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在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疾病治疗中行红花化瘀汤联合针刺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66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选取时间为2019年1月-12月,根据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应用,将其分组展开实验。A、B、C三组人数均为,各22例,将单一针刺治疗、单一红花化瘀汤治疗方式分别用于B、C组,A组患者则采用以上两种方式相结合的治疗方法,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B、C组患者相比较,治疗后的A组患者肩关节疼痛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并且在患者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上,A组患者对应评分也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红花化瘀汤、针刺治疗单一使用相比,将两种治疗方式相结合应用,能够较快的改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关节疼痛程度的降低,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的提高等,治疗效果更好,值得推广与使用。
关键词: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红花化瘀汤;针刺;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4-054-0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共66例,均选自我院收治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根据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应用,将其分为三组展开实验。共男性36例,其余30例患者均为女性,最小年龄为44岁,年龄上的平均值为(58.36±2.45)岁,通过对患者肩手综合征并发时间进行统计,最长时间为患者卒中后的3个月,平均并发时间为(2.31±1.24)个月。在颅脑CT、MRI等临床检查方式下,所有患者均已经确诊,为初发缺血性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所有患者无严重心肝肺等重要脏器疾病,听、视觉功能正常,可正确理解别人的话语,无肿瘤、脑外伤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患病前无精神病史。从三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的整理上来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将红花化瘀汤联合针刺治疗作为A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其中,在针刺推拿治疗环节中,相关医师需选取符合条件的无菌针灸针,长度大概为1或者1.5寸,参考《针灸治疗学》中的相关知识,结合患者的病情情况,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医治。首先,指导患者保持侧卧位姿势,在“醒脑开窍法”的应用下,选取患者的极泉穴进针。其后,进行大幅度提插捻转操作,待患者感到上肢出现放电感后,将针拔出。其次,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确定患者的主穴和配穴,如:极泉、肩贞、下垂等。按照常规操作方式,完成患者皮肤的消毒,准确进针,后与电针仪相连接,设置频率等相关参数,留针时间大概在半小时左右。最后,指导患者将上臂保持水平位,由推拿师对患者的关节处进行按摩,力度应适宜,遵循自上而下、由轻到重的原则。按照以上的治疗方法,患者需坚持治疗1个疗程,共21天。此外,选用红花化瘀汤进行中药熏洗,该药方中包含多种中药成分,如:木香、防风、姜活等,将汤剂进行煎煮,在针刺推拿后进行熏洗,每日熏洗2-3次,坚持1个疗程[1]。
B、C组患者分别采用单一针刺、红花化瘀汤治疗。
1.3观察指标
分别使用简式Fugl—Meyer法、视觉模拟评分法完成患者偏瘫上肢运动功能和肩关节疼痛程度上的评估,前者总分值为66分,分值越高,则表示患者的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越好。后者在0-10分范围内,分级越高,视为患者的疼痛程度越剧烈。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的整理依靠SPSS20.0统计学软件来完成,()为计量单位,%为计数单位,前者使用t进行检验,后者使用x2进行检验,当组间差异符合P<0.05的要求时,视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无论是患者的偏瘫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还是患者肩关节疼痛评分的比较上,A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优于另外两组,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細数据请见表1.
3.讨论
中风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类型,在中医角度的分析下,中风有外风和内风之分。起病急、变化快是该疾病的主要特点。通过对病因机制进行分析,可能与患者的情绪、饮食、气候变化等因素有关。肩手综合征是一种令手部功能受限的病理症状,患病期间,患者可出现手部浮肿、疼痛等症状,该疾病的诱发因素较多,如:肺疾病、上肢外伤、颈椎病等。此外,对于中风患者而言,也有肩手综合征的发生风险,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伤害。为改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病症,在临床治疗中,需要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对症下药,以便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在中医辨证下,肩手综合征属于“痹症”的范畴,临床治疗应以活血化瘀、通络静脉为主。在患病期间,患者之所以会感受到肩痛,主要原因与肩部筋经、肩部静脉有关。为此,可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采用穴位针刺的方式来进行治疗。从大量临床研究中表明,针刺治疗,能够改善肩手综合征患者疼痛、强直等症状,并且这种治疗方式的安全性更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另外,选用活血化瘀方对患肢进行熏洗,可通过皮肤达到患者的穴位,起到通络脏腑的功效,继而改善患者的病情[2]。
在本次研究当中,不论是患者的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还是患者的肩关节疼痛评分,A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另外两组,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中,红花化瘀汤联合针刺治疗方式的应用效果更好,值得采纳。
参考文献:
[1]杨慧楠.电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7.
