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跪求治污”须先治意识“污染”

来源 :农家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n25036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8月20日,湖南双峰县杏子铺镇溪口村十余位村民跪在地上,拦住双峰县县委书记吴德华的车,请求关停当地一家排放毒气污水的氯酸钾企业。目前该企业已被责令停产整改。
  村民拦住县委书记跪求治污无疑不值得提倡,但也不能全怪这些村民思想落后无知。他们之所以这样做,一是害怕“拦车”被扣上“扰乱秩序”的罪名,二是以往多次向厂家与有关部门反映问题,但毫无效果。也就是说,并非他们不懂依法诉求,而是现实的逼窄使他们无奈采取如此的下下策。
  双峰县委书记吴德华面对记者采访时表示,该企业排放符合环保部门标准。或许吴书记的结论是来源于环保部门的环境监测结果,但这样的结果有没有水分和地方“保护伞”之嫌?一个2001年就开始建立的氯酸钾工厂,多年来村民反映化工厂水、气污染和噪音污染都很严重。村民没有高科技测量手段,但直觉经验的生态“指标”应该是一种很好的“测试”:
  村子有人养的鸭子死了,300多亩竹子被熏死了,嗡嗡的声音每天响24小时,隔三差五空气还有股怪味。以前吃涟水河里的水,在河里游泳,现在用河水洗手,手上就会起红斑。吃水只能去2公里外的山里地方背水。说这样的工厂排放符合环保标准,未免使人难以置信,百姓需要一个更权威的检测报告。
  村民说,为了生存他们宁愿放弃尊严,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这话令人震撼。作为地方政府部门的官员,是否听到了群众的呼声?放眼全国,类似的情形有没有?以前就出现了不少农民种植粮食受到污染的新闻,还有癌症村的新闻,其实就是与此类似的警报。村民拦车下跪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另类的诉求和自救,我们应该读懂事件背后的悲情。
  ——徐大发/来源:中国江苏网
其他文献
在外上学,总是嘴馋家里的饭菜,最想念的莫过于糖洋芋。土豆在我们新疆老家那里叫洋芋,糖洋芋就是将洋芋切成块,再裹上满满的一层糖衣。和拔丝土豆不一样的是,糖洋芋吃起来更加香甜,而且甜而不腻。每每提起糖洋芋,我都不禁想起杨老汉。  早年间在我们那整个冬天,几乎每家每户的饭桌上,只有洋芋,今天蒸,明天煮,后天烤,大后天再蒸,就这样循环一整个冬天。只有杨老汉家不一样,他家的洋芋总是可以变换好多种花样,煸的、
期刊
在北京一家私企当文员的庄静芳,经历5年多的加班熬夜后,她的胃被廉价的方便面给“弄坏了”,每到晚上加班的时候,办公室的垃圾袋里就堆满了方便面盒子,散发出一种难闻的气味。庄静芳常想,“能不能研制一种可以吃的碗,既环保又省事。”  2007年4月的一天,庄静芳去一家蛋糕房给一位过生日的同事订蛋糕,店主给她推荐了一个能防水的蛋糕。店主介绍说:“现在流行在野外过生日,带上这种防水的蛋糕去游泳或漂流,它都可以
期刊
上世纪30年代,冰淇淋开始风行于纽约,年轻的鲁本·马塔斯有一手制作天然冰淇淋的好手艺,在自己的作坊里制作冰淇淋销售。因为制作工艺不错,再加上从不欺市卖假,他渐渐有了一些小名气。  但没有几年,他的销路却不行了。因为当时为了竞争,已经有一些冰淇淋的作坊主开始在里面加稳定剂和防腐剂以延长产品的保质期,那些产品往往能用外观和因添加剂而产生的口感取得消费者的青睐。那些制作方法,看上去似乎是多了一些程序,实
期刊
小河绕村而过。南岸,一个几百户人家的村庄。河面不宽,村里人能轻松地把石块掷到对岸。河水浅,小孩子站着就能露出头来。水很清,河底白里透黄的砂石清晰可见,偶尔会有几群鱼悠闲地游来游去。水温润而带甜味,用它制作的“临湖豆腐”,远近闻名。  河面上雾气袅袅,捕鱼人坐着大桶自远及近收着渔网,水鸭伸着长脖子觅食河底的水螺,掀起一波一波四散的涟漪,几只绿毛红嘴长喙的水鸟,站在木桩上搔首弄姿。不远处,水碓的大轮“
期刊
2013年9月4日,由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和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联合编写的首份《中国反贫困发展报告(2012)》(下称《报告》)发布,报告指出目前中国的扶贫模式主要仍以政府为主导,“由上至下”式的单向扶贫,已呈现出诸多弊端。  政府主导型扶贫模式源于计划经济体制,政府是扶贫工作的唯一主体和责任者。《报告》指出,此种模式延续至今,首先造成了基层政府对上级政府的过于依赖,基层组织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与
期刊
《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的热播,让纪录片这一艺术表现形式再次回归大众的视野。一部富有诚意的纪录片在当下是极为难得的,因为耗资巨大不说,一定要耐得住寂寞,有时可能需要用几年、十几年甚至半生去拍一部纪录片。而作为农民纪录片这一类型片来说,至今仍可用凤毛麟角、难觅踪迹来形容。如何通过农民纪录片形式真实地反映农民的生活现状,展现他们的生活境遇和喜怒哀乐,揭示农民的内心世界和他们的理想追求,使社会加深对农民群体
期刊
清早拉开窗帘以为自己进入仙境的,绝不只有你一个。全国的城市都被一天更比一天重的雾霾热情地包围着。“雾霾”似乎已成为国人每日必谈的话题,说不定哪天变成见面打招呼的习惯用语。雾霾来袭,全国人民发挥聪明才智,各种防雾霾办法层出不穷:吃五花肉、养绿植、防雾霾保健操、戴防雾霾口罩等等,这些止步于民间有待考证的办法我们只能当做一种心理安慰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试试。  那么我们该如何对抗雾霾?下面就来看看这些科技手
期刊
近日,一则广西藤县几十个农村孩子乘坐竹筏上学的报道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许多人都在为这几十个孩子感动、揪心和牵挂!农村孩子上学之路难行的问题已经存在了许久,同时也存在于许多地方,在全社会高度重视教育的今天,在民生和公共服务要均等化的今天,让农村孩子上学之路不再“艰难坎坷”实在是一个不太奢侈的要求,解决好农村孩子上学路难行问题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了!  让孩子特别是小学生上学之路安全,城乡对此皆有要求
期刊
近日,以“信息化与现代农业”为主题的2014农业信息化专题展暨农业信息化高峰论坛于10月25~28日在青岛隆重举行。比姚明个头还高的章丘大葱,自动采土取样、调节大棚温湿度的智能机器人,还有随处可见的贴有追溯码的农产品,都让与会者看到一个不一样的现代农业。  论坛以“促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全面融合”为宗旨,设立一个主会场,3个分会场,并以信息化与现代农业、电子商务促进农户对接大市场、农业物联网与农产
期刊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卷宗里,有一页至今璀璨夺目的篇章——酒文化。酒是一种特殊的饮品,更是一种融于人们精神生活的文化象征。酒文化背后珍藏的不只是华夏儿女的豪迈真情,更是悲欢交织的历史故事。离开城市,去那些酒的故乡看看,乡间的某口井某个窖或许就是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村头的某道泉某条河或许就溶合了先人酿酒的智慧和心血。  杏花村  山西省汾阳市城北的307国道北侧的杏花村,以汾酒闻名天下。杏花村北依文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