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模块教学”是近几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热点教学模式。所谓“模块教学”,是指教师对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点的培养构成立体化的三维教学整体,通过特定的教学方法将三者紧密联系,促使学生在整体化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获得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同步提升,充分体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三维立体化要求。只有语文“模块教学”的目标定位精准,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切实提高课堂实效。
“模块教学”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教学模式。因为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培养都应当有所体现且紧密相连,所以“模块教学”课堂活动应当具备综合性、丰富性和整体性等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平时注重选取适当的课堂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归纳,根据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课本教材的仔细研读,制订出三维立体化的课堂目标,注重对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体验培养三个方面的联系,抓住教学关键点,进而选择适宜的教学资源。
例如,笔者讲授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钱学森》一课时,结合《詹天佑》一课进行综合教学,抓住钱学森和詹天佑的人物特征和内心情感作为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将二人性格特点和家国情怀的共同点作为本堂课的教学难点,设计自主阅读和查阅任务资料以及师生探讨等关键环节,引导学生从理解二人的故事,到生平经历,最终得出钱学森和詹天佑两位人物的形象,找出二人性格和经历的异同点,同时实现对两篇文章的高效理解。筆者在课堂教学之前,注重教学资源的挖掘和整合,即寻找大量关于钱学森和詹天佑两位人物的生平经历资料,并进行一定的整合与比较,从而能够促使学生理解两位人物特点的异同。在教学资源丰富的条件下,教师应当积极挖掘有效的教学资源,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使学生获得能力和情感方面的独特体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的是课堂主导作用。教师的教学应当立足学生本体,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发展的具体需求,制订适宜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课堂教学应以师生的互动交流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发展要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学生制订适宜的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有效把控课堂教学的方向,以期提升课堂实效。
例如,笔者讲授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的《夹竹桃》和《广玉兰》两课时,尝试将两课时并为一个课时讲解。首先笔者给学生布置一些基础的预习任务,比如课文中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两篇文章的大概了解,同时查阅有关这两种植物简介的课外资料,以便课堂上更好地进行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预习和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能够得到锻炼。由于两篇文章科普性较强,因此对作者情感的描述不多见。为了满足小学语文学科对学生情感体验丰富化目标的要求,笔者找到了一些关于歌颂植株好品质的文章片段,由此给学生带来情感体验上的启发。通过预习等教学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模块化的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能够获得知识的提升、能力的提升以及情感的提升,从而实现模块教学的根本目标。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知识、能力等各方面培养要求的变化,小学语文课堂不仅仅应当引导学生学好课堂知识,还应当让他们获得能力和个性等各方面的发展。在如此多元化的发展要求中,想要求得学生各方面发展的平衡,教师应当积极采用系统性和整体性较强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在整体模块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培养以及情感丰富度培养要有更加细化的要求。三大课程目标充分整合,才能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
例如,笔者讲授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军神》一课时,首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制订了这样的教学目标:①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理解刘伯承被称为“军神”的原因;③通过对刘伯承这一故事的学习,描述自己的感悟和启发。三个教学目标分别对应知识、能力和情感这三项基本教学目标。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教师还应当积极引导学生以适宜的方式阅读、理解和感悟文章。比如“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教学目标,笔者引导学生理解精读的概念,并作一定的教学示范,引导学生以更加高效的姿态完成自主探究。在情感体验方面,教师应当及时做好对主人公刘伯承性格特点等方面的总结和归纳,引导学生更加精准地描述自己从刘伯承故事中得到的启发,从而获得情感体验方面的升华。由该案例可见,只有细化教学要求,才能使目标内容教学具有可操作性。
