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广播电视与多种艺术形式结缘,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广播电视艺术。在此基础上构建并发展起来的广播电视艺术学科体系已初具规模。本文结合广播电视艺术学科体系的发展实践,考虑到构建该学科体系应连循的原则,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6-0026-2
一、广播电视学科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在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中,各学科的发展存在寿不平衡现象
其中有些学科起步较早,已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有些本身叉分为若干分支,学科研究向着更加深人的层次、更加广阔的领域发展,处于成熟或继续发展期;有些学科正处于初创阶段,趋于形成。广播电视艺术学科领域中的空白点较多,一些分支学科研究者共少。这种不平衡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广播电视艺术学科体系尚不完善。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似吸要原因之一在于对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作宏观思考不够,缺少对学科体系发展的宏观调控能力,在一定程度卜仅仅是从各自所在分支学科出发并局限于自己所熟悉的学科去进行学科建设,以单科拓进和学科的局部开发祷代学科整体格局的系统运筹,缺乏对学科体系发展的榷休视野和锥体规划。
(二)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尚未与新时期传媒业改革问题的研究建立起互动机制,尚未走上同改革实戏同步发展、相互促进的轨道
从我国广播电视艺术学科体系的建设来看,我们实际上遵循了一种“体系先行”的学科建设模式,即仅仅从学科的内在逻辑关系关注学科的建设,往往从学科的知识体系考察学科的发展,对休系作了片面的追求。这种“体系先行”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科建设上的封闭性和狭隘性,使作为广播电视艺术学科发展客观前提和现实土壤的活生生的广播电视业的改革实践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进而对发展变革中产生新艺术形式、艺术手段没有予以足够的关注并开展全面、深而入和系统的研究。因而从总体上看,在“体系先行”模式下所建立起来的广播电视艺术学科缺乏鲜活的时代气息,有偏于纯理论研究之嫌。这使一些学科的分析跳不出陈旧的框架,无法吸引并得到广大电视工作者的认同和参起来。在改革大潮中难以确立应有的地位。这样,就不可避活动及理论探讨来进行学科建设,才能找准学科的生长点,免地在实践问题上显得苍白无力,既缺乏解释力,又缺乏指导力和预测力。
(三)广格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般来讲,学科体系的确认标准有三方面:其一,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有相对独立的概念、范畴、原理,并正在或已经形成学科结构体系;其二,有专门的研究者、研究活动、学术团体、传播活动、代表作等;其三,该学科的思想、方法已经在实践中被应用、被检验,并发挥特有的功能。以这三方面标准来衡量,我国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并不成熟和完善,虽然确立起了应有的门类和框架,但还应当从深度和广度上积极拓展各门学科的建设。
二、构建广播学学科体系的主要任务
学科的首要任务是进行学科理论体系建设,以之立足于世界科学之林;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增强学科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肩负着提高全民族发展与培养人才的任务。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以及广播电视业产业化的大的国际国内传媒业发展背景下,广播业不管是内容改革还是经营改革都在快速地推进。广播学既要适应这种快速发展的媒介环境,又要加快学术建设步伐,以便达到指导实践和立足于学科之林的双重目的。
(一)学科理论体系建设
学科理论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学科的研究客体、学科的理论基础、学科的主要理论、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学科的思维定式与研究路线和学科的方法论等。从广播学目前的学科理论体系建设情况来看,虽然在传统广播学研究领域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但是在完备性方面还十分欠缺,尤其是在广播的网络化生存、经营与管理、道德困境与公信力建设等方面的研究还十分薄弱。有的研究领域如广播伦理方面还未展开,大部分研究缺乏深度。对于广播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即对于广播以声音传播为唯一传播符号的特殊传播规律及其衍生出来的一系列传播特征的研究也有待进一步提升。