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化认同是个体或族群对文化倾向性共识和认可,对民族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在新疆这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地区进一步加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更具有现实意义,高校是培养国家未来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加强文化认同教育是高校必须承担起来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 新疆少数民族 大学生 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是个体或族群对文化倾向性共识和认可,并因此产生的归属意识。中华文化定义为中国所有民族的文化总汇,既包括汉民族文化,同时也包括了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中华文化就是认同自己归属于中华民族,就是愿意承担起历史和社会所赋予的责任,就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核心凝聚力所在。新疆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地区,历史上也是多民族文化、宗教融汇、交流的地区,民族成分多、文化和宗教交汇,造成了这个地区文化很难达到高度的统一,因此在新疆加强中华文化的认同尤为重要。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和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其素质的好坏对祖国的未来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因此要加强新疆地区的中华文化认同,就要牢牢抓住高校这一阵地。
一、新疆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现状及危机
第一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受到历史、语言、习俗、宗教、生活环境等影响,片面重视本民族文化而对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缺乏了解,或了解不深入。新疆地域辽阔,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这就造成了少数民族群体之间交流范围窄,封闭性较强,加之长久以来经济欠发达,缺乏与外界联系的媒介,又由于少数民族,尤其是南疆的少数民族汉语水平不高,了解社会、认知社会的的能力不够,这些原因导致他们与社会的脱离,很难接受新思想和新观念。总体而言,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不够。
第二部分地区存在大汉族主义,片面地把中华文化归结为汉民族文化,而对各少数民族文化缺少应有的重视,同时也造成了少数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误解,认为中华文化就是汉民族文化,中华民族就是汉民族,这造成了少数民族对中华文化认同的缺失。
二、解决新疆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认同危机的应对措施
第一,革新教育理念,转变“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传统思想认为,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课程设置里,多加入相关课程,以思想政治工作代替思想政治教育,这就造成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思想品德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的任务,而与其他学科无关的错误思想。对学生的人文情怀的培养应该体现在任何学科中,而不是单一体现在思想政治课中。
第二,通过第二课堂的形式,营造文化氛围。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补充与延伸,作为一种隐性课程,以其内容的丰富和形式的自由,已日益成为培养学生的有效途径之一。高校可举办“文化大讲堂”等讲座,邀请专家进行中华文化的知识讲座,营造良好文化氛围。设置书法、绘画、民间手工艺制作等实践课程,邀请民间手工艺者进行现场的演练及教授,既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又可以起到传承民族文化的作用。
第三以重要传统节日为契机,大力弘扬中华文化精神。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凝结着深深的民族感情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精髓的体现,利用各种有意义的传统节日进行教育,可以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汉民族最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的民族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中华传统文化组成除了汉民族传统文化外,还有别具特色的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共同组成了一副生动活泼的民俗节日画卷。首先应该以传统文化为契机开展各类的宣传和实践活动,吸引大学生参与,例如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民族歌舞联谊等。其次要加强民族间的了解,可以采取民族间互相学习民族文化的方式。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运用传统节 日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的必然要求;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社会发生的激烈的变革,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作为引领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高校要走在时代的前列,改革教育理念,用先进而富有感染力的大学精神,熏陶和培养着新时代的学子们;采取灵活有效,而又深入细致的各类活动,吸引大学生,主动认识、了解、热爱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
参考文献:
[1]《文化研究导论》2004年版,阿雷恩·鲍尔德温等著,陶东风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
[2]《文化学概论》2003年版,陈华文著,上海文艺出版社.
[3]《民俗学概论》2005年版,钟敬文编著,上海文艺出版社.
[4]《中国民俗文化学导论》2007年版,仲富兰著,上海辞书出版社.
基金项目:
本文系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当代新疆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研究”课题编号2010xysk20
关键词 新疆少数民族 大学生 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是个体或族群对文化倾向性共识和认可,并因此产生的归属意识。中华文化定义为中国所有民族的文化总汇,既包括汉民族文化,同时也包括了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中华文化就是认同自己归属于中华民族,就是愿意承担起历史和社会所赋予的责任,就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核心凝聚力所在。新疆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地区,历史上也是多民族文化、宗教融汇、交流的地区,民族成分多、文化和宗教交汇,造成了这个地区文化很难达到高度的统一,因此在新疆加强中华文化的认同尤为重要。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和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其素质的好坏对祖国的未来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因此要加强新疆地区的中华文化认同,就要牢牢抓住高校这一阵地。
一、新疆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现状及危机
第一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受到历史、语言、习俗、宗教、生活环境等影响,片面重视本民族文化而对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缺乏了解,或了解不深入。新疆地域辽阔,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这就造成了少数民族群体之间交流范围窄,封闭性较强,加之长久以来经济欠发达,缺乏与外界联系的媒介,又由于少数民族,尤其是南疆的少数民族汉语水平不高,了解社会、认知社会的的能力不够,这些原因导致他们与社会的脱离,很难接受新思想和新观念。总体而言,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不够。
第二部分地区存在大汉族主义,片面地把中华文化归结为汉民族文化,而对各少数民族文化缺少应有的重视,同时也造成了少数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误解,认为中华文化就是汉民族文化,中华民族就是汉民族,这造成了少数民族对中华文化认同的缺失。
二、解决新疆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认同危机的应对措施
第一,革新教育理念,转变“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传统思想认为,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课程设置里,多加入相关课程,以思想政治工作代替思想政治教育,这就造成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思想品德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的任务,而与其他学科无关的错误思想。对学生的人文情怀的培养应该体现在任何学科中,而不是单一体现在思想政治课中。
第二,通过第二课堂的形式,营造文化氛围。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补充与延伸,作为一种隐性课程,以其内容的丰富和形式的自由,已日益成为培养学生的有效途径之一。高校可举办“文化大讲堂”等讲座,邀请专家进行中华文化的知识讲座,营造良好文化氛围。设置书法、绘画、民间手工艺制作等实践课程,邀请民间手工艺者进行现场的演练及教授,既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又可以起到传承民族文化的作用。
第三以重要传统节日为契机,大力弘扬中华文化精神。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凝结着深深的民族感情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精髓的体现,利用各种有意义的传统节日进行教育,可以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汉民族最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的民族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中华传统文化组成除了汉民族传统文化外,还有别具特色的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共同组成了一副生动活泼的民俗节日画卷。首先应该以传统文化为契机开展各类的宣传和实践活动,吸引大学生参与,例如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民族歌舞联谊等。其次要加强民族间的了解,可以采取民族间互相学习民族文化的方式。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运用传统节 日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的必然要求;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社会发生的激烈的变革,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作为引领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高校要走在时代的前列,改革教育理念,用先进而富有感染力的大学精神,熏陶和培养着新时代的学子们;采取灵活有效,而又深入细致的各类活动,吸引大学生,主动认识、了解、热爱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
参考文献:
[1]《文化研究导论》2004年版,阿雷恩·鲍尔德温等著,陶东风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
[2]《文化学概论》2003年版,陈华文著,上海文艺出版社.
[3]《民俗学概论》2005年版,钟敬文编著,上海文艺出版社.
[4]《中国民俗文化学导论》2007年版,仲富兰著,上海辞书出版社.
基金项目:
本文系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当代新疆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研究”课题编号2010xysk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