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主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教学中的几个案例,谈谈实验中的异常现象对教学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实验;质疑能力;探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C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1-0154-01
在倡导探究教学的国家教学改革中,实验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线教师,在实验教学实践中,一方面要合理设计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另一方面也应关注在实验中出现的一些异常现象,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從而使实验的教学功能得到提升。
一、关注实验中的异常现象,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处理实验事故的能力
受中考制度改革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较差,对实验中出现的一些小事故不知所措,甚至对化学实验非常惧怕,不敢动手做实验。为了消除学生心中的畏惧,鼓励学生多动手实践,笔者不仅精心设计每个演示实验,布置有趣的家庭实验,更注意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抓住契机适时引导,让学生意识到化学实验并不可怕,而是非常有趣。
案例1:在做NaHCO3分解实验时,有个学生不小心打翻了酒精灯,实验台着火了。这种小事故,书面考试时学生都知道怎样处理,可身临其境时却都吓得躲得远远的,有人甚至惊叫起来。看到这样的情景,笔者快步走到着火的实验台边,不慌不忙拿了一块湿毛巾盖在着火的地方,火很快就熄灭了。学生都鼓起掌来。等掌声停下来后,笔者平静地说:“其实老师刚才做的事情你们每个人都懂,只是没人敢做,否则这掌声就属于他了。”跑开的学生都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笔者接着说:“化学实验并不像大家想的那么可怕,只要大家做实验时能够做到胆大心细,规范操作,就可以亲身体会到化学实验的奇妙和趣味。即使出现了像刚才那样的小事故,只要大家不慌乱,根据所学的知识加以处理也没什么可怕的。”
经历这堂课以后,学生以后在每堂分组实验中都表现得兴致盎然,不再畏手畏脚,而且实验前都会认真听笔者讲解实验注意事项。
二、关注实验中的异常现象,增强学生的质疑能力
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长于求同思维短于求异思维,对知识习惯于被动接受,而忽视了对知识的思考内化,而且过于迷信书本知识,这些都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置身于课改潮流中,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做知识的主人而不是成为书本的奴隶。化学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为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提供了很好的问题情景。
案例2:在演示铜锌原电池工作原理时,许多学生发现当把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接后再插入稀溶液后,在两种金属表面都产生了气泡,与书上描述的现象不一样。针对学生提出的异常现象,笔者顺势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产生与书上的描述不同的现象呢,是不是书上的描述错了还是另有其他原因。学生开始议论纷纷。进而笔者又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原电池的知识后,对这异常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加以验证。下一堂课,面对学生提出了的许多猜想和方案,笔者与他们互相交流讨论最终得到结论:这异常现象的产生与书上的描述并不矛盾,相反却是原电池原理在锌片上的再次体现。因为实验所用的锌含有杂质,杂质与锌及硫酸溶液共同构成了另个各微小的原电池,所以大家看到锌片上也有气泡产生,甚至气泡生成的速度比铜片上还要快。通过对这一异常现象的思考与讨论,学生体会到在化学学习中不能死记硬背,对知识要多思考多质疑,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灵活应用。
三、关注实验中的异常现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苏教版化学教材中安排的探究活动等栏目为一线教学提供了许多探究学习的素材。但比起这些素材,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到的一些异常现象,更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更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开展。
案例3:在乙醛的银镜反应分组实验的教学中,学生所制得的银镜在视觉效果上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甚至有少数学生实验失败。但其中有一名学生在制得光亮的银镜后,用手捂热代替水浴加热也观察到了银镜。这让其他同学都感到不可思议。当时笔者抓住这一现象所带来的活跃氛围,提出探究课题,要求学生几个人为一组,合作探究乙醛的银镜反应的最佳实验条件(乙醛和银氨溶液的比例、热水温度等)和注意事项。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最终都得到了光亮的银镜。通过这一探究过程,学生不仅在实验中提高了探究学习的能力,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以及从失败到成功的喜悦。
通过以上几个案例的教学实践,笔者深深体会到化学实验教学对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更体会到了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给教学带来的特殊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害怕那些与预设相背的异常现象,相反教师要抓住契机,巧妙利用这些异常现象,使之服务于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何开平·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化学教育,2008(4)
