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合作-探究-发现”教学策略为我们有效课堂提供了一种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全新的途径。“合作-探究-发现”教学策略在设置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质疑、感悟学科意义这三大方面进行具体应用,使其真正体现新课改全面发展学生素质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合作-探究-发现”;教学策略;思想政治课;课程实施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7-0077-01当今,新课改理念已成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且日渐被教育者所认可。开设思想政治课的目的就是要为学生建立起一整套与思想和政治有关的知识内容的体系,鉴于此,“合作-探究-发现”教学策略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应用就十分重要。
一、“合作-探究-发现”教学策略应用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可行性分析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一直认为所谓的“合作-探究-发现”就应该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完全不用的,接受学习是机械的、被动的,而“合作-探究-发现”则一定主动探究的学习。“合作-探究-发现”学习强调的是学生自身对于所学知识的自我发现和自我建构的过程,强调学习主要是自我建构式的,同样一门课,如果把学生已有知识结构与教师所教知识进行内在呼应,而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注意其内在知识结构本身以及在知识与知识上的联系,则原本被认为是被动学习的过程又会变为主动探究和意义的学习。
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大多数学生感觉高中思想政治课属于完全陌生的新知识。高中思想政治课涵盖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方面的内容,几乎体现了高中生在社会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方方面面。这一学科既教授学生有关日常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与哲学思想等方面的常识,还侧重了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水准的熏陶和陶冶,又将学生的整个“三观”的文明层次的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思想政治课更为侧重的就是学生的整体素质,整体能力。[2]这么多相互独立、内容各异而又包含丰富的政治知识,为“合作-探究-发现”教学策略的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具体应用提供了一个重要前提。
二、“合作-探究-发现”教学策略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具体应用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合作-探究-发现”教学策略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具体应用涉及到很多方面,这里着重从“教”的角度进行具体应用。
(一)善于设计问题情境
教师如何在设计时给学生留下创新和想象的空间,如何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这是尤其重要的。学生能不能发现和提出问题,能不能从问题当中体会到课本的知识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不是设计了恰到好处的问题情境。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巧妙地让学生置身于本身并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情景中。在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可能的讨论成果时,教师从其他角度来,尽可能地让他们跳出已经形成的固定思维模式来思考问题。也就是说,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体现在给学生设计产生问题的情境,通过主动探究问题情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知识的再认识、再发现、再创新的过程。
如文化生活中《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有关于90后“最美中学生”放弃高考备考、赴京捐髓的事迹,接着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假如你是这名中学生,扪心自问,你会作出怎么样的选择?这一问题情境设置让学生置身于多种可能性、多种发展的真实的问题情境之中,而问题本身并没有固定答案。避免学生为了顾全脸面和受到传统教育的思维影响而违背真实想法作出选择。
(二)鼓励学生质疑
第斯多惠早就提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3]教师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究问题的欲望上,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交流和自主思考,并适时地给与恰当的引导。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各种激励方案,让各个学习小组分别进行发言,大胆地表述小组的观点,然后展开自由争辩,进行交流互动,而教师则起到启发性和引导性的指导和协助的作用。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加强组内交流,又要注意加强组与组之间的互动交流,以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探究。
如生活与哲学中《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一例,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真理的三个特点。教师的问题情境设置了三个,学生经过合作探究之后,习惯性思维就认为这三个不同问题情境分别体现真理的三个特点。这时教师须引导学生质疑,从而发现真理的三个特点其实是有机统一的,都渗透和体现在这三个不同的问题情境中的,只是侧重点不同而言。
(三)感悟学科意义
在“合作-探究-发现”教学中,师生关系是通过合作、对话、沟通而达成平等、理解、欣赏的有意义学习,而不是单纯的接受式关系。教师不再把自己的观点、思想强行灌输给学生,也不再居高临下地说教,而是重视学生的个体性、创造性、自主性,视学生为完整意义上的个人。
如文化生活中《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教师通过“合作-探究-发现”教学策略,按照“情景导入,感性认知—情景辩论,理性认识—情景回归,体验践行”的思路进行教学。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参与辩论,生生互动,教师总结提升,学以致用。整节课的学科意义就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使其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成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一个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参考文献:
[1]曹俊军著.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的视角[M].湖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117).
