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说:“功夫在诗外”,作文亦然。笔者从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对小学生而言,说话是写话、作文创新的基础;阅读则为作文的创新提供了知识和技能的准备;丰富的生活内容是学生创新的源泉。因此,加强说话训练,提高阅读能力,丰富语文生活,才是帮助学生写出好作文的根本途径。
一、加强说话训练
小学一年级即开设语文课,要求学生能“说完整的话”,可见“说话”是最基本的。语文,作为工具性学科而言,就应当包含口头语言(说)和书面语言(写),这才是语文的要义。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凡是平时说话流畅、语句完整,表达准确、条理清晰的学生,写话的能力就强,思维能力也就好。教师必须要重视小学生口语训练这一重要环节。初入学的儿童可塑性大,模仿力强,最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这时,在口头语言表达方面对他们提出恰当的要求,并把这样要求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到学生的各种活动中,是能很快取得成效的。
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双边活动较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说话准确流畅、中心突出、条理清楚,以及声音响亮、态度大方等良好的语言素养。有的教师常常不留意学生的语言素养,以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为由,忽视对学生的说话训练,全然不顾句子是否通顺,表达是否准确,只要能听懂大意就行了。这种做法很不可取。因为,在课堂上纠正一个学生的错误,就等于教会了全班同学,事半功倍,根本不存在浪费时间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磨刀不误砍柴工,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说话,能促进语感的培养,无疑也从根本上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作文打下牢固的基础。
说话训练要及早和写话结合起来。教师要经常给学生示范,如在黑板上留个便条,通知学生干什么,该怎样干,学生没学会的汉字注上拼音。学生经常看就会模仿,需要用时,他们也能拿起笔来写几句。学生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字、词后,就可以要求他们写一句话,逐渐发展为写几句话、一段话。在课堂教学中,也可结合词语教学,先是口头造句,然后要求学生把所造的句子写下来;也可以结合看图说话,写一句话、几句话、一段话。平时多启发和鼓励学生根据需要写请假条、留言条及简单的信件。在“三八”国际妇女节、母亲节,可以组织学生给妈妈写贺信、感谢信,或请妈妈在节日里好好休息,爸爸和“我”做家务,或祝妈妈节日愉快,或感谢妈妈的养育之恩等等,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然后,让学生各自带回家给妈妈看。入学后的第一个“三八”妇女节、母亲节,孩子才上了四五个月的课,就能写简短的信了,做妈妈的哪有不高兴的?古人早就强调“文以载道”,语文教学从来都是综合教育,小学语文的学习,尤重“文”“道”双修。对学生来说,这样的说写结合,既是情感教育,又是写作教育;既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也培养学生创造的欲望。
创设情景,让小学生说写结合,由说到写,是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其作文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提高阅读能力
1. 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积累素材
作文需要早起步,有的学生虽然觉得有很多话写,却干巴巴地写了几句就完了。这是因为学生平时缺乏语言的积累,不会表达,不善于表达。因此在起步作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积累词汇、熟悉语句的能力。而弄清词义,是谴词造句的第一步。所以对教学中的每一个生词,都要把它讲清讲透,并在教师的语言中有意多加运用,让学生体会和熟悉生词的词义,从而积累丰富的词汇。低年级学生掌握句式相对较困难,可用讲解、比较、造句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如《小壁虎借尾巴》中有小壁虎“爬啊爬,爬到……”的句式,教师让学生想想以前学过的类似的句子。有学生很快回忆起《燕子飞回来了》一课中有“飞呀,飞呀,她们飞过……”,《谜语》中有“(雪花)飘呀飘呀落下来。”既学了新知识,又巩固了旧知识,举一反三。从而学生还能联系生活实际说出:“游呀游,游到岸边。”“跑呀跑,跑到操场上。”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模仿,加深理解,自由应用,善于借鉴,真正实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目的。这样,学生思维活跃,创造的欲望强烈,正确地谴词造句的能力也有所提高,为起步作文打下扎实的基础。
2. 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领悟写作方法
