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是日,中国嵩山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师为圣地揭碑,并为万饼普洱佛茶举行开光大典,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外举办的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佛茶开光仪式。
一片翠绿的大森林被笼罩在萦绕的白云间,成群的白莺落在大茶树间休憩,烟波浩淼的百里长湖正从山脚下流过,远处的茶园如梯田般倾泻下来——这是我曾经看过的一帧白莺山的照片,不由地联想到“飞花点翠”这个词,白莺们如同一粒粒汉白玉镶嵌在碧绿的茶树间,美好而诗意,“白莺山”一定是因此而得名吧。
五月到临沧参加茶博会,恰逢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师率少林文武众僧为白莺山中国佛茶圣地揭碑,荣幸之至上了一趟白莺山,感受了一番白云深处的诗情画意。
为了赶上佛茶开光大典,我们一早就出发了。早上八点,当车驶过云县头道水乡的时候,车速突然慢了下来。公路被熙熙攘攘的人群堵了个水泄不通。原来这天正是赶集的日子,司机说,这是头道水乡的茶叶早市,这个集市只做茶叶交易,别的生意一概不做,逢龙头日才赶,我们算是碰着了。
一行人兴致勃勃地要求司机停车,立刻融入了早市的行列。公路两旁的土丘上,早已停满了农用拖拉机和卡车,看样子像是整个村子的村民们都倾巢出动了。也有人是牵着骡马来的,这样更方便在集市上往来穿梭。只见老乡们用大的塑料编织袋,将整袋的毛茶搁在路边相互叫价,谈好价钱后就整袋过秤。茶叶轻,满满一编织袋毛料,至多不过十几公斤,交易不过几十元,一个人就能轻松扛走。
我仔细逛了逛。发现这个早市上的茶虽多。但都是毛料,并且大部分比较枯老粗松,价格也十分低廉,兴许是老乡们买回去自己喝,或是用来配同级别的原科的吧。
一个老乡告诉我,每逢茶叶早市,天还没亮就人声鼎沸。茶农都是把自己做好的粗茶拿出来交易,所以每种茶的量都不大。云县气候热,早市就是为了躲避炙烈的骄阳,太阳升起来后,早市就逐渐冷清下来了,现在虽然才早晨八点,但已几乎散去。
白云深处的佛茶圣山
因为有了漫湾水电站的百里长湖,白莺山显得湖光山色,烟波浩淼。当我们还在为前一个转角处波光粼粼的湖水而回味,又忍不住因下一个转角的飘逸感而尖叫——突然惊觉不知何时已置身于云雾之中。缓慢的行车犹如云中漫步,每个转角风景都令人期待。
上白莺山的路分两段,前一段因为有水电站出资,路修得极好,车在山上盘旋上升,却也行云流水,一路顺畅。过了水电站大坝。山路就变得无与伦比的泥泞,为了淡化颠簸带来的不适,我们把这条路坑洼的山路取名为“酒窝小径”,让我们沉醉其间万死不辞。
一路醉人的景色没有辜负我们的辛劳,茶林随处可见。大茶树有的树冠茂密,有的挺拔参天,令人肃然起敬。据说山里有古茶园20平方公里,树龄最老的2400年以上。这里种植茶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以前。因为少量巨大的野生茶树存在,茶籽成熟爆裂飞播四周,逐步形成一定规模的野生茶树林。但直到唐代,也就是南昭大理国时期,白莺山因地处有“西南丝绸之路”之称的茶马古道上,山脚下是著名的神舟渡,于是威为僧众修行出家的好去处。因山里僧人的用心栽培,这里茶园才真正成规模。
今天的白莺山,生长着二十几种古茶树,其中最有名的是本山茶和二嘎子茶,但至今仍有十几种茶无法考证名称。白莺山古茶园,不仅是云南最古老的佛茶产地,也是十分珍贵的茶树基因库。山里新建了“白莺山古茶园自然博物馆”,为的是建设一个古茶基因库,对古茶园进行有效保护。
普洱茶的开光大典
佛与茶素来有着不解之缘。我们去的那天,正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嵩山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师为圣地揭碑的日子,同时也是释大师为万饼普洱佛茶举行开光大典的日子。伴随着少数民族同胞们吹响了过山号,敲起了锣鼓,放起了礼炮,只见释永信大师站在几块被红布遮盖的高大的石碑面前,拉下了绸带,揭开了“中国普洱佛茶圣地”的石碑。接着。释永信大师的师弟释永福身着袈裟,用茶叶蘸取金水向茶饼洒去,众僧敲响手中法器,口中喃喃悠长的诵经,开光大典正式开始了。今天在白莺山,要举行的是佛茶的开光和迎请仪式,所有的佛茶原料都源自白莺山的大树茶,将迎请回去的佛茶作为引子,再为万饼佛茶开光。
能请到少林寺方丈为白莺山佛教圣地揭碑,并为普洱佛茶开光,可见白莺山作为茶山和圣山在中国佛教圣地中的地位不可小觑。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外举办的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佛茶开光仪式。如今,白莺山的佛文化价值和茶文化价值已经通过揭碑和开光仪式而无限延续,这是在经历了数千年的积淀后,普洱佛茶文化的再次腾飞。
