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哈利.波特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Come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利·波特系列的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出版于1997年,2000年推出中译本,2001年由导演克里斯·哥伦布搬上大荧幕。哈利已陪伴了观众十数个年头,看哈利·波特已经成了很多人的传统,每一部的上映期都是哈迷们的狂欢节。虽然电影质量良莠不齐,但对哈迷们来说,能在大荧幕上看到魁地奇比赛、各种魔咒和神奇生物,就已经是一件幸福的事了。
  哈利·波特的故事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哈利波特和伏地魔的那些事儿。但交织其中的青春、理想、友谊和爱却打动着每一个人。三人组就像是身边的朋友,我们一起长大,共享欢乐时光,共同经历初恋的懵懂和青涩,都曾因为不够自信嫉妒自己最好的朋友,当发现曾经的榜样并不完美时,都会失望难过,都在跌跌撞撞中体验背叛和至亲的离去,面对未知的成人世界互相勉励。但也有不同,我们都希望自己像哈利一样,是被选中的那一个,是拯救世界的超人,却始终没有收到来自霍格沃茨的信,也没有哈利发怒时令风云变色的能力。渐渐清醒,我们不过就是普通的麻瓜,不会有猫头鹰,也没有光轮两千,更不会有个恐怖强大的死对头。平凡麻瓜最大的敌人是平庸的生活,机械、重复的工作磨掉我们的激情和斗志。生活远没有那么多戏剧性,不会转角就遇到一间有求必应屋。年龄越大越觉得,即使真如我们所愿,挤进了魔法世界,也有可能成为未被命运选中的纳威·隆巴顿,岁月的空空妙手不知不觉中连我们做哈利的勇气也偷走了。
  十数年的光阴流逝,我们对斯内普教授的恨变成了爱;我们惊叹于邓布利多校长不羁的青春岁月;我们感动于那句“多比是哈利·波特的朋友,多比是一个自由的精灵”。对比童话,现实残忍,或许故事看到最后,我们看的是自己的忧伤。正如前些日子陈小春结婚,勾起一代人对《古惑仔》的回忆,那是青春的另一种解读。年少时的躁动和狂妄终究被白水一样的生活冲走,铜锣湾的小混混们也金盆洗手,转身成为新好男人。
  跳出哈利·波特系列电影,陪伴我们成长的三人组,扮演哈利的雷德克里夫完全没有了当年的模样,胡子拉碴地像个中年人,身高多年不见长;扮演荣恩的格林特依旧一副平凡的模样,而他也似乎习惯了人们将目光更多地投射在身边两位伙伴的身上;扮演赫敏的沃特森越长越标志,她延续了赫敏的智慧,进入长春藤之一的布朗大学读书。脱去霍格沃茨的斗篷,他们也都是平凡的麻瓜,与人间烟火纠缠不清。
  人生无不散之宴席,告别了哈利·波特的我们也斩断了与青春的最后一丝羁绊,放弃拯救世界的梦想,从此甘心做个平凡人。终于明白,没人能陪我们走到尽头,哈利也只是个过客,陪着我们风雨同行十数年后,终于要说再见了。
   (云子摘自《中国经济时报》)
其他文献
山里的农场住着祖孙俩。  每天早晨,爷爷都会早早起来,在餐桌旁诵读一本圣典。孙子也照样学样地在一旁模仿。  一天孙子禁不住问爷爷:“爷爷,我试着像您一样诵读这本圣典,可是我怎么也做不到全部读懂,而且读懂的那部分,合上书就忘个精光。您说读这个有用吗?”  爷爷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转身把煤炭从盛煤的篮子里放入火炉,他告诉孙子:“你把这篮子拿到河边,给我带一篮水回来。”  男孩照着爷爷的吩咐做了,可是
期刊
两年前,我在一个夏令营里做洗碗工。营员都是来自市中心的清一色的黑人女孩,我是全营唯一的男孩。母亲是夏令营的厨师,我们住在营区边上的一间小屋里。  尽管我的主要任务是洗碗,但我也帮忙做一些其他的杂活。比如把晚上被那些女孩弄湿的床垫拿到网球场上晒干。  在艾米到来之前日子过得非常平静。她大约七岁,头发用末端串着彩珠子的带子扎着。但是她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她不跟任何人说话。  妈妈对我说艾米五岁的时候曾在
