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理解指的是阅读文字材料并理解其内容及含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新时期下显得尤为重要,更是学生提高英语成绩的关键所在。为此我在教学中做了这几方面的尝试,意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一、在阅读理解中培养阅读能力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种比较行之有效的也是大家所公认的方法是采用整体教学法。它有助于学生把注意力从单纯的、分割的理解字词上逐渐转移到从上下文整体上去理解全文的大意,讲解每一篇课文前都要限时快速阅读,让学生积极分析、理解课文、正确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这在无意中培养了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简言之:规定阅读时间、交给学生问题,然后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读完课文。学生在读完课文、正确回答问题后,对课文有了很大程度的了解。紧接着“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让学生把刚才所有问题的答案串联起来,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课文,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久而久之,阅读理解能力就会得到相应提高。
1、新课文的引入。主要是引入新单词和新课文内容。新单词的引入主要是指重点词的引入,而非重点的词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意,或者引导学生使用字典,这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基本技能。课文内容的引入要简洁并具有启发性,介绍太多会减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入时提出一两个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并加以联想的问题,即引导性问题。
2、默读。教师对学生要提出明确的时间限制,这是训练阅读速度的基本方法,而学生在默读过程中除了要掌握好速度、思考问题外,还应同时将自己的疑难处作上记号,这时教师要深入学生之中,随时为学生解答问题,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3、理解。默读完成后,学生应首先完成引导性问题,回答正确与否直接反映出学生能否抓住课文中心。然后教师组织好学生进行两人一组的口头问答活动,所有问题都围绕课文,可由教师提出问题,也可是练习册中的阅读理解问题。学生活动面大,积极性高,还能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同时培养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能力。
4、讲解。教师通过对新语言点的讲解和引申,使学生从中学习并掌握这些语言点。教师在讲解中忌逐字逐句讲解和忌用新的语言表达和词汇来讲解。为遵循巩固性原则用旧知解释新知和用母语直接解释。在整个讲解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利用黑板,板书设计要一目了然,突出重难点。
5、朗读。利用磁带或教者带领学生朗读,此时教师应指出生词的发音以及相关朗读技巧,朗读在学生能正确理解课文之后进行才有意义。
6、巩固。这是围绕课文的提高阶段。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其一是复述课文,教师可利用教学挂图让学生看图复述,可利用问题引导学生,也可给出关键词,由学生组成意思连贯的复述。其二是填空练习,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的填词练习,同时学生可以从中比较出自己复述中的不足之处。其三是完成表格,以检查学生对课文的归纳及比较能力。其四是角色表演,这一种方法主要是针对表演性强的课文而言,可根据角色,分组分情节进行,也可分组作完整表演,为更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达到在用中学的语言教学目的,同时巩固所学的语言点,教师可组织学生以竞赛方式进行。
二、教给学生解题技巧,授之以渔
1、训练时要求学生明确目的,做到心中有数。阅读理解测试形式多样,要求不一,我在复习训练这类试题时,首先要求学生答题前务必看清题前或题后要求,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答题的盲目性。
2、训练学生快速阅读能力。在没有看短文后面的试题前,应要求学生先快速浏览该篇短文,目的是初步了解语言材料的粗略意思,为进一步确定答案打下基础,文章若有标题,必须先审清,因为题目是该文中心内容的高度总结和概括。这一遍还必须特别注意首段与尾段,因为首段常常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原因、时间、地点和人物等,在尾段说明了故事的结局、文章的寓意等。同时要排除个别生疏词语和难句的障碍和干扰,不要对其纠缠不放,以免延误时机,因为它们不会影响你对短文的整体理解,有些甚至根据上下文便能猜测出其含义。
3、训练学生带着问题读短文,力求突破重点、难点。在第一遍通读短文并已掌握大致意思的基础上,便可以着手选择答案,对此必须要求学生仔细认清每个问题中的内容,了解该题所查的知识;其次,带着问题在去细读一遍短文,这一遍要逐句、逐段认真研读,特别是与问题有关的词语、句子、段落、章节可反复细心阅读,然后判定答案,最后至于一些逻辑推理性强的较难题目,必须全面领悟作者的思路、隐义,或者通过计算去选定正确的答案。
4、培养学生验证答案的习惯。在答题完成之后,也不可就此了事,有必要回过头来核对验证一下所选答案,特别是对于那些没有十分把握的重难点题目,检查时不妨换个角度改变一下思维方式,再去读一下与题目有关的部分,澄清那些模糊不清的疑点,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总之,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非一日之功,它要求学生不断的去丰富词汇量并广泛阅读英语语篇,努力提高其自身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也要求我教者在英语教学中始终把阅读训练放在重要位置来进行强化、演练,做到常练不懈。
