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激励教育、赏识教育作为教育主流的今天,有许多人认为惩罚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本人也赞成这种观点。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说:“假如某些人没有受到温和方法的影响,就必须求助于比较粗暴的方法。要到用尽一切方法之后,才能宣布一个学生不堪造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也认为:“没有处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可见惩罚教育也是专家认可的一种教育方式和手段。教育实践中,在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的同时,我对惩罚教育也做了一些设想和尝试,发现只要罚得有艺术,它的收效不比激励教育和赏识教育的效果差。
2006年春季学期,我所带的班级已是九年级的第二学期了。一贯来的激励教育、赏识教育同学们已司空见惯,有时表扬也不起什么作用。一些学生的毛病也一犯再犯,我就思考着该换一种方式来对待这些问题,于是想到了惩罚教育。
罚是教育的禁区,必须谨慎行事。我秉承的原则是:一是罚得有理,罚得学生服。二是罚得学生能承受,即罚得有度。三是要达到教育人的目的,即能罚掉了学生的缺点和毛病。于是我结合本校、本班级的实际,精心设计了一套惩罚教育方案。
首先。我把此方案称之为“做选择题”。我一共设置了十道题:
一、给全班同学唱一首歌(简称唱歌);
二、打扫教室衛生一个星期(简称扫地):
三、绕运动场跑步五圈(简称跑步);
四、给同学上—节课(简称上课);
五、为你最精通的科目出一份试题(简称出题);
六、请家长到学校来与老师见面(简称见面);
七、为你的错误写一份一千字的演讲稿,当众演讲(简称演讲);
八、给校长写一封问候信并汇报你的情况(简称问候);
九、到政教处领一个封号(即记过处分,简称“领赏”);
十、自己出题,合理的可采用。
备注:选题可不按顺序,但不可以重复选择。
当我把这个方案宣布出来的时候,同学们可乐了,觉得这种方式很新鲜,很特别。绝大多数都表示赞同,同学们还给予补充:“一、帮班干值日一个星期(简称值周);二、捐一本好书给班集体(简称捐书);三、为班级抬开水—个星期(简称抬水)。”我斟酌了—下,采纳了同学的前两个意见,并把它归到第二题,即第二题为:打扫教室或代替班干值日—个星期,也可捐—本好书给班集体(简称扫地、值日或捐书)。第三点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没有采纳。
这套题目具有关爱性、适应性、层次性、灵活性、可操作性的特点。因为它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求异性、新鲜感;可以展示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可在惩罚过程中进行学习和锻炼;适合各种违纪类型的惩罚和屡犯错误的惩罚;还有就是命题优雅,不会给人以难堪的感觉,不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和肉体,因此它得到了学生的认可,这为方案的有效实施奠定了基础。
其次。我还设计了与之相配套的“答题记录表”。内容包括:序号、姓名、选题日期、所选题目、答题原因、答题日期、监考人、备注。答题的具体时间可以是上课预备铃响后,也可以是下课后的时间,跑步的可以是放学后,监考员一般是任课老师或班主任,也可由班主任视情况指定学生或班干担任。监考完要签名,以示重视和负责。
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我发现同学们有如下表现:
一、心情比较愉悦但也有压力。同学们因为自己犯错了,惩罚的方式也是自己选的,所以学生与老师之间不存在情绪冲突,都很乐意去完成自己的任务。但这种任务毕竟是带有惩罚性质的,所以在学生的心里也会产生一定的压力,因为答题登记表上已经有他的名字在上面,这就起到了警示的作用,他们不想轻易留下第二或第三个名字,因此也就不轻易再犯错误,这样就达到了我设置这个方案的目的。
