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基础课程,历史学科在我国初中阶段教育体系中起着传递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等作用和影响。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科学有效的历史教学作为基础和支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综合分析了提高初中历史教学实效性的科学方法和具体策略,即打破传统理念、引入现代媒体、设置课堂提问、组织小组讨论四个方面。
关键词: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效果
增强教学实效性是广大教师孜孜不倦的价值追求,但受应试教育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多采用灌输的方法与策略,忽视学生自主学习,最终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思维的僵化和历史教学的低质低效。对于这一点,每个初中历史教师应该树立科学的历史观,探索和应用创新的历史教学策略与方法,构建高效的历史教学模式,最终实现历史教学的理想境界。
一、打破传统理念
在传统观念下,教师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学生主体地位的显性、能动性难以发挥,影响了教学效率。为此,初中历史教师应在打破“教师本位”、“师道尊严”、“应试教育”等传统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坚持和落实素质教育的全新理念,肯定、突出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尝试用真诚的态度和亲切的话语进行学生学习,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学习空间和探究机会,从而使学生能够主动发表观点和见解、提出问题与质疑,实现全面而深入的课堂参与。
例如,在教授《三国鼎立》时,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此,笔者积极转变观念,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目标,如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会主动与学生沟通,通过对话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此外,笔者在课堂上搭建了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段时间里,学生既可以消化已学的知识,又可以提前预习到新的内容。
二、引入现代媒体
兴趣是行为产生的根源,也是动机,只有充分激发兴趣,才能保证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为此,初中历史教师应彻底改革观念,创新教学手段,将现代媒体教学引入历史教学,对历史知识进行数字化、动态化加工处理,再以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呈现,营造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从视觉和听觉等多个层面刺激学生感官体验,优化学生感性认识。
还是以《三国鼎立》这一课教学为例,学生对“三国故事”并不陌生,还有部分同学对三国故事很感兴趣,据此,笔者将现代媒体教学引入正式开课。上课时,笔者首先为学生播放了一段视频,视频内容主要是截取《三国》电影的某个片段,在展示过程中,同学们注意力高度集中,此时,笔者利用这次机会来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程的教材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去了解更多的三国文化。
三、设置课堂提问
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基础环节,可以避免封闭的知识灌输,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为此,初中历史教师应重视并认识到课堂提问的重要性,提炼其知识重点、难点和要点,设计有启发性、开放性的历史问题,选择合适的教学时机,设置悬念,创设吸引人的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思考动机,使学生主动发散思维,对问题进行分析,对知识进行探究境。
例如,在讲授《明朝的对外关系》时,这门课程涉及到的知识较多,需要学生在较长的时间内背诵,但是这种学习方式比较枯燥,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所以笔者采用了提问教学法。课上,笔者首先分析了本课程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到学习的内容。随后,笔者再提炼教材中的信息设置提问,提出问题后笔者又给学生一个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探索,锻炼学生思考能力。
四、组织合作讨论
合作可以扭转和优化学生的学习状态,真正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从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转变,积极推进小组合作模式的开发和实施。首先,教师要把全班学生按照科学的标准和原则,分成4-6个学习小组,明确成员的职责分工,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和展示自己;其次,以任务为驱动力,激发学生的合作动机,进而让学生在组内主动沟通,讨论交流,实现思维碰撞,在合作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讲授《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时,笔者运用了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首先笔者利用课前准备时间,将学生分成五组,每组5人,然后再根据教材内容安排探究任务,通过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笔者将在每一组活动中参与观察学生讨论,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从而保证整个历史教学的效果。
整体而言,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教学工作最基本的任务和目标,同时也是推进新课改、发展素质教育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所以,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们必须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端正教学态度和教学理念,抓住課程改革发展变化的根本趋势,结合教学本质要求,推进创新策略的实践应用,完善历史教学体系,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叶敬玉.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探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8(32):64-66.
[2]夏宏业.谈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8(02):110-111.
关键词: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效果
增强教学实效性是广大教师孜孜不倦的价值追求,但受应试教育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多采用灌输的方法与策略,忽视学生自主学习,最终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思维的僵化和历史教学的低质低效。对于这一点,每个初中历史教师应该树立科学的历史观,探索和应用创新的历史教学策略与方法,构建高效的历史教学模式,最终实现历史教学的理想境界。
一、打破传统理念
在传统观念下,教师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学生主体地位的显性、能动性难以发挥,影响了教学效率。为此,初中历史教师应在打破“教师本位”、“师道尊严”、“应试教育”等传统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坚持和落实素质教育的全新理念,肯定、突出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尝试用真诚的态度和亲切的话语进行学生学习,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学习空间和探究机会,从而使学生能够主动发表观点和见解、提出问题与质疑,实现全面而深入的课堂参与。
例如,在教授《三国鼎立》时,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此,笔者积极转变观念,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目标,如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会主动与学生沟通,通过对话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此外,笔者在课堂上搭建了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段时间里,学生既可以消化已学的知识,又可以提前预习到新的内容。
二、引入现代媒体
兴趣是行为产生的根源,也是动机,只有充分激发兴趣,才能保证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为此,初中历史教师应彻底改革观念,创新教学手段,将现代媒体教学引入历史教学,对历史知识进行数字化、动态化加工处理,再以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呈现,营造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从视觉和听觉等多个层面刺激学生感官体验,优化学生感性认识。
还是以《三国鼎立》这一课教学为例,学生对“三国故事”并不陌生,还有部分同学对三国故事很感兴趣,据此,笔者将现代媒体教学引入正式开课。上课时,笔者首先为学生播放了一段视频,视频内容主要是截取《三国》电影的某个片段,在展示过程中,同学们注意力高度集中,此时,笔者利用这次机会来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程的教材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去了解更多的三国文化。
三、设置课堂提问
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基础环节,可以避免封闭的知识灌输,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为此,初中历史教师应重视并认识到课堂提问的重要性,提炼其知识重点、难点和要点,设计有启发性、开放性的历史问题,选择合适的教学时机,设置悬念,创设吸引人的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思考动机,使学生主动发散思维,对问题进行分析,对知识进行探究境。
例如,在讲授《明朝的对外关系》时,这门课程涉及到的知识较多,需要学生在较长的时间内背诵,但是这种学习方式比较枯燥,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所以笔者采用了提问教学法。课上,笔者首先分析了本课程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到学习的内容。随后,笔者再提炼教材中的信息设置提问,提出问题后笔者又给学生一个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探索,锻炼学生思考能力。
四、组织合作讨论
合作可以扭转和优化学生的学习状态,真正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从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转变,积极推进小组合作模式的开发和实施。首先,教师要把全班学生按照科学的标准和原则,分成4-6个学习小组,明确成员的职责分工,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和展示自己;其次,以任务为驱动力,激发学生的合作动机,进而让学生在组内主动沟通,讨论交流,实现思维碰撞,在合作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讲授《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时,笔者运用了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首先笔者利用课前准备时间,将学生分成五组,每组5人,然后再根据教材内容安排探究任务,通过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笔者将在每一组活动中参与观察学生讨论,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从而保证整个历史教学的效果。
整体而言,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教学工作最基本的任务和目标,同时也是推进新课改、发展素质教育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所以,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们必须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端正教学态度和教学理念,抓住課程改革发展变化的根本趋势,结合教学本质要求,推进创新策略的实践应用,完善历史教学体系,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叶敬玉.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探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8(32):64-66.
[2]夏宏业.谈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8(02):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