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强调了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渗透德育教育。那么,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充分利用现行教材,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呢?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坚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的品德薰陶
教材是德育教育的依托,而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是隐蔽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不防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寻找人物的闪光点,使学生受到品德感染。如课文《闪光的金子》讲述了水电修理工徐虎在平凡的岗位上,热心为居民排忧解难的动人事迹。因此,我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寻找人物的闪光点,进行讨论。如:“许多年来,徐虎利用休息时间走遍了千家万户,给大家带来了方便。人们都说他的一颗心像‘闪光的金子’”,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人们都说他的一颗心像‘闪光的金子’?”。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优秀人物的光辉形象,自然在学生的心目中高大起来,从中受到人物品德的熏陶和感染。
2、紧扣文中的情感主线,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陶冶。如课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表现了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教学中我紧紧扣住“献爱心”这一情感主线,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含意,让学生感悟事小情深,进而陶冶美好的心灵。并以“献爱心”为主题,课后发动学生真情放送,为周围的人做一件好事。
3、挖掘文中的重点词句,使学生受到思想上的启迪。如教学课文《大禹治水》第三自然段时。我通过抓住“13年”、“三次”、“一次”等词语的对比,让学生体会大禹为了大家的利益而牺牲了自己的利益,一心为公的精神。指导朗读时,紧扣“但他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这两句话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从中感悟大禹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学生在这些词句中受到了思想上的启迪,真正的感受到了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情感进行德育渗透
寓德过程以课堂教学为渠道。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教学中,我试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创设情境,触发学生的情感。人的感情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对儿童有巨大的感染力。在教学课文前,我根据课文特点,灵活运用电化手段,通过放录像、幻灯、录音等创设一定情境,吸引学生,使学生受到环境场面的感染熏陶,以收到思想教育效果。如教学《升国旗》一课时,我一边播放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录像,一边播放《国歌》,全体师生肃然起立。此时此境,激发了学生对国旗的崇敬和对祖国的热爱,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2、音乐渲染,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音乐在表达、传递情感上具有直接唤起、保持、延续的作用,由音乐唤起的听觉形象虽然看不见,却能激发起学生原有视觉积淀,使学生产生一种实实在在的体验。例如我在讲《一株紫丁香》一课时,为让学生体验老师工作的辛苦,在让学生谈自己平时亲见老师工作感受之后,适时地播放《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这首歌曲。随着那优美旋律的上升,一种对老师的敬愛之情在学生心际弥散,并从他们的表情中显现出来,使之产生了相应的情感体验。
3、角色表演,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低年级教材中有许多童话类型的课文,都是向我们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并寓思想教育于其中。因此,在教学类似的课文时,我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让他们扮演课文中的角色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教学《青蛙看海》一课时,我就让学生来演饰课文中的小青蛙“一级一级地往上跳”、“累了……渴了……”,在表演中感受青蛙顽强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刻苦精神。
4、加强朗读,升华学生的情感。朗读是体味课文情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富有情感的朗读,能把课文的深刻含义和丰富感情传达出来,使学生从绘声绘色的朗读中心领神会,受到强烈的感染和教育。如教学课文《2008,北京》,我就以指导朗读为主线,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体味情感,受到爱国热情的感染。
三、拓展语文教学活动的空间,有意识的启发诱导
在教学过程,我坚持从报刊、杂志、广播中积累故事、童话、寓言、小说等百余篇,结合语文教学,向学生有意识的渗透,启发诱导。如结合《关心下一代周报》让学生收集建国以来的历史成就,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伟大祖国的美好,产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利用扫墓时瞻仰烈士陵园的契机,向学生介绍烈士的英勇事迹,进而使学生产生踏着先烈足迹前进的道德信念;结合学校组织的慈善募捐活动,向学生有机阐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精神,从而使学生了解社会,体会到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的温暖,进而对社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此外,在语文课外活动中,还可以采用讲故事、演课本剧、小品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让学生参与德育渗透教育,不知不觉受到启发诱导。