[2]朱丹枫.肩三针配合输穴穴位贴敷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7.
关键词: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红花化瘀汤;针刺;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4-054-0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共66例,均选自我院收治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根据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应用,将其分为三组展开实验。共男性36例,其余30例患者均为女性,最小年龄为44岁,年龄上的平均值为(58.36±2.45)岁,通过对患者肩手综合征并发时间进行统计,最长时间为患者卒中后的3个月,平均并发时间为(2.31±1.24)个月。在颅脑CT、MRI等临床检查方式下,所有患者均已经确诊,为初发缺血性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所有患者无严重心肝肺等重要脏器疾病,听、视觉功能正常,可正确理解别人的话语,无肿瘤、脑外伤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患病前无精神病史。从三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的整理上来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将红花化瘀汤联合针刺治疗作为A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其中,在针刺推拿治疗环节中,相关医师需选取符合条件的无菌针灸针,长度大概为1或者1.5寸,参考《针灸治疗学》中的相关知识,结合患者的病情情况,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医治。首先,指导患者保持侧卧位姿势,在“醒脑开窍法”的应用下,选取患者的极泉穴进针。其后,进行大幅度提插捻转操作,待患者感到上肢出现放电感后,将针拔出。其次,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确定患者的主穴和配穴,如:极泉、肩贞、下垂等。按照常规操作方式,完成患者皮肤的消毒,准确进针,后与电针仪相连接,设置频率等相关参数,留针时间大概在半小时左右。最后,指导患者将上臂保持水平位,由推拿师对患者的关节处进行按摩,力度应适宜,遵循自上而下、由轻到重的原则。按照以上的治疗方法,患者需坚持治疗1个疗程,共21天。此外,选用红花化瘀汤进行中药熏洗,该药方中包含多种中药成分,如:木香、防风、姜活等,将汤剂进行煎煮,在针刺推拿后进行熏洗,每日熏洗2-3次,坚持1个疗程[1]。
B、C组患者分别采用单一针刺、红花化瘀汤治疗。
1.3观察指标
分别使用简式Fugl—Meyer法、视觉模拟评分法完成患者偏瘫上肢运动功能和肩关节疼痛程度上的评估,前者总分值为66分,分值越高,则表示患者的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越好。后者在0-10分范围内,分级越高,视为患者的疼痛程度越剧烈。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的整理依靠SPSS20.0统计学软件来完成,()为计量单位,%为计数单位,前者使用t进行检验,后者使用x2进行检验,当组间差异符合P<0.05的要求时,视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无论是患者的偏瘫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还是患者肩关节疼痛评分的比较上,A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优于另外两组,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細数据请见表1.
3.讨论
中风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类型,在中医角度的分析下,中风有外风和内风之分。起病急、变化快是该疾病的主要特点。通过对病因机制进行分析,可能与患者的情绪、饮食、气候变化等因素有关。肩手综合征是一种令手部功能受限的病理症状,患病期间,患者可出现手部浮肿、疼痛等症状,该疾病的诱发因素较多,如:肺疾病、上肢外伤、颈椎病等。此外,对于中风患者而言,也有肩手综合征的发生风险,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伤害。为改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病症,在临床治疗中,需要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对症下药,以便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在中医辨证下,肩手综合征属于“痹症”的范畴,临床治疗应以活血化瘀、通络静脉为主。在患病期间,患者之所以会感受到肩痛,主要原因与肩部筋经、肩部静脉有关。为此,可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采用穴位针刺的方式来进行治疗。从大量临床研究中表明,针刺治疗,能够改善肩手综合征患者疼痛、强直等症状,并且这种治疗方式的安全性更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另外,选用活血化瘀方对患肢进行熏洗,可通过皮肤达到患者的穴位,起到通络脏腑的功效,继而改善患者的病情[2]。
在本次研究当中,不论是患者的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还是患者的肩关节疼痛评分,A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另外两组,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中,红花化瘀汤联合针刺治疗方式的应用效果更好,值得采纳。
参考文献:
[1]杨慧楠.电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7.
[2]朱丹枫.肩三针配合输穴穴位贴敷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