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创意、创新、创造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和趋势。任何一个国家、企业、个人都只有在不断创新、不断突破的过程中,才能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成为可用之才。以何种方式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志品质和创新精神已成为摆在我国高等教育现阶段教育工作者一个重要课题,虽然我国已将创新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中,逐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但纵观我国高等学校近几年的发展状况,在创新思维人才培养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本文在对创新思维及影响因素进行理论梳理的基础上,就当代大学生创新思维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试图探究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和培养长效机制。
关键词:创新能力 培养 实践 探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72年主题报告中指出:“全球问题千头成绪,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怎样开发人的创造力。因为在未来的挑战面前,人类已不能依靠有限的资源,也难以依靠历史的经验,只有抓住创新这个关键,才能生存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创新驱动发展,在不同场合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了国家发展的核心地位,国务院先后出台了22份相关文件部署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党的十八大教育方针也提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大学生作为创新大军中的新鲜力量,创新思维人才培养从未有过象现在这样备受重视,加强大学生创新思维教育成为大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一、创新思维及影响因素
思维是人脑对事物的一般特性和事物之间规律、联系的反映。创新,英文单词“innovation”,意思是更新、变革、制造新事物。广义的创新是指导从产生新的构想、新的概念、新的思想到这些新的观念、新的思想在实践中运用的过程。创新思维就是不受现成的常规思想约束,寻求对问题全新的独特性的解答和方法的思维过程。是指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从而创造出新事物的思维方法。
(一)创新思维的非智力因素
对创新思维的非智力影响因素进行归纳。第一,深厚的创新意识是创新思维的前提;第二,强烈的好奇心是创新思维的起点;好奇、探索、创新;第三,广泛的兴趣是创新思维的动力。第四,足够的自信心是创新思维的支柱。第五,顽强的创新意志是创新思维的保证。
(二)制约创新思维能力的因素
1.认知因素。定势思维,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来自头脑中束缚思维创新的各类桎梏。定势思维有模式思维、惰性思维、从众思维、权威思维、经验思维、书本思维。
2.路径依赖。就是指人们一旦选择了某个制度,确立了某种规则,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制度或规则不断地以心理暗示的作祟下,走不出自己的思维程序及过程。
3.情感因素。每位在学生时代不断地经受着考试的历练,一路在试错中品尝失败,从此怕犯错误,怕失败、怕担风险,从而影响创造力最常见的情感障碍了。
4.素质因素。一是认为自己的知识结构不够合理;二是创新思维素质不高;三是专业研究能力欠缺。
5.文化因素。文化是指广泛的知识并将之活学活用与根植内心的修养。文化是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会现象与群族内在精神的既有,传承,创造,发展的总和。它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促进创新,也能限制和约束创新。
6.环境因素。一是社会环境因素。开发创新思维能力素质除了创新主体必须具备基本素质、思想基础外,还必须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包括体制环境、制度环境和机制环境。二是工作环境因素。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素质的提高和培养。
二、当代大学生创新思维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创新思维欠缺导致创新能力不足
针对大学生创新思维的调查发现,认为自己的创新思维很强或较强约占有13.3%和6.1%,。通过大学生对自身创新能力的总体评价发现,评价自己创新能力“很好”或“较好”的学生,分别为13%和15%;详见如图1所示。[4]调查证明,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先导因素,并呈正相关。
图1 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调查情况
(二)主动性不够导致归纳总结能力欠缺
针对大学生主动尝试着去吸收新知识的调研显示,近四成的学生认为自己“偶尔”才会去吸收新的知识,18%的学生“总是”主动吸收新知识,。在学习和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方面,选择“总是”和“经常”的大学生分别占15%、26.8%,超过一半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偶尔”才会主动去发现问题,。目前大学生整体学习主动性与理想状态距离仍然较远。[4]
(三)(创新思维培养影响因素较多导致缺乏实践勇气
影响大学生创新思维人才培养的因素包括把握机会能力、实践勇气、思考能力、学术氛围、物质支持、专业知识、专业指导及其他。
三、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
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主要实践途径有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创新活动、实验创新活动、毕业设计、拓展训练等其它方式中得以锻炼和提高。
(一 )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指大学生深入现实社会,参与具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以此了解社会、增长见识、完善人生观,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要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开展的让大学生认知事物、了解社会基本社会实践活动方式。通过参观学习,参加义务劳动与自愿者活动等完善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提升大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社会服务精神、创新精神与专业实践能力,有着积极的促动作用。
