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城市游憩产品开发研究初探

来源 :旅游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qingwa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


  城市作为地球表层一种基本的地域类型,以人口集中、产业集中、社会活动集中为特征,是人类文明的中心。而代表着一个城市最高层次追求的城市文化、品牌、知名度、影响力、魅力等旅游要素,则使城市能够吸引大量旅游者前来观光游憩、体验以及休闲度假。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城市居民游憩需求不断增加,出游水平逐年攀升。城市游憩商业区作为城市发展状况的集中代表,不仅可作为外来游客游览的景点,而且可为城市居民提供游憩休闲场所,使城市真正成为绝大多数游憩需求的根源地和最终得以实现的目的地,发挥城市的高级功能。与此同时,城市居民和游客的不同需求直接影响着供给方面,也影响着RBD(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游憩商业区)乃至整个城市的进一步发展。RBD具有比一般城市功能分区更为复杂和开放的特征,其发展状况对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乃至城市的发展都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

一、相关理论辨析


  (一)闲暇、休闲、都市休闲
  闲暇,是人们可以按照个人意愿决定如何使用的时间。它是在一天所有时间中,去除人的睡眠时间和上下班时间等基本的时间需求后的空余时间。
  休闲则是在人们的闲暇之余,用于个人精神文化活动的时间。也就是说,闲暇是休闲的前提条件。都市休闲,主要是指旅游者与都市居民在都市中所从事的一切身心放松、消遣娱乐、强身健体等自由的生活方式。
  (二)旅游与游憩
  旅游和游憩的概念在国际上没有明确的界定,旅游产品与游憩产品有较多相同点,两者常共用相同旅游资源,在旅游市场结构和旅游产品选择上也有相似之处。但实际上,两者也有许多区别,可以说,旅游是游憩的一种方式,旅游是在异地进行的游憩活动(表1)。

  根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15-2019)》,首先,与旅游供给设施相比,游憩设施由公共部门投资和参与管理较为常见,除为旅游者服务外,更多考虑周边城市居民以及短途休闲者需求,这是由旅游经济学中的外部不经济决定的。其次,就组织者而言,游憩活动常为本地单位、组织或团体等自发组织形成,团队、家庭出行较多,而且由于时间、距离等限制,对于目的地选择余地也较小。最后,游憩者对于游憩目的地的活动品质和参与性要求较高,并且出行弹性较大,较多选择在周末和公共休假日出行。

二、研究目的


  (一)充实游憩商业区研究理论
  国内外对城市游憩商业区的研究大多是针对特定城市某一个RBD特征和形成模式而言的,缺少理论化、系统化的理论分析。笔者希望能够通过本文可以探索规律、总结经验。
  (二)探讨城市土地利用合理布局问题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设施、接待服务等需要的土地越来越多,然而城市对于旅游用地的规划却很少,造成了供求矛盾。笔者希望能够架起一座城市学和城市规划学之间的桥梁,合理解决城市土地布局和旅游业布局问题,推动城市旅游更好更快地发展。
  (四)为城市规划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
  可持续发展要求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坏后代人的需求。然而,旅游业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资源消耗性产业。笔者希望能在城市游憩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护旧城中历史文物古迹,找出完善城市整体规划的方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五)提高旅游目的地经济效益
  根据旅游经济学理论,有需求就有供给。随着城市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游客选择城市旅游这一新兴的旅游形式,而本地居民更需要一个相对宽松的城市环境进行休闲放松。笔者希望能够找到一种同时满足城市居民和外来游客旅游需要的城市游憩商业区系统化、规范化的开发方法,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经济效益。

三、形成机制分析


  我国最早使用游憩地理学的方法对城市游憩者行为进行深入研究的是吴必虎教授。他认为,旅游活动可以看作是游憩活动的一种,这对研究人类特殊类型的消费活动具有广泛意义。保继刚教授在博士论文中定义了城市游憩商业区概念,这是城市游憩商业区概念在国内的首次提出。黄羊山教授具体定义了游憩的概念,他将有旅之游和无旅之游的总和以及由这些活动所帶来的一切现象、关系称之为游憩。学者的早期游憩形成机制研究都是针对国内经济理论提出的,受国外研究影响较大,而且没有形成固定的理论系统。
  从2009年开始,城市游憩研究开始使用定量分析方法,研究内容更为科学化、系统化。其中较为突出的有刘堃的城市游憩商业区的驱动力层次性分析,在他的研究中,开始尝试使用模型对城市游憩商业区的驱动力系统予以展示。黄震方、侯国林建立了城市游憩的动力系统结构模型,他们指出城市游憩商业区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分析了城市游憩商业区的形成、建立了城市游憩区的识别模型。王剑、刘春归纳总结了武汉市游憩商业区空间结构由单核到双核,并向点轴发展的演变特征。然而这些研究,把城市的游憩理解为单个概念,缺少游憩区域与城市整体商业区域整合规划,割裂了旅游开发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纽带,不利于城市旅游产品的整体发展。

