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作为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倘若只要求学生将课文读正确和读流利这是不够的,这样无益于学生课文理解能力的提高和个性的培养。其实朗读的本质是使人们在阅读课文时所给予的富有情感和富有感染力,使读者和听者随着朗读的进程不由自主地进入文中所描写的意境,从中体味其文理的真谛。然而,小学生由于受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对于朗读技巧的驾驭往往力不从心。那么,如何引导小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使朗读富有感染力和渗透力,提高阅读效果呢?
一、示范朗读,激发感悟
朗读是讲究技法的,儿童是喜欢模仿的,示范朗读是给学生提供可模仿榜样的。教师的示范朗读绝不是教师在卖弄语言技巧,而是教师对作品的分析、挖掘、再创造。因此,教师富有技法的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能让学生在倾听中获得语感的熏陶,把握重音、停顿、语调、节奏、语气等语感的技法,是对学生语感的有效训练。笔者在《清平乐·村居》的教学中,为引领学生整体感知词的韵律,尽快走进文本,在学生初读古诗的基础上,用一种时而击掌而歌,时而踏节而和的吟诵方式进行了示范朗读。对此,学生兴致盎然,“字正腔圆”地吟着、诵着、和着、唱着,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享受着美的词韵,美的词境。可见,教师的示范朗读不仅是必要的,更是直接的。犹如花香蜂自来。教师的高水平朗读似花香,就必定会吸引住学生的耳朵,留住学生的眼睛,抓住学生的心灵。
实践表明,教师的示范朗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语感,更有助于促进学生对课文内涵的理解与把握。阅读教学关键在于对学生乐读善悟的有效指导,要把“教”的东西让学生“主动学过去”,才能促进学生对语言的感悟理解,有效地推进教学进程,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二、比较朗读,强化感悟
比较朗读,就是将课文中的词、句、段加以变换,让学生在朗读中与原文比较,从中感受不同的语言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或情感。然而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否认存在许多问题。诸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只给学生三、五分钟的读课文的时间,师生就开始对话,抒发“感悟”就是存在的问题之一。它所造成的教学后果就是使感悟变成了“赶着学生悟”。其实感悟是只有“感”才会“悟”,只有“感”得扎实才能“悟”得透彻。课文中的文字不是枯燥的符号,而是有声音、有色彩的。只有读,有重点的读,反复的比较朗读才能把文字还原成生活画面,才能使文字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阅读教学中,采用并组织学生进行比较朗读,从而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
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给句子增减词语,然后同原句比较,在反复比较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在《雷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这一句阅读时,我运用了增、减词比较法向学生提出三句話:“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此后,提问学生准备怎样读这三句话,为什么这样读?其目的就是试图让学生通过有比较的朗读,并与文本对话后,感受“渐渐地”的必要性和语言运用的优美性。学生在朗读、比较、体会的过程中自己发现了什么是“渐渐地”。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使学生在朗读中层层体味,效果颇佳。
三、边读边思,加深感悟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将它改成:读而不思则罔,思而不读则殆。阅读教学不仅要注重朗读,还要注重思考。只有把朗读和思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启动学生的思维,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
为了让学生在朗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朗读,在思考中领悟课文内涵,需要教师正确把握其中的问题所在和提问设计的技巧,以此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处理能力,即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朗读,在朗读中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我在小学语文《去年的树》第二课时教学中,让学生齐声朗读课文第一句“一棵树和一只鸟是好朋友”后,提问学生:“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们是一对好朋友呢?”学生的朗读热情马上高涨,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走进文本。通过边朗读边思考,学生自悟自得,使学生从朗读中感受到课文中“主人”之间的友情,从朗读中懂得了什么是和谐与依存的重要性,也使学生从朗读中明了作者的文脉思路,从朗读中体味出了作者写作的寓意。
四、个性朗读,展示感悟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读是个性化行为。由于学生主体的生活经历、认知经验等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客观差异,即使相同的文本在不同的阅读个体中获得的理解也各不相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用声音表现文章内容和人物形象时当然也存在这样或是那样的差异。所以,笔者无论课内、课外都比较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个性化朗读。具体地讲,就是在语文课的教学课内,只要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充分说明这样或那样读的理由,学生“异彩纷呈”的个性化朗读都会得到教师的尊重与肯定。它所带来的效果,就是教材在学生个性化的朗读中被赋予了无限的活力,而不再是“死板”的文字。在课外,主要通过朗诵、演讲、读书座谈等辅导方式给学生搭建个性朗读教学实践的平台,使学生的个性化朗读“绽放异彩”得到强化与发展。朗读不仅使学生能把课文演绎得丰富多彩,让课堂成为他们朗读生命发展的活动场,也把感悟描述得情真意切,使家庭、社会等成为他们朗读生命发展的训练场。
