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愿化作草叶伴蝴蝶飞舞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iker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生命绽放繁盛鲜艳到了极至,紧随其后的便是衰败,而人的际遇也大抵不外乎于此。
  常言道:“艺术天才总是短命”,观望历史上那种近乎纯粹的、不拘于当代世俗思维的创作者,每每以其大胆奇诡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仿佛他们早已洞视这个平凡且毫无意义的人生,遂将毕生精华尽皆浓缩在短暂而有限的年岁里发挥得淋漓尽致。
  话说日本明治末期被誉为天才的装帧美术家桥口五叶,最教人惋惜他正值四十壮年之龄便以罹患急性脑膜炎而辞世。
  尽管历史已然一去不复返,但历史却在某些作品当中留下了美丽的忧伤。就像桥口五叶笔下绘制文学家夏目漱石描写一段同父异母兄妹逆伦畸恋的小说《虞美人草》封面,故事里那位气质如兰的女主角最终因无法得到哥哥的爱而服毒自尽了,这予人感觉竟是那么悲哀凄美,宛如画面中那一株株开出美丽花朵的草,带有艳丽巨毒的虞美人草(罂粟花),却是往往不被道德伦常所允许。
  虞美人草,虽名为草,可终究还是花。
  适逢今年(2011)恰好是桥口五叶(1881~1921)逝世九十周年,因而从六月中旬至十一月这段期间,日本千叶市、北九州岛、鹿儿岛等各地方美术馆将陆续举办“桥口五叶纪念特展”,完整而别开生面地呈现其生前创作包括油画、水彩、素描、版画、绘叶书、装帧本等三百余件各式作品。
  回想过去,他和当时赫赫有名的画坛前辈黒田清辉(1866~1924)、藤岛武二(1867~1943)皆出身自九州岛鹿儿岛县,桥口五叶可说是早年明治末期、大正年间相当活跃的一位装帧艺术暨版画创作者。本名唤作“清”(きよし)的他,据说由于当年在鹿儿岛老家院子里有一株树龄三百年的五叶松姿态风雅颇令人神往,故又自命“五叶”为雅号。
  桥口五叶自幼即随“狩野派”浮世绘画师桥本雅邦(1835~1908)入门习画,十九岁时(明治三十二年)只身前往东京参与黒田清辉创设的新兴美术团体“白马会”转习西画,并在黒田氏指导下于翌年(明治三十三年)顺利进入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就读。在学期间,其兄长桥口贡曾经是小说家夏目漱石早年任教熊本第五高等学校时期的学生,透过这层师生关系,夏目漱石便推荐桥口五叶开始在世人高浜虚子创办的俳句杂志《杜鹃杂志》(《ホトトギス》)发表插画创作。
  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桥口五叶刚从东京美术学校毕业,便负责替夏目漱石甫初完稿的首部长篇小说《我是猫》(《吾輩は猫である》)绘制封面设计与内页插图,并在书中扉页描绘藏书票图案。该篇小说主要采用幽默滑稽的讽刺手法,由猫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主人公中学教员珍野苦沙弥的日常起居,其间穿插了邻居资本家金田企图嫁女不成、阴谋报复苦沙弥的矛盾冲突,并且讥讽了彼时明治时代知识分子普遍不满现实、自命清高却无力反抗的精神生活。
  有趣的是,尽管早年夏目漱石据说原本不怎么喜欢猫,而他起初豢养《我是猫》里的这只猫主角平日相当活泼好动,经常趁主人睡觉毫无防备之际抓挠主人的脚丫子,害得夏目漱石不得文豪的体面,时常随手抓起一把尺子在家中追赶它。后来(约四年后)猫因故死亡,兴许那时他才意识到他与猫之间早已培养出无可替代的深厚感情,所以特地为猫做了坟墓,甚至还发出“爱猫死亡通知”明信片。当时他为了顾虑收到明信片的人会蜂拥而来吊丧,因而另加上附记曰:主人正在执笔撰写小说《三四郎》,故不刻举办殡仪。
  随之,《我是猫》这部作品不仅确定了夏目漱石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且自此声名大噪,同时也更开启了桥口五叶日后积极投身于书籍装帧设计的创作生涯。
  此后包括夏目漱石的《草枕》、《虞美人草》、《三四郎》、《门》、《彼岸过迄》等著作,其装帧设计皆出自桥口五叶之手,而他和夏目漱石两人之间的往来关系无疑亦情谊深厚。
  除此之外,桥口五叶相继也替当时知名的二叶亭四迷、森田草平、铃木三重吉、森鸥外、永井荷风、谷崎润一郎、泉镜花等文学作家设计书籍封面,其中他特别融入了脱胎自日本浮世绘的传统技法,并着重描绘线条造型、平涂色彩的神态和气质,这些装帧作品大多充满着鲜明的、浓郁的十九世纪末欧陆“新艺术”(Art Nouveau)装饰画风。
  而在桥口五叶三十岁那年(1911),随着日俄战争(1904)胜利之后日本国内经济景气回升,发达的工商业相继带动了广告宣传美术设计的需求与竞争,此时正当意气风发的桥口五叶随即以美人画主题海报获选“三越吴服店”悬赏广告图案首奖,藉由优秀的图案设计成功地替商家做形象代言;同时自该年度起,“籾山书店”亦开始着手企划一系列文艺丛书,接连出版谷崎润一郎《刺青》、泉镜花《三味线堀》等名家作品共二十四册,其封面装帧全都交由桥口五叶专责设计。于此,他采用了各式各样型态殊异的线描蝴蝶版画为主题,搭配角背函套精心特制的日式手工和纸,乍看之下恍如蝶舞纷飞、姿态万千,遂使后人赞誉美其名曰“蝴蝶本”。
  昭和五十年(1975),日本“春阳堂”书店陆续将桥口五叶当年替夏目漱石设计封面的文学著作全八册依照原貌予以重新复刻出版,可说是对这位曾经在一百多年前日本美术界绽放异彩的天才装帧家致上最高敬意。
