内容安排在上课后5分钟~15分钟这个阶段;其次,要根据幼儿思维的特点,使教学的内容由易到难、具体形象、生动有趣。
再次,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创设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亲身参与,亲自体验;还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动静交替,又要考虑幼儿个性发展的特点,安排有层次性、挑战性的内容,既尊重差异,又关注全体。尽可能地让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感,得到心灵上、情感上的震撼。
(5)传统的听写训练,也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首先,听写面向全体孩子。孩子人人参与、相互之间没有干扰,它充分发挥了每一个孩子的主体作用,有效提高了训练的效益。
其次,听写反馈及时,能有效矫正识字学习中的不足。听写一般内容不多,而且当场反馈,可以及时、准确、真实地发现孩子学习中的不足,对倾向性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指出。
第三,听写能训练学生的语感,规范孩子的语言,引导孩子的阅读。听写训练一方面要凭借语言感知唤起对相应字词的识记;另一方面又必须迅速将音、义转化成形、义并作出输出反应。这样,在训练中可以不断敏化孩子的语感。
第四,听写调动了孩子多种感官,有利于发展孩子的智力。有效的听写训练,必须以孩子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耳、脑、手并用的协调运转能力为基础。即听即写的听写比之抄写、默写有更严格的智力品质要求。它可以培养并促进孩子快捷的反应力,有助于孩子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等智力品质的开发与提高。
我们在探索识字教学有效性的同时,还要引导幼儿在生活中抓住各种机会去掌握和使用汉字,去体验阅读的乐趣,最终促进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提高。
早识字,早阅读。识字点燃智慧,阅读和谐身心!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早识字、早阅读让孩子快乐一生!
一、孩子早识字、早阅读的好处
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语言教学应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它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幼儿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这样,我们不难理解:孩子的识字、阅读能力应该早培养。至于孩子什么年龄开始进行培养,专家的意见大相径庭,有人认为从零岁就可以开始,这就是所谓的胎教说。有人认为从三岁开始比较合理,这就是所谓的现实说。结合儿童的生理发育特点,我支持现实说。
(1)汉字是图形文字,它有利于开发儿童智力
人类获取知识的途径80%源于视觉的吸收,从人类视觉语言的发展来讲,汉字图形无疑是最好的视觉语言表达方式,非常容易被儿童吸收。同时,学习汉字也利于右脑开发,现代人体科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右脑的开发对儿童智力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法国汉语教师协会主席白乐桑先生说,他教法国孩子学汉字,主要目的在于开发西方儿童的右脑。
正常人出生后,大脑就有140亿个脑神经细胞,它们彼此孤立。 没有接受良好刺激的脑神经之间的链接稀稀疏疏,象羊肠小道。这样的大脑,智力可想而知。在大脑发育的关键期,脑神经细胞经过良好信息的刺激,会长出许多树突,互相联结,建立四通八达的神经网络,犹如洲际高速公路。这就是智力出众的原因。右脑的记忆量为左脑的100万倍,其信息量为左脑的十万百万乃至千万倍以上,智力的高低取于右脑,无论是读书考试或发展事业,决定胜负的是“右脑”。 大脑在发育期需要听觉、视觉、触觉、嗅觉等感官的良好刺激,最简捷最有有效的刺激就是听觉的刺激。
根据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研究,一个人的记忆力发展自零岁开始,一至三岁即有显著的发展,三至六岁,其进展更为迅速。早期识字、进行阅读,即是利用儿童期的记忆力,记下一些永恒的东西,把这些最好的东西先融入孩子的灵魂,融入孩子的血液里,让孩子满腹经纶,成为饱读诗书、学识渊博的人。
0~4岁是孩子识字、阅读的最佳时期。幼儿眼里是不分物和字的。他们还不会分析,也没有好恶之分、难易之别,却都有“无选择探求”和瞬间注意,所以仅凭“印象记忆”就能像认物一样识字。
二、孩子识字、阅读应遵循的原则
为什么不少老外说汉字难学? 为什么小学生用六年时间学三千多常用汉字还如此吃力?传统的识字方法是从结构、笔画方面死记硬写,相对呆板、枯燥、乏味,不符合孩子好奇、贪玩的天性,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学习效果也不理想。那都是因为没有把握好孩子识字阅读的最佳时期。
