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眼镜会影响孩子性格吗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min7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
  欧红霞 南京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江苏省心理学会医学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擅长失眠、神经症、抑郁症等各种心理障碍的诊治,以及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我是一名孩子的家长。可能是经常看电脑或手机的原因,孩子近视了。最近,我听朋友说,孩子戴了眼镜,性格会变。我也注意到,自从戴上眼镜后,孩子好像变得不活跃了,显得有些内向;而在这之前,孩子很活跃好动的。我上网查了一些资料,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戴眼镜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儿童的性格形成带来负面影响。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要想知道戴眼镜这一行为是否会影响性格,首先应该知道性格的形成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性格影响因素之一:遗传
  遗传是影响性格的重要因素,性格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极其深厚的生物学根源。首先,相貌、身高、体重等生理特征,会因社会评价与自我意识的作用,直接影响到自信心、自尊心等性格特征的形成。其次是个体成熟的早晚。一般地说,早熟的孩子爱社交、责任感强、比较遵守纪律,容易给人良好的印象,晚熟的孩子则相反。第三,神经系统的遺传特征对性格的形成有影响,开朗型的人比抑郁型的人更容易形成热情大方、积极乐观的性格等。第四是性别差异。一般地说,男性比女性在性格上更具有独立性、民主性、攻击性和支配性,并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敢于冒险;而女性更具依赖性,易受外界影响改变主意,做事有条理,具有较强的忍耐性等。
  性格影响因素之二:环境
  人的性格是先天与后天联合作用的产物,而后天是指生活环境,特别是发育时期所处的环境。首先是家庭环境,包括父母的观念、思想、职业、性格、文化水平、处事的行为方式。特别是父母对孩子的养育态度和方式(如对子女的行为是鼓励多还是批评多、对子女的期望值是否恰当、有无过度保护等),会直接影响子女性格特征的形成。其次是社会环境。整个社会的文化环境、学校教育、同学之间的相互交往、老师对学生的态度等,对人的性格的形成,如世界观、人生观、道德理想、奋斗目标的确立,具有重要意义。另外,突发的生活事件,如受到来自外界的羞辱、学业的挫折、亲人的分离、父母的离异、自我形象的变化等,都会对性格产生影响。
  戴近视眼镜影响性格吗
  戴眼镜只是对视力的矫正,既不属于遗传因素,也不是重要的环境因素,与性格的形成没有关系。不过,近视的出现多在青少年时期,而这个时期恰是一个人性格由儿童向成人转变的时期。孩子性格的变化往往与戴近视眼镜同期发生,容易给人们造成“戴眼镜后孩子性格发生变化”的表面印象,但实际上二者不存在因果关系。
  当然,也可将戴眼镜看作一种小的生活事件(环境因素),可能对孩子性格、行为产生一些微小影响。比如,戴上眼镜后,孩子可能在从事球类运动时会有所顾忌。另外,孩子戴上眼镜后,外在形象有所变化,可能别人对他评价也会有所变化,这反过来的确有可能对孩子的性格行为产生一些微小的影响,但就整个性格的形成来讲,仍是微不足道的。总之,戴眼镜影响性格的说法不太科学,家长不必有这方面的担心。
其他文献
老故事  八宝粥是一款我们常喝的养生粥。关于它的由来,有多种说法都广为流传,并且都带着美好的寓意。  第一种说法: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给财主放牛,有一天牛跌断了腿,财主就把朱元璋关进屋子里,不让他吃饭。正当朱元璋饥饿难耐时,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粮仓,里面有米、豆、红枣。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不仅饱腹,还很美味。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想起此事,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
