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知识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俗话说:“戏看开头,课重导入。”作为课堂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课前导入虽然简短得不过三五分钟,恰似文章之开篇、歌曲之前奏、戏剧之开幕,在“聚拢思维”“稳定心绪”“激发情趣”“促进深入”等方面,能够充分发挥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就高中英语教学而言,课前导入的形式和手段是丰富多元的,如何追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境界却是一项孜孜以求的艺术实践课题,这应引发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并为之不断地深入探究。本文结合笔者自身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高中英语课堂导入策略。
“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of the success.”明清文学家李渔指出:“开卷之处,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意突出强调了“文本导入”有着先声夺人的意义和作用。同样道理,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好的导入语就像磁石,能够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入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理论和实践表明:课堂导入的形式是丰富多元的,并没有相对统一的固定模式,全在于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发展需要,教师自主灵活地因课制宜、因教制宜、因学制宜。
1. 温故引新导入法的策略性运用
温故既可引新,温故亦可知新。在学校教育中,由复习已学知识而导入新课,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自然衔接和学习思维的过渡发展,有利于循序渐进地开展课堂教学。温故知新导入法又称“复习导入法”,它是在各类课程实践活动中教师群体的常用之法。比如,译林版牛津高二下册英语模块8 《Unit 2 Language》Reading中,学生对于take on的理解是其教学重点之一。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首先引导学生回顾Reading第一课时内容:Expresses her love to Kalaf. So the story takes on a classic love triangle. 接着,以此引入take on词组的学习。把take on写在黑板上,并对词性、词义和用法等进行详细地教学。如此这般,既可从整体上回忆上节课内容,又能自然地引出本课的词汇教学。这对于教学双方来说,都不失为一举两得的良好方法。
2. 设疑问题导入法的策略性运用
有人说:“人的真正思维是从兴趣、诧异和吃惊开始的。”这与“学起于思,而思源于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设疑提问虽也是课程教学中的常用之法,它却具有耗时少、直观性强的个性化优势,并且在激发学习情趣、点燃思想火花和开发智力空间等方面能够充分发挥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比如,译林版牛津高一下册英语模块4 《Unit 2 Sporting events》的主题是运动赛事,笔者在教学导入环节,以校运动会为思路提出如下问题:What’s your favourite sport? What sports do you often play? Why do you think sport is so popular? 由于这些问题不仅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情趣,只要他们稍微思考就能作出回答,从而自然顺畅地进入新课教学。值得一提的是,合理设计是问题导入法的关键,因此教师在设置悬念并提出问题时,既应与课文有关,又须围绕文本的重难点内容,同时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启发性和思考价值。
3. 良好情境导入法的策略性运用
自新课标施行并纵深推进以来,丰富多元的情境教学模式已经逐步形成了一种流行性时尚和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情境活动模式同样地适用于课堂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创设寓教于乐的良好导入情境,能够充分发挥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作用。以多媒体课堂导入为例,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借助于幻灯片、动画、动漫、投影、录像等技术手段,并结合相应的文字、图片和声音等,创设一种音像和谐、声情并茂、动静自如的导入情境,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同振共鸣的视听觉盛宴,就定能攫取并引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活跃思维,从中赢得不容忽视的“情绪智力效益”,为课堂教学奏响高质高效的旋律。比如,关于译林版牛津高二上册英语模块6 《Unit 1 Laughter is good for you》中的Reading教学, 课堂导入环节笔者通过多媒体技术,适时地播放了著名喜剧Mr. Bean片中的精彩部分,那通俗易懂、笑点十足的形式和内容,让学生们迅速地振作精神,并迫不及待地进入文本学习之中。
4. 多元话题导入法的策略性运用