期刊
1969年,艾森豪威尔逝世。尽管报刊上纪念文字、图片铺天盖地,但一幅小小的漫画却引起了人们的特别关注。画面上是一个美军公墓,背景是星星与十字架,下面是一行文字:“这就是艾森豪威尔本人,一个传说!”  这幅漫画的作者名叫比尔·莫尔丁,二战时,是美国一名普通士兵,被派到欧洲战场作战。在作战间隙,他开始画漫画。他笔下的主人公一个叫威利,另一个叫乔,和他一样,都是最“倒霉”的兵种——步兵!  这是两个搞笑
期刊
我永远忘不了兰登中学的杨先生,我的六年级数学老师。记得那时,学生们背地里经常取笑他,因为他缺失了一根手指,而且他还爱用中指指着学生。  我学习不太好,尤以数学和英语两科最糟。我怀疑自己大脑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不论怎样努力,别人轻松掌握的知识我都弄不明白,对此我也一筹莫展,每天上学都提心吊胆的。  一天,温特斯夫人,我们的孤儿院院长,郑重地通知我,只要我再有一科成绩为“E”,她就要送我去佛罗里达州的杰
期刊
耐心地等待他自己给出信号。    我儿子尼尔来自俄罗斯,两岁时被我收养,他被诊断患有孤独症。一开始,我常带着尼尔参加社区活动,希望能在那儿找到些他感兴趣的东西,随便什么东西,只要能让他融入正常人的生活。7岁时尼尔喜欢蝴蝶,于是当洛杉矶自然历史博物馆举办蝴蝶展时,我高兴坏了。  参观展览前,我给尼尔看了一些关于蝴蝶的介绍资料,还一起“演绎”了一把蝴蝶的生命循环。我们像毛毛虫一样蠕动来蠕动去,假装对着
期刊
网络行走,常见“呵呵”二字。可谁曾想到,900多年前,就有人漫不经心留下“呵呵”二字。越过时空,方知“呵呵”最多的是苏东坡。苏东坡留下大量书简,更有“呵呵”数十处以资调味。他写信教钱穆父做菜:“取笋簟菘心与鳜相对,清水煮熟,用姜芦服自然汁及酒三物等,入少盐,渐渐点洒之,过熟可食。不敢独味此,请依法作,与老嫂共之。呵呵。”苏东坡喜用“呵呵”,恐与陈季常的父亲陈公弼有关。老陈在陕西凤翔做太守时,苏东坡
期刊
我小时候学过芭蕾,但因为资质驽钝,被老师视为不可造之材,又不肯勤加练习,所以只学了两年,就被视为“没有必要再投资学费来栽培”。  不过,虽然当不成芭蕾舞者,但我自小对于和芭蕾舞有关的漫画都很有感情。没有一本芭蕾漫画不提到《天鹅湖》,每次女主角们的决战,都是《天鹅湖》中的经典绝活:黑天鹅订婚那一幕,饰演黑天鹅的舞者以独舞方式,用单脚的足尖旋转三十二次。  三十二转,在我看来根本就是一种芭蕾特技表演,
期刊
从没想过要结交一株植物。  十年前的夏天,我们刚搬到新居。妹妹从早市上买回两支花,每支连带花盆才一块钱。其中一支很快就死掉了,另外一支也奄奄一息。我随手泼了一杯水给它,第二天竟开出几朵水灵灵的、粉嫩粉嫩的小花,让卧室一下子明亮起来。  很长时间,这支花于我等同于空气。它长相太平常,引不起我的兴趣。无意中瞅到它,就给它浇点水,忙的时候一两个月都不搭理它。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支小花非但没死掉,反
期刊
发现生活里的美  不要总提醒着自己遇到的不幸,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比你还不幸。一个人把自己标榜成什么样,她就只能生活在自己给自己设下的心牢里,只有积极向上的情操,才会让生活变得美好。社会一定是公平的,不要抱怨生活,否则只能证明你自己没有真正去努力。  ——杨澜《给女儿的忠告》    心中的世界  我活在世上,爱着,感受着,思考着。我心中有一个世界,那里珍藏着许多往事,有欢乐的,也有悲伤的。
期刊
冬日里的一天,下起了冻雨。世界万物因为裹上了一层冰而变得亮晶晶的,多美,人们感慨道。冻雨一直在下。树枝像玻璃一样闪闪发光,并像玻璃一样折断了,发出清脆的声响。窗户上的冰花越结越厚,直到窗外的一切都变得模糊起来。农夫们把家禽转移到了谷仓。大部分动物都很安全,除了野鸡。因为寒冷,它们紧紧地闭着眼睛。  一些农夫拿着木棍顺着砾石小路溜着冰去打野鸡,此刻它们正无助地蹲在路边的沟渠里。孩子们也顶着冻雨出去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