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的基本特点。课程一直遵循着一个原则,那就是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它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不论是课程内容,还是课堂教学,都得到了空前的开放。因此我认为,品德课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课本以及固有的教学模式,而应该以崭新的教学理念,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拓宽学习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时空间里自由地学习、感悟,促进良好品德的自然形成。近两年的课堂实践中,我着重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颇有收获:
一、超越教材牵手生活舞台
品德教材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大家面前,它以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选择了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图片、生活照片、儿歌、游戏等多元性称体,给学生呈现了一个缤纷的世界。无疑,这是一本优秀的教材。然而,品德学科面对的是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课本再优秀,也不能穷尽整个生活,只有开放教材,到生活中去寻找丰富的题材来充实教材,拓展教材,才能真正诠释课例中所蕴涵着的道理。因此,教师在使用手中的课本时,要创造性地使用,既善于利用课本,又敢于跳出课本,与井童生活牵手,及时地把社会中科技信息、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及时吸收到教学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
如教学《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时,考虑到只凭课堂上的教学,学生只会从理性上有所认识,但一定没有真情实感。于是课前,我组织了一个“小鬼当家”的活动,一让学生当一天家,从早晨买菜起,安排好家里一天的生活,洗洗碗筷,收拾收拾房间。真实的感受、深切的体会,充实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课堂上,让学生交流这一夫的感受,再想想你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最需要什么·有的说,在做饭时最好需要帮忙;有的说,在感到累的时候需要歇一歇;有的说,妈妈天天做这些事情,真不容易啊。瞧,学生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与尊重自然形成了。
二、走出教室融入自然怀抱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建立在儿童的生活基础之上的,无论是经验的积累,自我认识的提高,能力的发展,品德行为的形成都需要儿童自己直接地去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切实地去和周围的自然、社会、人、物发生实际的接触和相互作用,从而产生真实的感受和情绪体验。这一要求不是仅仅依靠四角教室内的单方面的传授或形式上的手脑活动就能获得的。很多时候,它都要求我们能和孩子们一起走出课堂为自己打开一个宽阔的生活空间,很显然,大自然无疑是最后好的学习天地。开放性的品德课可以在任何适宜的地方进行。如会议室、阅览室、操场、花园甚至是郊外、田野……
如在《美丽的秋天》主题活动中,要求让学生了解秋天的变化,感受秋天的美丽。而秋天的变化却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呈现出来的,更不是孩子们坐在教室里或呆在家中就能观察体验到的。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了解到秋天的变化,都能参与到探秘秋天的活动中去,我们把组织学生观察活动的场地扩展到了田野、市场、商店、公园、花木园林之中,让他们在动物、植物、人类生活等大千世界的点滴变化中去寻找,去发现,去体验。他们在秋风中奔跑,和落叶低语,在草地上寻觅小生灵的足迹……在这片广阔的开放天地中,秋天毫无保留地向孩子们敞开了胸怀,绽放了它的美丽,大自然也悄悄地向孩子们诉说了自己的秘密。在与秋天的亲密接触中,孩子们对秋天的认识,对自然的热爱不断地积累、延伸。这种超越了空间的形式让孩子们忘我地投入到了发现的快乐中,获得的快乐中,参与的快乐中,体验的快乐中。此时此地,己经不是活动激励了他们,而是他们转动了大自然这旋律的舞台。
三、延伸时间沟通课堂内外
儿童的生活是一个连续的、发展的过程,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提高、经验的积累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他们的活动也应该是一个连贯的过程。不同的时令,不同的节气,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活动主题,决定了活动时间长短的不同。因此它不应该局限在一节课中,更不应该终止于一欢活动。它应该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的变化,事态的发展,了解的深入而不断地延续、深化下去。然而,由于受课堂四十分钟的限制,许多活动只能匆匆结束,草草收场,流于形式。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当许多孩子还游离在品德与生活融合的边缘时,下课的铃声就将他们拉了出来。所以,我们要灵活地延展活动时间,开放课堂,对一些活动时间长的内容早做安排,给足时间。
如在对《春天来了》主题的探究时,我给学生一段较长的时间准备,让孩子们做好活动记录,观察日记,你在春天里发现了什么?随时写一写你发现的东西。以及图片、资料的搜集,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春天的图片,或者动手画一画,产者鼓励学生动手拍一拍。同时,作为活动的弓I导者,我还应该及时地去督促、检查、反馈。如在上《看我多精神》这一主题时,除了课上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坐、立、走的姿势以外,课外还要多监督,检查,多做评价,既保证学生活动的持续进行,也利于学生的体验更深刻,认识更丰富,行为落实更实在。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对主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四、突破形式激发学习情趣
