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环境创设;幼儿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蒙台梭利说过:“在教育上,环境所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因为孩子从环境中吸取所有的东西,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可见,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教育价值,在幼儿教育中就显得愈发重要。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环境每时每刻地发挥着它的重要作用,开发幼儿的智力、锻炼幼儿的体能、促进幼儿良好的个性发展,幼儿园环境创设已经逐渐成为我们工作的重点。
一、活动区游戏环境的创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活动区只是一个空间规划的概念,之所以要设置活动区是为了让幼儿有更多机会作用于环境,通过游戏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获得有意义的经验。过去,教师对材料主要采用“封闭式投放”的方式。即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对材料附加了特定的任务,幼儿必须严格按照教师规定的方法进行操作。如,按颜色给扑克牌练习进行分类 (红色牌、黑色牌等、红桃、草花、方块等、1-10等);扑克牌练习排序(按颜色排序、按图形排序、按数字排序)等。这些都是教师设计成作业的材料。幼儿只能枯燥摆弄,一旦完成任务,这个材料就没用了。这就是教师花了很大精力设计出来的材料,而幼儿总是不喜欢的原因。如果教师对材料进行“开放式投放”,即教师对材料只做一个大致的规划,不需要对材料的具体玩法进行设计。那么,幼儿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决定如何玩。实际玩法会因幼儿的个体差异而多种多样。教师可在活动区摆放扑克牌,诱导幼儿的游戏行为,让幼儿控制材料。这样,幼儿可会玩出很多花样。如,单、双、多人一起玩练习分类、排序、分解、比较大小、找邻居等二十多种玩法。可见,开放性材料的投放本身就是多功能、多层次地对材料做开放性的投放,能使幼儿投放材料的过程中,建立出更多、更整合的目标,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师幼合作,共同创造环境
《指南》指出:“引导幼儿以小主人的身份亲自参与环境创设,亲身体验自己的力量与创造的欢乐,让环境创设的过程成为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真实地体验生活、主动地参与并创造生活的过程,发展幼儿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动手能力。”过去的环境创设都是由教师独揽,很少让幼儿参与到其中。幼儿也很难成为环境创设中的主导力量。这种行为一方面忽视了幼儿作为小主人的意识,另一方面又限制了幼儿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创造性、想象空间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发展,而环境创设也失去了本该具有的教育价值。因此,笔者改变过去只注重环境的美化和教师孤军作战的做法,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到环境创设的全过程。如,去年九月份,笔者与幼儿们一起创设了《谁来陪我》主题墙,其中包含了《情绪变变变》《各种职业的人》《我的心意》《我的家庭》这四个板块。我们针对这四个板块的内容布置进行了讨论,讨论决定分别用喜、怒、哀、乐、惊、恐的情绪图和幼儿绘画作品中教师、警察、消防员、医生等各种职业人的画;用幼儿手工作品——(折纸)康乃馨。此外,我们还用纸皮贴成一棵“家庭树”,并在“树叶”处贴上幼儿与家庭成员的合影照片等进行布置。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积极投入,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主体性也得到了体现。
三、结合教育教学主题活动内容进行创设
教育环境应结合教育教学主题活动的内容进行创设,结合主题活动的各个主题活动内容进行布置,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今年的“迎中秋·庆国庆”的双节主题活动中,我们可以创设有关“迎中秋·庆国庆”的环境,营造热闹喜庆的氛围。在语言区投放和粘贴“迎中秋·庆国庆”的相关图书、图片、广告画资料,供幼儿阅读与讲述,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双节的由来及习俗,加深幼儿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在美工区提供各种各样的纸、橡皮泥、模具、月饼盒等各种材料让幼儿“装饰月亮、制作月饼、制作红旗和生日蛋糕”等。并在教室里的作品展示区把幼儿制作的“月亮、月饼、生日蛋糕和水果”等作品展示出来。还可以在走廊上悬挂幼儿制作的各式各样花灯、水果图案、小红旗等来营造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在主題教育教学活动后,通过一系列的环境创设,并在各个活动区进行操作进一步巩固相应的知识,发展幼儿交往、合作、动脑动手等能力。
四、给幼儿提供一个适宜的活动空间