学科体系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首要问题,而合理的学科体系分类既能够促进学科建设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又能够涵盖学科研究对象实践领域的各个方面,但一门学科应当如何划分体系,则是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需要广播学界进行深入的思考与讨论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加以调整和更新。目前,对广播电视学学科体系建设的分类问题,学术界尚存在较大的争议。不同的分类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也暴露出不少问题,难以达成一致的意见。谢鼎新对于广播电视学学科体系架构的设想基本具备了一门学科建设应有的完整性、科学性和具体可操作性特征。该设想将广播电视学学科体系概括为-两大领域、三大模块.,即理论研究和活动(现象)研究两大领域,基础理论、交叉学科和独特内容三大模块。参考其广播电视学学科体系建设架构,广播学的学科体系建设架构可由下图表示:上图的学科分类方式基本上涵盖了广播学及其学科体系建设应当包括的所有内容,但这种分类方式也难免呈现出一种复杂性的表达特征。如何寻找一种更为简洁和易于让人接受的学科分类方法,学界的讨论众说纷纭,尚未形成一致意见,而按照广播史、广播理论、广播实务、广播工程与技术四大模块的分类方式并结合上图的学科体系分类方法,既简洁和公允,又全面、明晰和严谨,基本上可以描绘出广播学及其学科体系的基本图景。实际上,目前学术界争议较大的各种交叉学科均可以整合进广播理论和广播实务两个板块中去。此外,学科体系建设的相对性特征决定了在广播学学科体系建设过程中,会有新的交叉分支学科内容的不断涌现,但是这些内容同样可以整合进以上两大板块之内。
(二)加强与广播业界沟通,增强广播学学科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从广播学学科特点看,实践性是广播学的最主要特点之一。因此,重应用、重实践应成为广播学研究的基本取向。广播学应当从纷繁芜杂的实践领域总结发现理论知识并指导广播业的健康发展,进而谋求实践与理论的良性循环。目前,广播学的研究队伍分为相互割裂的三个方面:一是学界研究者。这是目前广播研究的主要力量。但是,学界的研究者们因缺乏实践知识的积累,倾向于从理论到理论式的逻辑推理和分析,对于实践热点问题的把握滞后于实践发展的需要,有时还存在着认识不到位的现象。二是以各地电台为代表的业界研究人员。这些研究者有着丰富的实践资源和经验,但是往往仅限于就事论事,就经验论经验,无法把实践中的新发现和新经验上升到必要的理论高度,并且存在着严重的规范性与严谨性问题。三是政府相关部门的同志。他们往往从政策或监管角度对广播进行研究,但成果相对较少。广播学的学科建设及其学科理论体系建设是相关各界共同努力,形成合力的过程。因此,打破研究各界之间的壁垒,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发挥各自的所长,是广播学学科建设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首先,应当加大对广播研究的投入。对于广播业界来说,建立相应的广播研究机构尤其是节目、管理的专业研究机构是现代企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广播业做大做强的有效途径。有实力的广播电台应该在这方面先行一步。从目前各传媒类型在这方面的实际动作来看,广播业的科研机构建设明显滞后于报纸、电视等其他媒体类型。而各高校以及独立科研院所、广电协会也应当加强这样的机构建设以为广播学理论研究提供必要的组织保障。其次,进行合理的分工。广播业界以及政府管理层在业务操作和行政管理实践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应当在不断提高科研水平的基础上加强应用理论方面的研究。而学界由于具有较强的基础理论创新方面的优势,应该着力于基础理论方面的创新与发展。再次,应当建立各种定期和不定期的合作交流平台。目前,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及其学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以及其他各类广播学研究刊物和各种各样的由业界、学界所组织的交流活动为广播学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但是,这类活动研究角色错位、形式大于内容的成分较多,对广播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并没有真正地加以研究探讨。开展以合作为目的的各种广播专门研究,增强学界、业界及政府相关部门三者之间的交流互动,将有助于从根本上推动广播学及其学科建设。
(三)完善研究与教学培养体系,努力培养广播专业人才
广播学及其学科体系建设肩负着为业务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为广播业界培养专业人才的重任。因此,完善研究与教学培养体系,也应当成为广播学科建设的分内之事。目前,虽然广播电视学在本科层次、研究生层次都有着较高的独立地位,但实际上也存在着广播研究与教学培养的边缘化现象。不但从事广播学研究的学者较少,广播学方面缺乏整体的研究项目规划,广播学教材体系缺乏相应的系统而全面的建设,不少学生对广播的研究缺乏兴趣,而且在高校教学安排中,广播学在广播电视学教学体系安排中也处于弱势地位,学科数量少,教学时间少,没有专门针对广播方面的人才培养计划。因此,对这些问题的改变将有助于广播专门人才的培养。我国广播业界受过专门广播学教育的人才较少。他们对广播专业知识有着很强的需求。各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理应担负着最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简介】韩强: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 刘岩: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2011级。
