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元区南北国家不只在劳动力成本与价格竞争力上的差距大,文化上的大不同更是危机的主要根源。德国与法国最近已经开始公开谈论,是不是该考虑让一些国家退出欧元区。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自2009年底爆发以来,至今已过两年,然而危机不仅没有缓和,甚至越演越烈,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到了2011下半年,已经演变到欧元区一有风吹草动,金融市场就出现恐慌反应的地步。虽然除了欧洲国家自己,G20、IMF等国际组织也都试图协助解决危机,但是到目前为止,市场信心却越来越薄弱,而认为危机可能很快从欧元区蔓延到世界经济的悲观论调,则越来越成为主流。
为什么欧元区的单一货币统合美梦,会沦为一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恶梦?我们试着举个例子来加以说明。
共享一个钱箱 埋下祸根
阿德与阿意两家是世交,两人是从小打打闹闹一起长大的好朋友,感情甚笃,而且又是邻居,所以渐渐地柴米油盐酱醋茶两家拿来拿去也没什么关系,甚至连客厅跟客厅之间干脆也打通了,来去无碍。
有一天,阿德与阿意忽然心生一计:既然两家感情好到这种地步,何不更进一步,干脆共享一个不上锁的钱箱,需要的就去拿,我的就是你的,你的就是我的。从此两家成为一家亲,外人看了也欣羡不已。
问题是,阿德与阿意虽然感情好,行事和理财风格却大不相同。阿德个性中规中矩,工作勤奋,理财保守,量入为出,所以财务稳健。阿意个性乐天豪爽,上不上工看心情好坏,消费时一掷千金不皱眉头,朋友聚餐全部买单,所以经常入不敷出。
别人买单 有人不怕挥霍
在阿德与阿意共享一个钱箱之前,阿德如果需要跟别人借钱,因为大家知道借给阿德的信用风险低,所以要求的利率也低。阿意经常想跟别人借钱,不过债主知道阿意的风险高,所以要求的利率也高。比较高的利率,对阿意的借款行为,也能多少发挥一点刹车的作用。
但是在大家知道阿意可以从阿德的钱箱拿钱之后,借钱给阿意的利率就降到了跟阿德一样的水平(反而是阿德的借钱利率会受到阿意的拖累而有所上升),而阿意也乐得利用这个借钱容易的大好良机,借更多钱来挥霍。
阿德虽然知道问题严重,但毕竟是两个家庭,他无法去控制阿意家的开支(他只要一想这么做,阿意就会很不高兴地大喊主权被侵犯了)。阿德眼看阿意的赤字越来越不可收拾,于是试着发出警告与控制钱箱,但这一来引起阿意债主们的恐慌,大幅提高阿意的利率,走投无路的阿意只有试着从钱箱里拿更多钱。
北方快被南方拖垮 考虑分家
阿德当然知道问题严重,但如果想解决问题,就只有以下几条路:第一、朝钱箱扔更多钱,但要设法加个有效的管控机制;第二、要求阿意多工作,少开销,多储蓄,自己设法多还一些;第三,帮忙跟阿意的债主谈判,看能不能少还一些;最后,如果以上3条路都没什么效果,就只有再度各自分开保管钱箱,可能让阿意破产,但至少保存自己的元气。
在上面的虚构例子中,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阿德指的是欧元区北部国家,阿意指的是欧元区南部国家。美联储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前一阵子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就明确指出:欧元区南北国家不只在劳动力成本与价格竞争力上的差距大,在文化上的大不同更是欧元危机的主要根源。
格林斯潘认为,欧元区北部国家(如德国、奥地利、荷兰、芬兰等)历来有着高储蓄率和低通胀的特点,奉行重长线投资、轻即时消费的文化。相较之下,过度消费(甚至到负储蓄率)则是希腊、葡萄牙等欧元区南部国家的特点。而工作文化上的差异,也让两者的劳动力成本越差越远。
单一货币把大家捆死在一起
欧元区南部国家在1999年欧元诞生之前,其实已经有财政过度扩张的问题,较差的信用评级也导致其原有货币的借款成本远高于北部国家。欧元区建立初始,并不是没有看到这个问题,而《马斯垂克条约》也要求各国要对于各自的财政,应该以稳健及负责任的态度行事。
不幸的是,或者是欧元区南部国家“高消费、重享受”的文化与民族性根深蒂固、难以改变,或者是单一货币反而创造出一个让南部国家得以对北部国家“搭便车”的诱因机制,在1999年欧元诞生之后,南部国家的财政赤字与储蓄不足问题反而日益严重。原因就是欧元区北部国家的良好信用评级等于对南部国家的借贷提供补贴,使得脱离真实成本的廉价资金大量涌入,终致酿成南部国家无法再“以债养债”的主权债务危机。
欧元区如崩解 不必太惊讶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从希腊开始爆发以后,各界对于欧洲能够凭自己的力量处理危机,一开始还抱持着审慎乐观的态度。但是在意大利、爱尔兰、葡萄牙也相继出现财政危机之后,大家已经越来越不敢乐观。