四、类型及功能布局研究


  在传统的城市旅游规划理论中,将城市游憩商业区分为4种类型,分别为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新城文化旅游区型、特色购物步行街、大型购物中心。在城市空间布局中,城市游憩的空间又可以划分为4个层次:室内游憩、社区游憩、城区游憩、地区游憩。在城市的区域形态方面,其又由点、线、面3种基本形式构成。学者在分析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具体城市游憩的研究开始增多,重点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就城市游憩的功能做出深入的探讨。例如,陶伟、李丽梅指出城市中游憩商务区的空间扩展模式形态往往从单核的固定结构发展为多核机构,整体上又往往呈现为链状、环状或网状形态等,从而形成一个游憩商务区系统。王玲、斌史将城市游憩商业区大致分为依托城市型和依托游客型。李艳娜将城市游憩空间布局分成点状、线状、面状,将城市游憩商业区定义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复合系统,其功能与组织形式都在动态演变。马荣从城市游憩商业区系统的生成机制方面探讨游憩商业区发展的一般规律,认为扬州城市游憩商业系统是由城市中分布的游憩商业区组成的,他把系统控制论引入城市游憩商业区研究中,指出建设城市游憩商业区的功能布局及其对城市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此后的研究中,学者对城市游憩商业区的研究进入瓶颈阶段,国内对游憩区域研究理论和思路较多转移到旅游领导与其他领域相结合的研究上。

五、现存的游憩产品问题


  国内对于城市游憩商业区研究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分析了具体某些城市的游憩商业区形成的原因和驱动模型的形成机制,与国外相关研究相比起步较晚,其中关于城市旅游产品布局的研究又受国外研究影响较大。就城市游憩方面研究的主要问题如下。
  1.理论基础缺失且理论体系存在不足
  国内的研究缺少统一的学科理论体系,而且不同领域学者的研究不能很好地进行统一,无法对学科形成起到良好的共同支撑作用。
  2.城市游憩区域的设计和布局整体性不强
  城市由具有不同特征的城市各区域组成,而这些区域又承载着差异化层次追求的城市文化、品牌、知名度、影响力、魅力等旅游要素。因此,城市布局是一个系统概念,需要整合包括旅游产业在内的多种产业,并进行共同开发和发展。
  3.城市旅游开发与城市游憩设计脱节
  城市旅游开发时未将旅游产业发展与城市规划、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区分开来,未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开发。

六、城市游憩产品开发建议


  城市游憩产品集中体现着城市水平和城市吸引力,它不仅可为外来游客提供基础性的旅游服务,而且可为城市居民提供游憩休闲场所,已经成为未来城市旅游产品发展的趋势。城市游憩区域能够集中满足旅游、休闲、娱乐、购物等城市多方面的较高层次的需求,成为城市发展状况的集中代表。因此,在进行城市游憩产品开发时,要注重以下几点。
  (一)以城市旅游理论为基础
  城市旅游业作为整体旅游产品,它的经济效益不仅局限于吃、住、行、游、购、娱6个方面,还可以带动一个产业链,并且这条产业链有极强的乘数效应。因此,要把城市旅游产品看成一个整体,考虑产业链条的每个环节以及各环节情况,把城市规划与旅游经济学结合起来,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游客需求弹性,找准旅游者出行动机,带动城市整体开发,优化城市布局。同时,对于城市居民来讲,游憩活动在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精神文化的高层次需求一定会带动整个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以旅游经济理论为支撑
  旅游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旅游产品,围绕旅游产品供求规律对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情况进行探讨时,旅游产品是富有弹性的商品,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决策影响较大。影响和调节这些经济关系与矛盾的手段主要有市场机制、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等。游憩商业区的形成可以使旅游产品更集中、更好地满足外来游客和本地居民的游憩活动,而游客的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也必然拉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增长,带动整个游憩商业区的发展。
  (三)以休闲游憩理论为依托
  休闲、游憩和许多旅游活动正在被不断变化的生活方式重新定义。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要满足外来游客的需求,还要重视近郊城市居民的游憩需要。游憩中的家庭游憩、社交游憩、文教艺术游憩、运动游憩、非正式户外游憩、过夜的休闲旅游(表2)可以与城市发展相适应。