品德课程所呈现的文化是一种儿童文化,力求“童心”、“童趣”。因此,教师要教师应摒弃原来的说教课堂模式,把握教材和儿童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努力构建开放式的、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强烈情绪,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他们主动活泼地学习。如教学《我家大团圆》一课时,可以设计以下几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学得轻松:(1)欣赏活动:用一首欢快、喜庆的歌曲《咚咚呛》把学生带到过年的节日气氛中,让孩子们置身于过年的真实感受中,回想起自己家过年时一幕幕热闹的情景。(2)游戏活动:课堂上,在学习过年饮食习俗时,可采用猜谜语的游戏,让一年级的学生借助刚学会的拼音识字,读懂谜语,猜出谜底,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过年饮食的特殊含义。过年时吃鱼表示“年年有余”;吃汤圆表示“一家人团团圆圆”,等。这些普普通通的食物蕴涵着多么丰富的含义,代表着人们的美好心愿,预示着来年的幸福。(3)实践活动:课堂上老师带学生踩气球,听着那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过年的喜庆和热闹顿时展现出来,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过年了!过年了! 此外,在平时的活动教学中,我们还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不同的实际情况,采用了不同的活动形式,如故事、展览、竞赛、表演、演讲、辩论、游戏、参观访问。调查,还有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小创造等,都最大程度地丰富了我们的活动舞台,深化了孩子们的生活体验,提高了孩子们的思想认识。看来,教师巧妙选择活动形式,让学生感到新鲜,得到锻炼,课堂充满活力,就能达到预期效果。
五、重塑角色感悟真诚沟通
现代意义上的教师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伙伴,学习过程的主持人,学习成果的欣赏二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努力把学生推向主体的地位,努力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因此每一位老师都要以新的理念要求自己,重新定位角色,塑造崭新形象,相信与学生沟通的桥梁一定由此架设。
如教学《参加正当有益的活动》一课,我针对班中前几天有学生到网吧玩电脑游戏的现象,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玩电子游戏是正当有益的活动吗?”有的说玩电子游戏影响学习、视力:有的说玩电子游戏能发展思维,更有的说玩电子游戏能帮我们学好电脑,带我们进入21世纪……大家的发言很积极,我也参与其中,发表了个人的意见经过充分的讨论,大家最后觉得:在不迷恋的前提下,适当玩一点游戏还是有好处的。在此基础上我又提出:我们小学生应该怎样做到科学上网?学生一下子兴致很高,有的说上网时间不超过1小时,有的说上网查阅对学习有利的内容;有的说可以查阅增长知识面的内容二,…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一起学习、讨论、交流。最后让学生总结只有科学上网才能真正有利于我们的健康成长。这样通过师生平等互动,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自觉地形成道德行为的愿望,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形成起到了较好的铺垫作用
六、全面评价挖掘点点晶亮
品德与生活课程内容来源于儿童生活,又高于他们的生活。学习活动时,除了要让儿童在活动中获得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经验和真切体验以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儿童在体验中提高认识,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从而得到持续和稳定的发展。因此,我们的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育的结束·也不意味着儿童认识的终结。应该引导儿童对自己参与活动的情况作出正确、民主的评价,以此来促进自己更好地展现在下一次的活动舞台中。在建立评价体系时,我尝试构建一种较为全面的、立体的、开放型的评价方式。用发现的眼光去捕捉学生的每一点晶亮。
1,参与的状态。思考自己在活动中是否热情饱满,注意力集中;是否喜欢这样的活动形式。可以用“高兴洲一般叫不喜欢”来给自己打分评定。
2、参与的广度。无论室外还是室内的活动,都应该做到人人参与、时时参与。我们特别关注不善于表现的同学在不同活动环境中的不同表现,以便于对他们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3、参与的时间。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它的教学活动有很大井的弹性,其活动时间有长有短。但无论是一课时的室内活动,还是穿越了整个季一市的室外活动,都要保证孩子参加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整个活动的三分之二。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体验的完整性,认识的整体性。
4、参与的品质。进行活动的目的是希望孩子们能在生活体验中积累经验,发展能力,并能初步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所以,儿童还要对自己在参与时的品质有一个正确的看待,是否和老师同学团结合作、积极交流、努力探究;是否学会了倾听他人发言,尊重他人的意见;是否在活动中有所发现,能质疑问题;是否已有了较强的道德意识,..…这些方面都可以作为我们评价的标准。
5,参与的结果。以上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容易受到客观因素的干扰。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保持对参与活动的信心,我们还对参与的结果进行评价。主要的方式就是通过各种渠道展示学生的活动成果,主要有:利用艺术墙展示学生的成果,在相互欣赏评价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强烈的自信:利用成长记录袋,搜集自己的作品,便于作量性评价:鼓励学生将自己满意的作品向学校、网络、电视台等推荐,让学生更深刻地意识到参与活动的意义。