总之,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德育渗透是一个广阔的空间,只要你做一个有心人,细心发现,逐步探索,教学中的这些小亮点就一定会在德育渗透中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作者单位:昆山市柏庐实验小学 江苏】
一、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的品德薰陶
教材是德育教育的依托,而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是隐蔽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不防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寻找人物的闪光点,使学生受到品德感染。如课文《闪光的金子》讲述了水电修理工徐虎在平凡的岗位上,热心为居民排忧解难的动人事迹。因此,我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寻找人物的闪光点,进行讨论。如:“许多年来,徐虎利用休息时间走遍了千家万户,给大家带来了方便。人们都说他的一颗心像‘闪光的金子’”,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人们都说他的一颗心像‘闪光的金子’?”。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优秀人物的光辉形象,自然在学生的心目中高大起来,从中受到人物品德的熏陶和感染。
2、紧扣文中的情感主线,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陶冶。如课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表现了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教学中我紧紧扣住“献爱心”这一情感主线,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含意,让学生感悟事小情深,进而陶冶美好的心灵。并以“献爱心”为主题,课后发动学生真情放送,为周围的人做一件好事。
3、挖掘文中的重点词句,使学生受到思想上的启迪。如教学课文《大禹治水》第三自然段时。我通过抓住“13年”、“三次”、“一次”等词语的对比,让学生体会大禹为了大家的利益而牺牲了自己的利益,一心为公的精神。指导朗读时,紧扣“但他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这两句话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从中感悟大禹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学生在这些词句中受到了思想上的启迪,真正的感受到了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情感进行德育渗透
寓德过程以课堂教学为渠道。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教学中,我试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创设情境,触发学生的情感。人的感情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对儿童有巨大的感染力。在教学课文前,我根据课文特点,灵活运用电化手段,通过放录像、幻灯、录音等创设一定情境,吸引学生,使学生受到环境场面的感染熏陶,以收到思想教育效果。如教学《升国旗》一课时,我一边播放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录像,一边播放《国歌》,全体师生肃然起立。此时此境,激发了学生对国旗的崇敬和对祖国的热爱,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2、音乐渲染,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音乐在表达、传递情感上具有直接唤起、保持、延续的作用,由音乐唤起的听觉形象虽然看不见,却能激发起学生原有视觉积淀,使学生产生一种实实在在的体验。例如我在讲《一株紫丁香》一课时,为让学生体验老师工作的辛苦,在让学生谈自己平时亲见老师工作感受之后,适时地播放《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这首歌曲。随着那优美旋律的上升,一种对老师的敬愛之情在学生心际弥散,并从他们的表情中显现出来,使之产生了相应的情感体验。
3、角色表演,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低年级教材中有许多童话类型的课文,都是向我们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并寓思想教育于其中。因此,在教学类似的课文时,我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让他们扮演课文中的角色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教学《青蛙看海》一课时,我就让学生来演饰课文中的小青蛙“一级一级地往上跳”、“累了……渴了……”,在表演中感受青蛙顽强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刻苦精神。
4、加强朗读,升华学生的情感。朗读是体味课文情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富有情感的朗读,能把课文的深刻含义和丰富感情传达出来,使学生从绘声绘色的朗读中心领神会,受到强烈的感染和教育。如教学课文《2008,北京》,我就以指导朗读为主线,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体味情感,受到爱国热情的感染。
三、拓展语文教学活动的空间,有意识的启发诱导
在教学过程,我坚持从报刊、杂志、广播中积累故事、童话、寓言、小说等百余篇,结合语文教学,向学生有意识的渗透,启发诱导。如结合《关心下一代周报》让学生收集建国以来的历史成就,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伟大祖国的美好,产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利用扫墓时瞻仰烈士陵园的契机,向学生介绍烈士的英勇事迹,进而使学生产生踏着先烈足迹前进的道德信念;结合学校组织的慈善募捐活动,向学生有机阐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精神,从而使学生了解社会,体会到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的温暖,进而对社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此外,在语文课外活动中,还可以采用讲故事、演课本剧、小品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让学生参与德育渗透教育,不知不觉受到启发诱导。
总之,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德育渗透是一个广阔的空间,只要你做一个有心人,细心发现,逐步探索,教学中的这些小亮点就一定会在德育渗透中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作者单位:昆山市柏庐实验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