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文本,因需而教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yucompu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说理文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知道作者说的什么理,是怎样说理的,并且初步学会说理。围绕这些目标,我在教学《学与问》一文时,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一、导入——复习旧知,明确文体,把握结构
  在《课标》第三学段阅读教学要求中,明确提出“使学生初步把握各类文体的特点”。六年级学生学习《学与问》一文时,已经接触过《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谈礼貌》这3篇说理文,学生对说理文的文体特点,已经有所感悟,我就在导入环节,运用迁移手法,引导学生,进一步把握文体特点。
  【案例】
  师:平常说的“学问”与课题中的“学与问”有什么不同?
  生:平常说的“学问”是知识的意思,课题的意思是学习与提问。
  师: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这是一篇什么类型的文章?
  生:说理文。
  师:我们学过哪些说理文?
  生:《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谈礼貌》。
  师出示填空表格如下:
  (学生填空)
  师:通过以上3篇说理文的学习,你发现说理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生:开门见山提出观点,中间举例证明,结尾证明观点。
  倘若不遵照说理文的文体特征来教,则容易将这类课上成思想品德课或者故事课,与语文课渐行渐远。
  二、初读——找出观点,概括事例,厘清顺序
  细看了《课标》,发现此标准在小学部分并未细谈说理文的阅读,而说明文、叙事性作品、诗歌的阅读却有所论述。《课标》只是在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中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虽然,说理文的教学有一定的特殊性,但也属于阅读教学的范围,所以,在初读文章时,要找出观点,概括事例,厘清顺序。
  【案例】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根据说理文文体特点,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画出作者的观点;
  (2)作者举了哪些事例,分别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生:观点是“‘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生:观点是“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师:这个看似简单的第一个问题,你们却出现了分歧,请同学们关注课题,课题是作者所要阐述的主要内容。
  (生异口同声地读出了作者的观点)
  生:举了哥白尼好问和沈括勤学好问的事例。
  师:到这儿,你们根据文体特点,轻松地找出了观点,概括了事例,那课文第3自然写了什么?为什么放在哥白尼和沈括的例子中间?
  (对于写了什么,学生不难解决,立刻说出拜能者为师。可是为什么放在中间,值得讨论深思。通过讨论,学生回答)
  生:作者先写哥白尼的好问(第2自然段),再写有问题向能者请教(第3自然段),最后写沈括的勤学好问(第4自然段)。其间是一个接着一个,是不可以调换顺序的。
  在严密的逻辑结构感受中,文章的观点和事例深入学生的心田,文章的写作顺序,更加清晰地印入学生的脑海。
  三、品读——寻找异同,品析语句,领悟方法
  《学与问》全文约700字,既表明了观点,又讲清了道理,还呈现了两个事例。语言极其简洁,却处处扣住观点。这样的说理文,应该对两个事例进行比较,品析语句,找出异同,领悟常见的说理方法。
  【案例】
  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用心去发现这两个故事之间有何相同之处。可以扣住关键的词句,写写自己的想法。
  生:都是写名人的事例,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一个是中国宋代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写了《梦溪笔谈》;一个是波兰的学者,创立了“日心说”。
  生:都勤学好问。
  (重点讲哥白尼的事例,请学生抓住哥白尼“问”的动作,“问”的问题,来感悟哥白尼问得范围广,问得次数多等)
  师:为什么作者选取两个名人的事例?
  生:名人具有说服力,更让读者信服。
  師:是呀,所以作者说——(学生读观点)
  师:虽然,这两个事例有许多相同之处,可是,它们也有不同之处,找一找,说一说。
  生:一个是中国的,一个是外国的,职业也不同。
  生:作者在写哥白尼时,侧重写他的好问;写沈括的时候,侧重写他的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
  师:作者举了两个名人的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重点,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学生齐读观点)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两个事例和我们平常写人叙事的文章有什么不一样呢,语言表达都有什么特点?(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回答)
  生:语言简洁。
  师:作者在写这两个事例时,语言简洁,哥白尼的一连串问题和沈括的观察思考,才是作者需要强调的“点”。
  举例证明,递进说理是说理文常用的方法,围绕观点,什么例子说服力更强,怎样安排所举的例子和表达,教者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一步一步地深入,一步一步地领悟方法。
  四、表达——学会迁移,训练言语,奠定基础
  在《课标》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中,还提出要“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因此,笔者认为,学习说理文,应该以语言文字为载体,感悟作者的思想和观点,初步领悟说理文的文体特点,学习阅读说理文的一般方法,为以后说理文的学习做好准备。