益生菌是指人体摄入后通过影响肠道菌群功能而发挥作用的活菌制品。目前,在国内上市的作为药物使用的药用益生菌主要为肠道微生态活菌制品。研究证实,益生菌具有补充正常生理性细菌、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抑制潜在有害细菌的功能。那么,是不是人人都需要补充益生菌呢?益生菌有助于改善肠内微生态平衡  对健康成年人而言,补充益生菌可短暂改变肠道特定细菌的种类和数量,改善排便习惯。对某些特殊疾病患者或高危人群来说,补充特
吴先生今年68岁,前几年他和老伴离婚后,一直独自生活。平时他喜欢到外边锻炼身体或者游玩,就请了一个保姆帮忙做家务、做饭。慢慢地,两个人熟悉了,就有了一些亲昵的举动,后来就有了多次的性行为。后来在聊天时,保姆无意中透露她曾在桑拿浴室里工作过。因为听说桑拿浴室里发生性交易的情况较多,吴先生不由得警惕起来。吴先生退休前从事卫生方面工作,知道不少关于性病艾滋病的知识。由于性生活中没有采取保护措施,吴先生担
时间过得挺快,我从医已三十余年。记得1980年到武汉医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上学的时候,因喜欢文学,经常到报刊亭买些杂志看。因学医的缘故,偶尔也买本《大众医学》杂志看看。这本杂志页面设计精美,内容通俗易懂,对于刚踏入医学校门的我而言,读来很有收获。  我真正与《大众医学》结缘,是在2002年。当时,为了加强对科室的宣传,我开始写些“豆腐块”科普文章,在武汉本地报刊发表。在医院宣传部组织的
咯血,俗称“咳血”,是指喉及喉部以下的呼吸器官(包括气管、支气管或肺组织)的出血,血液经口腔排出。口腔、鼻、咽部位的出血不能称为咯血。轻度咯血可仅为痰中带血丝或痰中带血;大咯血时,血液从口、鼻涌出,若血液排出不及时,可阻塞呼吸道,造成窒息。  区分咯血和呕血很重要  影视剧中常有这样的场景:剧中人物在被打伤、中枪、中箭、中毒、急火攻心、病入膏肓时,会吐出一口鲜血。在临床上,这种情况须区分患者究竟是
传播途径变化:从血液传播到性传播  早期,艾滋病在我国主要是通过血液及血制品传播。20世纪80年代,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的吸毒人群是艾滋病病毒(HIV)的主要易感群体。20世纪90年代,我国部分省份出现“血液买卖市场”,由于操作不规范、共用针头等诸多因素,导致艾滋病在这些地区迅速蔓延。2003年起,我国完善了公共卫生法规,开始对医疗用血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禁止卖血行为,经血液及血制品感染艾滋病的病
科技在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越来越“精细”。近来我发现,算着营养成分吃东西也蔚然成风。乍一看这种方式很健康,可是我却不敢苟同。许多人认为营养是西医学的概念,其实也不尽然。在我国第一部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有食物和营气的专论篇,并提出食物丰足的人,体内营气充盛,卫气充沛,对疾病的防御能力较强。至唐代,医家王冰将营气称为营养,这一概念便沿用至今。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宫廷中就设置了“食医”,通过食物搭
读者在《大众医学》杂志网站论坛发的帖子:  我是一名孕妇,在怀孕期间,仍然与丈夫有性生活,而且有时会有性高潮。刚开始,我们以为这样也没关系,并没有特别在意。但是,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一个相关讨论,说怀孕期间女方过性生活、有性高潮对宝宝不好。自从看了这个讨论后,我便有些担心了,也没有再和丈夫同房,生怕影响了宝宝的健康。但丈夫还是有那方面的要求。请教专家:孕期能过性生活吗?我们应该怎么安排才好呢?  孕期
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   2013年,30岁的吴女士(化名)因感冒去医院看病,医生没有询问吴女士是否怀孕,也未告知处方给她的药物利巴韦林可致畸,就开了利巴韦林注射液和口服退热药。一个月后,吴女士到该市妇幼保健院检查,确诊怀孕7周以上。保健院医生了解到她怀孕期间曾服用过利巴韦林,建议她做人工流产手术。吴女士流产后,将原医院告上法庭,要求赔偿。法院审理后判定:被告医院与原告吴女士的流产之间有因果关系
无偿献血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古语有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无偿献血既是无私奉献的真情流露,也是一项人类互助互救的历史使命。  然而,传统观念中,我们对“血”的认识误区太多,导致自愿无偿献血者少之又少。例如,有人认为献血会传染疾病。实际上,从体检到血液采集,所有与献血者接触的耗材均为一次性用品,有严格的管理和操作要求,献血不会感染疾病。还有人认为,献血会引起贫血或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