(二)科技创新活动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指以学生个体兴趣为导向,学校有组织地引导他们参加各种形式的科技创新训练与研究实践,以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科技创新活动开展学术研究,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探究式 学习习惯,提高其观察想象能力;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论证,提升其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设计、研制过程,改善其动手操作能力、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通过撰写科研报告、论文,提高其文字写作水平、科学表达能力。通过科技创新活动,以促进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观念的形成,以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其综合设计能力、科技创新思维能力。科技创新活动要达到预期的效果,重要的是能夠激发大学生的兴趣与热情,并在大学里将其建设成为高素质人才的一项基本的长效机制。它是全面综合性的活动,是一项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活动,其形式丰富多样。如: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省、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校园内的科技创新活动和其它赛事。 (三)实验创新活动
大学生创新实验活动的开展,是优化本科生培养模式,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培养氛围,调动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兴趣、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实验能力。
四、构建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机制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项春雨润物细无声的工程。要从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及个人等多层面进行综合思考,构建系统的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机制。
(一)从家庭成长环境中关注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动手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培养与家庭对其重视的程度密切相关。大学生对家庭的依赖,不仅反映在经济上,还有心理上、思想上的依赖性。所以,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鼓励,为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创造环境条件。
(二)从学校系统教育氛围中注重创新思维的训练
我们以培养复合型的创新人才为战略导向,以面向社会需求、服务国家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要求培养求真务实、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办学理念,遵循以人为本、产学研融合、传承与创新并重,构建具有自己特色鲜明的创新型教育体系。教学方法上提倡探究式、、行为导向教学法和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鼓励大学生参加学术活动,提升研究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整合专业知识的能力。
(三)从国家培养体制上增设创新思维训练内容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涉及到的内容非常的宽泛,素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创新思维的训练与培养也应该从早教开始,把创新思维训练渗透到各门类各学科中,从教学设计入手,每个教育工作者首先自己要具备创新能力,才能根据各学科特点在教学中内容和环节中设计出相关的创新思维训练模式,从而加大创新思维训练的宽度和幅度,增加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要不断地进行观念的创新,技法的创新。
(四)从个体自我训练中培养创新思维
掌握创新思维训练方法。主要包括:一是相關法,是指人们在进行创新思维,寻找最佳思维结论时,由于思路受到其他事物已知特性的启发,便联想到自己正在寻求的思维结论的相似和相关的东西,从而把两者结合起来,达到和实现由此及彼的目的的方法。此法要依赖于较强的联想力;二是正向思维法,就是人们在创新思维活动中,沿袭常规去分析问题,按事物发展进行进行思考、推测,是一种从已知进到未知,通过已知来揭示事物本质的思维方法。三是反向思维法,是指人们在思考问题时,跳出常规,改变思考对象的空间排列顺序,从反方向寻找解决方法。四是转向法,是指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其思路在一个方向受阻时,便马上转到另一个方向,经过多次转向,直到获得创新思维成果和创新行动的方法。五是放松法,是指人们在思考问题时,经过长期的冥思苦想,却找不到创新的答案,此时,思维主体已是因注意力高度集中、眼睛过分紧张而处于身体非常劳累、大脑非常疲乏的状态,思维主体应放下手边的工作,并暂时忘掉它,去散步、聊天、观赏大自然风光、参加某些活动,使身体状况得到恢复,大脑神经得到调节,并让大脑松弛一下,恢复体力充沛、心情愉快,大脑放松时,在不经意间会发现创新答案的方法。
综上所述,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它需要长期的训练和培养,从个体的成长环境入手,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目前我国已步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阶段,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高校如何能够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是一项有着以重要理论为支撑、实践活动为手段,实现价值为目标的涉及到国家长期发展的战略性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赵燕.人本教育理念下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路径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14.02