一、在阅读理解中培养阅读能力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种比较行之有效的也是大家所公认的方法是采用整体教学法。它有助于学生把注意力从单纯的、分割的理解字词上逐渐转移到从上下文整体上去理解全文的大意,讲解每一篇课文前都要限时快速阅读,让学生积极分析、理解课文、正确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这在无意中培养了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简言之:规定阅读时间、交给学生问题,然后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读完课文。学生在读完课文、正确回答问题后,对课文有了很大程度的了解。紧接着“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让学生把刚才所有问题的答案串联起来,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课文,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久而久之,阅读理解能力就会得到相应提高。
1、新课文的引入。主要是引入新单词和新课文内容。新单词的引入主要是指重点词的引入,而非重点的词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意,或者引导学生使用字典,这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基本技能。课文内容的引入要简洁并具有启发性,介绍太多会减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入时提出一两个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并加以联想的问题,即引导性问题。
2、默读。教师对学生要提出明确的时间限制,这是训练阅读速度的基本方法,而学生在默读过程中除了要掌握好速度、思考问题外,还应同时将自己的疑难处作上记号,这时教师要深入学生之中,随时为学生解答问题,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3、理解。默读完成后,学生应首先完成引导性问题,回答正确与否直接反映出学生能否抓住课文中心。然后教师组织好学生进行两人一组的口头问答活动,所有问题都围绕课文,可由教师提出问题,也可是练习册中的阅读理解问题。学生活动面大,积极性高,还能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同时培养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能力。
4、讲解。教师通过对新语言点的讲解和引申,使学生从中学习并掌握这些语言点。教师在讲解中忌逐字逐句讲解和忌用新的语言表达和词汇来讲解。为遵循巩固性原则用旧知解释新知和用母语直接解释。在整个讲解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利用黑板,板书设计要一目了然,突出重难点。
5、朗读。利用磁带或教者带领学生朗读,此时教师应指出生词的发音以及相关朗读技巧,朗读在学生能正确理解课文之后进行才有意义。
6、巩固。这是围绕课文的提高阶段。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其一是复述课文,教师可利用教学挂图让学生看图复述,可利用问题引导学生,也可给出关键词,由学生组成意思连贯的复述。其二是填空练习,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的填词练习,同时学生可以从中比较出自己复述中的不足之处。其三是完成表格,以检查学生对课文的归纳及比较能力。其四是角色表演,这一种方法主要是针对表演性强的课文而言,可根据角色,分组分情节进行,也可分组作完整表演,为更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达到在用中学的语言教学目的,同时巩固所学的语言点,教师可组织学生以竞赛方式进行。
二、教给学生解题技巧,授之以渔
1、训练时要求学生明确目的,做到心中有数。阅读理解测试形式多样,要求不一,我在复习训练这类试题时,首先要求学生答题前务必看清题前或题后要求,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答题的盲目性。
2、训练学生快速阅读能力。在没有看短文后面的试题前,应要求学生先快速浏览该篇短文,目的是初步了解语言材料的粗略意思,为进一步确定答案打下基础,文章若有标题,必须先审清,因为题目是该文中心内容的高度总结和概括。这一遍还必须特别注意首段与尾段,因为首段常常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原因、时间、地点和人物等,在尾段说明了故事的结局、文章的寓意等。同时要排除个别生疏词语和难句的障碍和干扰,不要对其纠缠不放,以免延误时机,因为它们不会影响你对短文的整体理解,有些甚至根据上下文便能猜测出其含义。
3、训练学生带着问题读短文,力求突破重点、难点。在第一遍通读短文并已掌握大致意思的基础上,便可以着手选择答案,对此必须要求学生仔细认清每个问题中的内容,了解该题所查的知识;其次,带着问题在去细读一遍短文,这一遍要逐句、逐段认真研读,特别是与问题有关的词语、句子、段落、章节可反复细心阅读,然后判定答案,最后至于一些逻辑推理性强的较难题目,必须全面领悟作者的思路、隐义,或者通过计算去选定正确的答案。
4、培养学生验证答案的习惯。在答题完成之后,也不可就此了事,有必要回过头来核对验证一下所选答案,特别是对于那些没有十分把握的重难点题目,检查时不妨换个角度改变一下思维方式,再去读一下与题目有关的部分,澄清那些模糊不清的疑点,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总之,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非一日之功,它要求学生不断的去丰富词汇量并广泛阅读英语语篇,努力提高其自身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也要求我教者在英语教学中始终把阅读训练放在重要位置来进行强化、演练,做到常练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