关键词实验;质疑能力;探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C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1-0154-01
在倡导探究教学的国家教学改革中,实验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线教师,在实验教学实践中,一方面要合理设计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另一方面也应关注在实验中出现的一些异常现象,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從而使实验的教学功能得到提升。
一、关注实验中的异常现象,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处理实验事故的能力
受中考制度改革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较差,对实验中出现的一些小事故不知所措,甚至对化学实验非常惧怕,不敢动手做实验。为了消除学生心中的畏惧,鼓励学生多动手实践,笔者不仅精心设计每个演示实验,布置有趣的家庭实验,更注意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抓住契机适时引导,让学生意识到化学实验并不可怕,而是非常有趣。
案例1:在做NaHCO3分解实验时,有个学生不小心打翻了酒精灯,实验台着火了。这种小事故,书面考试时学生都知道怎样处理,可身临其境时却都吓得躲得远远的,有人甚至惊叫起来。看到这样的情景,笔者快步走到着火的实验台边,不慌不忙拿了一块湿毛巾盖在着火的地方,火很快就熄灭了。学生都鼓起掌来。等掌声停下来后,笔者平静地说:“其实老师刚才做的事情你们每个人都懂,只是没人敢做,否则这掌声就属于他了。”跑开的学生都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笔者接着说:“化学实验并不像大家想的那么可怕,只要大家做实验时能够做到胆大心细,规范操作,就可以亲身体会到化学实验的奇妙和趣味。即使出现了像刚才那样的小事故,只要大家不慌乱,根据所学的知识加以处理也没什么可怕的。”
经历这堂课以后,学生以后在每堂分组实验中都表现得兴致盎然,不再畏手畏脚,而且实验前都会认真听笔者讲解实验注意事项。
二、关注实验中的异常现象,增强学生的质疑能力
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长于求同思维短于求异思维,对知识习惯于被动接受,而忽视了对知识的思考内化,而且过于迷信书本知识,这些都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置身于课改潮流中,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做知识的主人而不是成为书本的奴隶。化学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为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提供了很好的问题情景。
案例2:在演示铜锌原电池工作原理时,许多学生发现当把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接后再插入稀溶液后,在两种金属表面都产生了气泡,与书上描述的现象不一样。针对学生提出的异常现象,笔者顺势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产生与书上的描述不同的现象呢,是不是书上的描述错了还是另有其他原因。学生开始议论纷纷。进而笔者又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原电池的知识后,对这异常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加以验证。下一堂课,面对学生提出了的许多猜想和方案,笔者与他们互相交流讨论最终得到结论:这异常现象的产生与书上的描述并不矛盾,相反却是原电池原理在锌片上的再次体现。因为实验所用的锌含有杂质,杂质与锌及硫酸溶液共同构成了另个各微小的原电池,所以大家看到锌片上也有气泡产生,甚至气泡生成的速度比铜片上还要快。通过对这一异常现象的思考与讨论,学生体会到在化学学习中不能死记硬背,对知识要多思考多质疑,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灵活应用。
三、关注实验中的异常现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苏教版化学教材中安排的探究活动等栏目为一线教学提供了许多探究学习的素材。但比起这些素材,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到的一些异常现象,更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更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开展。
案例3:在乙醛的银镜反应分组实验的教学中,学生所制得的银镜在视觉效果上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甚至有少数学生实验失败。但其中有一名学生在制得光亮的银镜后,用手捂热代替水浴加热也观察到了银镜。这让其他同学都感到不可思议。当时笔者抓住这一现象所带来的活跃氛围,提出探究课题,要求学生几个人为一组,合作探究乙醛的银镜反应的最佳实验条件(乙醛和银氨溶液的比例、热水温度等)和注意事项。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最终都得到了光亮的银镜。通过这一探究过程,学生不仅在实验中提高了探究学习的能力,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以及从失败到成功的喜悦。
通过以上几个案例的教学实践,笔者深深体会到化学实验教学对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更体会到了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给教学带来的特殊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害怕那些与预设相背的异常现象,相反教师要抓住契机,巧妙利用这些异常现象,使之服务于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何开平·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化学教育,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