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爸爸,我们终于找到您了,您安息吧……”2021年5月2日,泉州市洛阳村烈士塔前,从山东东营赶来的周凤香跪在父亲周玉范的墓碑前,声泪俱下。周玉范烈士1960年牺牲时,周凤香才3岁。几十年来,她一直在苦苦寻找父亲的安葬地,却始终无法如愿。如今,在孙嘉怿和她的公益团队帮助下,周凤香终于了却了多年的夙愿……
“每个名字的背后都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几十年前,他们为了祖国献出宝贵的生命,作为后辈子孙,我们怎能忍心让英雄埋骨他乡,有亲难寻呢?”
孙嘉怿和老兵们打交道完全出于偶然。2008年,23岁的她刚参加工作。一次,朋友带她参加在金华举办的收集抗战老兵手印志愿活动。12位老兵的年龄都在85岁以上,他们脸上的皱纹纵横交错。孙嘉怿给老兵洗手时,碰到他们手上硬硬的老茧,心被深深地触动了:“这些都是握过枪的手啊!他们曾为国家和民族付出那么多,我必须为他们做些什么。”
自那之后,孙嘉怿成了关爱老兵服务团队中的一员。刚和身体瘫痪的老兵王爷爷结对时,老人总是闷闷不乐。每到周末,孙嘉怿就拉着男友一起去看望老人,为老人讲笑话,推着他晒太阳,为他操办生日宴……相处久了,王爷爷把她看得比自己的孙女还要亲,常和她回忆当年的战斗故事。王爷爷经常会念叨一句话:“等我们走了,那些牺牲的战友会彻底被忘记吗?”
2011年底,孙嘉怿结婚了。当时年轻人流行去国外度蜜月,她却突发奇想,对丈夫说:“我们沿着边境线去看看烈士陵园吧。没有解放军,哪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啊!”她的丈夫虽有点吃惊,但以前多次陪她看望老兵,也理解她的心情。于是,两人开始了一次别具一格的蜜月之旅。
半个月的边境之行,孙嘉怿和丈夫走了大大小小十几处陵园。每到一处,他们都会献上鲜花,拍下铭刻烈士姓名的墓碑。对烈士信息了解得越多,孙嘉怿心里越难受:在战争年代,全国牺牲的烈士约为2000万,目前有名的烈士196万,明确安葬地点的烈士有55.9万。由于信息不畅,加上烈士证多为手写,有很多错误,导致很多烈士无法魂归故里,烈属不知亲人安葬何处。
回家后,孙嘉怿把出行的照片和感受分享到微博上。一個网友留言:“说不定烈士家人会看到呢!”一句话让她上了心。此后的5年间,每到一座城市出差、旅游,她都会抽空去当地的烈士陵园看看,把收集到的烈士墓的照片和故事发到微博上。
2017年2月的一天,孙嘉怿接到远在陕西咸阳70岁的黄军平打来的电话:“嘉怿,虽然我没找到自己的父亲,但拍回来的志愿军烈士名单或许能帮助其他烈属找到亲人。”原来,半年前他千里迢迢奔赴朝鲜寻找自己的父亲黄建国,一连跑了几个烈士陵园都失望而归,但他拍摄了15000条志愿军烈士信息。整理完其中1000名烈士资料后,他深感无力,迫切需要援手。
收到黄叔叔发来的视频后,孙嘉怿惊呆了。一条视频5分多钟,上面密密麻麻全是烈士的名字。“每个名字的背后都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几十年前,他们为了祖国献出宝贵的生命,作为后辈子孙,我们怎能忍心让英雄埋骨他乡,有亲难寻呢?”但视频中只有名字,需要一帧一帧截屏,再从抗美援朝纪念馆烈士数据库或中华英烈网烈士数据库中,一条一条寻找相匹配的信息输入表格,工作量巨大。
为了帮助老人达成心愿,她仔细研究了要寻找的烈士所在部队当年行军的路线,并在网上发动浙江、安徽等5省志愿者联合行动,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排查烈士陵园
几天后,孙嘉怿在微博上发起成立“我为烈士来寻亲”公益团队,在全国各地招募了26名爱心志愿者。“整理资料很枯燥,但一定要认真,它关系到一位烈士能不能回家。”她不厌其烦地一次次叮嘱志愿者们。经过一个半月的努力,大家把整理好的资料按省份和属地分类,以照片的形式发到微博上、微信朋友圈里。