经验来源于探索,成功来源于实践。活动教学的天地还很宽广,我们涉足的领地还非常的狭窄。但是我们已经站在了这样一个无限延伸的舞台上,那么就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手牵着手,向更加深远的方向旋转、迈进,演绎出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活动教学的新天地。
一、超越教材牵手生活舞台
品德教材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大家面前,它以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选择了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图片、生活照片、儿歌、游戏等多元性称体,给学生呈现了一个缤纷的世界。无疑,这是一本优秀的教材。然而,品德学科面对的是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课本再优秀,也不能穷尽整个生活,只有开放教材,到生活中去寻找丰富的题材来充实教材,拓展教材,才能真正诠释课例中所蕴涵着的道理。因此,教师在使用手中的课本时,要创造性地使用,既善于利用课本,又敢于跳出课本,与井童生活牵手,及时地把社会中科技信息、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及时吸收到教学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
如教学《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时,考虑到只凭课堂上的教学,学生只会从理性上有所认识,但一定没有真情实感。于是课前,我组织了一个“小鬼当家”的活动,一让学生当一天家,从早晨买菜起,安排好家里一天的生活,洗洗碗筷,收拾收拾房间。真实的感受、深切的体会,充实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课堂上,让学生交流这一夫的感受,再想想你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最需要什么·有的说,在做饭时最好需要帮忙;有的说,在感到累的时候需要歇一歇;有的说,妈妈天天做这些事情,真不容易啊。瞧,学生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与尊重自然形成了。
二、走出教室融入自然怀抱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建立在儿童的生活基础之上的,无论是经验的积累,自我认识的提高,能力的发展,品德行为的形成都需要儿童自己直接地去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切实地去和周围的自然、社会、人、物发生实际的接触和相互作用,从而产生真实的感受和情绪体验。这一要求不是仅仅依靠四角教室内的单方面的传授或形式上的手脑活动就能获得的。很多时候,它都要求我们能和孩子们一起走出课堂为自己打开一个宽阔的生活空间,很显然,大自然无疑是最后好的学习天地。开放性的品德课可以在任何适宜的地方进行。如会议室、阅览室、操场、花园甚至是郊外、田野……
如在《美丽的秋天》主题活动中,要求让学生了解秋天的变化,感受秋天的美丽。而秋天的变化却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呈现出来的,更不是孩子们坐在教室里或呆在家中就能观察体验到的。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了解到秋天的变化,都能参与到探秘秋天的活动中去,我们把组织学生观察活动的场地扩展到了田野、市场、商店、公园、花木园林之中,让他们在动物、植物、人类生活等大千世界的点滴变化中去寻找,去发现,去体验。他们在秋风中奔跑,和落叶低语,在草地上寻觅小生灵的足迹……在这片广阔的开放天地中,秋天毫无保留地向孩子们敞开了胸怀,绽放了它的美丽,大自然也悄悄地向孩子们诉说了自己的秘密。在与秋天的亲密接触中,孩子们对秋天的认识,对自然的热爱不断地积累、延伸。这种超越了空间的形式让孩子们忘我地投入到了发现的快乐中,获得的快乐中,参与的快乐中,体验的快乐中。此时此地,己经不是活动激励了他们,而是他们转动了大自然这旋律的舞台。
三、延伸时间沟通课堂内外
儿童的生活是一个连续的、发展的过程,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提高、经验的积累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他们的活动也应该是一个连贯的过程。不同的时令,不同的节气,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活动主题,决定了活动时间长短的不同。因此它不应该局限在一节课中,更不应该终止于一欢活动。它应该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的变化,事态的发展,了解的深入而不断地延续、深化下去。然而,由于受课堂四十分钟的限制,许多活动只能匆匆结束,草草收场,流于形式。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当许多孩子还游离在品德与生活融合的边缘时,下课的铃声就将他们拉了出来。所以,我们要灵活地延展活动时间,开放课堂,对一些活动时间长的内容早做安排,给足时间。
如在对《春天来了》主题的探究时,我给学生一段较长的时间准备,让孩子们做好活动记录,观察日记,你在春天里发现了什么?随时写一写你发现的东西。以及图片、资料的搜集,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春天的图片,或者动手画一画,产者鼓励学生动手拍一拍。同时,作为活动的弓I导者,我还应该及时地去督促、检查、反馈。如在上《看我多精神》这一主题时,除了课上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坐、立、走的姿势以外,课外还要多监督,检查,多做评价,既保证学生活动的持续进行,也利于学生的体验更深刻,认识更丰富,行为落实更实在。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对主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四、突破形式激发学习情趣
