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初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衔接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初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断层,直接影响学生对学科体系的认知和历史教育的延续性,如何实现初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衔接,逐渐成为高中历史教育教学的前沿性问题。笔者尝试从具体的课堂设计入手,以《明朝君权的加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人教版必修一第4课)为例,谈谈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
初中教材基本上以“通史 单元”的形式、按照历史发展的线索进行编排,要求学生初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基本规律即可。而高中课程内容则对历史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新整合,打破了按照历史历程内容的编排的传统,以“模块十专题”形式构建了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内容。必修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3大模块共25个专题;选修包括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等6个模块。对现在大多数高中历史教师而言,对整个初中历史知识体系和能力要求尤其是对初中的新课改情况了解得不是很清楚;对学生而言,尤其是高一学生,他们沿袭初中划重点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感觉高中历史难度太大,内容太多,知识面太广,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如何帮助学生架好从初中通往高中的桥梁成为我们亟须解决的问题。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只有弄清楚初高中知识间的断层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个过渡,笔者认为,在课程内容和目标要求上两者存在显著的差异。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初中对本课的教学目标要求全面而具体,以识记基本史实为主,而高中课程因为采用的是专题形式,主题突出,注重理解能力、探究能力和学生史料阅读能力的培养,符合“论从史出”的学科特征。对《明朝君权的加强》,初中用了一个课时来进行讲解,关于加强君权的措施,从政治、思想、文化、军事等方面具体地进行阐述,而高中教材着重论述明朝废丞相设内阁的原因与过程,并把宰相制和内阁制进行比较,其他措施较少涉及。针对这样的断层,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笔者对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第一目进行了整合,出示了三个探究问题:明朝君主专制为什么空前强化;明朝是怎样强化君主专制的;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会对中国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三个问题主题明确,一目了然,紧扣课程标准。初中教材着重讲解明朝的建立及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为高中“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这个主题做了铺垫。为了做好这个衔接,笔者带领学生一起复习初中学过的知识,将初高中教学内容进行衔接。
如利用初中知识导入新课:
师:大家有没有看过电影《锦衣卫》?通过初中历史的学习有同学知道锦衣卫是做什么的吗?
生:……
师:哪个朝代啊?为什么要设立这样一个机构啊?
生:……
师:那明朝为什么要加强君权,又是怎么样加强君权的?以及这些强化君权的措施产生了哪些影响?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进入新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又如利用初中课程内容作为补充知识:以播放视频的形式介绍明太祖废宰相的背景及过程,帮助学生复习初中学过的知识,同时让学生感受学习历史其实是一个非常愉悦的过程。在讲授“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原因的时候,请同学通过课下复习给我们讲一讲胡惟庸那些事儿;在讲授“殿阁大学士”的设置的时候,出示初中教材里的殿阁大学士的图片和朱元璋写的一首诗:“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帮助学生理解归纳;在掌握“废丞相设内阁”的前提下,还可以给学生补充八股取士、设立锦衣卫等内容,使学生更生动地了解明朝。
综合本课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衔接虽是个小切口,但能反映出大问题,这个接力工作做得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历史是一门可以对话的学科”,中学历史教师整合教材的过程就是和历史对话的过程,我们要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两处着眼,对两本教材进行分析和整合,这是对教师教学能力和教本分析能力的考验,更是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实现中学历史教学新飞跃的关键步骤。
初中教材基本上以“通史 单元”的形式、按照历史发展的线索进行编排,要求学生初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基本规律即可。而高中课程内容则对历史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新整合,打破了按照历史历程内容的编排的传统,以“模块十专题”形式构建了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内容。必修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3大模块共25个专题;选修包括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等6个模块。对现在大多数高中历史教师而言,对整个初中历史知识体系和能力要求尤其是对初中的新课改情况了解得不是很清楚;对学生而言,尤其是高一学生,他们沿袭初中划重点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感觉高中历史难度太大,内容太多,知识面太广,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如何帮助学生架好从初中通往高中的桥梁成为我们亟须解决的问题。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只有弄清楚初高中知识间的断层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个过渡,笔者认为,在课程内容和目标要求上两者存在显著的差异。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初中对本课的教学目标要求全面而具体,以识记基本史实为主,而高中课程因为采用的是专题形式,主题突出,注重理解能力、探究能力和学生史料阅读能力的培养,符合“论从史出”的学科特征。对《明朝君权的加强》,初中用了一个课时来进行讲解,关于加强君权的措施,从政治、思想、文化、军事等方面具体地进行阐述,而高中教材着重论述明朝废丞相设内阁的原因与过程,并把宰相制和内阁制进行比较,其他措施较少涉及。针对这样的断层,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笔者对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第一目进行了整合,出示了三个探究问题:明朝君主专制为什么空前强化;明朝是怎样强化君主专制的;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会对中国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三个问题主题明确,一目了然,紧扣课程标准。初中教材着重讲解明朝的建立及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为高中“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这个主题做了铺垫。为了做好这个衔接,笔者带领学生一起复习初中学过的知识,将初高中教学内容进行衔接。
如利用初中知识导入新课:
师:大家有没有看过电影《锦衣卫》?通过初中历史的学习有同学知道锦衣卫是做什么的吗?
生:……
师:哪个朝代啊?为什么要设立这样一个机构啊?
生:……
师:那明朝为什么要加强君权,又是怎么样加强君权的?以及这些强化君权的措施产生了哪些影响?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进入新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又如利用初中课程内容作为补充知识:以播放视频的形式介绍明太祖废宰相的背景及过程,帮助学生复习初中学过的知识,同时让学生感受学习历史其实是一个非常愉悦的过程。在讲授“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原因的时候,请同学通过课下复习给我们讲一讲胡惟庸那些事儿;在讲授“殿阁大学士”的设置的时候,出示初中教材里的殿阁大学士的图片和朱元璋写的一首诗:“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帮助学生理解归纳;在掌握“废丞相设内阁”的前提下,还可以给学生补充八股取士、设立锦衣卫等内容,使学生更生动地了解明朝。
综合本课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衔接虽是个小切口,但能反映出大问题,这个接力工作做得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历史是一门可以对话的学科”,中学历史教师整合教材的过程就是和历史对话的过程,我们要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两处着眼,对两本教材进行分析和整合,这是对教师教学能力和教本分析能力的考验,更是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实现中学历史教学新飞跃的关键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