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省沈邱 沈邱 466300
【摘要】語文教学是一门极富艺术特色的创造性活动,如何化平淡的课堂为神奇的世界,增加课堂的艺术魅力,营造宽松学习气氛,把学生的注意力牢固地吸引到课堂上来,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探寻的目标。好的导语是优秀的演奏家拔出的第一个音符,散发出神秘的魅力,引诱着听众渐入佳境;好的导语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带领着学生登堂入室。
【关键词】语文 导语 设计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犹如一座有价值的知识宝库。教师如何开启宝库,带领学生在课堂中体会诗意流淌的语言,经历峰回路转的环节,完成启迪学生心智的教学任务呢?
成功导语的设计,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手段。大凡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十分注重导语的设计。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确实,好的导语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带领着学生登堂入室。
那么,什么样的导语才算是好的导语呢?明确了优秀导语的基本要求才能去构思去设计异彩纷呈的导语。本文先将导语的基本要求简述如下:
1.导语设计达到新奇性。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一篇课文的导语一旦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的跟随教师去探讨知识的奥秘。一般来说,追新求异是人们共有的心理,新奇的东西才能激发人的兴趣,因此导语设计必须新奇。学生前所未闻才感新奇,因新奇才觉有趣,深感有趣才会去学。
2.导语设计达到艺术性。即美感性与情感性的结合。“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总是喜欢追求美的事物。青少年学生正处于黄金时代,正值如诗年华,他们更具有强烈的爱美天性和独特的审美观,所以教师进行导语设计力求达到美感性。让优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给学生美的享受,从而激起学生的审美体验,逐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在追求美感性的同时,也要注意情感性:从内心流淌出来的文字才是最美的甘泉。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青少年的内心世界是一片汹涌起伏、激情澎湃的大海,他们渴望拥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渴望找到强烈的情感共鸣。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极富有情感的,教师要感动学生时必须先感动自己,这样设计导语时才能融进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情感拔动学生的心弦,从而沟通彼此的心,让学生找到情感共鸣;从而使他们的思想情感得以陶冶,文学才智得以增长。
总之,教师设计的导语达到美感性与情感性的结合,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让他们在美与情构筑的艺术天地里尽情地体会语文的魅力。
3.导语设计不乏知识性。导语是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教材服务的。因此,教师在设计导语追求新奇性与艺术性时不能忽略导语的知识性。让导语和教学新知紧密联系起来,既能使学生了解本课文的学习内容,又能明确本课文的学习目标,这样,更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中。
我们明确了导语设计的要求,那么,怎样设计一节课的导语呢?孟子说:“教也多术也。”导语的设计是一种教学的艺术,因此也不会找到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再加上教师的创造力也是无穷尽的,所以导语设计的方法也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
1.激情朗诵。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关的诗文,请同学上台作激情朗诵,把学生引入到诗文的美妙意境中去,以此引入语文教学。如:同学们,你们有谁读过郭沫若先生的《天上的街市》(请同学上台朗诵)“……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动情的诗歌,把我们的思绪带到茫茫宇宙。在浩瀚的星际,除了我们人类已知的星球外,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我们将要学的是介绍包括牛郎织女星在内的有关天文知识的文章——《卧看牵牛织女星》。
2.故事诱导。学生的好奇心强,爱听有趣的故事。教师若能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因素,变学生的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问题冲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假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辩,造成观点冲突,既激活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又活跃课堂气氛。例如:上课伊始,老师提出两个问题:①在你前进的道路上,一个垮塌下来的大石头挡住去路,你是想办法搬掉大石头,还是绕路行走?②假如你居住在半山腰,前面有大山挡住了你的视线和出路,你是选择挖掉屋前的大山,还是选择搬家?大家讨论这个问题,发表针锋相对的看法。老师借势导入:让我们来看看古人的做法——《愚公移山》。
4.直观演示。采取直观演示,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架起由形象向抽象过渡的桥梁。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感性材料,能激起学生寻求探索方法的兴趣。如讲授《三峡》可事先准备好几幅“三峡”的景物挂图,新课导入时将挂图一一挂出,并辅以介绍,这样学生很快就会被图片中优美的景物所吸引,对三峡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趁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就不会感到课文枯燥无味了。直观演示还包括实验操作等。
5.巧用媒介。巧妙地运用电视机、幻灯机、录音机、电脑等电教用具,通过欣赏音乐,观看电视、录像、电影等方式,激活学生的艺术细胞,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讲《在声音的世界里》前可欣赏两段《命运交响曲》和《二泉映月》,分别感受一下不同的音乐魅力;观看一段豪放痛快的“安塞腰鼓”录像后再讲《安塞腰鼓》;学《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之前放一段有关人民解放军千帆竞发,横渡长江的电影片断等,这样能够艺术地导入课题,又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总之,我们设计课堂导入时应充分考虑的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宽松民主学习气氛,尽可能让学生提前进入角色。
【摘要】語文教学是一门极富艺术特色的创造性活动,如何化平淡的课堂为神奇的世界,增加课堂的艺术魅力,营造宽松学习气氛,把学生的注意力牢固地吸引到课堂上来,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探寻的目标。好的导语是优秀的演奏家拔出的第一个音符,散发出神秘的魅力,引诱着听众渐入佳境;好的导语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带领着学生登堂入室。
【关键词】语文 导语 设计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犹如一座有价值的知识宝库。教师如何开启宝库,带领学生在课堂中体会诗意流淌的语言,经历峰回路转的环节,完成启迪学生心智的教学任务呢?
