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汽车南下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jie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车市红利正刺激合资车企加速推进中国战略布局。
  为实现更多的市场占有,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下称“大众中国”)自2009年初宣布“2018战略”以来,高调开始了一系列扩张。然而时至今日,执行“大众南下”路线的两家合资企业,正遭遇“冰火两重天”的不同际遇。
  2010年上半年,长春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下称“一汽-大众”)在广东佛山的新工厂成功落地。根据大众中国内部人士的乐观估计,从2013年开始,华南市场日系轿车品牌长期“一统天下”的局面有望被一汽-大众产品率先打破;而几乎同期挺进华南市场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大众”)却遭遇完败——在与广东地方政府启动多轮接触谈判无果之后,上海大众无奈黯然而归。
  大众中国副总裁杨美虹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作为“2018战略”的执行方,上海大众在南下中暂时遭遇挫折,但“不会在整体战略上改变大众集团在华布局的更多后续跟进动作。”
  
  布局南方
  根据大众中国的一份内部材料,大众中国的“2018战略”,筹划在2018年之前将大众汽车在华市场销售网络扩充至2000家、引进新车不少于40款,达到200万辆的年销量。而在2009年11月,大众中国、一汽-大众、上海大众曾共同发布“南方战略”——未来3到5年内,大众中国将把旗下三个品牌在南方六省的市场份额提高一倍左右。
  杨美虹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大众中国虽然已在中国取得骄人成绩,“但在南方市场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我们希望通过‘两个战略’的实施,将大众汽车在中国南方的市场占有率提升到全国平均水平。”
  根据大众中国的预设,一旦大众汽车在华成功实施“2018战略”和“南方战略”,未来大众汽车、奥迪、斯柯达等三大品牌在中国南方市场的年销量可从现在的15万辆提升至50多万辆。南方市场现在12%左右的市场占有率也有望提升到全国平均水平,即18%~20%左右。杨美虹说。
  在大众中国的规划中,未来大众汽车、奥迪、斯柯达等三大品牌产品是大众中国在南方市场同日系轿车品牌展开攻防的主力军。
  接近大众中国决策层的人士透露,一汽-大众佛山新工厂在建生产线如果于2013年顺利实现投产,奥迪并非其首选生产产品。“从日系车在华南的细分市场来看,广汽合资企业旗下热销的车型基本都为中低端合资品牌。因此,一汽-大众不可能生产奥迪来和雅阁(或凯美瑞)打对台,因为作为豪华车,奥迪和雅阁市场定位不同,不存在错位竞争。另外,佛山能否为奥迪整车生产配套,也值得存疑。而作为豪华车,奥迪有足够的利润空间,对长途物流成本不会很敏感。”
  一直被媒体诸多猜测的西亚特,由于大众集团高层的否认,其国产化引进的可能性也已极小。
  而从定位来看,一汽-大众旗下新宝来、速腾、迈腾等数款可与日系同级别畅销车型展开针对性市场竞争的产品,有望率先在佛山工厂生产。
  据上述人士掌握的情况:一汽-大众在佛山投建的新工厂,当前只是初步动作,未来还会进一步扩建。“从统计数据看,现在华南市场上,日系车市场占有率超50%,南北大众的平均市场占有率才有12%。这就意味着,在长江以北市场经过相对充分开发以后,大众要实现200万辆的年度销量,未来华南将承担主要任务。由此判断,未来大众起码会将75万~100万辆的年度销售目标寄托在长江以南。因此,佛山工厂的产能远远不够,未来一定会扩建。”
  
  南下的逻辑
  选择南下广东,除了大众中国的“战略意志”外,一汽-大众、上海大众各有利益诉求。
  “大众南下,目的就是要抢日系车的市场份额。”多名资深业内人士的观点几近一致,“珠三角地区经济水平决定了区域消费能力。这是一个需求多样、空间巨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南北大众此时进入,可以最直接地快速实现销售及利润回报。”
  而物流成本与风险控制,是一汽-大众南下的另一理由。
  根据“市场就近原则”,一汽-大众在(佛山)南海区建厂,不但可以有效规避长途物流成本摊薄销售利润,更可有效规避天灾的不可控性。”汽车行业资深评论人钟师认为,越来越多的极端天气极易造成一汽-大众从长春到珠三角的长途公路物流系统,瞬间中断。“比如2008年春节雪灾,这种极端天灾一旦发生,一汽-大众在华南的整个销售网络和服务,短期内就有可能陷入崩溃。”
