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习惯一个人宅家过日子吗?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cylove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几天聊到过,我从大学开始写东西,之后长期当自由职业者,习惯了宅在家。
  一个好处是: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社交。
  宅久了的人,大概都会通过生活经验,慢慢明白這个道理:
  一个人如果只是自己生活,需要的东西,其实没那么多,生活可以由此简单清冽,不事铺张。
  许多我们为之费神付出的东西,不是为了我们自己,而是为了社交,确切说,是为了在他人面前(或者,自己想象出来的受众之前),维持自己的社交地位而存在的。
  许多我们要去见的人,一旦与利益脱钩,其实就可以不必见了。实际上,不必专门呼朋引伴,人也可以过得很好。
  就是因为习惯了这种“不呼朋引伴也无所谓”的生活,所以去到哪个城市,我都没觉得不习惯——出去了是一个城市,回来了,还是过自己的日子。
  生活本来就是可以很简单的。
  当然也会孤独,这时就要理智地想想了:孤独是主观上的社交孤立状态。个人知觉到自己与他人隔离,于是产生不被接纳的痛苦体验。
  自我意识强烈却又缺乏安全感的人,往往既有封闭心理,怕被人过于了解,又极渴望被人理解。
  所以,大多数宅人,并不真喜欢孤独,更多是怕交际太多,容易麻烦,所以权衡之下,宁可孤独着吧,图个自由自在。
  这该是大多数宅家的人,心底的秘密吧?
  毕竟大多数宅着的人,都已经习惯了控制:控制自己的生活状态那份自由自在,实在过于快乐。所以宁可孤独一点,也不想丢失这份自由。
  实际上,包括宅人在内,大多数人理想中的社交,该都是这样的:
  有分寸的、可以随时进出、不至于失礼伤害对方的,这么段关系。
  许多宅人是求而不得,才退而求其次,宅在家的。
  所以宅着也有坏处:如上所述,宅久了,因为怕被社交牵累,结果就连正常的社交,都不那么积极了。
  按我的经验,人可以躲开不必要的社交,以求自在,但终究还是需要点反馈的:一个人在家待久了,真会连话都说不利索;跟人聊起来,词不达意,磕磕绊绊,久而久之,就会越发自闭,越来越钝感,越来越不快乐了——或者说,快乐的阈值变得很高,呆呆地自在着,却不知道乐趣到哪里找。
  我在上海时,跟菜市场的大叔、超市的阿姨、茶叶店的老板、馆子的掌柜们都聊成了朋友。结果就是:去菜市场,大叔会给我留好部位的肉;去超市,阿姨会给我推荐股票,还呼吁我“尽快买上海的房子,不然以后就买不起啦”;去买茶叶,会坐着跟老板喝杯茶,聊聊天,看他时不时往后顺顺不太多的几根头发,说说季节气候。
  以及,叫惯了外卖,几年后回去,打电话老板还认得出我的声音。
  未必多熟,但出来进去,能有个话说。
  大概,我就挺喜欢这份市井感:市井之间的社交未必多么高端,但是朴实温厚。
  当然,也好在这是份可以随意进出、彼此不牵绊的情谊。
  交流是必要的,虽然许多宅久的人会怕麻烦。
  好在,这个时代还有互联网。
  我不知道别人是否有这习惯。以前没有互联网的大冬天,眼看要季节性情绪失调的时候,我乐意看一下暖烘烘的文字。老舍先生的文字,汪曾祺先生的文字,赵树理先生的文字,甚至《金瓶梅》里的家宅喧腾。
  我小时候过年,蹲家里,怕出去跟亲戚们喧嚷,却也很喜欢在冬天看一些当地报纸,看上面说蔬菜供应齐全、本地新近新闻。
  人间万象看过来,总会觉得,嗯,世上并不只我一个人,还有许多人呢。
  有了互联网,就乐意看看各种人的自述。人间烟火气,都在这里。
  我有几个极好的朋友,一年大概见一两次而已。但关系,并不因此而劣化。
  大概,彼此抱着这类心思:
  跟朋友一起吃饭玩儿,我们很开心。看见朋友开心,我们也很开心。
  但如果这种社交变得没乐趣了,成为了彼此的负担,那就没必要勉强继续了。
  真正的好朋友,不该是那种明明没意思,但为了彼此的面子还是彼此牵着的。朋友是让彼此舒服的纽带,而不是强扭着勒脖子的绑绳。
  我运气比较好,结交的好几位,都是那种不太需要见面,靠写东西就能彼此交流、挽住情谊的人。
  ——这就像,许多道理其实都明白,但总过不去;但一群人坐在一起,“我们都有这问题”时,反而会让人宽慰一点。
  大概,每个人都怕自己成为孤岛,不希望就自己孤零零地,沉在黑暗中吧?