小学语文模块化的教学模式完全符合课堂教学目标对于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的三维立体化培养要求,符合三维教学目标制订的要求。教师应当积极贯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要求,将教学目标的制订和教学活动的开展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在小学语文的“模块教学”中,在多元化的发展要求下,主动设计丰富多元的课堂活动,促使学生获得更加立体、平衡的个性和能力的同步发展。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洋口镇新林小学语文教师。
一、资源整合,立体教学
“模块教学”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教学模式。因为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培养都应当有所体现且紧密相连,所以“模块教学”课堂活动应当具备综合性、丰富性和整体性等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平时注重选取适当的课堂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归纳,根据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课本教材的仔细研读,制订出三维立体化的课堂目标,注重对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体验培养三个方面的联系,抓住教学关键点,进而选择适宜的教学资源。
例如,笔者讲授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钱学森》一课时,结合《詹天佑》一课进行综合教学,抓住钱学森和詹天佑的人物特征和内心情感作为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将二人性格特点和家国情怀的共同点作为本堂课的教学难点,设计自主阅读和查阅任务资料以及师生探讨等关键环节,引导学生从理解二人的故事,到生平经历,最终得出钱学森和詹天佑两位人物的形象,找出二人性格和经历的异同点,同时实现对两篇文章的高效理解。筆者在课堂教学之前,注重教学资源的挖掘和整合,即寻找大量关于钱学森和詹天佑两位人物的生平经历资料,并进行一定的整合与比较,从而能够促使学生理解两位人物特点的异同。在教学资源丰富的条件下,教师应当积极挖掘有效的教学资源,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使学生获得能力和情感方面的独特体验。
二、立足学生,教始于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的是课堂主导作用。教师的教学应当立足学生本体,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发展的具体需求,制订适宜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课堂教学应以师生的互动交流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发展要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学生制订适宜的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有效把控课堂教学的方向,以期提升课堂实效。
例如,笔者讲授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的《夹竹桃》和《广玉兰》两课时,尝试将两课时并为一个课时讲解。首先笔者给学生布置一些基础的预习任务,比如课文中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两篇文章的大概了解,同时查阅有关这两种植物简介的课外资料,以便课堂上更好地进行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预习和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能够得到锻炼。由于两篇文章科普性较强,因此对作者情感的描述不多见。为了满足小学语文学科对学生情感体验丰富化目标的要求,笔者找到了一些关于歌颂植株好品质的文章片段,由此给学生带来情感体验上的启发。通过预习等教学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模块化的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能够获得知识的提升、能力的提升以及情感的提升,从而实现模块教学的根本目标。
三、多元要求,平衡发展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知识、能力等各方面培养要求的变化,小学语文课堂不仅仅应当引导学生学好课堂知识,还应当让他们获得能力和个性等各方面的发展。在如此多元化的发展要求中,想要求得学生各方面发展的平衡,教师应当积极采用系统性和整体性较强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在整体模块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培养以及情感丰富度培养要有更加细化的要求。三大课程目标充分整合,才能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
例如,笔者讲授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军神》一课时,首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制订了这样的教学目标:①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理解刘伯承被称为“军神”的原因;③通过对刘伯承这一故事的学习,描述自己的感悟和启发。三个教学目标分别对应知识、能力和情感这三项基本教学目标。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教师还应当积极引导学生以适宜的方式阅读、理解和感悟文章。比如“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教学目标,笔者引导学生理解精读的概念,并作一定的教学示范,引导学生以更加高效的姿态完成自主探究。在情感体验方面,教师应当及时做好对主人公刘伯承性格特点等方面的总结和归纳,引导学生更加精准地描述自己从刘伯承故事中得到的启发,从而获得情感体验方面的升华。由该案例可见,只有细化教学要求,才能使目标内容教学具有可操作性。
小学语文模块化的教学模式完全符合课堂教学目标对于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的三维立体化培养要求,符合三维教学目标制订的要求。教师应当积极贯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要求,将教学目标的制订和教学活动的开展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在小学语文的“模块教学”中,在多元化的发展要求下,主动设计丰富多元的课堂活动,促使学生获得更加立体、平衡的个性和能力的同步发展。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洋口镇新林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