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乡土历史资源,培育学生家国情怀

来源 :高考·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bin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深入挖掘地方乡土历史资源运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能拓展德育载体,增强历史学科的亲和力,增进学生与历史之间的情感,提升历史课堂魅力,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本文论述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乡土历史资源的重要意义和具体措施,促进家国情怀素养的有效培育。
  关键词:高中历史;乡土资源;家国情怀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强调发挥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中,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与人的情感、思想观念关系最密切的素养,是具有社会责任与人文情怀的素养。高中历史教师对如何真正有效落实家国情怀普遍感到困惑,本人认为充分利用乡土历史资源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本文以泉州地区为例探讨如何深入挖掘地方独特的乡土历史资源,有效培育高中学生的家国情怀学科核心素养。
  一、乡土历史资源对于培育家国情怀的重要意义
  乡土历史是一个地区的发展历史,记录着一个地区的发展脉络及文化传统,是祖国历史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乡土历史是生动而具体的历史,在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方面有独特的重要意义。
  1.乡土历史资源能拓展培育家国情怀的有效载体
  历史教材是面向全国的,选取的内容是宏观的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历史教科书往往只呈现“历史的筋和骨”。正如刘克明老师所说,“历史的历程丰富而多彩,教材内容的筛选必然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取舍过程”。教师如能根据实际需要,深入挖掘地方乡土历史资源,增加“历史的血和肉”,教学素材将更为饱满,培育家国情怀的有效载体就能更为丰富多样。
  2.乡土历史资源能增强学生家国情怀的情感体验
  历史学科内容与现实存在很大的差异,学生与历史课程间存在着一道认知鸿沟,特别是情感认知方面,想要跨越这道鸿沟,让学生对过去的人和事产生共鸣并非易事。教学中如能充分挖掘利用乡土历史资源,积极发挥其优势,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有效地创造历史情境,渲染氛围,让学生受到感染和触动,给学生最强烈的情感体验,进而潜移默化地完成家国情怀的涵养。
  二、挖掘利用乡土历史资源培育家国情怀的具体措施
  泉州历史悠久,素有“海峡西岸名城,多元文化宝库”的美誉,周秦时代就已开发,宋元时期为“东方第一大港”,是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东亚文化之都、“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建有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等各类博物馆30余座。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4处,正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泉州是著名侨乡,祖籍泉州的华侨、华人750多万,港澳同胞76万,分布在世界各地129个国家和地区。泉州地灵人杰,涌现出了欧阳詹、曾公亮、李贽、郑成功、施琅、李光地等诸多杰出历史人物。泉州独特而丰富的乡土历史资源是高中历史教学的辅助课程资源,对培育家国情怀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1.课堂教学中融合乡土历史资源,春风化雨地培育家国情怀
  一是在新课导入时渗透乡土历史资源。比如在讲必修一《五四爱国运动》这一课时,在导入新课时展示北京大学泉州籍学生魏峥峨等人的照片,介绍五四爱国运动时泉州青年们也加入到爱国救国行列的故事。导入语可以这样设计:“100年前的北京爆发一场空前的爱国运动,当时就读于北京大学的泉州籍学生魏峥峨、魏峥程、龚诗熊、龚念平等10余人都积极参加集会和游行,在遭到军警开枪镇压时,魏峥峨身受枪伤。消息传到泉州,泉州各界人士群情激愤。5月21日,泉州十多所学校的两千多名师生,冒雨在泉州南校场集合,举行示威游行,沿途分发传单,进行演说,高呼“不做亡国奴”等口号,高唱《五九雪耻歌》。此次游行震撼了泉州古城,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五四爱国运动这一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为什么会发生,又给中国社会带来哪些深刻的影响,我们一起来探究吧!”这样融合乡土历史资源不仅使导课富有趣味,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还能让学生认识家乡的历史人物,学习他们站在时代前列、关心国家前途与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再比如学习必修一《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战争这一目时,教师可在导课时展示叶飞将军(祖籍泉州)的照片,讲述叶飞将军为代表的泉籍华侨舍家护国抗战故事,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们被先辈们保卫祖国的爱国热情、民族情感所感染,进而加强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达成家国情怀培养的教学目标。
