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怎样以课文引路,打通课内外联系,通过活动激发学生读书兴趣等方面进行一些探讨,思考从实践层面上培养农村孩子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具体可行的做法。
【关键词】朗读引路课内外结合 学以致用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阅读也不例外。学生的阅读情绪很大程度上是受兴趣的支配。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谈一下自己的做法。
一、朗读引路,激发学生的表演欲
1、范读为学生树立榜样
小学生对外界有很强的模仿力,读书更是如此。一篇文章要读出滋味,精彩的范读是很好的一种方法,它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调动他们朗读的积极性,所以每篇课文我总是根据文章的内容先声情并茂地范读,引发学生的朗读模仿。
2、为学生朗读课文录音。每上新课则布置预习,要求是将所规定课文段落朗读正确、通顺、流利,每节课用几分钟在全班同学面前抽查一、二个学生并录音,当堂播放,评论、打分,学生听到的是一个“活生生”的“我的声音”,其乐趣无穷。此时学生又俨然成了一个欣赏者,自己去体会作者语言的感情色彩及分寸,去鉴别自己的朗读与作品原意符合不符合,去评判自己的朗读水平,而大家所给的成绩是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成正比,且是学生本人早已可估的,通过朗读而收获的欢愉可想而知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3、引导学生看电视、听广播模仿心目中的最佳播音员的朗读。让每个学生留心播音员的讲话、姿态、声调等,让其模仿,然后课余让学生各自表演一位心目中播音员形象,这样学生在看电视时自然而然地就会去注意播音员的朗读,揣摩他们是如何把握住文章内容,恰如其分地表情达意的,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模仿起来,以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当然听广播同样也能收到其效果。结合自己的个人风格,采用多种方法,让语文课堂更生动形象,真正做到让语文课堂洋溢着人文色彩。
运用这样的方法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激发了他们的表现欲、表演欲,促使他们自觉地朗读课文。
二、课内外结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爱好”的老师,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仅靠课内是不够的,必须让学生浸润在大量的优秀作品中才能让他们体会到阅读的快乐。根据这一特点,我向学生推荐与教材同类的课外读物,如学习了课文《九寨沟》推荐学生阅读《迷人的张家界》一书;学习了《早》这篇课文推荐学生阅读《朝花夕拾》;学习了课文《莫泊桑拜师》推荐学生阅读小说《项链》或《羊脂球》;学习了《只拣儿童多处行》推荐学生阅读《再寄小读者》、《冰心散文诗选》;学习了《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推荐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等,以此作为课内学习的补充。
学生在学校阅读得最多的就是课本,而课本的很多内容是从名著名篇中选出来的。如《三顾茅庐》选自《三国演义》,《哪吒闹海》、《三打白骨精》选自《西游记》,《林冲棒打洪教头》选自《水浒》。在教了这些课文后,我向学生介绍了三国的形成、对峙、衰败的历史,介绍了水浒、西游记中一些突出人物的特点。课后不少学生争看《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另外,学完一个作家所写的某篇文章,向学生推荐这位作家所写的有关书籍,也可以达到加深认识,扩大阅读面,诱导学生的阅读兴趣的目的。如教学《夹竹桃》一文后,夹竹桃充满韧性的可贵品质留在了学生心中,而这也是作者季羡林的品格写照,于是我推荐了《八十述懷》、《牛棚杂忆》等季老的一些作品给学生阅读。学完《海伦.凯勒》我推荐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家坚韧而不平凡的人生历程,得到润物无声的思想熏陶。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发展长河中,在我国民间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民间故事。其中《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可谓家喻户晓,世代相传,被誉为我国“四大民间故事”。学完《牛郎织女》我向学生隆重推荐我国优秀的四大民间故事,它们和其他民间传说故事构成了我国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广大民众的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这四个传说全部是爱情故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真挚感情的认可。
定期向学生推荐适应心理特点的读物是必不可少的。如低年级的学生爱听童话故事,有时几个孩子还悄悄地在一起读童话,演童话,甚至缠着老师讲童话故事。为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我安排每天中午休息的时间组织学生读童话,如读《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螃蟹问路》、《爱出风头的喜鹊》等童话书。中高年级的学生我经常讲故事给他们听,正当他们听得津津有味之时我故设悬念,促使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大大调动了阅读的积极性。
三、学以致用,激发兴趣
(1)故事会:学生事先准备自己所看书籍中最感兴趣的一个故事介绍给班上学生,可以一人讲,也可以几个人分角色讲。
(2)美文诵读:课外读物中有大量的优美文章,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好,逐步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3)学生从课外读物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篇章几个人一小组进行表演。
(4)专题知识抢答赛:比如指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时,我便在班上举行了“走进三国”知识抢答赛,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这一系列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机会,极大的激发了学生课外的兴趣和热情,必然使得阅读活动更富有情趣和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刘毅.语文教改新趋势 [M].教育革新,2012.
