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上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便是学生间的合作探究,它不仅有利于学科知识在个体和团队间的共享,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的合作学习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有效 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90114
合作学习兴起于美国,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新课程标准中也曾经提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我们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生物课堂中有效的合作学习首先要以生物课程目标为指导,通过分小组进行讨论、学习和探究的方式,把学生个体之间的竞争转换为小组之间的竞争,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提高组员之间通力合作的能力。下面谈谈通过哪些方式可以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
一、巧设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巧设问题后教师和学生可以互相提问与解答,这是在答疑解难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合作学习形式。这种合作学习模式多样化,如生问生答、生问师答、师问生答,抢答式知识竞赛等。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每一节开头有“问题探讨”“本节聚焦”引入,文中又有“思考与讨论”为拓展,文后不时有“技能训练”等,这些都是课堂上设置问题的好素材,教师要善于挖掘与利用。问题的设置要紧扣教学重难点,要通过问题的提出、讨论、探究与解决,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教材内容,完成学习任务,提升合作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伴性遗传”时,教师展示人和果蝇的染色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其异同。以此为问题起始情境,一是为了展示学习内容,二是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后提出核心问题,如 “性染色体与常染色体在形态结构上如何区别?”“X、Y染色体上基因的书写有几种方式?”“人类红绿色盲基因是哪种情况?”。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提问与回答,促进学生多向思维的发展。在这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发挥得淋漓尽致:既可以点拨、引导学生一步步接近探究问题的核心,引领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突破难点,又可以使学生在迂回曲折的探究中获得能力的提升。
二、借助辩论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在课堂上,学生就某一个问题或观点进行辩论探究,对于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和竞争意识的培养都是十分有益的。在辩论某观点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意见分歧,这时出现的思维矛盾和认知冲突,既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源泉,又是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极好契机。在这过程中,思想交锋,智慧碰撞,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都将得到相应的提高。
例如,在《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一课中,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辩论小组,在课前分别准备好每一个辩论课题中的正方和反方的观点。在课堂上约用18分钟的时间进行辩论赛,评出最佳辩手。这样的辩论,全班学生都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范围较大。它的特点是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他们在交流辩论中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不断总结,论证原有的科学结论或是得出新的观点,所有的这些资源,全班学生均可以共享。所以,这种辩论式合作学习方式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问题的讨论与解决过程中,组与组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竞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竞争意识也会逐渐增强。
三、开展多学科式的合作学习
多学科式合作学习是指将多学科联合起来开展合作学习。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农业、医药、环境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解决生物学的问题,通常会涉及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内容,生物科学的发展离不开这些学科的共同进步。
例如,谚语、俗语等在教材中经常出现,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讲述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知识,语文知识融入生物学科中无处不在。同样,在“种群和群落”一课中,要求学生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化,这离不开数学知识。学习“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相关内容时,要对其中所进行的能量的变化和物质的变化有深刻的理解,就必须要掌握相关的物理能量知识和化学知识,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多学科式的合作学习也离不开小组合作,将有不同
学科
特长的学生有机地进行组合,能更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将个体融入集体中,以集体利益为出发点,长此以往,学生的合作精神得到培養,能力肯定会提高。
总之,当代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而合作学习无疑是这种能力培养的最佳途径。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彼此协助、相互支持、共同合作,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成效。因此,教师要以新课标为导向,不断探索合作学习的新方式方法,为学生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责任编辑黄春香)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有效 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90114
合作学习兴起于美国,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新课程标准中也曾经提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我们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生物课堂中有效的合作学习首先要以生物课程目标为指导,通过分小组进行讨论、学习和探究的方式,把学生个体之间的竞争转换为小组之间的竞争,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提高组员之间通力合作的能力。下面谈谈通过哪些方式可以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
一、巧设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巧设问题后教师和学生可以互相提问与解答,这是在答疑解难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合作学习形式。这种合作学习模式多样化,如生问生答、生问师答、师问生答,抢答式知识竞赛等。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每一节开头有“问题探讨”“本节聚焦”引入,文中又有“思考与讨论”为拓展,文后不时有“技能训练”等,这些都是课堂上设置问题的好素材,教师要善于挖掘与利用。问题的设置要紧扣教学重难点,要通过问题的提出、讨论、探究与解决,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教材内容,完成学习任务,提升合作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伴性遗传”时,教师展示人和果蝇的染色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其异同。以此为问题起始情境,一是为了展示学习内容,二是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后提出核心问题,如 “性染色体与常染色体在形态结构上如何区别?”“X、Y染色体上基因的书写有几种方式?”“人类红绿色盲基因是哪种情况?”。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提问与回答,促进学生多向思维的发展。在这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发挥得淋漓尽致:既可以点拨、引导学生一步步接近探究问题的核心,引领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突破难点,又可以使学生在迂回曲折的探究中获得能力的提升。
二、借助辩论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在课堂上,学生就某一个问题或观点进行辩论探究,对于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和竞争意识的培养都是十分有益的。在辩论某观点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意见分歧,这时出现的思维矛盾和认知冲突,既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源泉,又是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极好契机。在这过程中,思想交锋,智慧碰撞,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都将得到相应的提高。
例如,在《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一课中,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辩论小组,在课前分别准备好每一个辩论课题中的正方和反方的观点。在课堂上约用18分钟的时间进行辩论赛,评出最佳辩手。这样的辩论,全班学生都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范围较大。它的特点是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他们在交流辩论中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不断总结,论证原有的科学结论或是得出新的观点,所有的这些资源,全班学生均可以共享。所以,这种辩论式合作学习方式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问题的讨论与解决过程中,组与组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竞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竞争意识也会逐渐增强。
三、开展多学科式的合作学习
多学科式合作学习是指将多学科联合起来开展合作学习。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农业、医药、环境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解决生物学的问题,通常会涉及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内容,生物科学的发展离不开这些学科的共同进步。
例如,谚语、俗语等在教材中经常出现,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讲述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知识,语文知识融入生物学科中无处不在。同样,在“种群和群落”一课中,要求学生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化,这离不开数学知识。学习“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相关内容时,要对其中所进行的能量的变化和物质的变化有深刻的理解,就必须要掌握相关的物理能量知识和化学知识,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多学科式的合作学习也离不开小组合作,将有不同
学科
特长的学生有机地进行组合,能更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将个体融入集体中,以集体利益为出发点,长此以往,学生的合作精神得到培養,能力肯定会提高。
总之,当代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而合作学习无疑是这种能力培养的最佳途径。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彼此协助、相互支持、共同合作,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成效。因此,教师要以新课标为导向,不断探索合作学习的新方式方法,为学生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责任编辑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