叶圣陶先生曾经讲过:“语文教学无非是个例子。”因此,作文教学必须重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把在阅读课文时领悟到的表达方式及时进行迁移应用,达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目的。所有记人记事的文章都要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记叙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乌鸦喝水》从乌鸦口渴找水喝写起,到乌鸦想办法喝到水,按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的顺序来写,层次清楚。教学中少作指点,一年级学生同样能接受。而读到《司马光》、《称象》、《王二小》、《小白兔和小灰兔》、《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等课文是,这方面的知识就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巩固,学生懂得了怎样才能把一件事情说清楚,写清楚,从而发展了学生创造思维。
《小壁虎借尾巴》文中最后有一段话:“小壁虎把借尾巴的事告诉了妈妈。”教师就提问学生:“小壁虎不是向小金鱼、老黄牛和燕子借尾巴了吗?为什么课文没有把小壁虎告诉妈妈借尾巴的详细经过写出来呢?”学生开始也讲不出所以然来,教师告诉学生:从课文中我们已知道了事情的经过,如果这里再详细写出来,文章就重复罗嗦了。经过这样的分析、比较,学生就很明白如何把话写清楚、具体了。
3. 通过模仿课文,进行写篇训练
阅读是由外而内的吸收,是学习的过程;写作是由内而外的表达,是运用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着重指导学生多读课文,做到重点部分要细读,关键之处要精读,特点所在要深读。如教学《搭石》这篇以事赞人文章的时候,教师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探究、讨论,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学生在理解并领悟课文的过程中,提高了认识,明白了做人的道理。课后让学生去仔细观察和了解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看看有谁为了集体和他人的利益而无私奉献的,构思好后模仿课文把它写下来。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从中诱发良好的语感,提高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从而突破作文构思的难关。 阅读课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词语、句式及章法,要让它们成为学生自己的财富,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接受、掌握和运用。引导学生欣赏佳句,改换词语,改变句式,变换体裁、人称,训练学生归纳段意、全文主要内容,复述课文等。这些训练要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还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大家都去思考,让大家都有动口、动手、动脑的练习机会,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写的能力。
三、丰富语文生活
1. 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班级中总有些学生知识面较广,能在课堂教学中解决一些疑难 ,往往能赢得同伴的羡慕。教师在教《海底世界》一课时,把鲸鱼说成了鱼类,班上一个同学马上举手说:“鲸鱼是哺乳动物,不是鱼类。”原来这个学生是从《海洋的秘密》、《十万个为什么》一类课外书里知道的。教师当即表扬了这位同学,而其他同学好强好奇的情绪也被调动了起来。广泛的阅读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也积累了词汇量,作文时便能用得上,使学生驾驭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2. 组织丰富的校内外活动,提高学生体验生活的能力
在学校里,经常开展庆祝节日的游艺、文娱活动,编写和布置班级的板报,指导学生栽种植物或饲养小动物的活动,让学生一起做小制作,搞小发明、小实验,对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起到很大的作用。
教师还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带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综合实践,到社区、到大自然去观察和体验生活,获取知识。到公园、郊外参观访问,瞻仰烈士陵墓,参加各种公益活动,调动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其中,以利于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从而产生创新意识和灵感。
3. 观察与联想结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作文教学心理研究表明,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引导他们联想,即有眼前的所见、所闻、所感,或引起对往日见闻的回忆,或展开想象,创造新的形象,以所回忆、所想象的事物来补充印证眼前的观察,或与眼前的观察作比较、相映衬。观察与联想的紧密结合,可以使观察借助联想插上翅膀、意境更加广阔,认识和感受更加丰富。为了使学生认识联想对深化观察、丰富作文内容的作用,学习观察时展开联想的方法,教师除了介绍一些文学家、科学家的观察故事外,还要经常选择一些观察与联想紧密结合的例文,引导学生阅读、分析、领悟。学生通过阅读、分析,从中看到了联想对加强认识和感受的作用。这远比单纯的观察所能获得的感受要丰富得多了。