[2]李桂莲.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J].教材与教法,2010.
[3]肖烘艳.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优化[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关键词】朗读引路课内外结合 学以致用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阅读也不例外。学生的阅读情绪很大程度上是受兴趣的支配。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谈一下自己的做法。
一、朗读引路,激发学生的表演欲
1、范读为学生树立榜样
小学生对外界有很强的模仿力,读书更是如此。一篇文章要读出滋味,精彩的范读是很好的一种方法,它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调动他们朗读的积极性,所以每篇课文我总是根据文章的内容先声情并茂地范读,引发学生的朗读模仿。
2、为学生朗读课文录音。每上新课则布置预习,要求是将所规定课文段落朗读正确、通顺、流利,每节课用几分钟在全班同学面前抽查一、二个学生并录音,当堂播放,评论、打分,学生听到的是一个“活生生”的“我的声音”,其乐趣无穷。此时学生又俨然成了一个欣赏者,自己去体会作者语言的感情色彩及分寸,去鉴别自己的朗读与作品原意符合不符合,去评判自己的朗读水平,而大家所给的成绩是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成正比,且是学生本人早已可估的,通过朗读而收获的欢愉可想而知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3、引导学生看电视、听广播模仿心目中的最佳播音员的朗读。让每个学生留心播音员的讲话、姿态、声调等,让其模仿,然后课余让学生各自表演一位心目中播音员形象,这样学生在看电视时自然而然地就会去注意播音员的朗读,揣摩他们是如何把握住文章内容,恰如其分地表情达意的,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模仿起来,以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当然听广播同样也能收到其效果。结合自己的个人风格,采用多种方法,让语文课堂更生动形象,真正做到让语文课堂洋溢着人文色彩。
运用这样的方法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激发了他们的表现欲、表演欲,促使他们自觉地朗读课文。
二、课内外结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爱好”的老师,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仅靠课内是不够的,必须让学生浸润在大量的优秀作品中才能让他们体会到阅读的快乐。根据这一特点,我向学生推荐与教材同类的课外读物,如学习了课文《九寨沟》推荐学生阅读《迷人的张家界》一书;学习了《早》这篇课文推荐学生阅读《朝花夕拾》;学习了课文《莫泊桑拜师》推荐学生阅读小说《项链》或《羊脂球》;学习了《只拣儿童多处行》推荐学生阅读《再寄小读者》、《冰心散文诗选》;学习了《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推荐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等,以此作为课内学习的补充。
学生在学校阅读得最多的就是课本,而课本的很多内容是从名著名篇中选出来的。如《三顾茅庐》选自《三国演义》,《哪吒闹海》、《三打白骨精》选自《西游记》,《林冲棒打洪教头》选自《水浒》。在教了这些课文后,我向学生介绍了三国的形成、对峙、衰败的历史,介绍了水浒、西游记中一些突出人物的特点。课后不少学生争看《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另外,学完一个作家所写的某篇文章,向学生推荐这位作家所写的有关书籍,也可以达到加深认识,扩大阅读面,诱导学生的阅读兴趣的目的。如教学《夹竹桃》一文后,夹竹桃充满韧性的可贵品质留在了学生心中,而这也是作者季羡林的品格写照,于是我推荐了《八十述懷》、《牛棚杂忆》等季老的一些作品给学生阅读。学完《海伦.凯勒》我推荐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家坚韧而不平凡的人生历程,得到润物无声的思想熏陶。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发展长河中,在我国民间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民间故事。其中《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可谓家喻户晓,世代相传,被誉为我国“四大民间故事”。学完《牛郎织女》我向学生隆重推荐我国优秀的四大民间故事,它们和其他民间传说故事构成了我国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广大民众的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这四个传说全部是爱情故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真挚感情的认可。
定期向学生推荐适应心理特点的读物是必不可少的。如低年级的学生爱听童话故事,有时几个孩子还悄悄地在一起读童话,演童话,甚至缠着老师讲童话故事。为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我安排每天中午休息的时间组织学生读童话,如读《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螃蟹问路》、《爱出风头的喜鹊》等童话书。中高年级的学生我经常讲故事给他们听,正当他们听得津津有味之时我故设悬念,促使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大大调动了阅读的积极性。
三、学以致用,激发兴趣
(1)故事会:学生事先准备自己所看书籍中最感兴趣的一个故事介绍给班上学生,可以一人讲,也可以几个人分角色讲。
(2)美文诵读:课外读物中有大量的优美文章,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好,逐步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3)学生从课外读物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篇章几个人一小组进行表演。
(4)专题知识抢答赛:比如指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时,我便在班上举行了“走进三国”知识抢答赛,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这一系列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机会,极大的激发了学生课外的兴趣和热情,必然使得阅读活动更富有情趣和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刘毅.语文教改新趋势 [M].教育革新,2012.
[2]李桂莲.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J].教材与教法,2010.
[3]肖烘艳.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优化[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