  在教学《学与问》第三个步骤中,笔者引导学生通过两个事例的比较,体会到所举的事例必须紧扣观点,具有典型性,语言简洁,以概述为主。领悟方法后,笔者让学生围绕观点“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选一个名人的事例,模仿课文进行片段训练。学生通过交流修改,呈现的作品精彩纷呈。许多学生提到了牛顿由苹果掉落的现象产生了疑问,向能者请教,再通过观察思考和实验研究,而发现了地球引力的故事。实践证明,六年级的学生完全可以写出观点明确,论据比较充分,论证较为严密的简单说理文。
  特级教师祝禧提出:“教师的教学,应该站在语言和文学的文化背景下,看什么文体,决定教什么和怎么教。”因此,说理文的教学,必须根据说理文的文体特点,让学生学得方法,习得能力,并能恰当地运用到今后的阅读实践中去。
其他文献
一、情境导入,教学生词“草地”  师:小朋友坐得真端正,老师奖励你们看一个美丽的地方。(出示“草地图”)你们看,这绿茵茵的草地,多好看呀!(出示词卡:草地)谁来读读这个词?  生:草地。  师:你读“草”字的声母c,牙齿对齐,读得真准!谁再来读?  生:草地。  师:看看图,草地多大呀!(指着词卡的拼音)“草”字的拼音里有个a,发音时嘴巴要张大,一齐再来读一遍。  生:草地。  师:“草”字下面还
期刊
刘国正先生在《语文教学与生活》一文中指出:“语文天然是与生活相联系的,它产生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人们用它来反映生活中获得的知识、印象、思想、感情等等。语文的实际运用,不能脱离生活,脱离了就会黯然失色,‘江郎才尽’。”语用能力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以近期笔者参加的一次赛课活动为例,课堂中积累背诵、复述训练、情境对话、读写结合……可谓形式多样。但是细看下
期刊
叶圣陶说:“作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面对“修改”,我们容易走进一个误区,一是让学生互改,二是由教师修改。互改不能说不行,但只局限于“字词、标点、通顺”。这条路,并不光鲜。首先,帮忙修改的学生并没有参与到作者叙述的事件中,几乎完全不清楚状况;其次,修改者对于作者的心理、感受只能揣测,有时会让文章偏离了真实,甚至失去了真情,改变了初衷。再说教师的修改,至多在修辞上能有所提升,或者将文章的立
期刊
一、初心是改革与创新的灵魂  “初心”,也说“本心”,即最初的心愿。从小学语文教育的角度来说,就是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最初要实现的总体愿望。“改革与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从辩证的角度看,初心是改革与创新的灵魂。然而,
期刊
近日有幸聆听了苏州陈飞老师上的《清平乐·村居》一课,在古诗词教学方面受到不少启发。梳理学习记录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此课的一些实践策略,或可帮助一线教师解决日常古诗词教学中的常见困惑。现整理如下,与君共享。  古诗词日常教学困惑一:古诗词年代久远,怎样有效拉近诗词与学生的距离?  ★同类主题巧勾连,认知背景有铺垫。《清平乐·村居》是写农村生活的。上课伊始,老师将学生耳熟能详的同类主题古诗组合呈现,几首
期刊
一、识字步子大一点,“认一个字”带“一群字”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学生的识写生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识字教学方面,学生要“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就五年级的学生基础情况来看,他们已经认识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从会写1600个字到2500个字的识字目标飞跃,对他们来说,学习汉字的目标将变成量的积累和质的提升。此时,教学策略也应相应有所调整。  目前,我们的汉字教学
期刊
谈“语文核心素养”,不能不弄清它的上位概念“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什么?笔者不揣浅陋,斗胆尝试做个回答,希望能抛砖引玉。  简单地说,“素养”是人的行事力。“力”是“心力”,人的“行事力”是人“行事所具备的心力”。“心力”是什么?是人适应日常生活的各种关系与情境、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和挑战、解决生活中的多种问题所具有的心理能量。“心理能量”指人的心理社会资源及统合心理社会资源产生效能的能力。“
期刊
一、游戏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玩个游戏好吗?游戏的名字叫“猜猜他是谁”。(看图猜人名)  2.奖励大家,送给大家一首歌。(听《公仆赞》)  3.你知道这首歌写的是谁吗?(学生回答后出示孔繁森图片)  4.孔繁森和我们刚才猜的这些人物一样,他们都是了不起的人物。  【设计意图】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自身的各种心理因素,推动学
期刊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一个古老的国家,它的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优美的诗……”确实,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我们的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美丽、最有底蕴的文字。我带领着同学们,每天在母语的世界中穿行,尽情享受着母语的芳香,呵护他们渐渐长大。  一、“与黎明共舞”——唤醒生命的灵动  晨诵,是让学生拥抱晨曦,诵读优美的诗歌,开启一天快乐的学习之旅。晨诵是一种仪式,让学生的心灵在诗歌
期刊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阅读,我常常会选择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进行专题性的学习。本次专题阅读,选择了《乡下人家》《桥》和《怀念母亲》,编成一组文章,让学生进行阅读欣赏,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欣赏能力。  一、“欣赏”艺术入手  1.板书“欣赏”一词,什么叫“欣赏”?平时,你们最喜欢欣赏什么?(音乐、艺术)  2.欣赏音乐。  (1)课件播放班得瑞的钢琴曲《清晨》,再播放《脚铃舞》片段,学生仔细聆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