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对传统的人际交往互动渠道产生了冲击。头像作为人们在社会化媒体中的“面具”符号,是一种能够让使用者展示个性的存在,它具有直观性、替代性、标签性、面具化的特点与符号、情感、建构的文化意义,是社会化网络的缩影。如今个人可以通过社交网络头像照片的选择来更好地塑造个人形象,能更有策略性地进行自我呈现。本文以戈夫曼的经典社交理论为基础,总结了社交网络自我呈现的新特点,最后对社交媒体头像选择的社会心理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社交媒体用户管理和维护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戈夫曼;社交媒体头像;戏剧理论;印象管理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它无形中影响了人们的很多生活方式,其中一个较明显的变化就是人际交往互动方式的改变,它使人际交往的模式从线下的现实中逐渐转移到了线上的虚拟场景中,并且随着这种变化的越演越烈,也在逐渐改变着人们的沟通和互动方式。而人们的自我呈现也随着社交媒体引起的这一变化而产生了新的特点,社交媒体头像便是其中最直观的一个特点。社交媒体头像的使用和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人们不同的自我表达内容,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
一、戈夫曼的经典社交理论
戈夫曼说自我呈现是在“艺术的舞台”中进行的系列表演。而戈夫曼的“戏剧理论”将所有个体与他人之间的现实交往比作演戏,将人们在他人那里建立良好印象的过程称作“印象管理”。自我呈现指个体为使他人按其愿望看待自己而展示自我、影响他人的努力。
在戏剧理论中,戈夫曼把个人的社会交往划分成“前台”、“后台”两个区域。前台作为个人与社会接触和交往的交汇点,成为戏剧演员发挥自身表演的重要场所,这是一种符合社会规范也符合观众心理预期的表演场所,表演者在前台塑造社会性自我,但这种自我是一种戴着面具的非真实反应。另一方面,个体通过面具与众人隔离开,还原出表演者真实的自我,这便是后台。因此前台的区域和后台区域之间有比较明显的区分,演员卸下装扮走到后台,不需要以前台的表演腔调来交流或沟通,并且不会受到社会地位和扮演角色的任何束缚,做真实的自己。与此同时,表演者在后台区域内,对自己的外表进整理和检查,为下一次登上前台做准备,希望以更饱满的形象和合理的礼仪展示在他人面前,这是一种可以符合他人形象的社会生态,也是个体在前台互动过程中所进行的印象管理表现。
二、社交网络自我呈现的新特点
在传统的人际互动中,受现实因素的影响,人们的自我呈现受到限制,而在社交媒体上,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匿名性,人们可以随心塑造想要被别人认为的个人形象,以补充熟人对自己的印象甚至颠覆他人的固有认知。伴随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互联网上出现了很多与传统的自我呈现不一样的新方式和新特点,虚拟的互联网中,淹没了真实世界的人际关系,人们在社交网络上难以随心所欲的一面,在互联网上却可以随意驰骋。相比之下,在以往CMC(即电子邮箱、网络论坛、博客等互联网应用工具)背景下,虚拟网络与现实前后台分割的状态将无法在社交时代延续,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表演与社交网络中的表演是相匹配的,使其成为真实生活的组成部分,即自我呈现的前台从现实扩展到了社交媒体当中。比较典型的是“自拍”行为,人们在倾向于把自己最满意的自拍照片上传到社交网络之中,从而能够扮演一种类似于前台表演的典型角色,这是一种内心期盼和图像呈现相一致的展现,自拍者希望以此来塑造自己的形象,因此社交网络里的自我呈现有一定的表演性。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社会网络被无数意义符号建构成一个媒介场景,这是一种人际交往的社交场景,个体在虚拟世界之内对身份重置,并且通过认知和管理实现与现实环境截然不同的社会化展现。由于各个社交媒体平台开始实施分众化管理,一个主体会在不同的社交媒体平台里根据自己不同的需求来塑造不同的人设形象。因此社交网络的自我呈现是多样性的,社交媒体头像的选择也是多样化的。
三、社交媒体头像选择的社会心理分析
社交媒体头像是用户在虚拟网络世界中的一部分,它的选择与使用本身受到用户心理的控制与影响。我们会用什么样的头像,其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对自我的一个认知。如果说你用了一个非常具体清晰的头像,意味着你已经完成了某种非常清晰的人生定位。一般情况下是当我们取得了某项重要的成就的时候,或者我们愿意呈现出某种状态给别人的时候,我们就会很愿意使用一种很具体的头像。比如说有些妈妈会把自己的宝宝作为头像,因为她对自己作为母亲的这个角色很满意;有些人会把自己的结婚照放在头像上,因为他对自己的这段感情特别满意;有些成功人士会用自己的头像,因为他们在工作中,已经对自己完成了明确的人生定位。相反,一个人近期生活不顺或者无法给予自己肯定的时候,他们不容易用自己的头像或者会经常换头像,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人生定位在不断的发生错乱。
