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小组合作探究,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养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xiang20090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时代、民族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未来人才素质的需要。在科学教学中,由于科学学科本身的特性(是对青少年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对培养学生的科学志趣和创新精神,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小组合作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1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的科学自然观教育
  在小学《科学》教材中,到处蕴涵着“自然是由物质组成的”、“自然界的物质是运动变化的”等辩证唯物的科学自然观,这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科学自然观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极好教材。在教学实践中,我积极发掘教材,按低、中、高年级三个层次开展这方面的教育。
  在低年级段,通过教材提供的各种具体的自然事物和现象,如花草树木、鱼虫鸟兽、水和空气,天气的阴晴雨雪,太阳的东升西落等,进行科学自然观的有机渗透,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自然界及其各种自然事物与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科学》、探索大自然的求知欲。
  在中年级教学中,重点渗透“自然界的物质是运动变化的”科学自然观。在这个过程中,注意不简单地把“运动”、“变化”等概念硬“塞”给学生,而是在引导学生学习具体的自然知识、感受自然世界的同时,更多地认识和关注自然界的变化,丰富感性认识,积累感性经验,促进科学自然观的逐步形成。
  到了高年级,则重点向学生进行“自然界的物质是相互联系的”、“物质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科学自然观教育。在科学教材中,既有探索自然界物质是相互联系的内容,如绿叶制造养料与水分、阳光的联系,种子的萌发与空气、温度之间的关系等;也有探索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规律的内容,如热的传导、月相的变化、生物的进化等等。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和科学自然观的有机渗透,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自然变化规律,并自然而然地明确事物之间的密切联系,明白人类能不断地加深对自然界的认识,并遵循自然界规律去开发和保护自然环境的道理。
  这样,学生在小学阶段,通过学习、研究科学知识和科学自然观教育的有机渗透,不仅接触认识了许多具体的自然事物和现象,还润物无声受到了辩证唯物的科学自然观的熏陶,初步领悟科学自然观的一些基本观点,学习用正确的观点去看待周围五彩的自然界和缤纷的自然事物与现象,为学生科学素质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基本的科学方法
  实践,是一种手脑并用的操作活动。物理学家杨振宁曾经指出“不该说,读书努力就是好学生。应该说,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才是好学生。”科学课所特有的学科特点为学生的动手实践创造了有利条件。因为,各种自然观点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大多是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的实践活动中发现和认识的。因此,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善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充分地动眼、动手、动脑、动口,按一定的要求对研究客体,包括实物、标本、模型以及有关的实验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进行实验和操作,使学生获得更直接、更清晰、印象更新的认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训练而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为学生以后进一步的学习、工作、研究,乃至创造发明等打好不可缺少的素养基础。
  2.1从具体的认识活动来说,训练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等三种基本的科学方法。如在观察方面,训练学生观察各种自然事物、自然现象的观察方法,包括明确观察目的,把握观察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按顺序观察、多角度观察,边观察边思考、边观察边研讨、边观察边记录等等。在思考方面,训练学生比较、分类、概括、归纳、综合等基本的思维方法;训练学生“先思后说”、“先想后做”等良好的思考习惯。在实验方面,训练学生认识和使用一些简单的仪器,学习初步的设计实验的方法,会做一些基本的分组实验,包括训练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和测定性实验等,从而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
  2.2从基本的认识过程来说,教给学生“发现问题——做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以学生的“学”为重心组织教学活动,在学生的“做”下功夫,对学生进行科学认识程序的训练。如面对某一具体的认识对象,采用什么方法去认识;如果用实验的方法,则应该怎样设计实验,如何在实验中找出有用的事实材料;面对大量的事实材料,如何进行整理,又如何找出事实材料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规律等等。
  科学方法是从事学科探究活动所必须采用的一些方法,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方法,也就学会了“真刀真枪搞科学”的真实本领,就能在自然探索科学的过程中,获取科学新知、发展科学能力、提高科学素质。
  3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勇于参与、经历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
  学生学习科学,不仅仅是获取信息、接受知识,更重要的是能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去自行探究科学,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并让他们在经历科学探索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3.1激发探究欲望。学生年龄小,他们好动、好奇,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易于直接或间接地被客观事物或其它自然现象的新奇性所吸引,这就需要教师要了解研究学生,要蹲下来看学生,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和学科教学特点,灵活地处理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活动,注意形象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精心设计和组织一些富有情趣的实践活动,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探究的热情和兴趣。如教学《蜡烛熄灭了》一课,上课时,先要求学生动手划火柴点燃蜡烛,接着让学生“想办法把蜡烛熄灭”,而且要求“尽可能使蜡烛慢慢地熄灭”,该怎么办?还有什么方法?哪种方法最好?这样,一个个探究性的问题,一次次地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3.2创设探究氛围。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课堂上,民主的学习氛围、和谐的人际环境,都为学生探究活动的进行和深入提供了心理上的安全保证。因此,在教学过程,教师应根据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灵活地转换角色,创设适合于学生自行探究、激励学生勇于探究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以最佳的情绪参与到研究活动之中。对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还要舍得花时间,放手学生,让学生多“看一看”,认真“想一想”,互相“说一说”,动手“做一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发学生的情感潜能、思维潜能、操作潜能,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
  3.3注入探究活力。在科学教学中,探究性活动很多。教师要善于引导和鼓励学生在探究中去思考、去发现、去创造,这种引导和鼓励无疑为学生深入地探究注入了活力。如对学生在探究的创新火花要及时给予肯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以保护学生的上进心和探索精神。另外,还允许学生的在探究活动出现失败。因为探究是一种探索性活动,走的并不一定是别人走过的路,它往往有一定的风险,对此,教师首先要肯定其探究精神,然后与学生一起找一找失败的原因,再鼓励学生尝试进行新的探索。