  “上海大众虽然不像一汽-大众那样有高额物流成本之虞,但进军华南,无疑对于其自身整车销量有着翻番的意义。”钟师认为,上海大众挺进华南,不但可以积累集团发展的资本实力,对于集团未来进一步谋划国内、国际市场的战略地位同样具有战略意义。“再者,日系车在广东耕耘多年。广州地区,也包括佛山地区已经基本具备完整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这种产业集群现在正凸显行业吸引力,于此地投产可以就近完成产业链配套,成本可控,这也是一汽-大众青睐于此的重要原因之一。”
  与一汽-大众布局南方市场的速度相比,上海大众的进入并不顺畅。
  “在宣布江苏仪征新生产基地签约前,上海大众刚从广东铩羽而归。”采访中,《财经国家周刊》了解到,同样坚持“南下”的上海大众,虽然数度深入广东市场考察,但与一汽-大众的际遇,截然不同。
  据消息人士透露,由于央企和地方国企的区别,一汽-大众“南下”时获得了一汽集团乃至相关部委的支持,广东省各部门积极配合;而作为上海国资旗下企业,上海大众却因广东省在税收及相关更多优惠政策上与一汽-大众的差异化对待,悻然而归。
  “上海地区尚有空间支撑上海大众的产能扩张,上海当地政府也一定希望上海大众首先在原地扩产,并尽可能保留税收、就业等发展利好。”上述人士说,“另外,上海距离东北、珠三角乃至西部地区都在2小时左右航程内,具有国内最理想的区位、市场、工业基础、物流成本和收入优势,使得上海大众在本地扩张,眼下看最为相对经济和务实。”
  “当前上海大众对‘北上’和‘西进’,显然更为在意。”业内专家贾新光认为,一汽-大众的数款畅销车型在华北、东北和西部市场的拓展空间几近天花板,进军华南可再次带来销售业绩的跃升;而上海大众的数款车型在长江以北的区域尚有巨大拓展空间。
  “因此,南北大众在推进大众中国的‘南下’战略时,两者心情急迫程度不同。不过,广东谈判的条件成熟,上海大众一定会重返华南,这是上海大众乃至上汽的战略方针,不会动摇。”贾新光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
  上海大众也从未放弃南下决心,上海大众相关管理层多次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明确表示:“时机条件一旦成熟,(上海大众)必将折返珠三角。”
  
  对决日系品牌
  对于一汽-大众“南下”的市场前景,大众中国上下普遍乐观。
  接受《财经国家周刊》采访的一汽-大众总经办高管任立志预期,“佛山工厂未来30万辆的年产能,也许只是‘杯水车薪’。”
  大众中国高管也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2010年大众将在中国发布7款国产新车型和改款车型。到2012年大众在华发布的新车型将超过20个;2013年~2014年大众在华将生产电动车。”
  不过,也有业内专家认为,“大众南下,前景只可谨慎乐观”。除了要加强品牌美誉度外,日系车是大众南下必须面对的主要竞争。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小虞告诉《财经国家周刊》,“日系车这些年在华南市场成长得非常快,市场占有率很高,这是广汽集团把丰田TPS模式(即丰田式生产管理体系)学习和运用到位的结果。”
  “由于华南日系车至今拥有国内最高的单车盈利能力。未来大众品牌一旦在华南市场与日系品牌展开对决;或者行业因为扩张而致产能大量过剩,企业间不得不大打‘价格战’,大众的利润预期将会被极度压缩。”贾新光说,“日企擅长成本精细控制。大众进入华南市场,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大众不但要学会成本控制,更需要深入研究市场差异化及区域消费习惯的差异化,才可能站稳脚跟。”
其他文献
佣金战是国内券商的“杀手”。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在A股市场交易总额同比增长2.1%的情况下,106家证券公司净利润较2009年年末下降33.08%,有98家的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下滑。  自2008年证监会放开营业部审批以后,券商经纪业务佣金战此起彼伏,行业生态恶化,盈利水平大幅下降,终于导致2010年的行业危局。  监管层不得不伸出援手。10月8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关于进一
期刊
