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佛茶圣地白莺山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u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是日,中国嵩山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师为圣地揭碑,并为万饼普洱佛茶举行开光大典,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外举办的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佛茶开光仪式。
  一片翠绿的大森林被笼罩在萦绕的白云间,成群的白莺落在大茶树间休憩,烟波浩淼的百里长湖正从山脚下流过,远处的茶园如梯田般倾泻下来——这是我曾经看过的一帧白莺山的照片,不由地联想到“飞花点翠”这个词,白莺们如同一粒粒汉白玉镶嵌在碧绿的茶树间,美好而诗意,“白莺山”一定是因此而得名吧。
  五月到临沧参加茶博会,恰逢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师率少林文武众僧为白莺山中国佛茶圣地揭碑,荣幸之至上了一趟白莺山,感受了一番白云深处的诗情画意。
  为了赶上佛茶开光大典,我们一早就出发了。早上八点,当车驶过云县头道水乡的时候,车速突然慢了下来。公路被熙熙攘攘的人群堵了个水泄不通。原来这天正是赶集的日子,司机说,这是头道水乡的茶叶早市,这个集市只做茶叶交易,别的生意一概不做,逢龙头日才赶,我们算是碰着了。
  一行人兴致勃勃地要求司机停车,立刻融入了早市的行列。公路两旁的土丘上,早已停满了农用拖拉机和卡车,看样子像是整个村子的村民们都倾巢出动了。也有人是牵着骡马来的,这样更方便在集市上往来穿梭。只见老乡们用大的塑料编织袋,将整袋的毛茶搁在路边相互叫价,谈好价钱后就整袋过秤。茶叶轻,满满一编织袋毛料,至多不过十几公斤,交易不过几十元,一个人就能轻松扛走。
  我仔细逛了逛。发现这个早市上的茶虽多。但都是毛料,并且大部分比较枯老粗松,价格也十分低廉,兴许是老乡们买回去自己喝,或是用来配同级别的原科的吧。
  一个老乡告诉我,每逢茶叶早市,天还没亮就人声鼎沸。茶农都是把自己做好的粗茶拿出来交易,所以每种茶的量都不大。云县气候热,早市就是为了躲避炙烈的骄阳,太阳升起来后,早市就逐渐冷清下来了,现在虽然才早晨八点,但已几乎散去。
  
  白云深处的佛茶圣山
  
  因为有了漫湾水电站的百里长湖,白莺山显得湖光山色,烟波浩淼。当我们还在为前一个转角处波光粼粼的湖水而回味,又忍不住因下一个转角的飘逸感而尖叫——突然惊觉不知何时已置身于云雾之中。缓慢的行车犹如云中漫步,每个转角风景都令人期待。
  上白莺山的路分两段,前一段因为有水电站出资,路修得极好,车在山上盘旋上升,却也行云流水,一路顺畅。过了水电站大坝。山路就变得无与伦比的泥泞,为了淡化颠簸带来的不适,我们把这条路坑洼的山路取名为“酒窝小径”,让我们沉醉其间万死不辞。


  一路醉人的景色没有辜负我们的辛劳,茶林随处可见。大茶树有的树冠茂密,有的挺拔参天,令人肃然起敬。据说山里有古茶园20平方公里,树龄最老的2400年以上。这里种植茶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以前。因为少量巨大的野生茶树存在,茶籽成熟爆裂飞播四周,逐步形成一定规模的野生茶树林。但直到唐代,也就是南昭大理国时期,白莺山因地处有“西南丝绸之路”之称的茶马古道上,山脚下是著名的神舟渡,于是威为僧众修行出家的好去处。因山里僧人的用心栽培,这里茶园才真正成规模。
  今天的白莺山,生长着二十几种古茶树,其中最有名的是本山茶和二嘎子茶,但至今仍有十几种茶无法考证名称。白莺山古茶园,不仅是云南最古老的佛茶产地,也是十分珍贵的茶树基因库。山里新建了“白莺山古茶园自然博物馆”,为的是建设一个古茶基因库,对古茶园进行有效保护。
  