《指南》指出:“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必须高度关注幼儿的年龄特征。”笔者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活动区的类型,使之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又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和谐发展。如,小班幼儿以直觉行动思维和形象思维为主,生活经验少,且刚入园的小班幼儿由于初次和爸爸妈妈分开,在幼儿园时会显得焦虑恐惧,甚至会哭闹不止,缺乏安全感。这要侧重于表现性活动区的设计。因此,笔者在教室里创设一个温馨舒适的娃娃家,注重营造家庭生活环境和氛围。这样不仅缓解了幼儿焦虑恐惧的情绪,同时,还可以进行各种基本生活技能的操作训练,使幼儿能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中班的幼儿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生活经验也比较丰富,动手能力明显提升。相对小班来说,广泛的活动区不仅种类比小班多,且分类细致。所以,教师更要精心设计表现性活动区、探索性活动区,让幼儿在大量的操作和探索活动中,顺利进行思维训练。大班的幼儿班级创设以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为主。大班幼儿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求知,他们爱问问题、好学,合作意识和规则意识也逐渐增强。同时,对阅读兴趣显著提高,创造欲望也比较强烈。因此,教师可以增加设置运动性区和欣赏性活动区。《指南》还指出:各年龄段的幼儿在绘画活动中与创造力的表现各不相同:3-4岁的幼儿:经常涂涂画画、粘粘贴贴,并乐其中。4-5岁的幼儿:经常用绘画、捏泥、手工制作等多种方式表现自己的所见所想;5-6岁的幼儿:能用自己制作的美术作品布置环境。如,笔者分别在小班的美工活动区布置一面便于幼儿涂涂画画的涂鸦墙,还有准备一些剪好的几何图形,让幼儿拼贴。或是准备树叶和坚果壳,让幼儿们粘上颜料进行拓印;在中班的美工活动区装贴一些优秀的绘画和手工作品让幼儿们欣赏,并摆放蜡笔、画纸、剪刀、轻泥等工具让他们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在大班的美工活动区布置,除帮幼儿准备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工具和材料外,活动区内的墙面留白,让幼儿参与设计和制作。既能满足幼儿的创作期望,又符合幼儿结伴游戏的需要,很受幼儿们的喜爱。利用适宜的环境创设对幼儿进行教育,使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获得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五、总结
环境创设追求的不仅是美观,更是师幼互动相结合的场所和空间。环境创设是实施教育手段之一,反映幼儿的学习过程与结果,具有发展和延伸的空间;更是熏陶、引领幼儿获取新知识和经验的重要资源。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环境创设对教育幼儿的作用,不断提升自己的环境创设水平,提高环境作为教育资源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关键词】幼儿;环境创设;幼儿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蒙台梭利说过:“在教育上,环境所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因为孩子从环境中吸取所有的东西,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可见,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教育价值,在幼儿教育中就显得愈发重要。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环境每时每刻地发挥着它的重要作用,开发幼儿的智力、锻炼幼儿的体能、促进幼儿良好的个性发展,幼儿园环境创设已经逐渐成为我们工作的重点。
一、活动区游戏环境的创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活动区只是一个空间规划的概念,之所以要设置活动区是为了让幼儿有更多机会作用于环境,通过游戏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获得有意义的经验。过去,教师对材料主要采用“封闭式投放”的方式。即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对材料附加了特定的任务,幼儿必须严格按照教师规定的方法进行操作。如,按颜色给扑克牌练习进行分类 (红色牌、黑色牌等、红桃、草花、方块等、1-10等);扑克牌练习排序(按颜色排序、按图形排序、按数字排序)等。这些都是教师设计成作业的材料。幼儿只能枯燥摆弄,一旦完成任务,这个材料就没用了。这就是教师花了很大精力设计出来的材料,而幼儿总是不喜欢的原因。如果教师对材料进行“开放式投放”,即教师对材料只做一个大致的规划,不需要对材料的具体玩法进行设计。那么,幼儿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决定如何玩。实际玩法会因幼儿的个体差异而多种多样。教师可在活动区摆放扑克牌,诱导幼儿的游戏行为,让幼儿控制材料。这样,幼儿可会玩出很多花样。如,单、双、多人一起玩练习分类、排序、分解、比较大小、找邻居等二十多种玩法。可见,开放性材料的投放本身就是多功能、多层次地对材料做开放性的投放,能使幼儿投放材料的过程中,建立出更多、更整合的目标,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师幼合作,共同创造环境