  我在许多个城市——有些地方偏僻得甚至没有城市——生活过,大体而言,有互联网就行。
  大概是我习惯了文字工作,也觉得只要还能看到文字描述,看到各自传达发出的言语,就不至于太孤单。我并不觉得自己有必要真的去过某些生活。
  看得到文字,就好一些。
  感受得到气息,就好一些。
  许多文字与气息浮沉起来,就会觉得,这世界并不孤单。
  就像,过去的一个多月,宅在家里的人们,各自想法子排遣着寂寞。看着各色自述宅家经历的文字,就多少会觉得:世上还是有这么多乐观的灵魂,在尽力对抗黑暗,在不同的孤岛之间,建立起桥梁。
  没有人会喜欢孤单,害怕的只是孤单被排遣的同时,会带来麻烦。
  如果只是平静地将自己的故事流传,那一切都会变得很简单。
  摘自微信公众号“张佳玮写字的地方”
其他文献
所有对数学感到头痛的人,求学期间肯定都有过痛不欲生的经历:“为什么要逼我学数学?”  如果是语文或英语等科目,即使再怎么棘手,也很少有人会去怀疑学习这些科目的目的,但对于数学来说,很多学生无法理解学习它的意义。  在此,我分享一句爱因斯坦的名言:“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通过这股力量培养出能够独立思考、行动的人,并解决社会面临的各种問题。”  大部分人在步入社会以后,应
我有棵树,每爬上低矮的树干,藏身于它浓密的蓊郁中,就有从周遭环境消失的感觉。   这棵树在我家后院一个死角处,无论从客厅、饭厅、卧室任何一个窗口望出去,都看不到这棵树。它是一棵品种改良过的芭乐树,不高,有白色斑驳的树皮,分叉的主干离地面很近,有瘤有结,非常容易攀爬。它今年开着蓬松的小白花,结着累累的果实。我们都爱吃果皮翠绿有些发白,清脆可口的芭乐,只有母亲一人爱吃熟透浓香的果实,因为她牙齿不好。
我想先说说我做的一个项目,浙江金华武义的南宋的徐谓礼墓。之所以叫徐谓礼墓,因为出土了一个文书,主要是围绕名不见经传的南宋后期一个名叫徐谓礼的人。  徐谓礼是一个当官的人,他把他所有的委任状,还有他作为官员个人档案的文书,全部抄录了一遍。这种在过去是前所未见的,所以非常重要。  因为徐谓礼文书的重要性,前几年非常轰动,不光学界,公众也非常轰动,这几年武义专门为它建了一个博物馆。  徐谓礼文书它是怎么
二十一歲那年,我患上了一种病,叫神经性贪食症。直到现在,知道这个病的人依然很少。换一种通俗的说法,就是暴饮暴食,但也并非人们一般意义上所理解的“胡吃海喝”。   最严重的时候,我特别恐惧吃饭。因为我真的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吃饭了,很怕自己一吃就又吃过头。稍不留神,我就会无休止地往肚子里塞抹茶蛋糕,吐司面包,各种巧克力……   为了消耗那些过量的卡路里,我学会了催吐。刚开始还需要借助大量喝水的方式,
新蒜,大概是最能让人体会“剥”之快感的东西了,从蒜头根部撕开一个口,往下一翻,玉质的蒜瓣就露出来了。   老蒜就不行,蒜皮的黏液就像风干了的胶水,抠起来特别费劲,几颗下来,指尖生疼。所以我妈以前就教我,剥老蒜时,要提前在水里泡一会儿,想来就是因为蒜皮上的黏液经过水的渗透,就像瓷器表面泡了水的商标,一抹就掉了。   不过每次我都觉得,泡蒜会打乱做饭的节奏,因为每次需要用蒜时都是炒菜正在进行时,菜
1582年,意大利人马泰奥·里奇(Matteo Ricci)辗转来到了澳门。作为耶稣会的传教士,他希望将自己的“上帝”带入庞大无匹的明帝国。  30年前,他的前辈沙勿略也曾怀着同样的夢想,但严格的海禁政策让沙勿略只能望洋兴叹。1552年底,沙勿略病逝,临终之言是:“岩石啊岩石,你何时才能裂开?”一、天竺国僧  古老帝国的岩石并非坚不可摧。1583年,通过变相贿赂,马泰奥·里奇等人在广东肇庆申请到了
男人最大的困惑是三十多岁还没找到自己的出路。現在社会反差特别大,怎么坚守自己的人生目标就特别难,随波逐流总是成本低,但那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不如设定一个特别大的目标,然后熬,一直熬下去。  熬是个什么概念?  二十多岁刚毕业,你处在社会的边缘,什么事都是哥哥、姐姐、三四十岁的人在做,你得求这些人;等到三十多岁,你终于进入剧场的最后一排,有了一张门票可以看别人演;等到四五十岁,你就是中排靠前一点的观
一  公元842年,唐宪宗的儿子,光王李怡,正在为自己快要及笄的大女儿的婚事发愁。  正在唉声叹气之时,他想起了自己的好友——刚刚升任翰林学士的白敏中。  白敏中应召而来,站在风中搔了半天头皮,白敏中突然想到年仅24岁的新科状元郑颢。  郑颢的祖父郑是天下人皆知的名士,郑颢的父亲郑祗德性情温和,清心寡欲,不参与党争,母亲李氏也是世家之女。更妙的是,此人不但家学渊源,而且长得那是玉树临风、风流倜傥。
下午五点,学校实验楼其他部门的人都下班了,包括教师阅览室的工作人员。我从学生阅览室移身到教师阅览室,里面就我一个人,天地似乎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每天的这个时刻,我都沉浸到个人的阅读中。今天,我阅读的是《收获》2019年第2期,在“非虚构”栏目,我读到的是袁凌表现孤儿学校学生生活的《寂静的孩子》。读着读着,我读到了这么一小段话:   “那个吉林敦化郊外叫着雁鸣湖的小镇,还有那里的生身记忆,对
禄永峰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陇东报社。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安徽文学》《飞天》等报刊。  春天山花开得最早的,要数山桃花和杏花了。山桃花开起来毫不遮掩,摆出一副绝不输给杏花的样子。山桃花一旦蔫下来,山桃的果实就悄悄露出了花蕊,真是碰不得吃不得。刚刚一靠近,它便毛手毛脚地痒痒我;想尝一小口,还没等我嚼几口,嘴里便又苦又涩。这一点,山桃比起杏子来可谓逊色多了。  杏子一露出花蕊,一天长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