品德课程所呈现的文化是一种儿童文化,力求“童心”、“童趣”。因此,教师要教师应摒弃原来的说教课堂模式,把握教材和儿童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努力构建开放式的、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强烈情绪,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他们主动活泼地学习。如教学《我家大团圆》一课时,可以设计以下几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学得轻松:(1)欣赏活动:用一首欢快、喜庆的歌曲《咚咚呛》把学生带到过年的节日气氛中,让孩子们置身于过年的真实感受中,回想起自己家过年时一幕幕热闹的情景。(2)游戏活动:课堂上,在学习过年饮食习俗时,可采用猜谜语的游戏,让一年级的学生借助刚学会的拼音识字,读懂谜语,猜出谜底,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过年饮食的特殊含义。过年时吃鱼表示“年年有余”;吃汤圆表示“一家人团团圆圆”,等。这些普普通通的食物蕴涵着多么丰富的含义,代表着人们的美好心愿,预示着来年的幸福。(3)实践活动:课堂上老师带学生踩气球,听着那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过年的喜庆和热闹顿时展现出来,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过年了!过年了! 此外,在平时的活动教学中,我们还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不同的实际情况,采用了不同的活动形式,如故事、展览、竞赛、表演、演讲、辩论、游戏、参观访问。调查,还有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小创造等,都最大程度地丰富了我们的活动舞台,深化了孩子们的生活体验,提高了孩子们的思想认识。看来,教师巧妙选择活动形式,让学生感到新鲜,得到锻炼,课堂充满活力,就能达到预期效果。
五、重塑角色感悟真诚沟通
现代意义上的教师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伙伴,学习过程的主持人,学习成果的欣赏二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努力把学生推向主体的地位,努力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因此每一位老师都要以新的理念要求自己,重新定位角色,塑造崭新形象,相信与学生沟通的桥梁一定由此架设。
如教学《参加正当有益的活动》一课,我针对班中前几天有学生到网吧玩电脑游戏的现象,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玩电子游戏是正当有益的活动吗?”有的说玩电子游戏影响学习、视力:有的说玩电子游戏能发展思维,更有的说玩电子游戏能帮我们学好电脑,带我们进入21世纪……大家的发言很积极,我也参与其中,发表了个人的意见经过充分的讨论,大家最后觉得:在不迷恋的前提下,适当玩一点游戏还是有好处的。在此基础上我又提出:我们小学生应该怎样做到科学上网?学生一下子兴致很高,有的说上网时间不超过1小时,有的说上网查阅对学习有利的内容;有的说可以查阅增长知识面的内容二,…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一起学习、讨论、交流。最后让学生总结只有科学上网才能真正有利于我们的健康成长。这样通过师生平等互动,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自觉地形成道德行为的愿望,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形成起到了较好的铺垫作用
六、全面评价挖掘点点晶亮
品德与生活课程内容来源于儿童生活,又高于他们的生活。学习活动时,除了要让儿童在活动中获得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经验和真切体验以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儿童在体验中提高认识,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从而得到持续和稳定的发展。因此,我们的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育的结束·也不意味着儿童认识的终结。应该引导儿童对自己参与活动的情况作出正确、民主的评价,以此来促进自己更好地展现在下一次的活动舞台中。在建立评价体系时,我尝试构建一种较为全面的、立体的、开放型的评价方式。用发现的眼光去捕捉学生的每一点晶亮。
1,参与的状态。思考自己在活动中是否热情饱满,注意力集中;是否喜欢这样的活动形式。可以用“高兴洲一般叫不喜欢”来给自己打分评定。
2、参与的广度。无论室外还是室内的活动,都应该做到人人参与、时时参与。我们特别关注不善于表现的同学在不同活动环境中的不同表现,以便于对他们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3、参与的时间。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它的教学活动有很大井的弹性,其活动时间有长有短。但无论是一课时的室内活动,还是穿越了整个季一市的室外活动,都要保证孩子参加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整个活动的三分之二。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体验的完整性,认识的整体性。
4、参与的品质。进行活动的目的是希望孩子们能在生活体验中积累经验,发展能力,并能初步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所以,儿童还要对自己在参与时的品质有一个正确的看待,是否和老师同学团结合作、积极交流、努力探究;是否学会了倾听他人发言,尊重他人的意见;是否在活动中有所发现,能质疑问题;是否已有了较强的道德意识,..…这些方面都可以作为我们评价的标准。
5,参与的结果。以上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容易受到客观因素的干扰。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保持对参与活动的信心,我们还对参与的结果进行评价。主要的方式就是通过各种渠道展示学生的活动成果,主要有:利用艺术墙展示学生的成果,在相互欣赏评价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强烈的自信:利用成长记录袋,搜集自己的作品,便于作量性评价:鼓励学生将自己满意的作品向学校、网络、电视台等推荐,让学生更深刻地意识到参与活动的意义。
经验来源于探索,成功来源于实践。活动教学的天地还很宽广,我们涉足的领地还非常的狭窄。但是我们已经站在了这样一个无限延伸的舞台上,那么就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手牵着手,向更加深远的方向旋转、迈进,演绎出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活动教学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