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紧紧围绕学校转型发展的需要,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交通运输专业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本文介绍了沈阳大学交通运输专业在学校转型背景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实现途径,这将对进一步提高我国高等院校深入推进转型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转型发展 人才培养目标 校企合作 交通运输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8-0243-01
一、人才培养目标
沈阳大学交通运输专业从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为根本出发点,遵循教育规律和质量管理规律,运用教育科学、管理科学、全面质量管理的原理和方法,针对我校交通运输专业的情况,采取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对交通运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交通运输专业旨在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具备较坚实的数学、经济以及工程技术基础知识,系统掌握轨道交通自动控制、生产管理以及业务运营等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能够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从事轨道交通组织调度、工程控制、自动检测、运营管理和载运工具技术使用等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人才。
二、目标实现途径
我们根据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生源的差异化,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实施了应用型人才的多元化培养,即针对不同的学生,根据其认知特点和本人学习期望,强化技术应用能力培养。2012年我们修订了交通运输专业的培养方案,采用“满足学生就业、升学、个性发展”的教学方式,在课程体系中,注意实践能力的培养,减少理论学时,加大实践学时,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1-3]
我校交通运输专业通过与浑南有轨,沈阳地铁,天久集团等公司校企合作,进行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的内容涵盖了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实习实训、毕业生就业、科研竞赛等领域。在解决学生实训、实习及就业等问题的同时,也可以促进企业领先一步吸纳优秀人才,开展产学研结合,推动企业发展。在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过程中,校企通过互惠互利、有效实现优势互补、充分合作实现共赢和共同发展。[4]
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和企业岗位需要,不断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依托企业办专业,做强专业促就业,校企深度融合,工学深度结合,学生得到了锻炼,企业获得了效益,专业得到了提升,初步形成了学生、企业、专业三赢的良性发展格局。学校改革教育模式,探索多种合作办学形式,一是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学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寻求与企业的合作,力求生产过程和教学过程相结合、专业教材和岗位标准相结合、专任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相结合。[5,6]二是在学生培养规格上,学校以实践应用能力为重点,根据企业对人才的岗位需要,在抓好学生德育和智育的基础上引进企业文化,让学生在校学习时就关注企业、热爱企业。2015年,我们对培养方案做了重大修改,增加了职业素养课程,由学校、学生、合作企业三方共同协作,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和社会能力;三是在合作内容上,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学校邀请企业领导和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指导学校专业建设、指导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的制定,把企业对人才知识、能力及素质的需求,落实到课程体系的支撑上,贯穿到教学实施的全程塑造中,实现多样性和个性化教学。
三、人才培养具备的能力
本专业侧重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人才培养。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交通运输和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工具的科学运用、控制、组织和管理能力,具备合理解决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和运输组织调度等的基本能力。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管理、调度、组织等方面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轨道交通运输组织、轨道交通运输生产、轨道交通运输安全控制与应急处理的基本能力。
四、结语
我校交通运输专业为适应高校转型发展的新形势,对学生培养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我们要勇于创新和尝试,广泛学习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不断地把教育教学改革推向深入,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齐平,朱家勇.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调整及其实现之策略[J].高教论坛,2010,6(06):51-54.
[2]陈蓉,陈红仙.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专业实验教学与人才培养初探[J]. 科教文汇旬刊,2015(7):51-52.
[3]李崇光,陈晓琳.构建农科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校科技,2011(10):11-14.
[4]王纪玉.以就业为导向的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2):16-18.
[5]黄冰.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33(03):192-193.
[6]卢宝臣.创新创业教育视阈下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207(07):51-52.
责任编辑:张丽
[关键词]转型发展 人才培养目标 校企合作 交通运输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8-0243-01
一、人才培养目标
沈阳大学交通运输专业从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为根本出发点,遵循教育规律和质量管理规律,运用教育科学、管理科学、全面质量管理的原理和方法,针对我校交通运输专业的情况,采取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对交通运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交通运输专业旨在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具备较坚实的数学、经济以及工程技术基础知识,系统掌握轨道交通自动控制、生产管理以及业务运营等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能够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从事轨道交通组织调度、工程控制、自动检测、运营管理和载运工具技术使用等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人才。
二、目标实现途径
我们根据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生源的差异化,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实施了应用型人才的多元化培养,即针对不同的学生,根据其认知特点和本人学习期望,强化技术应用能力培养。2012年我们修订了交通运输专业的培养方案,采用“满足学生就业、升学、个性发展”的教学方式,在课程体系中,注意实践能力的培养,减少理论学时,加大实践学时,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1-3]
我校交通运输专业通过与浑南有轨,沈阳地铁,天久集团等公司校企合作,进行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的内容涵盖了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实习实训、毕业生就业、科研竞赛等领域。在解决学生实训、实习及就业等问题的同时,也可以促进企业领先一步吸纳优秀人才,开展产学研结合,推动企业发展。在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过程中,校企通过互惠互利、有效实现优势互补、充分合作实现共赢和共同发展。[4]
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和企业岗位需要,不断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依托企业办专业,做强专业促就业,校企深度融合,工学深度结合,学生得到了锻炼,企业获得了效益,专业得到了提升,初步形成了学生、企业、专业三赢的良性发展格局。学校改革教育模式,探索多种合作办学形式,一是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学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寻求与企业的合作,力求生产过程和教学过程相结合、专业教材和岗位标准相结合、专任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相结合。[5,6]二是在学生培养规格上,学校以实践应用能力为重点,根据企业对人才的岗位需要,在抓好学生德育和智育的基础上引进企业文化,让学生在校学习时就关注企业、热爱企业。2015年,我们对培养方案做了重大修改,增加了职业素养课程,由学校、学生、合作企业三方共同协作,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和社会能力;三是在合作内容上,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学校邀请企业领导和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指导学校专业建设、指导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的制定,把企业对人才知识、能力及素质的需求,落实到课程体系的支撑上,贯穿到教学实施的全程塑造中,实现多样性和个性化教学。
三、人才培养具备的能力
本专业侧重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人才培养。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交通运输和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工具的科学运用、控制、组织和管理能力,具备合理解决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和运输组织调度等的基本能力。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管理、调度、组织等方面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轨道交通运输组织、轨道交通运输生产、轨道交通运输安全控制与应急处理的基本能力。
四、结语
我校交通运输专业为适应高校转型发展的新形势,对学生培养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我们要勇于创新和尝试,广泛学习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不断地把教育教学改革推向深入,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齐平,朱家勇.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调整及其实现之策略[J].高教论坛,2010,6(06):51-54.
[2]陈蓉,陈红仙.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专业实验教学与人才培养初探[J]. 科教文汇旬刊,2015(7):51-52.
[3]李崇光,陈晓琳.构建农科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校科技,2011(10):11-14.
[4]王纪玉.以就业为导向的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2):16-18.
[5]黄冰.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33(03):192-193.
[6]卢宝臣.创新创业教育视阈下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207(07):51-52.
责任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