二、选择的题目比较偏向该生的特长和比较简单的、带有一定公益性的题目。比如班上有个同学,他因为在午休时讲话,而且不止一次了,导致班上被扣了纪律分,同学要他选题,他选了第七题演讲,同学在他演讲后肯定了他这方面的才能,也指出了他午休“演讲”的危害。这样他展示了才能,也受到了教育。也因为这样,以后班上开辩论会时总少不了他。
三、能自觉去完成。由于惩罚条例的公开和合理,同学们在违纪之后就会主动跟我说,老师我要答题了,你给我安排个时间吧。比如,班上的一位同学因为迷恋网络聊天,在家长和老师教育之后停止了一段时间,可有一天周末她又去上网了,我找她谈话时她主动说:“老师你说吧,怎么罚我都不怪你。”我说:“你自己选吧。”结果她一次就选了三道题:打扫教室一个星期、绕运动场跑步五圈、给校长写一封问候信并汇报自己的情况。由于她的决心很大,从此她不再上网聊天,结果她考上了贺州重点高中——贺州高级中学。她的例子体现了惩罚教育的真正含义。
四、最多的答题次数不超过四次。在学生的意识里,有错误、缺点,罚两三次也应该够了,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后面的题是“大家伙”,惹不得。到了要去领赏的时候就完了,因此他们的准则是事不过三,一个学期下来只有两位同学被选了四次题,大部分都是犯了一次之后就不再犯了。可见惩罚教育是有一定教育效果的。
有极少部分同学甚至把这种教育方式作为表现自己的一个平台。如班上的一位女同学,她很喜欢唱歌,也很喜欢表现自己。上初三了,班上的活动极少,于是她就专门在午休的时间看书,被宿舍管理员发现后,点了她的名,下午她就找到我,说自己犯错,愿意接受惩罚,希望我安排个时间,我就安排她在晚读前进行,结果因为临时有事不能如期进行,她就天天去追问我怎么罚她,我觉得事有蹊跷,就去问同学,他们终于道出了真情,原来她刚学会了一首她非常喜欢的歌,她很想展示一下,所以才有了前面的举动,她觉得,如果她正常提出要表演又担心同学会说她好表现,这真让我哭笑不得。
一学期的惩罚教育实践,虽说没有得出经典的结论和宝贵的经验,当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和遗憾,但它是我在教育过程中的一次探索和尝试,它也让我看到了“罚”这种教育方式,在一定范围内的可行性和实效性。教育的本身本无定法,只要我们采用的方法没有伤害学生,又艺术地鞭挞了学生的不足,从而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促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此艺术地惩罚一下又何妨呢?正如自然界中,既有春天的暖风拂面,也有夏天的酷热难耐,既有秋天的凉爽宜人,又有冬天的冰雪严寒。如此四季交替,生活才变得丰富多彩,惩罚教育能以它独特的方式启迪心灵,净化灵魂,让它存在又有何不可?就让这株带刺的玫瑰,用自己特有的芬芳来点缀教育这块园地吧。
2006年春季学期,我所带的班级已是九年级的第二学期了。一贯来的激励教育、赏识教育同学们已司空见惯,有时表扬也不起什么作用。一些学生的毛病也一犯再犯,我就思考着该换一种方式来对待这些问题,于是想到了惩罚教育。
罚是教育的禁区,必须谨慎行事。我秉承的原则是:一是罚得有理,罚得学生服。二是罚得学生能承受,即罚得有度。三是要达到教育人的目的,即能罚掉了学生的缺点和毛病。于是我结合本校、本班级的实际,精心设计了一套惩罚教育方案。
首先。我把此方案称之为“做选择题”。我一共设置了十道题:
一、给全班同学唱一首歌(简称唱歌);
二、打扫教室衛生一个星期(简称扫地):
三、绕运动场跑步五圈(简称跑步);
四、给同学上—节课(简称上课);
五、为你最精通的科目出一份试题(简称出题);
六、请家长到学校来与老师见面(简称见面);
七、为你的错误写一份一千字的演讲稿,当众演讲(简称演讲);
八、给校长写一封问候信并汇报你的情况(简称问候);
九、到政教处领一个封号(即记过处分,简称“领赏”);
十、自己出题,合理的可采用。
备注:选题可不按顺序,但不可以重复选择。
当我把这个方案宣布出来的时候,同学们可乐了,觉得这种方式很新鲜,很特别。绝大多数都表示赞同,同学们还给予补充:“一、帮班干值日一个星期(简称值周);二、捐一本好书给班集体(简称捐书);三、为班级抬开水—个星期(简称抬水)。”我斟酌了—下,采纳了同学的前两个意见,并把它归到第二题,即第二题为:打扫教室或代替班干值日—个星期,也可捐—本好书给班集体(简称扫地、值日或捐书)。第三点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没有采纳。