  二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合乡土历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找准教材中适当的切入点,融合地方历史课程资源,进一步拓展学习内容,春风化雨般涵养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在讲授必修二《農耕时代的手工业》一课中,瓷器作为中国古代颇具特色的手工业产品,体现着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和精湛工艺。泉州制瓷历史悠久,泉州德化的白瓷更是独领风骚,被誉为“国际瓷坛明珠”。近年“南海一号”等古沉船发展大量的德化陶瓷,再次证明德化陶瓷当年畅销于世界各地。教师通过以德化窑瓷器为代表的鲜明地域特色瓷器来说明中国瓷器在欧洲市场上受青睐的程度,证明古代中国卓越的手工业技艺和高超的文化地位,自然而然地形成对中华文明由衷的认同感,进而树立对祖国文化的自信,增强对家乡和国家的热爱之情。在必修二《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中提到古代泉州的海外贸易的繁盛,在教学中可以拓展介绍:泉州因刺桐港而享誉全世界,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呈现“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宋朝在泉州设置市舶司,专“掌番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以来远人,通远物。”其遗址位于泉州市区水门巷竹街,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处古海关遗址,它见证了宋元时期泉州海外交通和贸易鼎盛。由于繁盛的海外贸易,世界各地商人来到泉州,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泉州还向外输出茶文化、陶瓷文化、丝绸文化,并向内引入古代波斯、阿拉伯、印度等域外文化,糅合成光辉绚烂的“海丝”文化。泉州人的包容也让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景教、印度教、摩尼教等宗教的泉州落地生根,因此泉州也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球第一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定址泉州。通过拓展学习,学生对泉州历史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培育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和开放包容、世界视野的意识。   2.课外活动中渗透乡土历史资源,润物无声地涵养家国情怀
  课外活动作为一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能够弥补课堂教学方式的不足,而且能够在活动中渗透情感教育,以更丰富多样的形式涵养家国情怀。
  历史学科常见课外活动有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历史遗址,举办历史讲座、谜语活动、历史演讲比赛,开展研究性学习等。教师在设计活动方案时,可以结合乡土历史资源,把培育家国情怀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泉州地区有着众多的历史遗迹和博物馆可供学生参观,是培育家国情怀的好场所,比如李贽故居、郑成功墓、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等。教师在讲到相关历史事件时,可以指导学生参观或通过图片、视频展示介绍,给学生以视觉和心灵的震撼,使教学更加饱满,让家国情怀的培养更为有效落地。比如,在讲到必修一《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的宗法制时,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通过“故土情深”展馆全面了解泉州华侨慷慨解囊、倾力捐助公益事业的感人事迹,切身体会海外华侨艰苦奋斗回馈家乡、回报祖国的家国情怀。探访旅居菲律宾爱国华侨蔡资深建造的蔡氏古民居,深刻理解这座气势恢宏的闽南古大厝蕴含着海外华侨对于家乡的眷念以及不忘根本的桑梓情怀。还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探秘家谱”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探寻家谱里面的家风家训,有助于学生理解宗法制的影响,传承中华民族最朴实、最厚重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在挖掘利用乡土历史资源培育家国情怀时,应注意乡土历史资源选用的严谨性,教师需要对乡土历史资源进行甄别和筛选,以确保其科学性和准确性。还要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依据,找到乡土历史资源合适的切入点,力图做到无缝衔接。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是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价值追求,也是健全学生人格,提高民族凝聚力,建设祖国的现实要求。教师要在课堂内外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融合乡土历史,增强历史教学的亲和力,提升历史课堂魅力,丰富历史课堂内涵,以期有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
  [2]吴满,庞丽娟,利用乡土史资源培育家国情怀[J].牡丹江教育學院学报 ,2019(01).