第一批发布的是河北、陕西和浙江的烈士信息,转发之后马上引起当地媒体的注意,很多媒体都加入转发宣传的行列。不到一天时间,便有烈士家属发私信询问并配对成功。孙嘉怿激动得热泪盈眶。
为烈士寻亲的路,可谓荆棘丛生。最初联系某些烈属时,有人毫不客气地质问孙嘉怿:“你怎么知道我家信息?谁告诉你的?你是不是骗子?”她只好让村干部帮忙解释。由于历史原因,烈士们的信息常常出现错误,有的改了名字,有的牺牲时间和地点有误,还有的因故遗漏未被追认为烈士。孙嘉怿和志愿者们总会一点一点搜寻资料,多方核实,绝不轻易放弃。
2018年,余姚籍烈士褚萃文的家属向孙嘉怿求助,并提供了3张烈士证,每张烈士证上的牺牲时间和地点都不一样,让寻亲工作陷入困境。两年后,烈士家属再次找到孙嘉怿。原来,褚萃文的女儿褚奶奶已经生命垂危,躺在病床上,嘴里不停地念叨着找爸爸。为了帮助老人达成心愿,孙嘉怿仔细研究了褚萃文所在部队当年行军的路线,并在网上发动浙江、安徽等5省志愿者联合行动,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排查烈士陵园,但仍然一无所获。
一个月后,一名河南志愿者打来电话:“我们查找本地烈士资料时,发现一位叫诸华文的烈士,就葬在睢杞战役烈士陵园。除名字有偏差外,其他信息都与烈属手中的烈士证吻合。”经过烈士家属、烈士陵园工作人员以及志愿者3个多小时的仔细核对,最终确认“诸华文”就是他们寻找已久的“褚萃文”。时隔70多年,年迈的褚奶奶终于找到了爸爸,老人激动得泪如雨下。
让孙嘉怿最难忘的是,2018年的朝鲜寻亲之旅。那天下着小雨,开往朝鲜的火车缓慢行驶着,还未到站,同行的60多位烈士家属已是泪流满面。6天的行程,他们走了3个烈士陵园。拿着残破的烈士证,烈属们抚摸着英烈碑上亲人的名字泣不成声。“这么多年,我们都在家乡朝着您所在的方向思念您、呼唤您、祭奠您。今天,终于能在离您最近的地方祭拜了!”郭军用厚厚的家书把爷爷郭占鳌烈士的墓整整围了一圈。
70多岁的陈传文始终没有找到父亲陈士成烈士的墓碑。“父亲,我来看您了,您到底在哪儿啊?”白发苍苍的他不停地走来走去,用手中的拐杖敲击着地面,一声又一声焦急的呼唤回响在陵园中,让同行的人潸然泪下。 回國后,孙嘉怿委托朋友继续帮陈传文老人寻找父亲。有了确切消息后,她专程赶到老人南京的家中,把照片交给他,并将陈士成烈士安葬地在地图上圈出来。那一刻,陈传文哭得像个孩子:“有生之年,就算坐轮椅我也一定要再去见一次父亲。”
2020年11月,历时3年、由77名志愿者接力参与、涵盖1万余名烈士信息的朝鲜开城烈士陵园烈士信息数据库终于建成。“资料显示,在朝鲜埋着17万名烈士,等疫情结束后,我们还会继续做下去,之后再延伸到周边其他国家。”孙嘉怿信心满满地说。
“我会继续把烈士寻亲工作做下去,同时把烈士们的故事分享给更多年轻人。传承烈士的红色精神,就是对他们最好的铭记。”
帮烈士寻亲是一项浩大工程,如今,孙嘉怿身边有了越来越多的同行者。志愿者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年龄最大的已过花甲之年,最小的才20岁。其中,最让孙嘉怿揪心的是常年奔波在外的“拍客”志愿者。因为国内不少烈士陵园地处偏远山区、国境边疆,要想建立烈士个人信息库,就必须实地收集烈士信息。
接受任务的“拍客”志愿者们,通常只带少量生活必需品,骑着摩托车,独自一人沿着漫长的国道或省道一路寻找烈士陵园,拍摄陵园中所有烈士的信息,然后带回一一对照记录。每次出行时间少则一周,长则可达两个月。这中间的所有费用基本自理。
2019年2月,孙嘉怿获得宁波市“榜样的力量”第五届海曙区道德模范称号,区里奖励她5000元钱。她马上将奖金全部转给志愿者兰钢,用来启动团队新一年的西部边境烈士陵园拍摄项目。其实何止是奖金,这些年,孙嘉怿已经将自己大部分积蓄都花在为烈士寻亲上。