其他文献
中国的古籍影印源流可以追溯至古代的翻刻,但翻刻始终与原刻有较大差距。随着现代印刷技术和照相技术的发展,影印技术比之翻刻能更进一步逼真还原原件。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中国出版界就已经开始采用照相影印方法整理出版了不少古籍。其中商务印书馆无论是成就还是影响都是最大的。至今令大家熟知的众多解放前的影印出版物均源自商务印书馆。其中较有影响的有《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四库珍本丛书》等。解放
期刊
在中国,如果你是一名标准的科幻迷,一定知道《科幻世界》。从1979年创办以来,《科幻世界》致力于耕耘中国科幻领域三十几年,鼎盛时期杂志发行量达40万册。目前旗下拥有《科幻世界》、《科幻世界·译文版》、《小牛顿》、《奇幻世界》四种畅销期刊及上百种幻想类图书。  除了在杂志上介绍世界科幻发展的现况、刊登国外名家的最新作品,《科幻世界》同时经营本土作家。科幻迷能叫得出名字的国内本土科幻原创作者,刘慈欣、
期刊
谭光磊是把英文好故事带到华语地区的人。  和他聊工作或是读他写的书讯,很快会陷入一种既亢奋又苦恼的状态。亢奋是因为欧美出版圈的那些事,在他热情洋溢的讲述下有一种现场感,仿佛正在上演“出版界《新闻编辑室》”,随着事情的发展让人热血沸腾。一群掌握欧美出版潮流、炮制世界级超级畅销书的编辑、文学经纪人,在短时间内如何抢下一本书,而每一位出场的人物又都带着密度极高的信息。这位曾以几百万美金签下某一本出版圈内
期刊
提起台湾文学,人们会不自觉地想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台湾兴盛的艺文风潮,以及当年专门出版文学作品而红极一时的文星书店,更不会忽略其后七十年代时被称作台湾出版社“五小”的九歌、尔雅、洪范、大地、纯文学。其中洪范由杨牧、叶步荣、痖弦、沈燕士共同筹资创办,全名“洪范书店有限公司”。出版社取名“书店”并不多见,“那时还想,用这个名字将来还可以开书店”,洪范日常经营主事人叶步荣曾如是说,但未料洪范持续出版三十多
期刊
《纽约时报》近日有则新闻报道称:  亚马逊今年秋天即将出版 122 本书籍,包括实体与电子书。此举无疑将使得亚马逊与既有的供货商,在合作基础上增添了竞争关系……  ……向来以直言著称的Melville House出版社Dennis Loy Johnson说:“出版商都吓坏了,不知该怎么办”。电子书商Richard Curtis说:“每个人都怕亚马逊,从书店、出版社到经销商都怕哪天一觉醒来,亚马逊已
期刊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    有关这首诗和它背后的故事,早已为世人所知,而“人面桃花”这个美丽的意象从此就在一代又一代的诗人心中定格了。当回首往昔的追梦生涯,记忆渐又清晰起来,格非就是沿着这条民族记忆的路线,重写时代的心灵史,追忆梦中的桃花源。  关于格非的评论太多了,作为1980年代崛起的实验小说家,从成名作短篇小说《迷舟》到
期刊
南京大学出版社,创立于1980年5月,秉承其母体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之精神、励学敦行之作风,着力打造一流的综合性大学出版社。  现任总编辑金鑫荣,1988年从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即入南京大学出版社从事人文学术类编辑出版工作。一晃,已将人生的过半精力投注在出版领域,而自己也近知天命之年。回望当时,时惠荣社长在仅有30万开办费,“二三十杆枪”的条件下,以新生之力,在全国出版大军中,揽得风光成清景。  在
期刊
“我的文字,我的歌,就是我的盲人影院,是我的手和脚,她们甚至比我的身体和房屋更具体,更实在。感谢她们承载着我在人群中漫游,给我带来面包、牛奶、爱情和酒。我把我黑暗的日子拧啊拧,拧出窗台上的一张专辑和一本书,为那些虚度的光阴命名,还有一些流逝的、不可命名的日子和人,为她们曾默默地微笑过存在过作见证。”周云蓬,新世纪的候鸟歌手,冬天去南方演,夏天在北方唱,春秋去海边。九岁失明,学会了弹琴、写诗,云游四
期刊
一路追踪着黄碧云的小说人物,常可发觉他们身上总是充满预言与诅咒,带着自己的命运迎向未知。黄碧云为了安置这些人物,往往不遗余力地描述现象,给予生存的空间,让存在的诗意彰显出来。与其说黄碧云是小说家,我更愿意相信,她是用小说文体来写诗的诗人。她之前的作品《七宗罪》、《烈女图》、《媚行者》、《沉默。暗哑。微小》,一出手就让人惊艳,大叹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写。间隔七年再读到《末日酒店》,仍旧是那么骇人耳目,几
期刊
“我是一位只有高小学历的美术编辑,而在书籍装帧艺术界已度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时光……” 新中国第一代著名书籍设计家张慈中先生总是这样谦虚地介绍自己。而了解他的人总是为他传奇的设计生涯而惊叹不止。从解放前在上海的广告设计打拼到为新中国设计红色经典,从被打成右派和下放五七干校到恢复工作后促进中国书籍装帧事业的发展……张慈中传奇的一生令人敬仰,而今八十多岁的高龄依然执着于中国的书籍设计事业,他说“中国是发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