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蛋糕不如做蛋糕

来源 :意林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shuang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学家约翰·李斯特做过这样一个著名的实验:甲和乙各自被给予100元现金,甲拥有决定权,他可以把乙的钱全都拿走,如果甲愿意,也可以从自己的钱中分任何数目给乙。那么,甲会无私地把自己的钱给乙吗?
  实验结果令人大跌眼镜,只有10%的局中人愿意给乙一些钱,超过60%的局中人从乙处拿钱,超过40%的人拿走了乙所有的钱。
  这项实验颠覆了人们对“利他主义是人本性”的认知,说明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人是倾向于给自己多分一些钱的。这一发现对现代管理制度的影响意义深远,证明纯粹依靠“自律”是不可能管理好团队的,最终还是要靠制度和流程监督。
  现实比实验调研更为直接有力。当年乔布斯拿到一个价值5000美元的项目,做一款超强性能的游戏机,但是他自己做不出来,所以请好朋友史蒂夫·沃兹尼亚克帮忙,并告诉他这个项目只值700美元。
  辛辛苦苦做出软件的沃兹最终只分到350美元,其余的钱都进入了乔布斯的口袋。尽管他们一起创建了辉煌的苹果,但是老实本分的沃兹最终与乔布斯分道扬镳。
  2011年“海底捞勾兑门”事件发生后,张勇也承认:“菜品不称重、偷吃等问题的根源是流程落实不到位。我还要難过地告诉大家我从未真正杜绝这些现象。”
  俗话说“饿死的厨子三百斤”,厨子是不会饿死的。当人拥有绝对分配权的时候,这种现象很容易发生。正所谓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到底财富怎么分配才算公平?曾经有这样一个分钱游戏,两个人分100美元,甲提出解决方案,如果乙同意,就按照这个方案分钱,如果乙不同意,则两个人一分钱也拿不到。



  有意思的是,当这笔钱数额很少的时候,乙并不在乎自己被多分一点还是被少分一点,只要甲不太过分,基本上都能接受。但是当这笔钱的金额逐步提高后,乙就开始挑剔了,加到100万美元后,乙甚至宁可自己一分钱不要。
  也不能让甲比自己多拿到一分钱。这就是“不患寡,患不均”。
  当这笔钱多到可以影响生活质量的时候,人们往往会争得头破血流,无论如何也要均分。在如何避免独吞、建立好制度这方面,盗墓贼最有发言权。
  最早的盗墓贼都是两个人搭档,一个人在上面接宝,一个人在下面挖宝。
  上面的人一看抛上来的都是金银珠宝,禁不住诱惑,就会把绳子扔掉,拿了东西就跑,不管同伙死活,即使是亲兄弟也难以经受考验。
  后来,盗墓搭档就改为父子。儿子在上面拽绳子,父亲在下面挖宝,但是儿子也会有禁不住考验的时候。
  最后,只好改为父亲在上面拽绳子,儿子在下面挖。正因为虎毒不食子,所以上下之间达到了制衡效果,再也没有出现过上面的人跑路的现象。
  好的制度把鬼变成人,不好的制度把人变成鬼。人都会有自私的一面,但是制度的力量可以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完美的分配制度是不存在的,成天想着分蛋糕还不如一起把蛋糕做大。
其他文献
老爸因严重的肺气肿需要住院,由于还有并发症,想住进家门口那家著名的三甲医院呼吸内科。但住院部的护士告诉我,呼吸内科的床位最紧张,留下电话慢慢等吧。旁边一名男子说,他爸等了半个月才住进来。  看着老爸痛苦的样子,我往住院部跑了多次,了解到负责病床事宜的是一名浅发女士,穿着白大褂,干练而严肃。我走到办公室门口,有意问一位男医生:“我想找负责床位的那位医生,就是口红非常惊艳的那位。”男医生嘀咕:“口红非
[摘 要]以伙伴制、目标制、竞争制、导师制为主要内容的“四制”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了伙伴育人、目标育人、全员育人、自我教育与激励的多项育人作用;“四制”的实施,改变了学生的生存状态、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使学生由“散生”变为“共生”,由“互抑”转为“互促”,由“个体行为”转变为“共同行为”;“伙伴学习”作为合作学习的一种形式,能灵活地通过伙伴互疑、互教、互练、互评等互助活动,实现课堂的高效学习。  [
还在读小学的时候,老师就一遍一遍地告诫我们要珍惜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只是,一些人很懂得珍惜自己的时间,却未必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  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情形:有些做领导的在台上讲得唾沫横飞,先是国际、国内形势,然后是本单位的鸡毛蒜皮,领导人的并不高明的感受,讲话的觉得自己的报告有广度、深度,用心听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