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学中朗读法的运用

来源 :今日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ki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作为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倘若只要求学生将课文读正确和读流利这是不够的,这样无益于学生课文理解能力的提高和个性的培养。其实朗读的本质是使人们在阅读课文时所给予的富有情感和富有感染力,使读者和听者随着朗读的进程不由自主地进入文中所描写的意境,从中体味其文理的真谛。然而,小学生由于受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对于朗读技巧的驾驭往往力不从心。那么,如何引导小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使朗读富有感染力和渗透力,提高阅读效果呢?
  一、示范朗读,激发感悟
  朗读是讲究技法的,儿童是喜欢模仿的,示范朗读是给学生提供可模仿榜样的。教师的示范朗读绝不是教师在卖弄语言技巧,而是教师对作品的分析、挖掘、再创造。因此,教师富有技法的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能让学生在倾听中获得语感的熏陶,把握重音、停顿、语调、节奏、语气等语感的技法,是对学生语感的有效训练。笔者在《清平乐·村居》的教学中,为引领学生整体感知词的韵律,尽快走进文本,在学生初读古诗的基础上,用一种时而击掌而歌,时而踏节而和的吟诵方式进行了示范朗读。对此,学生兴致盎然,“字正腔圆”地吟着、诵着、和着、唱着,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享受着美的词韵,美的词境。可见,教师的示范朗读不仅是必要的,更是直接的。犹如花香蜂自来。教师的高水平朗读似花香,就必定会吸引住学生的耳朵,留住学生的眼睛,抓住学生的心灵。
  实践表明,教师的示范朗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语感,更有助于促进学生对课文内涵的理解与把握。阅读教学关键在于对学生乐读善悟的有效指导,要把“教”的东西让学生“主动学过去”,才能促进学生对语言的感悟理解,有效地推进教学进程,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二、比较朗读,强化感悟
  比较朗读,就是将课文中的词、句、段加以变换,让学生在朗读中与原文比较,从中感受不同的语言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或情感。然而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否认存在许多问题。诸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只给学生三、五分钟的读课文的时间,师生就开始对话,抒发“感悟”就是存在的问题之一。它所造成的教学后果就是使感悟变成了“赶着学生悟”。其实感悟是只有“感”才会“悟”,只有“感”得扎实才能“悟”得透彻。课文中的文字不是枯燥的符号,而是有声音、有色彩的。只有读,有重点的读,反复的比较朗读才能把文字还原成生活画面,才能使文字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阅读教学中,采用并组织学生进行比较朗读,从而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
  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给句子增减词语,然后同原句比较,在反复比较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在《雷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这一句阅读时,我运用了增、减词比较法向学生提出三句話:“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此后,提问学生准备怎样读这三句话,为什么这样读?其目的就是试图让学生通过有比较的朗读,并与文本对话后,感受“渐渐地”的必要性和语言运用的优美性。学生在朗读、比较、体会的过程中自己发现了什么是“渐渐地”。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使学生在朗读中层层体味,效果颇佳。
  三、边读边思,加深感悟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将它改成:读而不思则罔,思而不读则殆。阅读教学不仅要注重朗读,还要注重思考。只有把朗读和思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启动学生的思维,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
  为了让学生在朗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朗读,在思考中领悟课文内涵,需要教师正确把握其中的问题所在和提问设计的技巧,以此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处理能力,即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朗读,在朗读中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我在小学语文《去年的树》第二课时教学中,让学生齐声朗读课文第一句“一棵树和一只鸟是好朋友”后,提问学生:“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们是一对好朋友呢?”学生的朗读热情马上高涨,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走进文本。通过边朗读边思考,学生自悟自得,使学生从朗读中感受到课文中“主人”之间的友情,从朗读中懂得了什么是和谐与依存的重要性,也使学生从朗读中明了作者的文脉思路,从朗读中体味出了作者写作的寓意。
  四、个性朗读,展示感悟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读是个性化行为。由于学生主体的生活经历、认知经验等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客观差异,即使相同的文本在不同的阅读个体中获得的理解也各不相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用声音表现文章内容和人物形象时当然也存在这样或是那样的差异。所以,笔者无论课内、课外都比较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个性化朗读。具体地讲,就是在语文课的教学课内,只要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充分说明这样或那样读的理由,学生“异彩纷呈”的个性化朗读都会得到教师的尊重与肯定。它所带来的效果,就是教材在学生个性化的朗读中被赋予了无限的活力,而不再是“死板”的文字。在课外,主要通过朗诵、演讲、读书座谈等辅导方式给学生搭建个性朗读教学实践的平台,使学生的个性化朗读“绽放异彩”得到强化与发展。朗读不仅使学生能把课文演绎得丰富多彩,让课堂成为他们朗读生命发展的活动场,也把感悟描述得情真意切,使家庭、社会等成为他们朗读生命发展的训练场。