责任编辑 邱 丽
一、加强说话训练
小学一年级即开设语文课,要求学生能“说完整的话”,可见“说话”是最基本的。语文,作为工具性学科而言,就应当包含口头语言(说)和书面语言(写),这才是语文的要义。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凡是平时说话流畅、语句完整,表达准确、条理清晰的学生,写话的能力就强,思维能力也就好。教师必须要重视小学生口语训练这一重要环节。初入学的儿童可塑性大,模仿力强,最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这时,在口头语言表达方面对他们提出恰当的要求,并把这样要求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到学生的各种活动中,是能很快取得成效的。
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双边活动较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说话准确流畅、中心突出、条理清楚,以及声音响亮、态度大方等良好的语言素养。有的教师常常不留意学生的语言素养,以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为由,忽视对学生的说话训练,全然不顾句子是否通顺,表达是否准确,只要能听懂大意就行了。这种做法很不可取。因为,在课堂上纠正一个学生的错误,就等于教会了全班同学,事半功倍,根本不存在浪费时间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磨刀不误砍柴工,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说话,能促进语感的培养,无疑也从根本上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作文打下牢固的基础。
说话训练要及早和写话结合起来。教师要经常给学生示范,如在黑板上留个便条,通知学生干什么,该怎样干,学生没学会的汉字注上拼音。学生经常看就会模仿,需要用时,他们也能拿起笔来写几句。学生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字、词后,就可以要求他们写一句话,逐渐发展为写几句话、一段话。在课堂教学中,也可结合词语教学,先是口头造句,然后要求学生把所造的句子写下来;也可以结合看图说话,写一句话、几句话、一段话。平时多启发和鼓励学生根据需要写请假条、留言条及简单的信件。在“三八”国际妇女节、母亲节,可以组织学生给妈妈写贺信、感谢信,或请妈妈在节日里好好休息,爸爸和“我”做家务,或祝妈妈节日愉快,或感谢妈妈的养育之恩等等,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然后,让学生各自带回家给妈妈看。入学后的第一个“三八”妇女节、母亲节,孩子才上了四五个月的课,就能写简短的信了,做妈妈的哪有不高兴的?古人早就强调“文以载道”,语文教学从来都是综合教育,小学语文的学习,尤重“文”“道”双修。对学生来说,这样的说写结合,既是情感教育,又是写作教育;既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也培养学生创造的欲望。
创设情景,让小学生说写结合,由说到写,是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其作文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提高阅读能力
1. 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积累素材
作文需要早起步,有的学生虽然觉得有很多话写,却干巴巴地写了几句就完了。这是因为学生平时缺乏语言的积累,不会表达,不善于表达。因此在起步作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积累词汇、熟悉语句的能力。而弄清词义,是谴词造句的第一步。所以对教学中的每一个生词,都要把它讲清讲透,并在教师的语言中有意多加运用,让学生体会和熟悉生词的词义,从而积累丰富的词汇。低年级学生掌握句式相对较困难,可用讲解、比较、造句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如《小壁虎借尾巴》中有小壁虎“爬啊爬,爬到……”的句式,教师让学生想想以前学过的类似的句子。有学生很快回忆起《燕子飞回来了》一课中有“飞呀,飞呀,她们飞过……”,《谜语》中有“(雪花)飘呀飘呀落下来。”既学了新知识,又巩固了旧知识,举一反三。从而学生还能联系生活实际说出:“游呀游,游到岸边。”“跑呀跑,跑到操场上。”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模仿,加深理解,自由应用,善于借鉴,真正实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目的。这样,学生思维活跃,创造的欲望强烈,正确地谴词造句的能力也有所提高,为起步作文打下扎实的基础。
2. 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领悟写作方法