一片翠绿的大森林被笼罩在萦绕的白云间,成群的白莺落在大茶树间休憩,烟波浩淼的百里长湖正从山脚下流过,远处的茶园如梯田般倾泻下来——这是我曾经看过的一帧白莺山的照片,不由地联想到“飞花点翠”这个词,白莺们如同一粒粒汉白玉镶嵌在碧绿的茶树间,美好而诗意,“白莺山”一定是因此而得名吧。
五月到临沧参加茶博会,恰逢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师率少林文武众僧为白莺山中国佛茶圣地揭碑,荣幸之至上了一趟白莺山,感受了一番白云深处的诗情画意。
为了赶上佛茶开光大典,我们一早就出发了。早上八点,当车驶过云县头道水乡的时候,车速突然慢了下来。公路被熙熙攘攘的人群堵了个水泄不通。原来这天正是赶集的日子,司机说,这是头道水乡的茶叶早市,这个集市只做茶叶交易,别的生意一概不做,逢龙头日才赶,我们算是碰着了。
一行人兴致勃勃地要求司机停车,立刻融入了早市的行列。公路两旁的土丘上,早已停满了农用拖拉机和卡车,看样子像是整个村子的村民们都倾巢出动了。也有人是牵着骡马来的,这样更方便在集市上往来穿梭。只见老乡们用大的塑料编织袋,将整袋的毛茶搁在路边相互叫价,谈好价钱后就整袋过秤。茶叶轻,满满一编织袋毛料,至多不过十几公斤,交易不过几十元,一个人就能轻松扛走。
我仔细逛了逛。发现这个早市上的茶虽多。但都是毛料,并且大部分比较枯老粗松,价格也十分低廉,兴许是老乡们买回去自己喝,或是用来配同级别的原科的吧。
一个老乡告诉我,每逢茶叶早市,天还没亮就人声鼎沸。茶农都是把自己做好的粗茶拿出来交易,所以每种茶的量都不大。云县气候热,早市就是为了躲避炙烈的骄阳,太阳升起来后,早市就逐渐冷清下来了,现在虽然才早晨八点,但已几乎散去。
白云深处的佛茶圣山
因为有了漫湾水电站的百里长湖,白莺山显得湖光山色,烟波浩淼。当我们还在为前一个转角处波光粼粼的湖水而回味,又忍不住因下一个转角的飘逸感而尖叫——突然惊觉不知何时已置身于云雾之中。缓慢的行车犹如云中漫步,每个转角风景都令人期待。
上白莺山的路分两段,前一段因为有水电站出资,路修得极好,车在山上盘旋上升,却也行云流水,一路顺畅。过了水电站大坝。山路就变得无与伦比的泥泞,为了淡化颠簸带来的不适,我们把这条路坑洼的山路取名为“酒窝小径”,让我们沉醉其间万死不辞。
一路醉人的景色没有辜负我们的辛劳,茶林随处可见。大茶树有的树冠茂密,有的挺拔参天,令人肃然起敬。据说山里有古茶园20平方公里,树龄最老的2400年以上。这里种植茶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以前。因为少量巨大的野生茶树存在,茶籽成熟爆裂飞播四周,逐步形成一定规模的野生茶树林。但直到唐代,也就是南昭大理国时期,白莺山因地处有“西南丝绸之路”之称的茶马古道上,山脚下是著名的神舟渡,于是威为僧众修行出家的好去处。因山里僧人的用心栽培,这里茶园才真正成规模。
今天的白莺山,生长着二十几种古茶树,其中最有名的是本山茶和二嘎子茶,但至今仍有十几种茶无法考证名称。白莺山古茶园,不仅是云南最古老的佛茶产地,也是十分珍贵的茶树基因库。山里新建了“白莺山古茶园自然博物馆”,为的是建设一个古茶基因库,对古茶园进行有效保护。
普洱茶的开光大典
佛与茶素来有着不解之缘。我们去的那天,正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嵩山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师为圣地揭碑的日子,同时也是释大师为万饼普洱佛茶举行开光大典的日子。伴随着少数民族同胞们吹响了过山号,敲起了锣鼓,放起了礼炮,只见释永信大师站在几块被红布遮盖的高大的石碑面前,拉下了绸带,揭开了“中国普洱佛茶圣地”的石碑。接着。释永信大师的师弟释永福身着袈裟,用茶叶蘸取金水向茶饼洒去,众僧敲响手中法器,口中喃喃悠长的诵经,开光大典正式开始了。今天在白莺山,要举行的是佛茶的开光和迎请仪式,所有的佛茶原料都源自白莺山的大树茶,将迎请回去的佛茶作为引子,再为万饼佛茶开光。
能请到少林寺方丈为白莺山佛教圣地揭碑,并为普洱佛茶开光,可见白莺山作为茶山和圣山在中国佛教圣地中的地位不可小觑。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外举办的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佛茶开光仪式。如今,白莺山的佛文化价值和茶文化价值已经通过揭碑和开光仪式而无限延续,这是在经历了数千年的积淀后,普洱佛茶文化的再次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