5月,孙嘉怿在微博上晒出一张烈士毛阿根的修复照。1952年底,毛阿根牺牲的消息传回家乡,母亲日夜哭泣,终日抚摸照片,直到临死前还在喃喃自语:“我找不到我的儿子了。”为宽慰烈属,孙嘉怿特意花钱找专业人士将早已模糊的照片修复成功。一个网友留言:“多阳光的年轻人,如果生在当今盛世,必定是个积极向上的有为青年。感谢他们的浴血奋战,为后人争来一个晴朗朗的大中国。”网友的话让孙嘉怿感慨万千:同样的年龄,不同的时代,但这份爱国情怀应该传承下去。
为了让更多人铭记烈士事迹,弘扬红色精神,孙嘉怿组织了代替烈属祭扫的大型活动,鼓励社会人士包括大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再把照片回传给烈属。“虽是一名普通的烈士,但他的名字被刻在每一位祭扫者的心里。”她还将寻亲故事编成课件,以“英烈故事我来讲”为主题到多所学校做演讲。看到台下悄悄抹泪的学生们,她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
2020年,全国人大代表吕卉听说孙嘉怿的故事后专门到宁波走访调研,在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关于烈士陵园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议案,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我为烈士来寻亲”项目也获得了2020年浙江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和2021年宁波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双金奖。孙嘉怿本人获得2020年度“最美宁波人”、2021年度“宁波市优秀青年”、2021年“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
“爸爸,我们终于找到您了,您安息吧……”2021年5月2日,泉州市洛阳村烈士塔前,从山东东营赶来的周凤香跪在父亲周玉范的墓碑前,声泪俱下。周玉范烈士1960年牺牲时,周凤香才3岁。61年来,她一直苦苦寻找父亲的安葬地,却始终无法如愿。如今,在孙嘉怿和她的公益团队帮助下,周凤香终于了却了多年的夙愿……从2017年发起“我为烈士来寻亲”志愿活动至今,孙嘉怿和伙伴们已经走过7个国家、25个省(市、区),共收集4万多条烈士信息,帮助678位烈士找到家人……
接受记者采访时,孙嘉怿说:“我会继续把烈士寻亲工作做下去,同时把烈士们的故事分享给更多年轻人。传承烈士的红色精神,就是对他们最好的铭记。”
【编辑:刘波】
“每个名字的背后都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几十年前,他们为了祖国献出宝贵的生命,作为后辈子孙,我们怎能忍心让英雄埋骨他乡,有亲难寻呢?”
孙嘉怿和老兵们打交道完全出于偶然。2008年,23岁的她刚参加工作。一次,朋友带她参加在金华举办的收集抗战老兵手印志愿活动。12位老兵的年龄都在85岁以上,他们脸上的皱纹纵横交错。孙嘉怿给老兵洗手时,碰到他们手上硬硬的老茧,心被深深地触动了:“这些都是握过枪的手啊!他们曾为国家和民族付出那么多,我必须为他们做些什么。”
自那之后,孙嘉怿成了关爱老兵服务团队中的一员。刚和身体瘫痪的老兵王爷爷结对时,老人总是闷闷不乐。每到周末,孙嘉怿就拉着男友一起去看望老人,为老人讲笑话,推着他晒太阳,为他操办生日宴……相处久了,王爷爷把她看得比自己的孙女还要亲,常和她回忆当年的战斗故事。王爷爷经常会念叨一句话:“等我们走了,那些牺牲的战友会彻底被忘记吗?”