如果说语文课是对情感生活的体验,引导学生融合生活的阅读和融合阅读的生活是我们语文教学的追求,那么,朗读在这一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重视与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训练。
一、示范朗读,激发感悟
朗读是讲究技法的,儿童是喜欢模仿的,示范朗读是给学生提供可模仿榜样的。教师的示范朗读绝不是教师在卖弄语言技巧,而是教师对作品的分析、挖掘、再创造。因此,教师富有技法的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能让学生在倾听中获得语感的熏陶,把握重音、停顿、语调、节奏、语气等语感的技法,是对学生语感的有效训练。笔者在《清平乐·村居》的教学中,为引领学生整体感知词的韵律,尽快走进文本,在学生初读古诗的基础上,用一种时而击掌而歌,时而踏节而和的吟诵方式进行了示范朗读。对此,学生兴致盎然,“字正腔圆”地吟着、诵着、和着、唱着,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享受着美的词韵,美的词境。可见,教师的示范朗读不仅是必要的,更是直接的。犹如花香蜂自来。教师的高水平朗读似花香,就必定会吸引住学生的耳朵,留住学生的眼睛,抓住学生的心灵。
实践表明,教师的示范朗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语感,更有助于促进学生对课文内涵的理解与把握。阅读教学关键在于对学生乐读善悟的有效指导,要把“教”的东西让学生“主动学过去”,才能促进学生对语言的感悟理解,有效地推进教学进程,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二、比较朗读,强化感悟
比较朗读,就是将课文中的词、句、段加以变换,让学生在朗读中与原文比较,从中感受不同的语言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或情感。然而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否认存在许多问题。诸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只给学生三、五分钟的读课文的时间,师生就开始对话,抒发“感悟”就是存在的问题之一。它所造成的教学后果就是使感悟变成了“赶着学生悟”。其实感悟是只有“感”才会“悟”,只有“感”得扎实才能“悟”得透彻。课文中的文字不是枯燥的符号,而是有声音、有色彩的。只有读,有重点的读,反复的比较朗读才能把文字还原成生活画面,才能使文字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阅读教学中,采用并组织学生进行比较朗读,从而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
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给句子增减词语,然后同原句比较,在反复比较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在《雷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这一句阅读时,我运用了增、减词比较法向学生提出三句話:“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此后,提问学生准备怎样读这三句话,为什么这样读?其目的就是试图让学生通过有比较的朗读,并与文本对话后,感受“渐渐地”的必要性和语言运用的优美性。学生在朗读、比较、体会的过程中自己发现了什么是“渐渐地”。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使学生在朗读中层层体味,效果颇佳。
三、边读边思,加深感悟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将它改成:读而不思则罔,思而不读则殆。阅读教学不仅要注重朗读,还要注重思考。只有把朗读和思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启动学生的思维,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
为了让学生在朗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朗读,在思考中领悟课文内涵,需要教师正确把握其中的问题所在和提问设计的技巧,以此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处理能力,即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朗读,在朗读中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我在小学语文《去年的树》第二课时教学中,让学生齐声朗读课文第一句“一棵树和一只鸟是好朋友”后,提问学生:“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们是一对好朋友呢?”学生的朗读热情马上高涨,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走进文本。通过边朗读边思考,学生自悟自得,使学生从朗读中感受到课文中“主人”之间的友情,从朗读中懂得了什么是和谐与依存的重要性,也使学生从朗读中明了作者的文脉思路,从朗读中体味出了作者写作的寓意。
四、个性朗读,展示感悟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读是个性化行为。由于学生主体的生活经历、认知经验等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客观差异,即使相同的文本在不同的阅读个体中获得的理解也各不相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用声音表现文章内容和人物形象时当然也存在这样或是那样的差异。所以,笔者无论课内、课外都比较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个性化朗读。具体地讲,就是在语文课的教学课内,只要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充分说明这样或那样读的理由,学生“异彩纷呈”的个性化朗读都会得到教师的尊重与肯定。它所带来的效果,就是教材在学生个性化的朗读中被赋予了无限的活力,而不再是“死板”的文字。在课外,主要通过朗诵、演讲、读书座谈等辅导方式给学生搭建个性朗读教学实践的平台,使学生的个性化朗读“绽放异彩”得到强化与发展。朗读不仅使学生能把课文演绎得丰富多彩,让课堂成为他们朗读生命发展的活动场,也把感悟描述得情真意切,使家庭、社会等成为他们朗读生命发展的训练场。
如果说语文课是对情感生活的体验,引导学生融合生活的阅读和融合阅读的生活是我们语文教学的追求,那么,朗读在这一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重视与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