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利·波特系列的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出版于1997年,2000年推出中译本,2001年由导演克里斯·哥伦布搬上大荧幕。哈利已陪伴了观众十数个年头,看哈利·波特已经成了很多人的传统,每一部的上映期都是哈迷们的狂欢节。虽然电影质量良莠不齐,但对哈迷们来说,能在大荧幕上看到魁地奇比赛、各种魔咒和神奇生物,就已经是一件幸福的事了。
哈利·波特的故事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哈利波特和伏地魔的那些事儿。但交织其中的青春、理想、友谊和爱却打动着每一个人。三人组就像是身边的朋友,我们一起长大,共享欢乐时光,共同经历初恋的懵懂和青涩,都曾因为不够自信嫉妒自己最好的朋友,当发现曾经的榜样并不完美时,都会失望难过,都在跌跌撞撞中体验背叛和至亲的离去,面对未知的成人世界互相勉励。但也有不同,我们都希望自己像哈利一样,是被选中的那一个,是拯救世界的超人,却始终没有收到来自霍格沃茨的信,也没有哈利发怒时令风云变色的能力。渐渐清醒,我们不过就是普通的麻瓜,不会有猫头鹰,也没有光轮两千,更不会有个恐怖强大的死对头。平凡麻瓜最大的敌人是平庸的生活,机械、重复的工作磨掉我们的激情和斗志。生活远没有那么多戏剧性,不会转角就遇到一间有求必应屋。年龄越大越觉得,即使真如我们所愿,挤进了魔法世界,也有可能成为未被命运选中的纳威·隆巴顿,岁月的空空妙手不知不觉中连我们做哈利的勇气也偷走了。
十数年的光阴流逝,我们对斯内普教授的恨变成了爱;我们惊叹于邓布利多校长不羁的青春岁月;我们感动于那句“多比是哈利·波特的朋友,多比是一个自由的精灵”。对比童话,现实残忍,或许故事看到最后,我们看的是自己的忧伤。正如前些日子陈小春结婚,勾起一代人对《古惑仔》的回忆,那是青春的另一种解读。年少时的躁动和狂妄终究被白水一样的生活冲走,铜锣湾的小混混们也金盆洗手,转身成为新好男人。
跳出哈利·波特系列电影,陪伴我们成长的三人组,扮演哈利的雷德克里夫完全没有了当年的模样,胡子拉碴地像个中年人,身高多年不见长;扮演荣恩的格林特依旧一副平凡的模样,而他也似乎习惯了人们将目光更多地投射在身边两位伙伴的身上;扮演赫敏的沃特森越长越标志,她延续了赫敏的智慧,进入长春藤之一的布朗大学读书。脱去霍格沃茨的斗篷,他们也都是平凡的麻瓜,与人间烟火纠缠不清。
人生无不散之宴席,告别了哈利·波特的我们也斩断了与青春的最后一丝羁绊,放弃拯救世界的梦想,从此甘心做个平凡人。终于明白,没人能陪我们走到尽头,哈利也只是个过客,陪着我们风雨同行十数年后,终于要说再见了。
(云子摘自《中国经济时报》)
哈利·波特的故事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哈利波特和伏地魔的那些事儿。但交织其中的青春、理想、友谊和爱却打动着每一个人。三人组就像是身边的朋友,我们一起长大,共享欢乐时光,共同经历初恋的懵懂和青涩,都曾因为不够自信嫉妒自己最好的朋友,当发现曾经的榜样并不完美时,都会失望难过,都在跌跌撞撞中体验背叛和至亲的离去,面对未知的成人世界互相勉励。但也有不同,我们都希望自己像哈利一样,是被选中的那一个,是拯救世界的超人,却始终没有收到来自霍格沃茨的信,也没有哈利发怒时令风云变色的能力。渐渐清醒,我们不过就是普通的麻瓜,不会有猫头鹰,也没有光轮两千,更不会有个恐怖强大的死对头。平凡麻瓜最大的敌人是平庸的生活,机械、重复的工作磨掉我们的激情和斗志。生活远没有那么多戏剧性,不会转角就遇到一间有求必应屋。年龄越大越觉得,即使真如我们所愿,挤进了魔法世界,也有可能成为未被命运选中的纳威·隆巴顿,岁月的空空妙手不知不觉中连我们做哈利的勇气也偷走了。
十数年的光阴流逝,我们对斯内普教授的恨变成了爱;我们惊叹于邓布利多校长不羁的青春岁月;我们感动于那句“多比是哈利·波特的朋友,多比是一个自由的精灵”。对比童话,现实残忍,或许故事看到最后,我们看的是自己的忧伤。正如前些日子陈小春结婚,勾起一代人对《古惑仔》的回忆,那是青春的另一种解读。年少时的躁动和狂妄终究被白水一样的生活冲走,铜锣湾的小混混们也金盆洗手,转身成为新好男人。
跳出哈利·波特系列电影,陪伴我们成长的三人组,扮演哈利的雷德克里夫完全没有了当年的模样,胡子拉碴地像个中年人,身高多年不见长;扮演荣恩的格林特依旧一副平凡的模样,而他也似乎习惯了人们将目光更多地投射在身边两位伙伴的身上;扮演赫敏的沃特森越长越标志,她延续了赫敏的智慧,进入长春藤之一的布朗大学读书。脱去霍格沃茨的斗篷,他们也都是平凡的麻瓜,与人间烟火纠缠不清。
人生无不散之宴席,告别了哈利·波特的我们也斩断了与青春的最后一丝羁绊,放弃拯救世界的梦想,从此甘心做个平凡人。终于明白,没人能陪我们走到尽头,哈利也只是个过客,陪着我们风雨同行十数年后,终于要说再见了。
(云子摘自《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