2011年底,孙嘉怿结婚了。当时年轻人流行去国外度蜜月,她却突发奇想,对丈夫说:“我们沿着边境线去看看烈士陵园吧。没有解放军,哪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啊!”她的丈夫虽有点吃惊,但以前多次陪她看望老兵,也理解她的心情。于是,两人开始了一次别具一格的蜜月之旅。
半个月的边境之行,孙嘉怿和丈夫走了大大小小十几处陵园。每到一处,他们都会献上鲜花,拍下铭刻烈士姓名的墓碑。对烈士信息了解得越多,孙嘉怿心里越难受:在战争年代,全国牺牲的烈士约为2000万,目前有名的烈士196万,明确安葬地点的烈士有55.9万。由于信息不畅,加上烈士证多为手写,有很多错误,导致很多烈士无法魂归故里,烈属不知亲人安葬何处。
回家后,孙嘉怿把出行的照片和感受分享到微博上。一個网友留言:“说不定烈士家人会看到呢!”一句话让她上了心。此后的5年间,每到一座城市出差、旅游,她都会抽空去当地的烈士陵园看看,把收集到的烈士墓的照片和故事发到微博上。
2017年2月的一天,孙嘉怿接到远在陕西咸阳70岁的黄军平打来的电话:“嘉怿,虽然我没找到自己的父亲,但拍回来的志愿军烈士名单或许能帮助其他烈属找到亲人。”原来,半年前他千里迢迢奔赴朝鲜寻找自己的父亲黄建国,一连跑了几个烈士陵园都失望而归,但他拍摄了15000条志愿军烈士信息。整理完其中1000名烈士资料后,他深感无力,迫切需要援手。
收到黄叔叔发来的视频后,孙嘉怿惊呆了。一条视频5分多钟,上面密密麻麻全是烈士的名字。“每个名字的背后都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几十年前,他们为了祖国献出宝贵的生命,作为后辈子孙,我们怎能忍心让英雄埋骨他乡,有亲难寻呢?”但视频中只有名字,需要一帧一帧截屏,再从抗美援朝纪念馆烈士数据库或中华英烈网烈士数据库中,一条一条寻找相匹配的信息输入表格,工作量巨大。
为了帮助老人达成心愿,她仔细研究了要寻找的烈士所在部队当年行军的路线,并在网上发动浙江、安徽等5省志愿者联合行动,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排查烈士陵园
几天后,孙嘉怿在微博上发起成立“我为烈士来寻亲”公益团队,在全国各地招募了26名爱心志愿者。“整理资料很枯燥,但一定要认真,它关系到一位烈士能不能回家。”她不厌其烦地一次次叮嘱志愿者们。经过一个半月的努力,大家把整理好的资料按省份和属地分类,以照片的形式发到微博上、微信朋友圈里。
第一批发布的是河北、陕西和浙江的烈士信息,转发之后马上引起当地媒体的注意,很多媒体都加入转发宣传的行列。不到一天时间,便有烈士家属发私信询问并配对成功。孙嘉怿激动得热泪盈眶。
为烈士寻亲的路,可谓荆棘丛生。最初联系某些烈属时,有人毫不客气地质问孙嘉怿:“你怎么知道我家信息?谁告诉你的?你是不是骗子?”她只好让村干部帮忙解释。由于历史原因,烈士们的信息常常出现错误,有的改了名字,有的牺牲时间和地点有误,还有的因故遗漏未被追认为烈士。孙嘉怿和志愿者们总会一点一点搜寻资料,多方核实,绝不轻易放弃。
2018年,余姚籍烈士褚萃文的家属向孙嘉怿求助,并提供了3张烈士证,每张烈士证上的牺牲时间和地点都不一样,让寻亲工作陷入困境。两年后,烈士家属再次找到孙嘉怿。原来,褚萃文的女儿褚奶奶已经生命垂危,躺在病床上,嘴里不停地念叨着找爸爸。为了帮助老人达成心愿,孙嘉怿仔细研究了褚萃文所在部队当年行军的路线,并在网上发动浙江、安徽等5省志愿者联合行动,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排查烈士陵园,但仍然一无所获。
一个月后,一名河南志愿者打来电话:“我们查找本地烈士资料时,发现一位叫诸华文的烈士,就葬在睢杞战役烈士陵园。除名字有偏差外,其他信息都与烈属手中的烈士证吻合。”经过烈士家属、烈士陵园工作人员以及志愿者3个多小时的仔细核对,最终确认“诸华文”就是他们寻找已久的“褚萃文”。时隔70多年,年迈的褚奶奶终于找到了爸爸,老人激动得泪如雨下。
让孙嘉怿最难忘的是,2018年的朝鲜寻亲之旅。那天下着小雨,开往朝鲜的火车缓慢行驶着,还未到站,同行的60多位烈士家属已是泪流满面。6天的行程,他们走了3个烈士陵园。拿着残破的烈士证,烈属们抚摸着英烈碑上亲人的名字泣不成声。“这么多年,我们都在家乡朝着您所在的方向思念您、呼唤您、祭奠您。今天,终于能在离您最近的地方祭拜了!”郭军用厚厚的家书把爷爷郭占鳌烈士的墓整整围了一圈。