根据戈夫曼印象管理的思想,我们可以把社交媒体头像选择的社会心理细分为四类,即理想化、误解性、神秘化和补救表演。理想化的表演现实生活中非常常见,这是大多数人在社会交往中都遵循的原则,个体在社会交往中将自己与他人预期之间不同的成分隐藏起来,从而能展现令人满意的社交举止;误解性则指有意的表演方式,是一种为了让别人对自己产生好印象而故意做出某些行为举止,诱导他人行为的表现形式;神秘化则是是指个体通过各种手段在表演对象面前制造出一种神秘感,这种方式在于严守个体的后台区域,以便能够有足够的时间空间维持前台的完美化形象;补救表演是指个体通过不同的手段营造出社交前台的完美化形象,使个体在社交舞台上的表现变得更加完善,如果出现纰漏,可能会为了挽救社交前台形象进行补救式的表演,这种表演有可能借助个体力量也有可能借助他人的配合,使得表演回到正轨。
四、总结
随着各种社交网络的兴起,个人可以通过社交网络头像照片的选择来更好地塑造个人形象,能更有策略性地进行自我呈现。社交媒体头像作为人们相互接触并且传达思想的一种媒介,能反映出头像使用者的方方面面,比如爱好、性格、近期心情、品味等,这也使得它直接影响到他人对个人的第一印象以及人际交往互动。由于个人特质以及需求的不同,社交网络头像的自我呈现也必定会有很大的差异,但他们的归宿点都一样:满足需求。
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戈夫曼所提出的戏剧表演涉及到印象管理内容,个体在社交舞台上的不同表演形式和自我表达,虽然从根本上是固定的,但是当发生在社会群体之中,则成为一种面对面交往的形式。随着网络的普及,特别是智能手机盛行之后,由于原本界定两者的因素发生变化,导致前台和后台的社会化空间界定发生了一些变化,因此在个体表演的过程中,前台不断的冲击后台空间,前台的扩充使后台的空间更为紧张。受网络虚拟环境的影响,个体的自我空间和社会自我之间开始模糊,网络的前台逐渐取代了现实社会的个人前台,在一定程度上也侵占了后台的空间,使得个体真正的后台区域被不断推进到虚拟世界的深深处。如何能够窥探到真正的后台,虚拟世界的前台又对虚拟交往的个体产生怎样的影响都将值得我们探讨。
参考文献
[1]吴良伟.從头像使用看社交网络中的自我呈现[J].传播与版权,2017(08): 132-134.
[2]杨嫚,曹聪颖,程媛媛.社交媒体头像呈现与使用动机研究——以大学生微信应用为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2):182-188.
关键词:戈夫曼;社交媒体头像;戏剧理论;印象管理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它无形中影响了人们的很多生活方式,其中一个较明显的变化就是人际交往互动方式的改变,它使人际交往的模式从线下的现实中逐渐转移到了线上的虚拟场景中,并且随着这种变化的越演越烈,也在逐渐改变着人们的沟通和互动方式。而人们的自我呈现也随着社交媒体引起的这一变化而产生了新的特点,社交媒体头像便是其中最直观的一个特点。社交媒体头像的使用和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人们不同的自我表达内容,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
一、戈夫曼的经典社交理论
戈夫曼说自我呈现是在“艺术的舞台”中进行的系列表演。而戈夫曼的“戏剧理论”将所有个体与他人之间的现实交往比作演戏,将人们在他人那里建立良好印象的过程称作“印象管理”。自我呈现指个体为使他人按其愿望看待自己而展示自我、影响他人的努力。
在戏剧理论中,戈夫曼把个人的社会交往划分成“前台”、“后台”两个区域。前台作为个人与社会接触和交往的交汇点,成为戏剧演员发挥自身表演的重要场所,这是一种符合社会规范也符合观众心理预期的表演场所,表演者在前台塑造社会性自我,但这种自我是一种戴着面具的非真实反应。另一方面,个体通过面具与众人隔离开,还原出表演者真实的自我,这便是后台。因此前台的区域和后台区域之间有比较明显的区分,演员卸下装扮走到后台,不需要以前台的表演腔调来交流或沟通,并且不会受到社会地位和扮演角色的任何束缚,做真实的自己。与此同时,表演者在后台区域内,对自己的外表进整理和检查,为下一次登上前台做准备,希望以更饱满的形象和合理的礼仪展示在他人面前,这是一种可以符合他人形象的社会生态,也是个体在前台互动过程中所进行的印象管理表现。
二、社交网络自我呈现的新特点