这套题目具有关爱性、适应性、层次性、灵活性、可操作性的特点。因为它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求异性、新鲜感;可以展示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可在惩罚过程中进行学习和锻炼;适合各种违纪类型的惩罚和屡犯错误的惩罚;还有就是命题优雅,不会给人以难堪的感觉,不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和肉体,因此它得到了学生的认可,这为方案的有效实施奠定了基础。
其次。我还设计了与之相配套的“答题记录表”。内容包括:序号、姓名、选题日期、所选题目、答题原因、答题日期、监考人、备注。答题的具体时间可以是上课预备铃响后,也可以是下课后的时间,跑步的可以是放学后,监考员一般是任课老师或班主任,也可由班主任视情况指定学生或班干担任。监考完要签名,以示重视和负责。
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我发现同学们有如下表现:
一、心情比较愉悦但也有压力。同学们因为自己犯错了,惩罚的方式也是自己选的,所以学生与老师之间不存在情绪冲突,都很乐意去完成自己的任务。但这种任务毕竟是带有惩罚性质的,所以在学生的心里也会产生一定的压力,因为答题登记表上已经有他的名字在上面,这就起到了警示的作用,他们不想轻易留下第二或第三个名字,因此也就不轻易再犯错误,这样就达到了我设置这个方案的目的。
二、选择的题目比较偏向该生的特长和比较简单的、带有一定公益性的题目。比如班上有个同学,他因为在午休时讲话,而且不止一次了,导致班上被扣了纪律分,同学要他选题,他选了第七题演讲,同学在他演讲后肯定了他这方面的才能,也指出了他午休“演讲”的危害。这样他展示了才能,也受到了教育。也因为这样,以后班上开辩论会时总少不了他。
三、能自觉去完成。由于惩罚条例的公开和合理,同学们在违纪之后就会主动跟我说,老师我要答题了,你给我安排个时间吧。比如,班上的一位同学因为迷恋网络聊天,在家长和老师教育之后停止了一段时间,可有一天周末她又去上网了,我找她谈话时她主动说:“老师你说吧,怎么罚我都不怪你。”我说:“你自己选吧。”结果她一次就选了三道题:打扫教室一个星期、绕运动场跑步五圈、给校长写一封问候信并汇报自己的情况。由于她的决心很大,从此她不再上网聊天,结果她考上了贺州重点高中——贺州高级中学。她的例子体现了惩罚教育的真正含义。
四、最多的答题次数不超过四次。在学生的意识里,有错误、缺点,罚两三次也应该够了,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后面的题是“大家伙”,惹不得。到了要去领赏的时候就完了,因此他们的准则是事不过三,一个学期下来只有两位同学被选了四次题,大部分都是犯了一次之后就不再犯了。可见惩罚教育是有一定教育效果的。
有极少部分同学甚至把这种教育方式作为表现自己的一个平台。如班上的一位女同学,她很喜欢唱歌,也很喜欢表现自己。上初三了,班上的活动极少,于是她就专门在午休的时间看书,被宿舍管理员发现后,点了她的名,下午她就找到我,说自己犯错,愿意接受惩罚,希望我安排个时间,我就安排她在晚读前进行,结果因为临时有事不能如期进行,她就天天去追问我怎么罚她,我觉得事有蹊跷,就去问同学,他们终于道出了真情,原来她刚学会了一首她非常喜欢的歌,她很想展示一下,所以才有了前面的举动,她觉得,如果她正常提出要表演又担心同学会说她好表现,这真让我哭笑不得。
一学期的惩罚教育实践,虽说没有得出经典的结论和宝贵的经验,当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和遗憾,但它是我在教育过程中的一次探索和尝试,它也让我看到了“罚”这种教育方式,在一定范围内的可行性和实效性。教育的本身本无定法,只要我们采用的方法没有伤害学生,又艺术地鞭挞了学生的不足,从而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促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此艺术地惩罚一下又何妨呢?正如自然界中,既有春天的暖风拂面,也有夏天的酷热难耐,既有秋天的凉爽宜人,又有冬天的冰雪严寒。如此四季交替,生活才变得丰富多彩,惩罚教育能以它独特的方式启迪心灵,净化灵魂,让它存在又有何不可?就让这株带刺的玫瑰,用自己特有的芬芳来点缀教育这块园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