叶圣陶先生曾经讲过:“语文教学无非是个例子。”因此,作文教学必须重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把在阅读课文时领悟到的表达方式及时进行迁移应用,达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目的。所有记人记事的文章都要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记叙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乌鸦喝水》从乌鸦口渴找水喝写起,到乌鸦想办法喝到水,按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的顺序来写,层次清楚。教学中少作指点,一年级学生同样能接受。而读到《司马光》、《称象》、《王二小》、《小白兔和小灰兔》、《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等课文是,这方面的知识就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巩固,学生懂得了怎样才能把一件事情说清楚,写清楚,从而发展了学生创造思维。
《小壁虎借尾巴》文中最后有一段话:“小壁虎把借尾巴的事告诉了妈妈。”教师就提问学生:“小壁虎不是向小金鱼、老黄牛和燕子借尾巴了吗?为什么课文没有把小壁虎告诉妈妈借尾巴的详细经过写出来呢?”学生开始也讲不出所以然来,教师告诉学生:从课文中我们已知道了事情的经过,如果这里再详细写出来,文章就重复罗嗦了。经过这样的分析、比较,学生就很明白如何把话写清楚、具体了。
3. 通过模仿课文,进行写篇训练
阅读是由外而内的吸收,是学习的过程;写作是由内而外的表达,是运用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着重指导学生多读课文,做到重点部分要细读,关键之处要精读,特点所在要深读。如教学《搭石》这篇以事赞人文章的时候,教师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探究、讨论,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学生在理解并领悟课文的过程中,提高了认识,明白了做人的道理。课后让学生去仔细观察和了解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看看有谁为了集体和他人的利益而无私奉献的,构思好后模仿课文把它写下来。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从中诱发良好的语感,提高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从而突破作文构思的难关。 阅读课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词语、句式及章法,要让它们成为学生自己的财富,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接受、掌握和运用。引导学生欣赏佳句,改换词语,改变句式,变换体裁、人称,训练学生归纳段意、全文主要内容,复述课文等。这些训练要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还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大家都去思考,让大家都有动口、动手、动脑的练习机会,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写的能力。
三、丰富语文生活
1. 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班级中总有些学生知识面较广,能在课堂教学中解决一些疑难 ,往往能赢得同伴的羡慕。教师在教《海底世界》一课时,把鲸鱼说成了鱼类,班上一个同学马上举手说:“鲸鱼是哺乳动物,不是鱼类。”原来这个学生是从《海洋的秘密》、《十万个为什么》一类课外书里知道的。教师当即表扬了这位同学,而其他同学好强好奇的情绪也被调动了起来。广泛的阅读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也积累了词汇量,作文时便能用得上,使学生驾驭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2. 组织丰富的校内外活动,提高学生体验生活的能力
在学校里,经常开展庆祝节日的游艺、文娱活动,编写和布置班级的板报,指导学生栽种植物或饲养小动物的活动,让学生一起做小制作,搞小发明、小实验,对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起到很大的作用。
教师还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带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综合实践,到社区、到大自然去观察和体验生活,获取知识。到公园、郊外参观访问,瞻仰烈士陵墓,参加各种公益活动,调动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其中,以利于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从而产生创新意识和灵感。
3. 观察与联想结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作文教学心理研究表明,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引导他们联想,即有眼前的所见、所闻、所感,或引起对往日见闻的回忆,或展开想象,创造新的形象,以所回忆、所想象的事物来补充印证眼前的观察,或与眼前的观察作比较、相映衬。观察与联想的紧密结合,可以使观察借助联想插上翅膀、意境更加广阔,认识和感受更加丰富。为了使学生认识联想对深化观察、丰富作文内容的作用,学习观察时展开联想的方法,教师除了介绍一些文学家、科学家的观察故事外,还要经常选择一些观察与联想紧密结合的例文,引导学生阅读、分析、领悟。学生通过阅读、分析,从中看到了联想对加强认识和感受的作用。这远比单纯的观察所能获得的感受要丰富得多了。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