在传统的人际互动中,受现实因素的影响,人们的自我呈现受到限制,而在社交媒体上,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匿名性,人们可以随心塑造想要被别人认为的个人形象,以补充熟人对自己的印象甚至颠覆他人的固有认知。伴随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互联网上出现了很多与传统的自我呈现不一样的新方式和新特点,虚拟的互联网中,淹没了真实世界的人际关系,人们在社交网络上难以随心所欲的一面,在互联网上却可以随意驰骋。相比之下,在以往CMC(即电子邮箱、网络论坛、博客等互联网应用工具)背景下,虚拟网络与现实前后台分割的状态将无法在社交时代延续,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表演与社交网络中的表演是相匹配的,使其成为真实生活的组成部分,即自我呈现的前台从现实扩展到了社交媒体当中。比较典型的是“自拍”行为,人们在倾向于把自己最满意的自拍照片上传到社交网络之中,从而能够扮演一种类似于前台表演的典型角色,这是一种内心期盼和图像呈现相一致的展现,自拍者希望以此来塑造自己的形象,因此社交网络里的自我呈现有一定的表演性。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社会网络被无数意义符号建构成一个媒介场景,这是一种人际交往的社交场景,个体在虚拟世界之内对身份重置,并且通过认知和管理实现与现实环境截然不同的社会化展现。由于各个社交媒体平台开始实施分众化管理,一个主体会在不同的社交媒体平台里根据自己不同的需求来塑造不同的人设形象。因此社交网络的自我呈现是多样性的,社交媒体头像的选择也是多样化的。
三、社交媒体头像选择的社会心理分析
社交媒体头像是用户在虚拟网络世界中的一部分,它的选择与使用本身受到用户心理的控制与影响。我们会用什么样的头像,其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对自我的一个认知。如果说你用了一个非常具体清晰的头像,意味着你已经完成了某种非常清晰的人生定位。一般情况下是当我们取得了某项重要的成就的时候,或者我们愿意呈现出某种状态给别人的时候,我们就会很愿意使用一种很具体的头像。比如说有些妈妈会把自己的宝宝作为头像,因为她对自己作为母亲的这个角色很满意;有些人会把自己的结婚照放在头像上,因为他对自己的这段感情特别满意;有些成功人士会用自己的头像,因为他们在工作中,已经对自己完成了明确的人生定位。相反,一个人近期生活不顺或者无法给予自己肯定的时候,他们不容易用自己的头像或者会经常换头像,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人生定位在不断的发生错乱。
根据戈夫曼印象管理的思想,我们可以把社交媒体头像选择的社会心理细分为四类,即理想化、误解性、神秘化和补救表演。理想化的表演现实生活中非常常见,这是大多数人在社会交往中都遵循的原则,个体在社会交往中将自己与他人预期之间不同的成分隐藏起来,从而能展现令人满意的社交举止;误解性则指有意的表演方式,是一种为了让别人对自己产生好印象而故意做出某些行为举止,诱导他人行为的表现形式;神秘化则是是指个体通过各种手段在表演对象面前制造出一种神秘感,这种方式在于严守个体的后台区域,以便能够有足够的时间空间维持前台的完美化形象;补救表演是指个体通过不同的手段营造出社交前台的完美化形象,使个体在社交舞台上的表现变得更加完善,如果出现纰漏,可能会为了挽救社交前台形象进行补救式的表演,这种表演有可能借助个体力量也有可能借助他人的配合,使得表演回到正轨。
四、总结
随着各种社交网络的兴起,个人可以通过社交网络头像照片的选择来更好地塑造个人形象,能更有策略性地进行自我呈现。社交媒体头像作为人们相互接触并且传达思想的一种媒介,能反映出头像使用者的方方面面,比如爱好、性格、近期心情、品味等,这也使得它直接影响到他人对个人的第一印象以及人际交往互动。由于个人特质以及需求的不同,社交网络头像的自我呈现也必定会有很大的差异,但他们的归宿点都一样:满足需求。
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戈夫曼所提出的戏剧表演涉及到印象管理内容,个体在社交舞台上的不同表演形式和自我表达,虽然从根本上是固定的,但是当发生在社会群体之中,则成为一种面对面交往的形式。随着网络的普及,特别是智能手机盛行之后,由于原本界定两者的因素发生变化,导致前台和后台的社会化空间界定发生了一些变化,因此在个体表演的过程中,前台不断的冲击后台空间,前台的扩充使后台的空间更为紧张。受网络虚拟环境的影响,个体的自我空间和社会自我之间开始模糊,网络的前台逐渐取代了现实社会的个人前台,在一定程度上也侵占了后台的空间,使得个体真正的后台区域被不断推进到虚拟世界的深深处。如何能够窥探到真正的后台,虚拟世界的前台又对虚拟交往的个体产生怎样的影响都将值得我们探讨。
参考文献
[1]吴良伟.從头像使用看社交网络中的自我呈现[J].传播与版权,2017(08): 132-134.
[2]杨嫚,曹聪颖,程媛媛.社交媒体头像呈现与使用动机研究——以大学生微信应用为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2):182-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