【关键词】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6-0026-2
一、广播电视学科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在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中,各学科的发展存在寿不平衡现象
其中有些学科起步较早,已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有些本身叉分为若干分支,学科研究向着更加深人的层次、更加广阔的领域发展,处于成熟或继续发展期;有些学科正处于初创阶段,趋于形成。广播电视艺术学科领域中的空白点较多,一些分支学科研究者共少。这种不平衡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广播电视艺术学科体系尚不完善。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似吸要原因之一在于对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作宏观思考不够,缺少对学科体系发展的宏观调控能力,在一定程度卜仅仅是从各自所在分支学科出发并局限于自己所熟悉的学科去进行学科建设,以单科拓进和学科的局部开发祷代学科整体格局的系统运筹,缺乏对学科体系发展的榷休视野和锥体规划。
(二)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尚未与新时期传媒业改革问题的研究建立起互动机制,尚未走上同改革实戏同步发展、相互促进的轨道
从我国广播电视艺术学科体系的建设来看,我们实际上遵循了一种“体系先行”的学科建设模式,即仅仅从学科的内在逻辑关系关注学科的建设,往往从学科的知识体系考察学科的发展,对休系作了片面的追求。这种“体系先行”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科建设上的封闭性和狭隘性,使作为广播电视艺术学科发展客观前提和现实土壤的活生生的广播电视业的改革实践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进而对发展变革中产生新艺术形式、艺术手段没有予以足够的关注并开展全面、深而入和系统的研究。因而从总体上看,在“体系先行”模式下所建立起来的广播电视艺术学科缺乏鲜活的时代气息,有偏于纯理论研究之嫌。这使一些学科的分析跳不出陈旧的框架,无法吸引并得到广大电视工作者的认同和参起来。在改革大潮中难以确立应有的地位。这样,就不可避活动及理论探讨来进行学科建设,才能找准学科的生长点,免地在实践问题上显得苍白无力,既缺乏解释力,又缺乏指导力和预测力。
(三)广格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般来讲,学科体系的确认标准有三方面:其一,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有相对独立的概念、范畴、原理,并正在或已经形成学科结构体系;其二,有专门的研究者、研究活动、学术团体、传播活动、代表作等;其三,该学科的思想、方法已经在实践中被应用、被检验,并发挥特有的功能。以这三方面标准来衡量,我国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并不成熟和完善,虽然确立起了应有的门类和框架,但还应当从深度和广度上积极拓展各门学科的建设。
二、构建广播学学科体系的主要任务
学科的首要任务是进行学科理论体系建设,以之立足于世界科学之林;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增强学科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肩负着提高全民族发展与培养人才的任务。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以及广播电视业产业化的大的国际国内传媒业发展背景下,广播业不管是内容改革还是经营改革都在快速地推进。广播学既要适应这种快速发展的媒介环境,又要加快学术建设步伐,以便达到指导实践和立足于学科之林的双重目的。
(一)学科理论体系建设
学科理论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学科的研究客体、学科的理论基础、学科的主要理论、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学科的思维定式与研究路线和学科的方法论等。从广播学目前的学科理论体系建设情况来看,虽然在传统广播学研究领域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但是在完备性方面还十分欠缺,尤其是在广播的网络化生存、经营与管理、道德困境与公信力建设等方面的研究还十分薄弱。有的研究领域如广播伦理方面还未展开,大部分研究缺乏深度。对于广播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即对于广播以声音传播为唯一传播符号的特殊传播规律及其衍生出来的一系列传播特征的研究也有待进一步提升。学科体系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首要问题,而合理的学科体系分类既能够促进学科建设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又能够涵盖学科研究对象实践领域的各个方面,但一门学科应当如何划分体系,则是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需要广播学界进行深入的思考与讨论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加以调整和更新。