经济困难时期,通过货币贬值转嫁国内经济困难的这一幕,在历史上总是一再上演。  在一次大战后,欧美主要国家的货币均恢复了金本位,但当时英镑兑黄金的汇价定得较高,而法郎兑黄金汇价严重低估,致使英国经济的竞争力受损,贸易赤字严重,大量黄金流向法国。  在1929年经济危机发生后,英国、美国在1929~1930年经济出现了巨大苦难,但汇价低估的法国经济在1929~1930年则相对稳定,巴黎游人如梭,商店生
期刊
“十二五”规划重点可能与以往重点不同。过去的五年计划更注重增长,而“十二五”规划的重点之一是,更加注重收入分配问题。  一方面,中国“刘易斯拐点”出现将成为缩小收入差距的市场力量;另一方面,从政府的角度,通过适当减少个人所得税、提高国企分红、改变长期的负利率情况这三项措施,将极大地提高未来个人收入水平。  根据初步估算,如果中国未来5年内,税收减少1000亿元,国企分红增加2万亿元,“负利率”损失
期刊
华尔街的投行与发达国家政府的资产负债表已经紧密联系在一起,一旦有风吹草动,双方都难以独善其身    欧洲债务危机不断发酵,美国债务问题又因延续减税措施和延长失业救济金时限而再度引人瞩目,阴影笼罩在华尔街上空。  发达国家政府与华尔街投行之间千丝万缕的金融联系,让欧美金融系统持续处于不确定的氛围中,金融体系再度恶化的可能性增高,一旦市场再发生较大事件,世界金融和经济二次探底可能成为事实。  以历练多
期刊
一个新的世界级证券交易所巨头近日浮出水面。10月27日,新加坡交易所(以下简称“新交所”)向《财经国家周刊》表示,新交所已于近日和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澳交所”)宣布达成合并执行协议,合并后新交所将成为亚太区第二大证券交易所,同时也成为全球第五大上市交易所集团。  2010年以来,新加坡政府一直为把新加坡打造成世界级的金融重镇不遗余力。但作为金融版图中重要节点的新交所,地位却颇有些
期刊
过去10年,被称为公募基金发展的“黄金十年”。然而,随着自身规模的壮大及基础市场的日益成熟、私募基金的崛起及股指期货的推出,公募基金整体发展模式单一的弊端日益凸显。国内基金业现有的管理体制已明显跟不上发展的要求。因此,有关公募基金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有业内人士甚至提出:公募基金需要“二次革命”。  目前,对公募基金投资能力究竟如何,市场尚存疑虑。自“基金黑幕”以后,中国的公募基金走上规范发展的道路
期刊
IMF份额改革尘埃落定。  10月23日,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韩国闭幕。会议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份额改革达成一项历史性协议:欧洲同意放弃两个席位,并将6%投票权转让给新兴经济体。预计份额改革完成后,中国的份额将由目前的第六位上升为第三位。  IMF总裁卡恩认为,增加新兴经济体的份额,“是国际货币基金管理史上最重大的改革”。  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份额的提高,有利于
期刊
未来五年,中国金融的发展面临一个更加复杂的经济环境。  国家发改委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毫不讳言对未来几年中国经济的巨大担忧。他告诉记者,“十二五”期间一定要未雨绸缪,防范国内金融风险。  一些态度较为乐观的人士,则对中国经济长期看好。某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创始人表示,中国经济在未来十年的发展速度会有所放缓,但增长态势不会改变,这种状况至少会持续至2030年。  如何从复杂的经济环境变化和全球经济
期刊
10月20日,交通运输部一楼贵宾室。刚参加完十七届五中全会的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谈及此次重要会议,兴奋点之一,是“公报中提到要‘加快综合运输体系建设’。”  2个小时的专访里,李盛霖对《财经国家周刊》谈得最多也最富激情的,即是建设中国未来的综合运输体系。  所谓建设综合运输体系,是指统筹规划公路、水路、航空、铁路等运输方式,并加以综合利用,以提高交通运输的总体效率。  事实上,这并非一个全新概念
期刊
当美国等西方国家遭遇次贷危机时,国内也经历了股指大幅下挫的熊市,但对证券公司而言,却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2008年证券公司业绩虽与大牛市的2007年相比大幅下降,但总体仍维持一定的利润(西方投行动辄数十亿、上百亿美元的亏损)。忧的是,证券公司业绩随市场的大幅波动而波动,即人们常说的“靠天吃饭”现象依然没有改变。甚至出现了东方证券与太平洋证券由于自营业务导致的巨额亏损,以及当年海通证券及东北证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