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堂提问作为实现师生之间对话交流的主要途径,其优劣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阅读教学的质量的高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掌握科学有效的提问策略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提问策略
课堂提问从古至今一直备受学者关注。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如何进行课堂提问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高度重视。纵观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提问无法引起学生兴趣、提问缺乏公平性、提问数量过多,提问偏简单,提问过程单一、粗糙。针对阅读教学中的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策略。
一、 提问要调动学生的兴趣
新课标重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生成性等特征,这需要学生对学科拥有强烈兴趣,能主动融入课堂。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应该注意问题的趣味性。教师要抓住学生的特定兴趣提问并时常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其思维的活跃积极。
二、把握问题难易,体现课堂公平
教师提问应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每一个班级的学生,都存在能力高低的差异,这要求教师对“什么样的问题适合什么层次的学生”[1]做到心中有数。对优等生可设计一些高级的认知问题,如分析性问题、综合性问题,对中等生可以设计一些理解性和应用性的问题,对于后进生,则设计一些简单的记忆性问题。这样,既可以做到课堂提问的难易有别,又可以体现课堂教学的公平性。
三、提问要精简而有针对性
提问是为了教学服务的,课堂提问的内容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设计“核心问题”,以核心问题带动整篇文章的阅读教学。这样课堂就能避免“满堂问”的现象。
案例 薛法根《爱之链》
师:这是一段环境描写。哪个词最能概括你对这个环境的感受?
生:凄凉!
师:作者选了哪些景物来衬托环境的凄凉?
生:黄昏、寒风、雪花、破旧的汽车、颠簸的公路,几乎看不见车和人的公路。
师:破旧的汽车、颠簸的公路、破天气、还有一个……
生:穿着破旧衣服的人。
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景物,这样的环境?
生:为了衬托乔伊凄凉的心理,暗示乔伊生活的艰难。
师:为什么不写阳光明媚的清晨,宽阔的公路,奔驰汽车?
生:因为这样与乔伊的心情不协调。
生:我看到电影里都是这样的,风雨交加时,是主人公面临灾难的时候。这里的环境就是给人这样的感受。
师:这就叫环境衬托,用凄凉的环境来衬托主人公悲凉的心境。读读这段环境描写!(生自由朗读)
……
教学中,教师通过核心问题“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景物,这样的环境”的提出,大大减少问题的量,避免了提问的琐碎,学生在精、少、实的提问中被深深吸引,思维十分活跃,达到了“一问能抵许多问”的艺术效果。[2]
四、提问要具有探究性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要使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具有探究性呢?首先,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即问題的本身并没有直接的答案,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其次,问题必须紧扣文本,脱离了文本的探究会失去衡量的标杆。最后,问题一定要有助于学生更好的与文本对话,从而使学生习得阅读的方法。
案例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师:从伯父的这些音容笑貌中你又感受了一个怎么样的伯父呢?选择伯父的一处音容笑貌,联系上下文及当时的时代背景来深入研究。
师:现在,我们进行集体交流。
生1:“他没有回答我,只把它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叹了一口气。”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伯父的心情很沉重。他同情那个黄包车夫,每天辛苦地拉车,却吃不饱穿不暖,过着困苦艰难的生活。
生2:我觉得这句可以和前文联系起来读。前文写:“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光着脚满街跑呢?” “光着脚”这个词说明黄包车夫连一双鞋也买不起。这更能体会到伯父当时悲伤难过的心情。所以才会“半天没动,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
案例中教师抛出的问题就是具有开放性的。学生们根据文中不同的词句得出了自己的理解。
五、提问过程要灵活多变
教师的提问不能拘泥于某一特定模式,要善于运用多种方式,例如可以用一个小故事,一条谚语或一句顺口溜引出提问。当学生回答不出时,教师应充分调动自身的教育机智,及时变换提问方式或角度,将问题变大为小,变难为易,还可以变正向提问为逆向提问,变直问为曲问。[3]课堂提问后,教师应给予合理的候答时间。学生回答时,教师要认真倾听。这一点很重要,它关系着教师在理答时,能否抓住学生抛出的点来评价或引导学生。
教师科学有效的提问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促进师生之间交流等方面有重要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学习阅读教学的提问策略,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姚丽霞.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1(10)
【2】周晓春.设疑问而激发思维 牵一发而动全身——语文课堂主问题设计有效性性的思考及对策【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9(04)