[2]高凯.论“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J].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北京:
关键词:“合作-探究-发现”;教学策略;思想政治课;课程实施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7-0077-01当今,新课改理念已成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且日渐被教育者所认可。开设思想政治课的目的就是要为学生建立起一整套与思想和政治有关的知识内容的体系,鉴于此,“合作-探究-发现”教学策略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应用就十分重要。
一、“合作-探究-发现”教学策略应用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可行性分析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一直认为所谓的“合作-探究-发现”就应该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完全不用的,接受学习是机械的、被动的,而“合作-探究-发现”则一定主动探究的学习。“合作-探究-发现”学习强调的是学生自身对于所学知识的自我发现和自我建构的过程,强调学习主要是自我建构式的,同样一门课,如果把学生已有知识结构与教师所教知识进行内在呼应,而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注意其内在知识结构本身以及在知识与知识上的联系,则原本被认为是被动学习的过程又会变为主动探究和意义的学习。
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大多数学生感觉高中思想政治课属于完全陌生的新知识。高中思想政治课涵盖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方面的内容,几乎体现了高中生在社会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方方面面。这一学科既教授学生有关日常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与哲学思想等方面的常识,还侧重了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水准的熏陶和陶冶,又将学生的整个“三观”的文明层次的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思想政治课更为侧重的就是学生的整体素质,整体能力。[2]这么多相互独立、内容各异而又包含丰富的政治知识,为“合作-探究-发现”教学策略的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具体应用提供了一个重要前提。
二、“合作-探究-发现”教学策略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具体应用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合作-探究-发现”教学策略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具体应用涉及到很多方面,这里着重从“教”的角度进行具体应用。
(一)善于设计问题情境
教师如何在设计时给学生留下创新和想象的空间,如何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这是尤其重要的。学生能不能发现和提出问题,能不能从问题当中体会到课本的知识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不是设计了恰到好处的问题情境。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巧妙地让学生置身于本身并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情景中。在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可能的讨论成果时,教师从其他角度来,尽可能地让他们跳出已经形成的固定思维模式来思考问题。也就是说,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体现在给学生设计产生问题的情境,通过主动探究问题情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知识的再认识、再发现、再创新的过程。
如文化生活中《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有关于90后“最美中学生”放弃高考备考、赴京捐髓的事迹,接着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假如你是这名中学生,扪心自问,你会作出怎么样的选择?这一问题情境设置让学生置身于多种可能性、多种发展的真实的问题情境之中,而问题本身并没有固定答案。避免学生为了顾全脸面和受到传统教育的思维影响而违背真实想法作出选择。
(二)鼓励学生质疑
第斯多惠早就提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3]教师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究问题的欲望上,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交流和自主思考,并适时地给与恰当的引导。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各种激励方案,让各个学习小组分别进行发言,大胆地表述小组的观点,然后展开自由争辩,进行交流互动,而教师则起到启发性和引导性的指导和协助的作用。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加强组内交流,又要注意加强组与组之间的互动交流,以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探究。
如生活与哲学中《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一例,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真理的三个特点。教师的问题情境设置了三个,学生经过合作探究之后,习惯性思维就认为这三个不同问题情境分别体现真理的三个特点。这时教师须引导学生质疑,从而发现真理的三个特点其实是有机统一的,都渗透和体现在这三个不同的问题情境中的,只是侧重点不同而言。
(三)感悟学科意义
在“合作-探究-发现”教学中,师生关系是通过合作、对话、沟通而达成平等、理解、欣赏的有意义学习,而不是单纯的接受式关系。教师不再把自己的观点、思想强行灌输给学生,也不再居高临下地说教,而是重视学生的个体性、创造性、自主性,视学生为完整意义上的个人。
如文化生活中《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教师通过“合作-探究-发现”教学策略,按照“情景导入,感性认知—情景辩论,理性认识—情景回归,体验践行”的思路进行教学。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参与辩论,生生互动,教师总结提升,学以致用。整节课的学科意义就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使其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成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一个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参考文献:
[1]曹俊军著.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的视角[M].湖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117).
[2]高凯.论“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J].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