《指南》指出:“引导幼儿以小主人的身份亲自参与环境创设,亲身体验自己的力量与创造的欢乐,让环境创设的过程成为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真实地体验生活、主动地参与并创造生活的过程,发展幼儿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动手能力。”过去的环境创设都是由教师独揽,很少让幼儿参与到其中。幼儿也很难成为环境创设中的主导力量。这种行为一方面忽视了幼儿作为小主人的意识,另一方面又限制了幼儿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创造性、想象空间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发展,而环境创设也失去了本该具有的教育价值。因此,笔者改变过去只注重环境的美化和教师孤军作战的做法,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到环境创设的全过程。如,去年九月份,笔者与幼儿们一起创设了《谁来陪我》主题墙,其中包含了《情绪变变变》《各种职业的人》《我的心意》《我的家庭》这四个板块。我们针对这四个板块的内容布置进行了讨论,讨论决定分别用喜、怒、哀、乐、惊、恐的情绪图和幼儿绘画作品中教师、警察、消防员、医生等各种职业人的画;用幼儿手工作品——(折纸)康乃馨。此外,我们还用纸皮贴成一棵“家庭树”,并在“树叶”处贴上幼儿与家庭成员的合影照片等进行布置。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积极投入,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主体性也得到了体现。
三、结合教育教学主题活动内容进行创设
教育环境应结合教育教学主题活动的内容进行创设,结合主题活动的各个主题活动内容进行布置,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今年的“迎中秋·庆国庆”的双节主题活动中,我们可以创设有关“迎中秋·庆国庆”的环境,营造热闹喜庆的氛围。在语言区投放和粘贴“迎中秋·庆国庆”的相关图书、图片、广告画资料,供幼儿阅读与讲述,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双节的由来及习俗,加深幼儿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在美工区提供各种各样的纸、橡皮泥、模具、月饼盒等各种材料让幼儿“装饰月亮、制作月饼、制作红旗和生日蛋糕”等。并在教室里的作品展示区把幼儿制作的“月亮、月饼、生日蛋糕和水果”等作品展示出来。还可以在走廊上悬挂幼儿制作的各式各样花灯、水果图案、小红旗等来营造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在主題教育教学活动后,通过一系列的环境创设,并在各个活动区进行操作进一步巩固相应的知识,发展幼儿交往、合作、动脑动手等能力。
四、给幼儿提供一个适宜的活动空间
《指南》指出:“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必须高度关注幼儿的年龄特征。”笔者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活动区的类型,使之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又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和谐发展。如,小班幼儿以直觉行动思维和形象思维为主,生活经验少,且刚入园的小班幼儿由于初次和爸爸妈妈分开,在幼儿园时会显得焦虑恐惧,甚至会哭闹不止,缺乏安全感。这要侧重于表现性活动区的设计。因此,笔者在教室里创设一个温馨舒适的娃娃家,注重营造家庭生活环境和氛围。这样不仅缓解了幼儿焦虑恐惧的情绪,同时,还可以进行各种基本生活技能的操作训练,使幼儿能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中班的幼儿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生活经验也比较丰富,动手能力明显提升。相对小班来说,广泛的活动区不仅种类比小班多,且分类细致。所以,教师更要精心设计表现性活动区、探索性活动区,让幼儿在大量的操作和探索活动中,顺利进行思维训练。大班的幼儿班级创设以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为主。大班幼儿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求知,他们爱问问题、好学,合作意识和规则意识也逐渐增强。同时,对阅读兴趣显著提高,创造欲望也比较强烈。因此,教师可以增加设置运动性区和欣赏性活动区。《指南》还指出:各年龄段的幼儿在绘画活动中与创造力的表现各不相同:3-4岁的幼儿:经常涂涂画画、粘粘贴贴,并乐其中。4-5岁的幼儿:经常用绘画、捏泥、手工制作等多种方式表现自己的所见所想;5-6岁的幼儿:能用自己制作的美术作品布置环境。如,笔者分别在小班的美工活动区布置一面便于幼儿涂涂画画的涂鸦墙,还有准备一些剪好的几何图形,让幼儿拼贴。或是准备树叶和坚果壳,让幼儿们粘上颜料进行拓印;在中班的美工活动区装贴一些优秀的绘画和手工作品让幼儿们欣赏,并摆放蜡笔、画纸、剪刀、轻泥等工具让他们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在大班的美工活动区布置,除帮幼儿准备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工具和材料外,活动区内的墙面留白,让幼儿参与设计和制作。既能满足幼儿的创作期望,又符合幼儿结伴游戏的需要,很受幼儿们的喜爱。利用适宜的环境创设对幼儿进行教育,使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获得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五、总结
环境创设追求的不仅是美观,更是师幼互动相结合的场所和空间。环境创设是实施教育手段之一,反映幼儿的学习过程与结果,具有发展和延伸的空间;更是熏陶、引领幼儿获取新知识和经验的重要资源。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环境创设对教育幼儿的作用,不断提升自己的环境创设水平,提高环境作为教育资源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