幼儿识字不需要同时理解字义和学会书写。他们对世界万物的认识,最初都是先记忆后理解的,逐步进行“情境领悟”,理解字义就水到渠成了。凭着“印象记忆”,幼儿识字不怕字形笔画的繁多。早期识字、提前读写最能获得成功的原因,还在于幼儿极易获得“识字敏感”。形成这种敏感,幼儿识字阅读就“自觉化”“自动化”了,自学能力的培养也由此而起步。
所以孩子早识字、早阅读应遵循的原则:一是把握孩子识字的敏感期(黄金期),早教、早学。二是快乐地教快乐地学,通过玩游戏、讲故事等孩子喜欢方法来教学。三是生活化地教,生活化地学。生活即教育,环境熏陶,耳濡目染。四是亲子互动,父、母亲带着孩子学。
父、母亲可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间教会孩子说话教会孩子认识亲长、认识万事万物那样地教会孩子轻轻松松地识字。生存在终身学习时代的孩子,面对日新月异的知识信息和价值多元的观念,如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对于孩子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早期阅读的意义在于能发展孩子的注意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锻炼孩子的观察力;培养孩子的记忆力。早期阅读习惯的培养,为以后的课堂学习时听课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孩子认真倾听的能力和习惯,有利于帮助幼儿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大大丰富幼儿的情感。
三、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要从那些方面入手?
1、激发幼儿阅读兴趣,是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前提
如何激发幼儿阅读兴趣,我认为:寻找孩子兴趣是关键。幼儿教育毕竟是启蒙教育,因此要让孩子对汉字产生兴趣,必须要引导他们,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孩子对绘本有一定的兴趣,尤其是彩绘本,通过画面,孩子可以直观地了解一些内容,从而产生兴趣,,我们一方面要想办法让有兴趣的孩子延续阅读的兴趣,要让兴趣不浓的孩子提升他的兴趣,让兴趣成为引导孩子深入学习。
2、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满足孩子对阅读的需要。
阅读材料的丰富性对拓宽孩子的阅读面很有帮助,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增知识,进一步提高他们对阅读的兴趣。为孩子提供不同难度层次、不同知识面的图书,让孩子自主选择。因为孩子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家庭教育的基础不同,他们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教师还可让阅读能力较弱的孩子从家里带一些自己熟悉的图书放在“阅读区”,让孩子培养自信心,不产生自悲感。在选择阅读材料的时候,不仅要选择纸质的,同时也要提供多媒体的。教师有针性地选好共性教材和差异教材,做好集中教学,差异指导,通过因地制宜的教学,经过长期的引导教育,能够使孩子既培养出兴趣,也能提高阅读的能力。
3、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
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在于于他们的沟通,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我们不要一味强调孩子读多少书,而是要多与他们沟通,认真倾听孩子的的阅读感受,从而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鼓励孩子思考问题,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喜欢阅读的习惯。对不同孩子,我们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既调动孩子的兴趣,又培养孩子的持久毅力,从而促进我们的教学工作更加合理化,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促使孩子健康成长! 四、如何科学地对幼儿进行识字训练
1、在游戏、娱乐当中学习与识字
现在有许多幼儿识字软件对孩子的识字有一定帮助,其中有一“开心蛙识字”软件,其中16个经典故事场景,250多个与故事同步的趣味识字游戏,600多个识字动画,可以帮助孩子学习1500个常用字。利用这些软件,让孩子在在游戏、娱乐当中学习与识字,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会让孩子产生浓厚的兴趣。
此外,我们可以组织游戏,娱乐节目来调动孩子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参与其中,自导自演,提高他们组织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让他们变被动识字为主动识字。
2、创设识字环境,帮助孩子识字