由于心智发育的规律性,高中学龄相对地见多识广、思想丰富、话题多多,这就为话题导入法的运用提供了客观性基础和实在性可能。比如,译林版牛津高三上册英语模块10《Unit 1 Give a man a fish》内容,在课堂教学导入时,教师在准确把握单元主题——“危害人体健康因素,人类当今面临的疾病,防止疾病的方法”基础上,结合习近平主席访问非洲大陆的时政热点,从“援助非洲、摆脱贫穷”话题展开讨论而进入课堂教学活动。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面对高中生的导入话题可谓丰富多彩,如关于时政新闻的社会热点话题,关于生活、学习和思想的学生自身话题,关于教材、报刊、杂志等方面的文本话题等,这些都是我们话题导入法运用的良好素材和优质资源。令人感同身受的是,充分利用各类话题积极有效地开展课堂导入活动,既可有效激发和丰富学习者的多类情趣,又能起到“引而不发——跃如也”的作用和效果,特别在有些时候,还会在平等对话和交流互动中生成许多无法预约的精彩和碰撞。
5. 自主活动导入法的策略性运用
在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中,“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客观表述是其中无可代替的核心词和关键语,学生是课程教学活动中的唯一主体地位。因此,积极开展以学生个体学习和合作探究为主的自主化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大潮中的主旋律。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性活动同样适用于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比如表演导入法,要求教师能够巧妙地利用教材的内容和形式,引导学生在欢乐表演中比较自然地进入课堂学习活动。在教学Body Language内容时,执教者可设计一个简单化的交际情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使用手势来模仿表演见面或告别时的场景,然后导入新课学习。如此而为,既练习了口语交际,又锻炼了手势语的综合使用。再如,教学The Olympic Games中 的Reading内容时,教师可把事先准备好的纸条(上面写着运动项目英语名称)发给几个学生,要求按照他们提示来表演,然后让其他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竞猜项目”比赛,最后让大家以高昂的情绪进入课堂教学活动。
综上所述,在高中英语课程实践活动中,课堂教学导入的形式和手段绝非仅有上述几种。“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只要与时俱进,勇于进取,善于创新,我们就定能从中赢得令人期待的满意化效果。
[1] 董善玉. 优化教学的导入环节,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J]. 科学教育,2010(03).
[2] 刘道义.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NSEFC5[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3] 张婷. 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J]. 新课程(教师), 2010(09).
[4] 文秋芳. 英语学习策略论[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5] 王立非. 现代外语教学论[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of the success.”明清文学家李渔指出:“开卷之处,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意突出强调了“文本导入”有着先声夺人的意义和作用。同样道理,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好的导入语就像磁石,能够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入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理论和实践表明:课堂导入的形式是丰富多元的,并没有相对统一的固定模式,全在于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发展需要,教师自主灵活地因课制宜、因教制宜、因学制宜。
1. 温故引新导入法的策略性运用
温故既可引新,温故亦可知新。在学校教育中,由复习已学知识而导入新课,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自然衔接和学习思维的过渡发展,有利于循序渐进地开展课堂教学。温故知新导入法又称“复习导入法”,它是在各类课程实践活动中教师群体的常用之法。比如,译林版牛津高二下册英语模块8 《Unit 2 Language》Reading中,学生对于take on的理解是其教学重点之一。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首先引导学生回顾Reading第一课时内容:Expresses her love to Kalaf. So the story takes on a classic love triangle. 接着,以此引入take on词组的学习。把take on写在黑板上,并对词性、词义和用法等进行详细地教学。如此这般,既可从整体上回忆上节课内容,又能自然地引出本课的词汇教学。这对于教学双方来说,都不失为一举两得的良好方法。
2. 设疑问题导入法的策略性运用
