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养猪技术水平的提高,养猪业逐渐向规模化方向发展。但是有的养殖户动物防疫观念淡薄,防疫知识缺乏,猪场防疫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有环境、消毒、免疫、药物预防等几方面,因此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提高防疫水平。
【关键词】小型;猪场;疫病防治
1.环境预防
养猪场环境条件是决定养猪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必须高度重视养猪场的环境。首先是猪场的选址要合理。应建在背风、向阳、地势高燥、开阔的地方,忌低洼潮湿之地。应远离其它养殖场,或是有污染的工厂等。应弃旧建新场,保证水源干净充足。最好有天然的保护屏障,自然阻隔与外界的联系。其次是猪场的布局要合理。母猪舍、育成舍应在上风向,隔离舍和处理室应在下风向。粪污处理宜在下风向,要用沼气池或生物链对养殖废物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粪污处理通道与饲养通道分开。猪舍间距至少在5米以上,可以绿化隔离。粪便发酵池应建在院墙外。为防止滋生蚊蝇,场内不要留大水池,地势尽量保持平整,排污沟要加盖水泥盖板。
2.营养预防
加强营养,是疾病防、治的基础。所谓“营养”,就是指饲料的安全、优质、高效,达到高投入、高产出。养猪要防病,不能只靠疫苗和药物,关键是提高猪自身的抵抗力,只有增强猪的营养,才能有效提高猪的自身抗病力。而营养预防,要求饲料质量安全、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的配比必须符合猪只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同时饲料保存得当,无霉烂、变质等。
3.疫苗预防
由于规模化、工厂化养殖和品种改良推广,导致猪只携带病源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疫苗预防疾病,不得不进行;但是,免疫应有制度、有计划,不可随意进行,不可盲目实施。制定免疫制度时,既要充分考虑品种特点、疫苗特性,又要结合本地疫情和本场实际,选择最合适有效的免疫途径,选择最可靠的免疫程序,选择最安全的免疫剂量。对新场,应考虑猪只源场发病种类;旧场,要结合历史发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且有效的免疫程序,确定免疫剂量。如果有条件,可以对某些疾病作抗体监测。制定免疫程序时,必须包括疫苗的种类、用量、用法、被接种猪的日龄、次数、间隔时间等。免疫接种时,还应确保疫苗质量,同时操作必须规范,由专职技术员操作,以免剂量不够或过多,或是产生漏种等,达不到免疫效果。
4.药物防治
药物防治在于预防和养活传染病寄生虫病的发生。一个猪场可能发生疫病的种类很多,许多疫病目前已有有效的疫苗(如猪瘟、猪丹毒、猪流行性腹泻、口蹄疫等),但有些疾病虽有疫苗(如大肠杆菌病、猪气喘病等),但实际应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药物防治無疑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另外,在饲料中添加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抗氧化剂、氨基酸、中草药以及微生物制剂(如促菌生、调痢生)等,也是增强抗感染的措施之一。
5.坚持消毒
消毒、杀虫、灭鼠 消毒,是杜绝传染病并确保猪群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将病菌、病毒扼杀在萌芽状态,,任何猪场都应该重视,通常可分预防性消毒和疫源性消毒。前者是指没有发生传染病时,对畜舍、用具、场地、饮水等进行消毒,也就是常规消毒。后者是在发生传染病后,为控制病原的扩散对已造成污染的环境、畜舍、饲料、饮水、用具、场地及其他物品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
杀虫:首先是做好消灭蚊蝇工作,其次是杀虫。
灭鼠:畜舍、饲料库等场所应注意做到防鼠的要求。特别是对饲料的保藏处要杜绝有鼠的进出。灭鼠药的选用要选择对人、畜毒性低的毒鼠药。
6.及时治疗
猪场一但发现有发病症状,就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分析病情,轻或重,传染与否,是外来传染还是场内自身发生,是天气、饲料还是管理引起,等等,必须当一回事。不要见病就治、病一头治一头,一但被动麻烦就大了;要见微知著,发现猪群隐患,采取措施全群控制,需要注意的是,猪只用药,应慎重,严禁使用违禁药物,同时注意停药期。
7.建立疫病监测制度
有条件的猪场,应建立兽医诊断室,便于对传染病和寄生虫进行监测。尽量做到自繁自养。从外地引进场内的猪只,要严格进行检疫。引进后要单独饲养观察至少3周,确认无病后,方可进入猪舍。每天早、晚巡视猪舍,若发现异常猪只,将其剔出,送隔离舍观察、诊断和处理。死亡猪只要进行剖检做出正确诊断。建立详细的疾病检查、剖检、诊断、治疗、处理等记录,以了解疫病动态。
8.结语
在坚持以上方面的同时,不论养殖规模的大小,都应坚持制度管理,制定好养殖场生产管理制度,防疫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做好养殖饲料、药物、使用登记,坚持猪场的自繁自养,猪场内不得饲喂外来动物,定期灭鼠除害,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无特殊情况严禁外来人员进入等等,都是确保猪场清净无疫的有效手段。总之,做到以上几点,猪场就能减少发病机率,减少成本投入,增强市场竞争活力。