  如果说语文课是对情感生活的体验,引导学生融合生活的阅读和融合阅读的生活是我们语文教学的追求,那么,朗读在这一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重视与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训练。
其他文献
当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中学生的认识水平等各方面的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主旋律,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是当前素质教育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为此,国家对教材课程进行了重大改革,而作为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我们做教师的责任和任务,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
期刊
我们知道,学习过程中话语权的拥有与改变虽然是各种因素的复杂聚合,但权力占据者却具有明显的优势支配权。谁占有话语优势,谁就能驾驭乃至控制整个课堂局势。作为控制者的教师利用被赋予的权力,即尽量多地控制着话语的生产、表达和传达,因而统治了整个话语。因此,不管是教师在与学生的第一次遭遇中,还是在日常众多的教育实践中。几乎随处都能看到教师统治话语权力的影子,在公开课这样的场合更是如此。   一、剥夺部分学生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说明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语言。而评价是对客观事物的状态与价值的判断,教師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这一环节,看似平常,其实里面包含着丰富的教育智慧。教师如果能艺术性地评价学生的答问,往往可以对学生起到激励、反馈、调控、导向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评价语言,能让课堂充满生机,焕发出人文气息,激发起学生对语
期刊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使用。在当今及未来社会,掌握信息技术是对人的一种基本要求,人们都知道不懂得信息技术的人必将被现代社会所淘汰。但是,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教学方法与其它学科有所不同,需要我们教师同行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不断地关注、探索和交流,使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下面谈谈我对如何上好这门学科的几点见解:   一、明确任务   《
期刊
随着课改的开展,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英语写作,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关于英语写作提出了如下要求“能模仿范例写句子,能写出简单的问候语,能根据要求为图片、实物等写出简短的标题或描述。”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现这一目标要求,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是当今每一位一线英语教师都在积极思考和认真解决的问题。  一、信息积累是基础   要提高英语写作能力要从一点一滴做起。首先要进行信息即写作材料的积累,没
期刊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新课标的实施,教学活动中的具体过程、组织方式以及质量效益等都与教学活动中使用的工具密切相关起来。现代信息技术以其生动的形式、强大的容量、互动的特性,丰富了小学美术教学。   一、多媒体技术给美术课堂增添了好奇的双眼   在科学界,大家都知道有个大发明家叫爱迪生,他小时候看到母鸡在孵蛋,自己也跟母鸡一样趴在鸡蛋上。他这种对事物的兴趣和好奇,使他一步步成为举世闻名的大发明
期刊
据报载,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曾作过这样的对比:中国留学生在美学习时,学习成绩往往比美国的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的少得多。何以造成这样的差距?杨振宇认为主要是因为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提出问题;中国教育只注意解答问题,而不注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所以,杨振宇向中国科大少年班指出的第一条成功法则就是质疑。学贵有疑。  一、实施素质教育要重视培养质疑问难的能力  1、让学生质疑问
期刊
关 键 词:联系生活,自主创作,共同评价,不断提高  内容提要:“双向立体作文教学法”是从课堂到生活,再由生活到课堂的双向活动,这种方法从材料积累到表达方式、选择,从作品展示到评价方法,全方位地为作文教学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途径。它拓宽了学生搜集材料和写作的时空领域,使写作的内容、形式、篇幅灵活多样。特别是使学生作品展示平台更加广阔。评价方法变老师的一票否决为师生共同的欣赏评价,每个学生都在他人欣赏喝
期刊
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促使学生开展有效学习的有力手段;数学的知识、思想、方法的建构必须经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充分地理解和发展,才是真正意义的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更多的情境,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践、理解的时空,让学生身临其境、饶有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一、巧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思维   利用悬念新授可以盘活思维。在例题教学时,如果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不要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教学方式,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   (一)转变观念,重塑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传统意义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