有人说:“人的真正思维是从兴趣、诧异和吃惊开始的。”这与“学起于思,而思源于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设疑提问虽也是课程教学中的常用之法,它却具有耗时少、直观性强的个性化优势,并且在激发学习情趣、点燃思想火花和开发智力空间等方面能够充分发挥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比如,译林版牛津高一下册英语模块4 《Unit 2 Sporting events》的主题是运动赛事,笔者在教学导入环节,以校运动会为思路提出如下问题:What’s your favourite sport? What sports do you often play? Why do you think sport is so popular? 由于这些问题不仅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情趣,只要他们稍微思考就能作出回答,从而自然顺畅地进入新课教学。值得一提的是,合理设计是问题导入法的关键,因此教师在设置悬念并提出问题时,既应与课文有关,又须围绕文本的重难点内容,同时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启发性和思考价值。
3. 良好情境导入法的策略性运用
自新课标施行并纵深推进以来,丰富多元的情境教学模式已经逐步形成了一种流行性时尚和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情境活动模式同样地适用于课堂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创设寓教于乐的良好导入情境,能够充分发挥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作用。以多媒体课堂导入为例,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借助于幻灯片、动画、动漫、投影、录像等技术手段,并结合相应的文字、图片和声音等,创设一种音像和谐、声情并茂、动静自如的导入情境,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同振共鸣的视听觉盛宴,就定能攫取并引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活跃思维,从中赢得不容忽视的“情绪智力效益”,为课堂教学奏响高质高效的旋律。比如,关于译林版牛津高二上册英语模块6 《Unit 1 Laughter is good for you》中的Reading教学, 课堂导入环节笔者通过多媒体技术,适时地播放了著名喜剧Mr. Bean片中的精彩部分,那通俗易懂、笑点十足的形式和内容,让学生们迅速地振作精神,并迫不及待地进入文本学习之中。
4. 多元话题导入法的策略性运用
由于心智发育的规律性,高中学龄相对地见多识广、思想丰富、话题多多,这就为话题导入法的运用提供了客观性基础和实在性可能。比如,译林版牛津高三上册英语模块10《Unit 1 Give a man a fish》内容,在课堂教学导入时,教师在准确把握单元主题——“危害人体健康因素,人类当今面临的疾病,防止疾病的方法”基础上,结合习近平主席访问非洲大陆的时政热点,从“援助非洲、摆脱贫穷”话题展开讨论而进入课堂教学活动。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面对高中生的导入话题可谓丰富多彩,如关于时政新闻的社会热点话题,关于生活、学习和思想的学生自身话题,关于教材、报刊、杂志等方面的文本话题等,这些都是我们话题导入法运用的良好素材和优质资源。令人感同身受的是,充分利用各类话题积极有效地开展课堂导入活动,既可有效激发和丰富学习者的多类情趣,又能起到“引而不发——跃如也”的作用和效果,特别在有些时候,还会在平等对话和交流互动中生成许多无法预约的精彩和碰撞。
5. 自主活动导入法的策略性运用
在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中,“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客观表述是其中无可代替的核心词和关键语,学生是课程教学活动中的唯一主体地位。因此,积极开展以学生个体学习和合作探究为主的自主化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大潮中的主旋律。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性活动同样适用于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比如表演导入法,要求教师能够巧妙地利用教材的内容和形式,引导学生在欢乐表演中比较自然地进入课堂学习活动。在教学Body Language内容时,执教者可设计一个简单化的交际情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使用手势来模仿表演见面或告别时的场景,然后导入新课学习。如此而为,既练习了口语交际,又锻炼了手势语的综合使用。再如,教学The Olympic Games中 的Reading内容时,教师可把事先准备好的纸条(上面写着运动项目英语名称)发给几个学生,要求按照他们提示来表演,然后让其他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竞猜项目”比赛,最后让大家以高昂的情绪进入课堂教学活动。
综上所述,在高中英语课程实践活动中,课堂教学导入的形式和手段绝非仅有上述几种。“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只要与时俱进,勇于进取,善于创新,我们就定能从中赢得令人期待的满意化效果。
[1] 董善玉. 优化教学的导入环节,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J]. 科学教育,2010(03).
[2] 刘道义.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NSEFC5[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3] 张婷. 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J]. 新课程(教师), 2010(09).
[4] 文秋芳. 英语学习策略论[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5] 王立非. 现代外语教学论[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