(1)识字教育环境的创设。在活动室的墙面或区域,有图画有标志符号的地方,配上与之相应的文字,让文字与画面融为一体。在幼儿欣赏和理解画面的同时,认识汉字。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自然二然地接受了文字信息。
(2)创设“识字区”。教师帮助和引导幼儿收集有文字的图书、杂志、包装袋、商标、宣传画、报纸等上面的文字,把在幼儿园识过的字和自己认识的字贴在专栏里,起到巩固、加深、记忆的作用。
(3)书本环境。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一些图文并茂,以图为主,文字大而少的图书、报刊,在成人指导下,引导幼儿阅读。教师注意收集幼儿生活的小区中常见的文字,可以认读路牌上、商店门头字牌,路边广告宣传栏等上面的文字,引导幼儿留意和关注生活中常见的汉字。
(4)从认识自己和同伴的名字入手,将幼儿日常生活中的个人物品用个人的名字标识,通过比较自己和同伴名字中一些同音不同义的字,找到偏旁部首相同的字等等。
3、根据不同年龄孩子的特点,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孩子识字
(1)利用优秀的教育资源,对孩子进行识字教育
《酷酷认字》是最适合3~8岁年龄段的孩子进行识字阅读的启蒙教材,教材充分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理念,符合幼儿“好玩、好动、好奇”的天性,倡导“游戏活动中快乐学习”。
(2)利用先进的教学法,对孩子进行识字教育
幼儿动手“拼图拼字”的识字教学法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成长在线》,央视一套的《半边天》等栏目做过访谈,受到教育心理学家的高的度评价和幼儿园老师、家长的肯定。
家长和老师在识字教学当中最成功的境界是让孩子在快乐游戏当中去吸取知识,进行识字阅读。绝对不能让孩子对识字产生厌恶心理,这才是正确的早教之道。
(3)设计教学方案,进行优化教学
例如:中班识字活动《尾巴歌》教学设计 :
尝试运用已有的汉字经验进行推理,认识汉字:兔、松;理解并掌握汉字,体验识字的快乐。
又如:大班识字活动《两只小猫》教学设计:
尝试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理解字义并正确使用汉字:招、掩、护;能用不同的语气语调朗读儿歌,感受阅读的快乐。
这两个教学设计体现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相互融合,体现了可操作性。
(4)要集中幼儿的注意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识字的兴趣
采用形象生动的手偶、色彩鲜艳的教具、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根据幼儿注意力的特征,首先把最重要的内容安排在上课后5分钟~15分钟这个阶段;其次,要根据幼儿思维的特点,使教学的内容由易到难、具体形象、生动有趣。
再次,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创设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亲身参与,亲自体验;还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动静交替,又要考虑幼儿个性发展的特点,安排有层次性、挑战性的内容,既尊重差异,又关注全体。尽可能地让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感,得到心灵上、情感上的震撼。
(5)传统的听写训练,也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首先,听写面向全体孩子。孩子人人参与、相互之间没有干扰,它充分发挥了每一个孩子的主体作用,有效提高了训练的效益。
其次,听写反馈及时,能有效矫正识字学习中的不足。听写一般内容不多,而且当场反馈,可以及时、准确、真实地发现孩子学习中的不足,对倾向性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指出。
第三,听写能训练学生的语感,规范孩子的语言,引导孩子的阅读。听写训练一方面要凭借语言感知唤起对相应字词的识记;另一方面又必须迅速将音、义转化成形、义并作出输出反应。这样,在训练中可以不断敏化孩子的语感。
第四,听写调动了孩子多种感官,有利于发展孩子的智力。有效的听写训练,必须以孩子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耳、脑、手并用的协调运转能力为基础。即听即写的听写比之抄写、默写有更严格的智力品质要求。它可以培养并促进孩子快捷的反应力,有助于孩子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等智力品质的开发与提高。
我们在探索识字教学有效性的同时,还要引导幼儿在生活中抓住各种机会去掌握和使用汉字,去体验阅读的乐趣,最终促进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提高。
早识字,早阅读。识字点燃智慧,阅读和谐身心!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早识字、早阅读让孩子快乐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