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行的苏教版小学数学课本在编排时将“解决问题的策略”单独设置为一个模块,引入了很多的解题策略,而画图就是最常用的解题策略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借助画图有序推理并抽象思维,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构建富有生命力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画图策略;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4-0086-02
众所周知,“数”与“形”是数学的基本元素,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无形,少直观;形无数,难人微。”这一精辟的论述充分说明数形结合的重要性。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缺少生活经验且思维能力薄弱,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把握知识的内涵,也无法在大脑中建构起数学模型,影响了知识体系的建构。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画图意识,让画图成为学生的一种思维方式,让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形象化、直观化,使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由模糊走向清晰,使画图策略真正成为学生享用一生的宝贵财富。
一、以图促辨,明晰概念内涵
数学概念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无法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而画图策略可以将抽象的概念直观化、简单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把握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建构良好的知识结构。尤其是教学容易混淆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出集合图,增强对概念的理解。
在教学等式和方程内容时,教师在天平的左边放了一个50克的鸡蛋和一个50克的砝码,在天平的右边放了一个10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平衡了。学生想到了“50 50=100”。教师顺势揭示出等式的概念:“含有等号的式子叫作等式,如60 100=160,70 80=150,200-100=100等都是等式。”然后,教师将50克的砝码换成了x克的砝码,这时天平又平衡了。学生想到了“x 50=100”。教师趁势揭示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作方程。”教学如果就此结束,学生对等式和方程势必难以正确地进行区分,所以教师可以画出集合图。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就能理解“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这句话的含义。
上述案例中,教师在教学时适时地引入画图策略,不仅让学生辨析出等式和方程的异同,还培养了学生的集合思想,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以图介入。找出内在规律
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现行不同版本的小学数学课本对“探索规律”的内容都进行了合理的选择和精心设计。这部分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要求较高。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合理设計探索规律的题目,在学生难以找到突破口时将图形引入其中,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发现规律、运用规律的全过程。
在教学奇数内容时,教师出示题目:1 3,1 3 5,1 3 5 7,…,1 3 5 7 9 11 13 15,让学生在1分钟之内完成。学生面面相觑,认为这怎么可能?教师没有急于点破,而是让学生画圆,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通过画圆发现了规律:连续。个奇数相加的和等于。的平方。教师继续引导学生举了一些例子进行验证,发现这个规律准确无误,说明其具有广泛性。
上述案例中,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画图,帮助学生发现了规律,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积累了探索规律的经验,从而赋予数学课堂更加深刻的意义。
三、以图架桥,培养良好数感
数轴是学生研究数学的有效工具,它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数,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数轴上的点与数有明确的对应关系,借助数轴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数的排列是有规律、有方向的,还可以帮助他们比较数的大小,区分正数和负数,揭示数的本质,培养良好的数感。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数轴,使抽象的数变得有形可依。
在教学“负数的认识”时,学生在比较-5和-3时,认为-5
[关键词]小学数学;画图策略;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4-0086-02
众所周知,“数”与“形”是数学的基本元素,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无形,少直观;形无数,难人微。”这一精辟的论述充分说明数形结合的重要性。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缺少生活经验且思维能力薄弱,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把握知识的内涵,也无法在大脑中建构起数学模型,影响了知识体系的建构。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画图意识,让画图成为学生的一种思维方式,让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形象化、直观化,使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由模糊走向清晰,使画图策略真正成为学生享用一生的宝贵财富。
一、以图促辨,明晰概念内涵
数学概念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无法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而画图策略可以将抽象的概念直观化、简单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把握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建构良好的知识结构。尤其是教学容易混淆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出集合图,增强对概念的理解。
在教学等式和方程内容时,教师在天平的左边放了一个50克的鸡蛋和一个50克的砝码,在天平的右边放了一个10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平衡了。学生想到了“50 50=100”。教师顺势揭示出等式的概念:“含有等号的式子叫作等式,如60 100=160,70 80=150,200-100=100等都是等式。”然后,教师将50克的砝码换成了x克的砝码,这时天平又平衡了。学生想到了“x 50=100”。教师趁势揭示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作方程。”教学如果就此结束,学生对等式和方程势必难以正确地进行区分,所以教师可以画出集合图。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就能理解“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这句话的含义。
上述案例中,教师在教学时适时地引入画图策略,不仅让学生辨析出等式和方程的异同,还培养了学生的集合思想,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以图介入。找出内在规律
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现行不同版本的小学数学课本对“探索规律”的内容都进行了合理的选择和精心设计。这部分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要求较高。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合理设計探索规律的题目,在学生难以找到突破口时将图形引入其中,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发现规律、运用规律的全过程。
在教学奇数内容时,教师出示题目:1 3,1 3 5,1 3 5 7,…,1 3 5 7 9 11 13 15,让学生在1分钟之内完成。学生面面相觑,认为这怎么可能?教师没有急于点破,而是让学生画圆,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通过画圆发现了规律:连续。个奇数相加的和等于。的平方。教师继续引导学生举了一些例子进行验证,发现这个规律准确无误,说明其具有广泛性。
上述案例中,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画图,帮助学生发现了规律,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积累了探索规律的经验,从而赋予数学课堂更加深刻的意义。
三、以图架桥,培养良好数感
数轴是学生研究数学的有效工具,它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数,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数轴上的点与数有明确的对应关系,借助数轴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数的排列是有规律、有方向的,还可以帮助他们比较数的大小,区分正数和负数,揭示数的本质,培养良好的数感。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数轴,使抽象的数变得有形可依。
在教学“负数的认识”时,学生在比较-5和-3时,认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