  [3]吴婉玲,盛勇,徐小田.让家国情怀的涵养在乡土历史教学中“落地”[J].中学历史教学,2019(02).
其他文献
摘 要:單亲家庭学生是班级教育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群体,由于他们成长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的问题和困难,所以需要教育工作者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与关爱。单亲家庭学生即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也是将来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生力军,他们的健康成长对国家和民族具有深远的意义,所以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多总结经验,多付诸于实践。  关键词:单亲家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班级教育管理实践  幸福与和谐的家庭环境有益于孩子身心
期刊
摘 要:物理学科的分类归属于自然科学,包含着丰富的科学规律,学好物理则可让学生从科学角度去分析、解决现实问题,但是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都不同,需要通过层次化的物理教学活动去引导学生实现异步成长。因此,高中物理教师要积极组织分层教学活动,及时优化学生的物理认知能力,保证物理教育真正面对全体学生。本文将从确定学生层次结构、设计分层目标、组织分层作业三个角度来分析高中物理教师应该如何组织分层教学活动。  
期刊
摘 要:面對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教育既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又面临着发展的挑战,高中课程体系中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学科,为了确保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要致力于构建和谐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因为这才有利于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使素质教育得到更好的推进。那么如何才能构建和谐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课堂呢?以下文章便就这一问题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前言: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
期刊
摘 要:基于分析普通高中学生社团建设问题的应对对策。首先分析出主要存在学校不够重视;缺乏规范管理两个问题。其次分析出通过加强社团的正确引领;建立社团的管理制度;打造学生社团的品牌三种方式,塑造学生良好的文化品格和道德品质,实现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水平和综合素养的发展,最终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形成完美的人格。  关键词:普通高中;学生社团建设;建设问题;建设策略  虽然普通高中学生即将面对高考的检验,
期刊
摘 要:发展个性、培养特长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每个学校都有不同程度的智优生,在素质教育中实施智优生教育,争取使他们中的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从优秀走向卓越。  关键词:高三;智优生;培养  一、智优生的界定  智优生培养是如今学校比较流行的一个词语,对智优生的理解也各有不同,结合三十多年的教学经历,我们觉得智优生首先应该是品行端正,其次必须具备智力优秀,思维敏捷,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学科发生了巨大变革,高考逐渐逐渐从关注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转变为考察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知识的应用能力,促使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够提升成为教育改革的关键。因此,本文主要分析高中英语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必要性,并探究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英语;专业素养;重要性;策略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高中阶段教育从被动教育转变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了高中物理教师提高教学质效,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根本方式。众所周知,高中物理教学属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将利用生活元素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并有效锻炼其学习思考能力。本文将以高中物理中的“电磁学”为例进行如下分析,希望能为各位高中物理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电磁学  新课改背
期刊
摘 要:生物是一门初中开始入门的学科,以实验为基础。在高中生物中有一项实验是“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这一节实验的拓展研究可以和学生共同完成,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参与实验,提高高中生的生物整体核心素养。  关键词:生物实验;拓展教学;教学模式  引言:在以往的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还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课堂上科学原理的讲授,一般会忽略学生的生物素养的教育。但是随着高中
期刊
摘 要:试卷讲评是高三复习阶段最为常见的上课形式,有效的讲评对知识巩固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学困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基础比较薄弱,对生物知识的巩固显得尤为重要。在高三生物试卷讲评教学中,如何对学困生进行试卷讲评成为教师关注的主要问题。本文主要就基于学困生的高三生物试卷讲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学困生;高三生物;试卷讲评;教学策略  在高三生物教学中,试卷讲评占据重要地位,其能够让学生对所
期刊
摘 要:《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统编本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上册第一单元“青春的价值”第二课课文,本设计基于《女神》爱国诗篇的群阅读,以青春之“力”为中心组织教学过程,从主题、形象、诗体、诗艺等多角度感知、分析这股力量。  关键词:女神;郭沫若;力  一、设计理念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新诗早期的代表性作品,入选统编本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该单元的主题是“青春的价值”,该课是新诗体的选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