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中小学音乐教育特点及启示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zi778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近代以来,音乐教育在中小学课程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自学堂乐歌的出现开始,在波动中持续发展。不同时代背景下音乐教育模式虽然有着大量的相似之处,但也有显著的时代特征。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特点与时代关系进行简述,可以更好地认清中小学音乐教育与时代的关系,从而总结经验及正确的应对措施,为更好地促进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提出新思路。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育;时代性;措施
  一、在夹缝中成长——近代中小学音乐教育
  当历史的指针指向了19世纪的末端时,中华大地上开始弥漫着阴霾。自1839年由林则徐所领导的虎门销烟而引发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社会不仅在政治、经济上,也在文化层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文化中的音乐文化随着社会的变迁,开始产生新的萌芽。学堂乐歌的出现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的里程碑。学堂乐歌,即清末民初我国新式学堂开设的音乐课以及所教唱的歌曲。这类歌曲在中小学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向外拓展,在19世纪末期逐渐成为新式学堂和社会上广泛流行的一种歌唱形式,是近代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开端。钱仁康认为,“学堂乐歌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具有启蒙意义的音乐活动,对中国近代音乐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黎锦晖作为其中的一位代表人物,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探索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使中国拥有了自己的儿童歌舞剧及儿童歌舞音乐,其主要成就在于首创了儿童歌曲。20世纪初,中国中小学的音乐教育资源十分稀缺。当时中小学音乐课用于儿童教学的歌曲,大多采用国外现成的曲调填上中文歌词。“教国语最好从唱歌入手”的思想使几代人受益。将歌曲和舞蹈相结合,促进了中小学音乐课堂教育模式的不断改进,深受当时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欢迎。
  综上所述,近代中小学音乐教育自学堂乐歌出现以来,具有时代进步倾向的知识分子充分借鉴了日本、欧美的旋律和音乐技法,将其与我国的传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有别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新模式,并被當时社会所接受。
  二、从盲目到反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中小学音乐教育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短短不到30年的时间,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虽然出现了波折,但在总体趋势上仍然保持着积极的发展势头。我们可以大致将这段时期分为三个阶段:借鉴与规范(1949年—1956年)、初创与探索(1957年—1965年)、动荡与停滞(1966年—1977年)。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处于相对薄弱的阶段。通过教育思想与教育方针可以看出我国对教育改革的决心。而受我国当时意识形态方面的影响,在1949年—1956年之间我国一直在借鉴苏联的教学模式。无论是教材等具体教学资料还是教学实践方面,都存在着全盘借鉴的问题,实践过程困难重重。这就导致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没有考虑我国国情和自身特点,盲目借鉴最终脱离实际。1957年—1965年间由于中苏关系恶化,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开始了对自身教育模式体系的探索。尽管当时并不具备成熟的教育理论来引导和支撑,但不能否认探索教育模式的想法是全新的突破。但“大跃进”所引发的教育革命给我国本就不完善的教育体系一记重创。
  1966年—1976年期间的“文化大革命”更是给我国本不稳定的教育事业增加了困难。当时不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都一度陷入了停滞的状态。整个教育领域受到了“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影响,教育方针也受到了错误思想的干扰,彻底打乱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系统化学习模式,阻碍了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但是与此同时,校外的音乐活动异常活跃。中小学生积极组织排练文艺演出,编排革命样板戏以及学习民族乐器的热情空前高涨。无论是歌曲还是戏剧,都将音乐为政治所服务体现得淋漓尽致。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体系大体上所呈现出的是低迷的状态。但客观上讲,中小学音乐教育从总体上呈现出了发展和向上的趋势。“文革”时期虽然中小学音乐学习的内容与政治息息相关,为政治服务,但是音乐表演的形式和社会影响力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杜鹃山》,舞剧《红色娘子军》,以及钢琴协奏曲《黄河》深受观众喜爱,影响远至海外。现今凡在“文革”中被拍摄成电影的样板戏,均被制成VCD发行;曾录制成唱片的唱段和音乐,被制作成CD发行。由此可以看出,“文革”时期的音乐教育并不是完全落后的,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中小学音乐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三、进步与发展——从近代到当代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得到的认识
  随着改革的深入,国家在教育体制方面的变革,包括中小学音乐教育方面乃至精神文化层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在音乐指导方针的确立方面获得了显著的成就。例如:中小学向各大高校学习先进的音乐教育模式,在中小学校增设了相关专业课程,学习音乐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运用情境教学法。但是,这些进步还远远没有达到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理想状态。同样,就现今中小学音乐教育来说,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现状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师资力量普遍薄弱。当今社会,中高考在一定程度上为音乐教育戴上了“副科”的帽子,大部分中小学由于升学率的需要,降低了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在这种情况下,音乐教学所需要的时间不幸成为其他“主课”时间的延伸。学生无法从音乐课堂中获得真正有用的专业知识,中小学音乐课堂也就没有起到其所应该达到的效果。
  现状二:中小学乃至全社会对音乐教育重视不够。除了专业艺术类学校和一部分招收音乐特长生的中小学,现如今在我国大多数省份,不存在对学生在音乐方面的考查项目。从目前的情况看甚至可以说,音乐课程是否存在或是否顺利进行和开展,对学生中考、高考分数不存在影响,中小学音乐课程处于非常尴尬的地位。
  综上所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体系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但仍然面临着许多难以跨越的障碍。我们应当吸取历史教训,在不盲目崇外的基础上学习他国先进的教育经验,结合我国特色,积极促进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钱仁康.学堂乐歌考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2]戴嘉枋.沉重的历史回响——论中国“文革”音乐及其在新时期的影响[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7(3):1-15.
其他文献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是把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体验作为重要的核心内容。该学科属于探究性的学习内容,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其在课程体系中有
摘 要:档案是高校发展建设的重要依据,是对高校发展历程的记载,具有高度的存在价值,是高校发展的基础保障。高校档案管理中,应充分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应用到档案管理中,以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为读者提供最为优质的服务。本文就高校档案管理中的人性化管理进行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人性化管理;档案管理;高校  档案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高校办学历史最权威、最真实的记录,其具
随着网络信息平台的不断增加,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也迫在眉睫。青少年作为网络信息安全的最大受众群体,其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将受到网络信息安全风险的直接影响。文献阅读分析显
摘 要:现阶段,随着高校办学规模日益扩大,招生人数与在校人数逐渐增多,高校的收入与支出逐渐多元化,并且关系到高校能否健康发展,所以建立健全高校财务预算与绩效管理制度刻不容缓。本文主要针对高校财务预算与绩效管理工作作重点分析探讨,并且制定部分有效的策略,希望能够略尽绵力。  关键词: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探讨  目前,在高校的管理工作中,理财也在不断地变化与更新,其财务预算和绩效管理成为新的热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