目前,对广播电视学学科体系建设的分类问题,学术界尚存在较大的争议。不同的分类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也暴露出不少问题,难以达成一致的意见。谢鼎新对于广播电视学学科体系架构的设想基本具备了一门学科建设应有的完整性、科学性和具体可操作性特征。该设想将广播电视学学科体系概括为-两大领域、三大模块.,即理论研究和活动(现象)研究两大领域,基础理论、交叉学科和独特内容三大模块。参考其广播电视学学科体系建设架构,广播学的学科体系建设架构可由下图表示:上图的学科分类方式基本上涵盖了广播学及其学科体系建设应当包括的所有内容,但这种分类方式也难免呈现出一种复杂性的表达特征。如何寻找一种更为简洁和易于让人接受的学科分类方法,学界的讨论众说纷纭,尚未形成一致意见,而按照广播史、广播理论、广播实务、广播工程与技术四大模块的分类方式并结合上图的学科体系分类方法,既简洁和公允,又全面、明晰和严谨,基本上可以描绘出广播学及其学科体系的基本图景。实际上,目前学术界争议较大的各种交叉学科均可以整合进广播理论和广播实务两个板块中去。此外,学科体系建设的相对性特征决定了在广播学学科体系建设过程中,会有新的交叉分支学科内容的不断涌现,但是这些内容同样可以整合进以上两大板块之内。
(二)加强与广播业界沟通,增强广播学学科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从广播学学科特点看,实践性是广播学的最主要特点之一。因此,重应用、重实践应成为广播学研究的基本取向。广播学应当从纷繁芜杂的实践领域总结发现理论知识并指导广播业的健康发展,进而谋求实践与理论的良性循环。目前,广播学的研究队伍分为相互割裂的三个方面:一是学界研究者。这是目前广播研究的主要力量。但是,学界的研究者们因缺乏实践知识的积累,倾向于从理论到理论式的逻辑推理和分析,对于实践热点问题的把握滞后于实践发展的需要,有时还存在着认识不到位的现象。二是以各地电台为代表的业界研究人员。这些研究者有着丰富的实践资源和经验,但是往往仅限于就事论事,就经验论经验,无法把实践中的新发现和新经验上升到必要的理论高度,并且存在着严重的规范性与严谨性问题。三是政府相关部门的同志。他们往往从政策或监管角度对广播进行研究,但成果相对较少。广播学的学科建设及其学科理论体系建设是相关各界共同努力,形成合力的过程。因此,打破研究各界之间的壁垒,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发挥各自的所长,是广播学学科建设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首先,应当加大对广播研究的投入。对于广播业界来说,建立相应的广播研究机构尤其是节目、管理的专业研究机构是现代企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广播业做大做强的有效途径。有实力的广播电台应该在这方面先行一步。从目前各传媒类型在这方面的实际动作来看,广播业的科研机构建设明显滞后于报纸、电视等其他媒体类型。而各高校以及独立科研院所、广电协会也应当加强这样的机构建设以为广播学理论研究提供必要的组织保障。其次,进行合理的分工。广播业界以及政府管理层在业务操作和行政管理实践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应当在不断提高科研水平的基础上加强应用理论方面的研究。而学界由于具有较强的基础理论创新方面的优势,应该着力于基础理论方面的创新与发展。再次,应当建立各种定期和不定期的合作交流平台。目前,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及其学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以及其他各类广播学研究刊物和各种各样的由业界、学界所组织的交流活动为广播学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但是,这类活动研究角色错位、形式大于内容的成分较多,对广播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并没有真正地加以研究探讨。开展以合作为目的的各种广播专门研究,增强学界、业界及政府相关部门三者之间的交流互动,将有助于从根本上推动广播学及其学科建设。
(三)完善研究与教学培养体系,努力培养广播专业人才
广播学及其学科体系建设肩负着为业务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为广播业界培养专业人才的重任。因此,完善研究与教学培养体系,也应当成为广播学科建设的分内之事。目前,虽然广播电视学在本科层次、研究生层次都有着较高的独立地位,但实际上也存在着广播研究与教学培养的边缘化现象。不但从事广播学研究的学者较少,广播学方面缺乏整体的研究项目规划,广播学教材体系缺乏相应的系统而全面的建设,不少学生对广播的研究缺乏兴趣,而且在高校教学安排中,广播学在广播电视学教学体系安排中也处于弱势地位,学科数量少,教学时间少,没有专门针对广播方面的人才培养计划。因此,对这些问题的改变将有助于广播专门人才的培养。我国广播业界受过专门广播学教育的人才较少。他们对广播专业知识有着很强的需求。各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理应担负着最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简介】韩强: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 刘岩: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2011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