欧元不只造成问题,现在又让问题难以解决。因为单一货币制度让希腊、意大利这些国家无法诉诸通货膨胀或本币贬值来摆脱高负债问题。从目前情势来看,也很难期待能够出现一波强劲的世界经济成长,协助这些国家逃出困境。如果要建立一个具有真正约束力的欧洲财政联盟,则非数十年难以达成,完全缓不济急。德国与法国在前不久的G20会议中已经开始公开谈论,是不是该考虑让一些国家退出欧元区的禁忌话题。如果我们不久之后看到欧元区出现某种程度的崩解情形,也许不用太过惊讶。(编辑/唐馨)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自2009年底爆发以来,至今已过两年,然而危机不仅没有缓和,甚至越演越烈,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到了2011下半年,已经演变到欧元区一有风吹草动,金融市场就出现恐慌反应的地步。虽然除了欧洲国家自己,G20、IMF等国际组织也都试图协助解决危机,但是到目前为止,市场信心却越来越薄弱,而认为危机可能很快从欧元区蔓延到世界经济的悲观论调,则越来越成为主流。
为什么欧元区的单一货币统合美梦,会沦为一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恶梦?我们试着举个例子来加以说明。
共享一个钱箱 埋下祸根
阿德与阿意两家是世交,两人是从小打打闹闹一起长大的好朋友,感情甚笃,而且又是邻居,所以渐渐地柴米油盐酱醋茶两家拿来拿去也没什么关系,甚至连客厅跟客厅之间干脆也打通了,来去无碍。
有一天,阿德与阿意忽然心生一计:既然两家感情好到这种地步,何不更进一步,干脆共享一个不上锁的钱箱,需要的就去拿,我的就是你的,你的就是我的。从此两家成为一家亲,外人看了也欣羡不已。
问题是,阿德与阿意虽然感情好,行事和理财风格却大不相同。阿德个性中规中矩,工作勤奋,理财保守,量入为出,所以财务稳健。阿意个性乐天豪爽,上不上工看心情好坏,消费时一掷千金不皱眉头,朋友聚餐全部买单,所以经常入不敷出。
别人买单 有人不怕挥霍
在阿德与阿意共享一个钱箱之前,阿德如果需要跟别人借钱,因为大家知道借给阿德的信用风险低,所以要求的利率也低。阿意经常想跟别人借钱,不过债主知道阿意的风险高,所以要求的利率也高。比较高的利率,对阿意的借款行为,也能多少发挥一点刹车的作用。
但是在大家知道阿意可以从阿德的钱箱拿钱之后,借钱给阿意的利率就降到了跟阿德一样的水平(反而是阿德的借钱利率会受到阿意的拖累而有所上升),而阿意也乐得利用这个借钱容易的大好良机,借更多钱来挥霍。
阿德虽然知道问题严重,但毕竟是两个家庭,他无法去控制阿意家的开支(他只要一想这么做,阿意就会很不高兴地大喊主权被侵犯了)。阿德眼看阿意的赤字越来越不可收拾,于是试着发出警告与控制钱箱,但这一来引起阿意债主们的恐慌,大幅提高阿意的利率,走投无路的阿意只有试着从钱箱里拿更多钱。
北方快被南方拖垮 考虑分家
阿德当然知道问题严重,但如果想解决问题,就只有以下几条路:第一、朝钱箱扔更多钱,但要设法加个有效的管控机制;第二、要求阿意多工作,少开销,多储蓄,自己设法多还一些;第三,帮忙跟阿意的债主谈判,看能不能少还一些;最后,如果以上3条路都没什么效果,就只有再度各自分开保管钱箱,可能让阿意破产,但至少保存自己的元气。
在上面的虚构例子中,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阿德指的是欧元区北部国家,阿意指的是欧元区南部国家。美联储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前一阵子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就明确指出:欧元区南北国家不只在劳动力成本与价格竞争力上的差距大,在文化上的大不同更是欧元危机的主要根源。
格林斯潘认为,欧元区北部国家(如德国、奥地利、荷兰、芬兰等)历来有着高储蓄率和低通胀的特点,奉行重长线投资、轻即时消费的文化。相较之下,过度消费(甚至到负储蓄率)则是希腊、葡萄牙等欧元区南部国家的特点。而工作文化上的差异,也让两者的劳动力成本越差越远。
单一货币把大家捆死在一起
欧元区南部国家在1999年欧元诞生之前,其实已经有财政过度扩张的问题,较差的信用评级也导致其原有货币的借款成本远高于北部国家。欧元区建立初始,并不是没有看到这个问题,而《马斯垂克条约》也要求各国要对于各自的财政,应该以稳健及负责任的态度行事。
不幸的是,或者是欧元区南部国家“高消费、重享受”的文化与民族性根深蒂固、难以改变,或者是单一货币反而创造出一个让南部国家得以对北部国家“搭便车”的诱因机制,在1999年欧元诞生之后,南部国家的财政赤字与储蓄不足问题反而日益严重。原因就是欧元区北部国家的良好信用评级等于对南部国家的借贷提供补贴,使得脱离真实成本的廉价资金大量涌入,终致酿成南部国家无法再“以债养债”的主权债务危机。
欧元区如崩解 不必太惊讶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从希腊开始爆发以后,各界对于欧洲能够凭自己的力量处理危机,一开始还抱持着审慎乐观的态度。但是在意大利、爱尔兰、葡萄牙也相继出现财政危机之后,大家已经越来越不敢乐观。
欧元不只造成问题,现在又让问题难以解决。因为单一货币制度让希腊、意大利这些国家无法诉诸通货膨胀或本币贬值来摆脱高负债问题。从目前情势来看,也很难期待能够出现一波强劲的世界经济成长,协助这些国家逃出困境。如果要建立一个具有真正约束力的欧洲财政联盟,则非数十年难以达成,完全缓不济急。德国与法国在前不久的G20会议中已经开始公开谈论,是不是该考虑让一些国家退出欧元区的禁忌话题。如果我们不久之后看到欧元区出现某种程度的崩解情形,也许不用太过惊讶。(编辑/唐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