【关键词】小型;猪场;疫病防治
1.环境预防
养猪场环境条件是决定养猪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必须高度重视养猪场的环境。首先是猪场的选址要合理。应建在背风、向阳、地势高燥、开阔的地方,忌低洼潮湿之地。应远离其它养殖场,或是有污染的工厂等。应弃旧建新场,保证水源干净充足。最好有天然的保护屏障,自然阻隔与外界的联系。其次是猪场的布局要合理。母猪舍、育成舍应在上风向,隔离舍和处理室应在下风向。粪污处理宜在下风向,要用沼气池或生物链对养殖废物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粪污处理通道与饲养通道分开。猪舍间距至少在5米以上,可以绿化隔离。粪便发酵池应建在院墙外。为防止滋生蚊蝇,场内不要留大水池,地势尽量保持平整,排污沟要加盖水泥盖板。
2.营养预防
加强营养,是疾病防、治的基础。所谓“营养”,就是指饲料的安全、优质、高效,达到高投入、高产出。养猪要防病,不能只靠疫苗和药物,关键是提高猪自身的抵抗力,只有增强猪的营养,才能有效提高猪的自身抗病力。而营养预防,要求饲料质量安全、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的配比必须符合猪只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同时饲料保存得当,无霉烂、变质等。
3.疫苗预防
由于规模化、工厂化养殖和品种改良推广,导致猪只携带病源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疫苗预防疾病,不得不进行;但是,免疫应有制度、有计划,不可随意进行,不可盲目实施。制定免疫制度时,既要充分考虑品种特点、疫苗特性,又要结合本地疫情和本场实际,选择最合适有效的免疫途径,选择最可靠的免疫程序,选择最安全的免疫剂量。对新场,应考虑猪只源场发病种类;旧场,要结合历史发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且有效的免疫程序,确定免疫剂量。如果有条件,可以对某些疾病作抗体监测。制定免疫程序时,必须包括疫苗的种类、用量、用法、被接种猪的日龄、次数、间隔时间等。免疫接种时,还应确保疫苗质量,同时操作必须规范,由专职技术员操作,以免剂量不够或过多,或是产生漏种等,达不到免疫效果。
4.药物防治
药物防治在于预防和养活传染病寄生虫病的发生。一个猪场可能发生疫病的种类很多,许多疫病目前已有有效的疫苗(如猪瘟、猪丹毒、猪流行性腹泻、口蹄疫等),但有些疾病虽有疫苗(如大肠杆菌病、猪气喘病等),但实际应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药物防治無疑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另外,在饲料中添加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抗氧化剂、氨基酸、中草药以及微生物制剂(如促菌生、调痢生)等,也是增强抗感染的措施之一。
5.坚持消毒
消毒、杀虫、灭鼠 消毒,是杜绝传染病并确保猪群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将病菌、病毒扼杀在萌芽状态,,任何猪场都应该重视,通常可分预防性消毒和疫源性消毒。前者是指没有发生传染病时,对畜舍、用具、场地、饮水等进行消毒,也就是常规消毒。后者是在发生传染病后,为控制病原的扩散对已造成污染的环境、畜舍、饲料、饮水、用具、场地及其他物品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
杀虫:首先是做好消灭蚊蝇工作,其次是杀虫。
灭鼠:畜舍、饲料库等场所应注意做到防鼠的要求。特别是对饲料的保藏处要杜绝有鼠的进出。灭鼠药的选用要选择对人、畜毒性低的毒鼠药。
6.及时治疗
猪场一但发现有发病症状,就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分析病情,轻或重,传染与否,是外来传染还是场内自身发生,是天气、饲料还是管理引起,等等,必须当一回事。不要见病就治、病一头治一头,一但被动麻烦就大了;要见微知著,发现猪群隐患,采取措施全群控制,需要注意的是,猪只用药,应慎重,严禁使用违禁药物,同时注意停药期。
7.建立疫病监测制度
有条件的猪场,应建立兽医诊断室,便于对传染病和寄生虫进行监测。尽量做到自繁自养。从外地引进场内的猪只,要严格进行检疫。引进后要单独饲养观察至少3周,确认无病后,方可进入猪舍。每天早、晚巡视猪舍,若发现异常猪只,将其剔出,送隔离舍观察、诊断和处理。死亡猪只要进行剖检做出正确诊断。建立详细的疾病检查、剖检、诊断、治疗、处理等记录,以了解疫病动态。
8.结语
在坚持以上方面的同时,不论养殖规模的大小,都应坚持制度管理,制定好养殖场生产管理制度,防疫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做好养殖饲料、药物、使用登记,坚持猪场的自繁自养,猪场内不得饲喂外来动物,定期灭鼠除害,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无特殊情况严禁外来人员进入等等,都是确保猪场清净无疫的有效手段。总之,做到以上几点,猪场就能减少发病机率,减少成本投入,增强市场竞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