【3】李冠华,殷凤英.论小学语文教师的提问艺术【J】.教学研究,2009(0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堂提问作为实现师生之间对话交流的主要途径,其优劣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阅读教学的质量的高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掌握科学有效的提问策略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提问策略
课堂提问从古至今一直备受学者关注。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如何进行课堂提问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高度重视。纵观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提问无法引起学生兴趣、提问缺乏公平性、提问数量过多,提问偏简单,提问过程单一、粗糙。针对阅读教学中的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策略。
一、 提问要调动学生的兴趣
新课标重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生成性等特征,这需要学生对学科拥有强烈兴趣,能主动融入课堂。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应该注意问题的趣味性。教师要抓住学生的特定兴趣提问并时常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其思维的活跃积极。
二、把握问题难易,体现课堂公平
教师提问应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每一个班级的学生,都存在能力高低的差异,这要求教师对“什么样的问题适合什么层次的学生”[1]做到心中有数。对优等生可设计一些高级的认知问题,如分析性问题、综合性问题,对中等生可以设计一些理解性和应用性的问题,对于后进生,则设计一些简单的记忆性问题。这样,既可以做到课堂提问的难易有别,又可以体现课堂教学的公平性。
三、提问要精简而有针对性
提问是为了教学服务的,课堂提问的内容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设计“核心问题”,以核心问题带动整篇文章的阅读教学。这样课堂就能避免“满堂问”的现象。
案例 薛法根《爱之链》
师:这是一段环境描写。哪个词最能概括你对这个环境的感受?
生:凄凉!
师:作者选了哪些景物来衬托环境的凄凉?
生:黄昏、寒风、雪花、破旧的汽车、颠簸的公路,几乎看不见车和人的公路。
师:破旧的汽车、颠簸的公路、破天气、还有一个……
生:穿着破旧衣服的人。
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景物,这样的环境?
生:为了衬托乔伊凄凉的心理,暗示乔伊生活的艰难。
师:为什么不写阳光明媚的清晨,宽阔的公路,奔驰汽车?
生:因为这样与乔伊的心情不协调。
生:我看到电影里都是这样的,风雨交加时,是主人公面临灾难的时候。这里的环境就是给人这样的感受。
师:这就叫环境衬托,用凄凉的环境来衬托主人公悲凉的心境。读读这段环境描写!(生自由朗读)
……
教学中,教师通过核心问题“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景物,这样的环境”的提出,大大减少问题的量,避免了提问的琐碎,学生在精、少、实的提问中被深深吸引,思维十分活跃,达到了“一问能抵许多问”的艺术效果。[2]
四、提问要具有探究性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要使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具有探究性呢?首先,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即问題的本身并没有直接的答案,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其次,问题必须紧扣文本,脱离了文本的探究会失去衡量的标杆。最后,问题一定要有助于学生更好的与文本对话,从而使学生习得阅读的方法。
案例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师:从伯父的这些音容笑貌中你又感受了一个怎么样的伯父呢?选择伯父的一处音容笑貌,联系上下文及当时的时代背景来深入研究。
师:现在,我们进行集体交流。
生1:“他没有回答我,只把它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叹了一口气。”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伯父的心情很沉重。他同情那个黄包车夫,每天辛苦地拉车,却吃不饱穿不暖,过着困苦艰难的生活。
生2:我觉得这句可以和前文联系起来读。前文写:“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光着脚满街跑呢?” “光着脚”这个词说明黄包车夫连一双鞋也买不起。这更能体会到伯父当时悲伤难过的心情。所以才会“半天没动,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
案例中教师抛出的问题就是具有开放性的。学生们根据文中不同的词句得出了自己的理解。
五、提问过程要灵活多变
教师的提问不能拘泥于某一特定模式,要善于运用多种方式,例如可以用一个小故事,一条谚语或一句顺口溜引出提问。当学生回答不出时,教师应充分调动自身的教育机智,及时变换提问方式或角度,将问题变大为小,变难为易,还可以变正向提问为逆向提问,变直问为曲问。[3]课堂提问后,教师应给予合理的候答时间。学生回答时,教师要认真倾听。这一点很重要,它关系着教师在理答时,能否抓住学生抛出的点来评价或引导学生。
教师科学有效的提问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促进师生之间交流等方面有重要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学习阅读教学的提问策略,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姚丽霞.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1(10)
【2】周晓春.设疑问而激发思维 牵一发而动全身——语文课堂主问题设计有效性性的思考及对策【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9(04)
【3】李冠华,殷凤英.论小学语文教师的提问艺术【J】.教学研究,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