  4课外延伸,拓宽学生实践和创新的途径
  科学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而青少年对自然科学的探索是无止境的。在学生已理解了一定的科学概念,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之后,教师要十分重视引导学生灵活地应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去进行一些新的或较深层次的探索,这是学生从学习知识到灵活应用知识的一个深化过程,一个知识有效迁移的过程,更是思维与能力的重要表现。由此,科学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拓宽了学生实践和创新的途径,也大大丰富了学生科学素质的形成和内容。
  4.1课外活动拓宽了学生的科学知识面。如: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利用黑板报、手抄报和校园广播等形式,进行科技知识、科技信息的传播,利用兴趣小组阵地对学生进行科技知识与技能训练等等。这些课外活动都有效地开阔了学生在科学方面的视野,使学生感受到科技的无穷魅力和科技进步对人类的文明和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4.2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在课外,学生接触的自然事物和现象更广泛,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按自己拟定的方案去从事各种科学探究活动。如:在家建一个小小生物角,或观察蚂蚁搬家,或测量太阳高度,或自制“太阳能热水器”,或设计一个小发明等等。有时,还可以按教师的布置,在课外进行长期的观察和实验,作好有关记录,并对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探索研究其中的一些规律。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中,手脑并用,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使他们的科学素质得到了更广泛意义上的培养和发展。
  总之,小学科学课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主要阵地,要在科学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探究、实践、创新,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教育探索,不断地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心灵上播撒科学和创新的种子。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中体育教学模块设置的原则主要包括,以学生为主体、整合教师的优势、弘扬学校体育特色、因地制宜与扬长避短的原则。阐述了五种模块设置的模式,即标准模块组合模式、重视基础要求的模式、重视学校特色的模式、多元结构的模式、复式教学的结构模式。  【关键词】 高中体育教学 模块设置原则 模块设置模式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既是学习领域又是科目,而模块则是构成科目的基本单位,是科目开发的主要平台
期刊
新的教育理念认为,家庭教育是很重要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是主要的教育启蒙者(父母对孩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很大的,然而正是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对父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不是表现在父母如何“教”,而是父母如何“做”。笔者认为,在家庭教育中,作为教育者的父母,要给孩子创造出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父母在教育孩子上保持默契的态度  一
期刊
写作,多少年来,令多少学生望而生畏?令多少家长束手无策?也令多少教师无所适从而苦苦求索?写作,是一座困扰语文教学的久攻不克的“堡垒”。“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又是何等之重要?写作教学的成功之路在何方?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感悟到,成功的作文教学应注意如下几点:  1 丰富学生生活,充实作文内容  兴趣也是学生写作的基本条件,学生有了作文兴趣,就乐于学习写作,就能学会写作。《小学语文课程
期刊
1 引言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使我国蓬勃开展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与以往的课程相比较,新的高中英语课程发生了许多根本性的变化。新的英语课程更加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交际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的过程。在多年的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
期刊
中职学生的就业与创业知识及适应性明显欠缺,中职学校亟需培养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意识,提高他们的就业与创业能力,适应社会需求。在职业技术学校的人才培训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关系,保持学校对学生培养的相对独立性。除了专业技术的教育为主要内容之外,还要正确处理好通识技能教育、核心技能教育、高级技能教育之间的关系,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指导、职业道德、自我学习能力等方面的
期刊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复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不可缺少的过程,复习课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复习,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已学知识的归纳总结,以形成系统、完整的体系,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所以复习是学生认识继续与深化的过程。复习课还可以使学生对在教学过程中已经学习的技能、方法等进一步熟练和强化,并结合所学的内容总结,提炼教学思维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期刊
在大力实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中,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已是我们小学教育中的一大亮点。语文是一门最富有文化艺术灵气的情感学科,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情艺术的特点,用而在语文教学中更应注意其与创造思维的联系。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谈以下见解。  1什么是创新思维  思维,是高级的复杂的心理活动,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概括和间接反映。创新思维是求同思维与求
期刊
曾经目睹过孩子蹒跚学步的样子,就在想:为什么当这孩子直立行走以后他就再也不愿意爬着行进呢?道理原来很简单,是因为那样太繁琐了。数学学习何尝不是这样呢?当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后,则再也不愿去用那些复杂的方法与步骤了。然而这必须建立在学生充分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之后,感悟总结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之后才可以做得到。  1充分体验失败之后,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  孩子们在练习走路的时候总是不断的摔倒,不断的站起
期刊
作为教研员,课堂是我们工作的主要阵地,只有走进了课堂,才能发现问题。今年暑假开学以来,我们搞了青年教师作课大赛,还搞了剖析式教学指导,听了60多节课,我们把从大赛中踊现出来的优秀教师,带到学区进行作课研讨,从学生的回顾反思环节中,我听到了学生的呼声,他们非常喜欢“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从这样的学习活动中能进行大胆的猜测,进行有价值地探索,我们由衷地体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
期刊
众所周知,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对一切事物进行判断和推理的基础。数学概念是构成数学知识的基础,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正确地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知识的前提。概念的产生都有其必然性,我们要抓住概念产生的背景,让学生了解数学概念的产生、发展、演变的原因以及在这些原因中所隐藏着数学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将数学概念在数学思想的整体连贯性中的作用体现出来。因此,教师在讲授新的概念时,可以分析概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