[2]李存金.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途径与机制[J].当代教师教育2009.03
[3]沈旭.高等教育语境下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路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4.09
[4]陈君.大学生创新思维人才培养的研究和探索----基于浙江省经管类高职院校的调查[J].商贸人才2015.11
关键词:创新能力 培养 实践 探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72年主题报告中指出:“全球问题千头成绪,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怎样开发人的创造力。因为在未来的挑战面前,人类已不能依靠有限的资源,也难以依靠历史的经验,只有抓住创新这个关键,才能生存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创新驱动发展,在不同场合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了国家发展的核心地位,国务院先后出台了22份相关文件部署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党的十八大教育方针也提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大学生作为创新大军中的新鲜力量,创新思维人才培养从未有过象现在这样备受重视,加强大学生创新思维教育成为大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一、创新思维及影响因素
思维是人脑对事物的一般特性和事物之间规律、联系的反映。创新,英文单词“innovation”,意思是更新、变革、制造新事物。广义的创新是指导从产生新的构想、新的概念、新的思想到这些新的观念、新的思想在实践中运用的过程。创新思维就是不受现成的常规思想约束,寻求对问题全新的独特性的解答和方法的思维过程。是指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从而创造出新事物的思维方法。
(一)创新思维的非智力因素
对创新思维的非智力影响因素进行归纳。第一,深厚的创新意识是创新思维的前提;第二,强烈的好奇心是创新思维的起点;好奇、探索、创新;第三,广泛的兴趣是创新思维的动力。第四,足够的自信心是创新思维的支柱。第五,顽强的创新意志是创新思维的保证。
(二)制约创新思维能力的因素
1.认知因素。定势思维,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来自头脑中束缚思维创新的各类桎梏。定势思维有模式思维、惰性思维、从众思维、权威思维、经验思维、书本思维。
2.路径依赖。就是指人们一旦选择了某个制度,确立了某种规则,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制度或规则不断地以心理暗示的作祟下,走不出自己的思维程序及过程。
3.情感因素。每位在学生时代不断地经受着考试的历练,一路在试错中品尝失败,从此怕犯错误,怕失败、怕担风险,从而影响创造力最常见的情感障碍了。
4.素质因素。一是认为自己的知识结构不够合理;二是创新思维素质不高;三是专业研究能力欠缺。
5.文化因素。文化是指广泛的知识并将之活学活用与根植内心的修养。文化是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会现象与群族内在精神的既有,传承,创造,发展的总和。它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促进创新,也能限制和约束创新。
6.环境因素。一是社会环境因素。开发创新思维能力素质除了创新主体必须具备基本素质、思想基础外,还必须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包括体制环境、制度环境和机制环境。二是工作环境因素。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素质的提高和培养。
二、当代大学生创新思维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创新思维欠缺导致创新能力不足
针对大学生创新思维的调查发现,认为自己的创新思维很强或较强约占有13.3%和6.1%,。通过大学生对自身创新能力的总体评价发现,评价自己创新能力“很好”或“较好”的学生,分别为13%和15%;详见如图1所示。[4]调查证明,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先导因素,并呈正相关。
图1 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调查情况
(二)主动性不够导致归纳总结能力欠缺
针对大学生主动尝试着去吸收新知识的调研显示,近四成的学生认为自己“偶尔”才会去吸收新的知识,18%的学生“总是”主动吸收新知识,。在学习和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方面,选择“总是”和“经常”的大学生分别占15%、26.8%,超过一半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偶尔”才会主动去发现问题,。目前大学生整体学习主动性与理想状态距离仍然较远。[4]
(三)(创新思维培养影响因素较多导致缺乏实践勇气
影响大学生创新思维人才培养的因素包括把握机会能力、实践勇气、思考能力、学术氛围、物质支持、专业知识、专业指导及其他。
三、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
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主要实践途径有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创新活动、实验创新活动、毕业设计、拓展训练等其它方式中得以锻炼和提高。
(一 )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指大学生深入现实社会,参与具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以此了解社会、增长见识、完善人生观,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要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开展的让大学生认知事物、了解社会基本社会实践活动方式。通过参观学习,参加义务劳动与自愿者活动等完善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提升大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社会服务精神、创新精神与专业实践能力,有着积极的促动作用。