  (四)遵循可持续发展理论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城市旅游产品开发时,要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满足和保护后代人的发展需求和利益,既要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又要保证旅游目的地居民有良好的生活质量。
  可持续发展理论下的游憩方式有以下几种。①绿色旅游。绿色旅游与其说是一种旅游方式不如说是一种游憩方式。它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依靠旅游目的地的景观、野生动物、现存的基础设施和文化遗产等发展。②生态旅游。其常常指人们去相对未受干扰的或者未受污染的自然區域旅行,其旅游动机为从事某项特殊的研究,或欣赏目的地的风景,感受当地的风俗文化。
  以上2种游憩方式,体现了人们的旅游活动不仅要考虑当前的需要,也要考虑未来的需求,考虑当前实际的供给能力。同时,相关管理者还要谨慎规划经济增长项目、提供就业机会,保护当地传统文化,以实现长久发展。
  (作者单位:1.桂林旅游学院;2.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2019年广西区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编号:2019KY1056)。
  作者简介:刘梦媛(1985—),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旅游资源经济。
  贾乐园(1979—),男,江苏南京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旅游资源经济。
其他文献
引言  据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官网报告,近年来国内旅游市场和出入境旅游市场稳步增长,其中入境旅游人次逐年增加,市场基础牢固。2019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到60.06亿人次,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4 531万人次,越来越多的海外游客到中国旅游观光,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欣赏中国的自然风光。中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涌现出智慧旅游、掌上旅游、云旅游等一系列现代化的旅游方式,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不断丰富中国
期刊
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的重要的文化艺术瑰宝,其不仅传承了我国的文化,同时还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现如今,社会经济发展逐渐加快,而在现代化的思想下,我国“非遗”文化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就在“非遗”文化面临着消失危险时,国家提出了大力发展“非遗”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对策,使文化遗产与经济发展相结合。这不仅可以对文化遗产起到良好的保护和传承作用,同时还可以有效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從而实现双赢。例如,湘西
期刊
引言  居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居民的旅游需求也日渐增加,居民的旅游需求刺激了旅游业的发展,从跟团游到背包客,旅行形式多种多样。《2019年旅游市场基本情况》显示,2019年全年我国实现旅游总收入6.63万亿元,同比增长11%。由此可见,国内旅游市场十分庞大,旅游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为了分这块“大蛋糕”,大到各大线上旅游平台,小到私人旅行社纷纷上线,各式各样的旅游产品应运而生,让人眼花缭乱。  201
期刊
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拥有极大落差的海拔,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带谱也由此而非常明显,栖息于这样完整的高山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野生动物,也呈现出相对固定的垂直分布和迁徙生活的特点。大致以海拔3500米为界,小熊猫、毛冠鹿、水鹿、斑羚等素食动物与大熊猫共享着健康森林生态带来的恩赐。在此之上,狼、金钱豹、雪豹等习惯高海拔生活的猛兽和它们的猎物——岩羊,则一直分布到雪线附近。  与野生大熊猫共享着健康森林恩赐的小熊猫
期刊
引言  研学旅游已成为目前旅游行业的热点,亦是旅游学科探究的关键点,相关学者十分有必要对研学旅游进行深层次的了解与钻研。并且,研学旅游对我国教育事业和旅游行业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现如今,我国研学旅游商品内容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但是忽略了对学生个体自身品质与自主能动性的良好培育。故而,本文主要探究国内外研学旅游发展带来的启示与思考。一、国内外研学旅游发展的背景  在国外发达国家,研学旅游起步
期刊
引言  贵阳地处贵州中部,是贵州省会城市、西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西南交通枢纽,是贵州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历史上有“府当四达之郊,控百蛮之会”之说。贵阳喀斯特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地理环境封闭,为多民族小分散大聚居及“千岛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历史地理环境。少数民族是贵阳历史的开拓者,保留至今的民族饮食、建筑、服饰、手工艺以及婚丧嫁娶习俗成为研究少数民族历史的“活化石”。悠久的发展历史,沉淀出贵阳厚重的历
期刊
一、大连全域旅游发展现状  全域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理念,2017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全域旅游列入我国旅游发展规划,从全国旅游业发展状况看,全域旅游已经成为各个重要旅游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大连市作为我国北方最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有着发展全域旅游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大连市优质旅游景点众多,类别、层次、种类丰富,涵盖海滨旅游、民俗文化旅游、历史文化旅游、主题公园、温泉旅游、各种节庆旅游等,且旅游
期刊
引言  “非遗”传承保护的关键,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从传统农耕时代到当下新时代的过渡和转化。这其中既有项目本身的调整变化,也有遗产的生存土壤及所属文化空间的更新和再造。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存续状况千差万别,与当代社会的关联度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有些手工技艺项目在保持核心技艺的前提下,适度引进机械化,并与当下现代企业生产对接,得到遗产受众的认可,已基本完成转化。这类项目所考虑的更多的是如何
期刊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2008年,国家旅游局提出将旅游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目标。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18年我国人均出游达到4次,大众旅游时代已经到来。大众旅游为我国旅游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保持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与活力是一个需要关注的话题。  互联网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一直在改变旅游业的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分
期刊
引言  文化旅游是一种旅游方式,人们进行文化旅游的目的是接受教育、扩大知识和开阔眼界,同时又收获乐趣,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文化旅游可以讓目的地确立自己独特的定位,获得可持续竞争的优势。由此,各旅游目的地纷纷宣传其文化或遗产资产,意欲搭乘文化旅游这辆快车。  南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地,总面积2.650 9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03.16万人。2019年所有景点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