70多岁的陈传文始终没有找到父亲陈士成烈士的墓碑。“父亲,我来看您了,您到底在哪儿啊?”白发苍苍的他不停地走来走去,用手中的拐杖敲击着地面,一声又一声焦急的呼唤回响在陵园中,让同行的人潸然泪下。 回國后,孙嘉怿委托朋友继续帮陈传文老人寻找父亲。有了确切消息后,她专程赶到老人南京的家中,把照片交给他,并将陈士成烈士安葬地在地图上圈出来。那一刻,陈传文哭得像个孩子:“有生之年,就算坐轮椅我也一定要再去见一次父亲。”
2020年11月,历时3年、由77名志愿者接力参与、涵盖1万余名烈士信息的朝鲜开城烈士陵园烈士信息数据库终于建成。“资料显示,在朝鲜埋着17万名烈士,等疫情结束后,我们还会继续做下去,之后再延伸到周边其他国家。”孙嘉怿信心满满地说。
“我会继续把烈士寻亲工作做下去,同时把烈士们的故事分享给更多年轻人。传承烈士的红色精神,就是对他们最好的铭记。”
帮烈士寻亲是一项浩大工程,如今,孙嘉怿身边有了越来越多的同行者。志愿者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年龄最大的已过花甲之年,最小的才20岁。其中,最让孙嘉怿揪心的是常年奔波在外的“拍客”志愿者。因为国内不少烈士陵园地处偏远山区、国境边疆,要想建立烈士个人信息库,就必须实地收集烈士信息。
接受任务的“拍客”志愿者们,通常只带少量生活必需品,骑着摩托车,独自一人沿着漫长的国道或省道一路寻找烈士陵园,拍摄陵园中所有烈士的信息,然后带回一一对照记录。每次出行时间少则一周,长则可达两个月。这中间的所有费用基本自理。
2019年2月,孙嘉怿获得宁波市“榜样的力量”第五届海曙区道德模范称号,区里奖励她5000元钱。她马上将奖金全部转给志愿者兰钢,用来启动团队新一年的西部边境烈士陵园拍摄项目。其实何止是奖金,这些年,孙嘉怿已经将自己大部分积蓄都花在为烈士寻亲上。
5月,孙嘉怿在微博上晒出一张烈士毛阿根的修复照。1952年底,毛阿根牺牲的消息传回家乡,母亲日夜哭泣,终日抚摸照片,直到临死前还在喃喃自语:“我找不到我的儿子了。”为宽慰烈属,孙嘉怿特意花钱找专业人士将早已模糊的照片修复成功。一个网友留言:“多阳光的年轻人,如果生在当今盛世,必定是个积极向上的有为青年。感谢他们的浴血奋战,为后人争来一个晴朗朗的大中国。”网友的话让孙嘉怿感慨万千:同样的年龄,不同的时代,但这份爱国情怀应该传承下去。
为了让更多人铭记烈士事迹,弘扬红色精神,孙嘉怿组织了代替烈属祭扫的大型活动,鼓励社会人士包括大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再把照片回传给烈属。“虽是一名普通的烈士,但他的名字被刻在每一位祭扫者的心里。”她还将寻亲故事编成课件,以“英烈故事我来讲”为主题到多所学校做演讲。看到台下悄悄抹泪的学生们,她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
2020年,全国人大代表吕卉听说孙嘉怿的故事后专门到宁波走访调研,在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关于烈士陵园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议案,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我为烈士来寻亲”项目也获得了2020年浙江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和2021年宁波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双金奖。孙嘉怿本人获得2020年度“最美宁波人”、2021年度“宁波市优秀青年”、2021年“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
“爸爸,我们终于找到您了,您安息吧……”2021年5月2日,泉州市洛阳村烈士塔前,从山东东营赶来的周凤香跪在父亲周玉范的墓碑前,声泪俱下。周玉范烈士1960年牺牲时,周凤香才3岁。61年来,她一直苦苦寻找父亲的安葬地,却始终无法如愿。如今,在孙嘉怿和她的公益团队帮助下,周凤香终于了却了多年的夙愿……从2017年发起“我为烈士来寻亲”志愿活动至今,孙嘉怿和伙伴们已经走过7个国家、25个省(市、区),共收集4万多条烈士信息,帮助678位烈士找到家人……
接受记者采访时,孙嘉怿说:“我会继续把烈士寻亲工作做下去,同时把烈士们的故事分享给更多年轻人。传承烈士的红色精神,就是对他们最好的铭记。”
【编辑: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