  普洱茶的开光大典
  
  佛与茶素来有着不解之缘。我们去的那天,正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嵩山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师为圣地揭碑的日子,同时也是释大师为万饼普洱佛茶举行开光大典的日子。伴随着少数民族同胞们吹响了过山号,敲起了锣鼓,放起了礼炮,只见释永信大师站在几块被红布遮盖的高大的石碑面前,拉下了绸带,揭开了“中国普洱佛茶圣地”的石碑。接着。释永信大师的师弟释永福身着袈裟,用茶叶蘸取金水向茶饼洒去,众僧敲响手中法器,口中喃喃悠长的诵经,开光大典正式开始了。今天在白莺山,要举行的是佛茶的开光和迎请仪式,所有的佛茶原料都源自白莺山的大树茶,将迎请回去的佛茶作为引子,再为万饼佛茶开光。
  能请到少林寺方丈为白莺山佛教圣地揭碑,并为普洱佛茶开光,可见白莺山作为茶山和圣山在中国佛教圣地中的地位不可小觑。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外举办的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佛茶开光仪式。如今,白莺山的佛文化价值和茶文化价值已经通过揭碑和开光仪式而无限延续,这是在经历了数千年的积淀后,普洱佛茶文化的再次腾飞。
其他文献
上海第十四届国际茶文化节期间,武夷山的大红袍展厅里门庭若市,来自茶乡武夷山这个品种王国里的各色茶叶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其中还包括很多外国朋友,俄罗斯联邦驻上海总领事馆的官员尼古拉。乌菲姆采夫就是其中一位,展会期间他每天都来到大红袍展厅一边向茶商们学习如何品大红袍,一边交流生意经。他的出现不经意间也成为整个展会一道靓丽的风景。  尼古拉领事对武夷山的大红袍一直情有独钟,他在两年前的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上第
期刊
2008盛夏,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慕名前往广东揭西拜访一位长年隐居于层峦叠嶂中的茶翁——爱茶如命的大北山茶厂的黄老先生,还有品香独特的北山绿茶。  大北山总面积5.1万亩,未开发的森林公园便有近2万亩,区内高山丛立,70多座山峰绵延起伏,平均海拔700多米,地理位置优越独特,气候宜人,生态、地热资源都十分丰富,风光优美。区内年平均气温18℃~20℃,森林覆盖率85%以上,珍稀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
期刊
沿世上最醇之一缕茶罄,可抵白沙源。  一年四季,白沙源皆煮茗焚香,座中不无雅士名流,谈笑风生、月白灯红,正是把凡尘中一颗倦In all four seasons怠心泊定的所在。  茶楼外是白沙井。千年泉水伏地而出,甘美且清冽;又如古镜,照见秦时明月、汉时桃花,及今人的脸庞。正所谓风水宝地。  故白沙源茶水,皆汲自白沙古井,清心、明性、回甘依依,令岁月无古无今。  三朋四友,若相携来此品茗,那是雅事
期刊
在鄂西南,长阳的土家族人拥有一种令他们自豪的茶,这种茶,为陆羽所赞叹、为宫廷所喜爱。这就是佷山茶。佷山茶,生长在秀美如画的山水间。  八百里清江美如画,三百里画廊在长阳。长阳土家族的山寨坐落在群峦起伏、云雾缭绕之间,煞是美丽神秘。山清水秀出好茶,更令人向往的是他们的佷山茶。  长阳史称佷山。两千多年前,西汉高祖元年始置假山县,系巴人圣地佷山而得名。佷山茶在唐代即为朝贡之物。《茶经》云:“山南峡江上
期刊
最早提出藤茶这个名称的是我国唐朝茶圣陆羽,他在《茶经》中将其称之为藤茶。而藤茶保健最早的记载是在清朝光绪年问。  相传,在清光绪年间,有一位名叫陈子贺的先生在皇宫内担任光绪皇帝的老师,当时光绪帝的身体较为虚弱,食欲不振,脸色苍黄,声音沙哑,脸上常长着黑斑和青春痘。太医们开出的药方只能维持一段时间,过后不久病症又会复发,而光绪帝又极怕吃药。患此疾病令其十分烦恼。刚好当年陈子贺老师回家探亲,发现乡亲们
期刊
每一个走到武汉鄱阳街上的人,都会注意到一幢红色的三角形状的房子。因为它与四周的建筑相比,太独特。它满带着异国风情立在道路当中,三角形的锐角部位,像一块大礁石,将一条宽阔的马路,如河流分岔般地变成了两股。因为它的标新立异,走到这里的人们,忍不住想多看几眼,心里揣测:这是什么人盖的房子呢?他怎么要这样盖呢?其实,这座在汉口人口中称为“巴公房子”的建筑与旧汉口有名的广昌河茶庄有着颇深的渊源,它和广昌河茶
期刊
茶品:去年的秋茶、当季的春茶、夏暑茶各7克,市场销售价均在300元/500g左右。  道具:天平,评审盖碗三副    品鉴专家  李宗垣:高级评茶师,多届茶王赛主要审评人等,被誉为“安溪第一嘴”。杨扬真:国家级评茶师,有着二十多年的种茶、制茶、茶叶拼配经验。    品鉴报告  外形  春茶:干茶外形呈砂绿色,色泽油润。  夏署茶:干茶颜色比春茶浅,呈翠绿色。  秋茶:干茶呈砂绿色,与春茶相比,色泽
期刊
曾经和一位朋友聊天,说到人生的幸福和生活的境界。我说,在我的脑海中,一直有一幅画面:一棵千年的古树下,有两位须发飘然的老者正在相对品茗,一张小小的茶桌上摆着围棋,两位老者或半天落一子,或半天一子不落。或落一白子便是白天,落一黑子便是黑夜。旁有小溪,溪水清清澈澈细细流;枝头有鸟语,鸟语伴花香。世界一切的烦扰都与他们无关,名利的纠缠早被雨打风吹去。这画面不止一次地在我的脑海中出现,也许,这就是我所追求
期刊
徐 楚 阮小华 王 震  璀璨的中华文化,总有着茶的伴随。翻开历史,风靡一时的各种名茶如同文明史册上的星星点点,闪耀着夺目的光辉。然而在历史的沉浮中。销声匿迹甚至是毁灭,却成了许多名茶不可逃避的宿命。随着新时代的开启,曾经被人忘却的名茶也焕发了第二春。  回望记载中国名茶的典籍,从唐到清,数以百计的各种华夏名茶弥散着诱人的芬芳。能不能透过历史的尘埃,为我们现代人所拥有呢?这些名茶能不能复活?复活后
期刊
SPA一词源于拉丁文“Solus Por Aqua”(Health by water)的字首,Solus=健康,Por=经由,Aqua=水,意指用水来达到健康。方法是充分运用水的物理特性、温度及冲击,来达到保养、健身的效果。  其实,紫砂壶和人一样,很娇贵,会有不少小毛病。特别是新壶,泥质干脆易碎、有泥味、火气重,不利于茶味的正常发挥。在你想用一把好紫砂壶泡出好茶前,一定要记得先帮你的紫砂壶做个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