成功导语的设计,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手段。大凡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十分注重导语的设计。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确实,好的导语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带领着学生登堂入室。
那么,什么样的导语才算是好的导语呢?明确了优秀导语的基本要求才能去构思去设计异彩纷呈的导语。本文先将导语的基本要求简述如下:
1.导语设计达到新奇性。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一篇课文的导语一旦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的跟随教师去探讨知识的奥秘。一般来说,追新求异是人们共有的心理,新奇的东西才能激发人的兴趣,因此导语设计必须新奇。学生前所未闻才感新奇,因新奇才觉有趣,深感有趣才会去学。
2.导语设计达到艺术性。即美感性与情感性的结合。“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总是喜欢追求美的事物。青少年学生正处于黄金时代,正值如诗年华,他们更具有强烈的爱美天性和独特的审美观,所以教师进行导语设计力求达到美感性。让优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给学生美的享受,从而激起学生的审美体验,逐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在追求美感性的同时,也要注意情感性:从内心流淌出来的文字才是最美的甘泉。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青少年的内心世界是一片汹涌起伏、激情澎湃的大海,他们渴望拥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渴望找到强烈的情感共鸣。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极富有情感的,教师要感动学生时必须先感动自己,这样设计导语时才能融进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情感拔动学生的心弦,从而沟通彼此的心,让学生找到情感共鸣;从而使他们的思想情感得以陶冶,文学才智得以增长。
总之,教师设计的导语达到美感性与情感性的结合,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让他们在美与情构筑的艺术天地里尽情地体会语文的魅力。
3.导语设计不乏知识性。导语是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教材服务的。因此,教师在设计导语追求新奇性与艺术性时不能忽略导语的知识性。让导语和教学新知紧密联系起来,既能使学生了解本课文的学习内容,又能明确本课文的学习目标,这样,更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中。
我们明确了导语设计的要求,那么,怎样设计一节课的导语呢?孟子说:“教也多术也。”导语的设计是一种教学的艺术,因此也不会找到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再加上教师的创造力也是无穷尽的,所以导语设计的方法也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
1.激情朗诵。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关的诗文,请同学上台作激情朗诵,把学生引入到诗文的美妙意境中去,以此引入语文教学。如:同学们,你们有谁读过郭沫若先生的《天上的街市》(请同学上台朗诵)“……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动情的诗歌,把我们的思绪带到茫茫宇宙。在浩瀚的星际,除了我们人类已知的星球外,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我们将要学的是介绍包括牛郎织女星在内的有关天文知识的文章——《卧看牵牛织女星》。
2.故事诱导。学生的好奇心强,爱听有趣的故事。教师若能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因素,变学生的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问题冲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假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辩,造成观点冲突,既激活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又活跃课堂气氛。例如:上课伊始,老师提出两个问题:①在你前进的道路上,一个垮塌下来的大石头挡住去路,你是想办法搬掉大石头,还是绕路行走?②假如你居住在半山腰,前面有大山挡住了你的视线和出路,你是选择挖掉屋前的大山,还是选择搬家?大家讨论这个问题,发表针锋相对的看法。老师借势导入:让我们来看看古人的做法——《愚公移山》。
4.直观演示。采取直观演示,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架起由形象向抽象过渡的桥梁。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感性材料,能激起学生寻求探索方法的兴趣。如讲授《三峡》可事先准备好几幅“三峡”的景物挂图,新课导入时将挂图一一挂出,并辅以介绍,这样学生很快就会被图片中优美的景物所吸引,对三峡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趁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就不会感到课文枯燥无味了。直观演示还包括实验操作等。
5.巧用媒介。巧妙地运用电视机、幻灯机、录音机、电脑等电教用具,通过欣赏音乐,观看电视、录像、电影等方式,激活学生的艺术细胞,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讲《在声音的世界里》前可欣赏两段《命运交响曲》和《二泉映月》,分别感受一下不同的音乐魅力;观看一段豪放痛快的“安塞腰鼓”录像后再讲《安塞腰鼓》;学《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之前放一段有关人民解放军千帆竞发,横渡长江的电影片断等,这样能够艺术地导入课题,又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总之,我们设计课堂导入时应充分考虑的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宽松民主学习气氛,尽可能让学生提前进入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