(二)科技创新活动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指以学生个体兴趣为导向,学校有组织地引导他们参加各种形式的科技创新训练与研究实践,以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科技创新活动开展学术研究,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探究式 学习习惯,提高其观察想象能力;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论证,提升其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设计、研制过程,改善其动手操作能力、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通过撰写科研报告、论文,提高其文字写作水平、科学表达能力。通过科技创新活动,以促进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观念的形成,以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其综合设计能力、科技创新思维能力。科技创新活动要达到预期的效果,重要的是能夠激发大学生的兴趣与热情,并在大学里将其建设成为高素质人才的一项基本的长效机制。它是全面综合性的活动,是一项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活动,其形式丰富多样。如: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省、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校园内的科技创新活动和其它赛事。 (三)实验创新活动
大学生创新实验活动的开展,是优化本科生培养模式,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培养氛围,调动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兴趣、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实验能力。
四、构建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机制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项春雨润物细无声的工程。要从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及个人等多层面进行综合思考,构建系统的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机制。
(一)从家庭成长环境中关注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动手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培养与家庭对其重视的程度密切相关。大学生对家庭的依赖,不仅反映在经济上,还有心理上、思想上的依赖性。所以,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鼓励,为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创造环境条件。
(二)从学校系统教育氛围中注重创新思维的训练
我们以培养复合型的创新人才为战略导向,以面向社会需求、服务国家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要求培养求真务实、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办学理念,遵循以人为本、产学研融合、传承与创新并重,构建具有自己特色鲜明的创新型教育体系。教学方法上提倡探究式、、行为导向教学法和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鼓励大学生参加学术活动,提升研究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整合专业知识的能力。
(三)从国家培养体制上增设创新思维训练内容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涉及到的内容非常的宽泛,素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创新思维的训练与培养也应该从早教开始,把创新思维训练渗透到各门类各学科中,从教学设计入手,每个教育工作者首先自己要具备创新能力,才能根据各学科特点在教学中内容和环节中设计出相关的创新思维训练模式,从而加大创新思维训练的宽度和幅度,增加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要不断地进行观念的创新,技法的创新。
(四)从个体自我训练中培养创新思维
掌握创新思维训练方法。主要包括:一是相關法,是指人们在进行创新思维,寻找最佳思维结论时,由于思路受到其他事物已知特性的启发,便联想到自己正在寻求的思维结论的相似和相关的东西,从而把两者结合起来,达到和实现由此及彼的目的的方法。此法要依赖于较强的联想力;二是正向思维法,就是人们在创新思维活动中,沿袭常规去分析问题,按事物发展进行进行思考、推测,是一种从已知进到未知,通过已知来揭示事物本质的思维方法。三是反向思维法,是指人们在思考问题时,跳出常规,改变思考对象的空间排列顺序,从反方向寻找解决方法。四是转向法,是指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其思路在一个方向受阻时,便马上转到另一个方向,经过多次转向,直到获得创新思维成果和创新行动的方法。五是放松法,是指人们在思考问题时,经过长期的冥思苦想,却找不到创新的答案,此时,思维主体已是因注意力高度集中、眼睛过分紧张而处于身体非常劳累、大脑非常疲乏的状态,思维主体应放下手边的工作,并暂时忘掉它,去散步、聊天、观赏大自然风光、参加某些活动,使身体状况得到恢复,大脑神经得到调节,并让大脑松弛一下,恢复体力充沛、心情愉快,大脑放松时,在不经意间会发现创新答案的方法。
综上所述,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它需要长期的训练和培养,从个体的成长环境入手,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目前我国已步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阶段,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高校如何能够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是一项有着以重要理论为支撑、实践活动为手段,实现价值为目标的涉及到国家长期发展的战略性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赵燕.人本教育理念下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路径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14.02
[2]李存金.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途径与机制[J].当代教师教育2009.03
[3]沈旭.高等教育语境下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路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4.09
[4]陈君.大学生创新思维人才培养的研究和探索----基于浙江省经管类高职院校的调查[J].商贸人才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