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培养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shu541775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理解指的是阅读文字材料并理解其内容及含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新时期下显得尤为重要,更是学生提高英语成绩的关键所在。为此我在教学中做了这几方面的尝试,意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一、在阅读理解中培养阅读能力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种比较行之有效的也是大家所公认的方法是采用整体教学法。它有助于学生把注意力从单纯的、分割的理解字词上逐渐转移到从上下文整体上去理解全文的大意,讲解每一篇课文前都要限时快速阅读,让学生积极分析、理解课文、正确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这在无意中培养了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简言之:规定阅读时间、交给学生问题,然后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读完课文。学生在读完课文、正确回答问题后,对课文有了很大程度的了解。紧接着“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让学生把刚才所有问题的答案串联起来,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课文,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久而久之,阅读理解能力就会得到相应提高。
  1、新课文的引入。主要是引入新单词和新课文内容。新单词的引入主要是指重点词的引入,而非重点的词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意,或者引导学生使用字典,这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基本技能。课文内容的引入要简洁并具有启发性,介绍太多会减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入时提出一两个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并加以联想的问题,即引导性问题。
  2、默读。教师对学生要提出明确的时间限制,这是训练阅读速度的基本方法,而学生在默读过程中除了要掌握好速度、思考问题外,还应同时将自己的疑难处作上记号,这时教师要深入学生之中,随时为学生解答问题,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3、理解。默读完成后,学生应首先完成引导性问题,回答正确与否直接反映出学生能否抓住课文中心。然后教师组织好学生进行两人一组的口头问答活动,所有问题都围绕课文,可由教师提出问题,也可是练习册中的阅读理解问题。学生活动面大,积极性高,还能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同时培养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能力。
  4、讲解。教师通过对新语言点的讲解和引申,使学生从中学习并掌握这些语言点。教师在讲解中忌逐字逐句讲解和忌用新的语言表达和词汇来讲解。为遵循巩固性原则用旧知解释新知和用母语直接解释。在整个讲解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利用黑板,板书设计要一目了然,突出重难点。
  5、朗读。利用磁带或教者带领学生朗读,此时教师应指出生词的发音以及相关朗读技巧,朗读在学生能正确理解课文之后进行才有意义。
  6、巩固。这是围绕课文的提高阶段。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其一是复述课文,教师可利用教学挂图让学生看图复述,可利用问题引导学生,也可给出关键词,由学生组成意思连贯的复述。其二是填空练习,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的填词练习,同时学生可以从中比较出自己复述中的不足之处。其三是完成表格,以检查学生对课文的归纳及比较能力。其四是角色表演,这一种方法主要是针对表演性强的课文而言,可根据角色,分组分情节进行,也可分组作完整表演,为更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达到在用中学的语言教学目的,同时巩固所学的语言点,教师可组织学生以竞赛方式进行。
  二、教给学生解题技巧,授之以渔
  1、训练时要求学生明确目的,做到心中有数。阅读理解测试形式多样,要求不一,我在复习训练这类试题时,首先要求学生答题前务必看清题前或题后要求,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答题的盲目性。
  2、训练学生快速阅读能力。在没有看短文后面的试题前,应要求学生先快速浏览该篇短文,目的是初步了解语言材料的粗略意思,为进一步确定答案打下基础,文章若有标题,必须先审清,因为题目是该文中心内容的高度总结和概括。这一遍还必须特别注意首段与尾段,因为首段常常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原因、时间、地点和人物等,在尾段说明了故事的结局、文章的寓意等。同时要排除个别生疏词语和难句的障碍和干扰,不要对其纠缠不放,以免延误时机,因为它们不会影响你对短文的整体理解,有些甚至根据上下文便能猜测出其含义。
  3、训练学生带着问题读短文,力求突破重点、难点。在第一遍通读短文并已掌握大致意思的基础上,便可以着手选择答案,对此必须要求学生仔细认清每个问题中的内容,了解该题所查的知识;其次,带着问题在去细读一遍短文,这一遍要逐句、逐段认真研读,特别是与问题有关的词语、句子、段落、章节可反复细心阅读,然后判定答案,最后至于一些逻辑推理性强的较难题目,必须全面领悟作者的思路、隐义,或者通过计算去选定正确的答案。
  4、培养学生验证答案的习惯。在答题完成之后,也不可就此了事,有必要回过头来核对验证一下所选答案,特别是对于那些没有十分把握的重难点题目,检查时不妨换个角度改变一下思维方式,再去读一下与题目有关的部分,澄清那些模糊不清的疑点,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总之,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非一日之功,它要求学生不断的去丰富词汇量并广泛阅读英语语篇,努力提高其自身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也要求我教者在英语教学中始终把阅读训练放在重要位置来进行强化、演练,做到常练不懈。
其他文献
兴趣是以知识或探索需要为基础的,也是人们认识并探求一切事物的重要动力。人们只有对有兴趣的东西表现出巨大的积极性,才能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孜孜不倦地去探索。当然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学好英语之源。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运用游戏、学唱歌曲,背儿歌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思维活跃,学得生动,从而充分发展学生的智力,
期刊
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习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学习的爱好,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  课改后初中美术课更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
期刊
情感是人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体验,是兴趣的最直接诱因。学生在观察、感知外界事物时,并不停留在单纯的认识事物上,而总是伴随情感的体验。可是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会感叹学生对外界事物的熟视无睹、无动于衷。显然,这不是学生没有情感,而是情感之门还没有被开启。因此在作文之前,我们首先应该培育学生积极的生活情感,教会用心去观察事物,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开启学生的情感大门。  一、从阅读中抽出情感之芽  小学语
期刊
一、教师人格美的内涵及三维教学观    1、教师人格美的内涵。马克思说过:“劳动创造了美”。 但人的美不仅仅在于其外貌和服饰,而更重要地在于其心灵。荀子曾说过:“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相象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这表明,人们的审美情感更倾向于内在的人格美。  教育是一项特殊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在这一特殊领域形成的美,我们称之为“教育美”,“教育美”是教育者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托尔斯泰
期刊
大量事实和调查数据表明,随着数学内容的逐步深化,高中女生数学能力逐渐下降,他们越学越用功,却越学越吃力,出现了部分女生严重偏科的现象。因而,对高中女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应引起重视。   一、从培养兴趣入手弃重求轻   女生数学能力的下降,环境因素及心理因素不容忽视.目前社会、家庭、学校对学生的期望值普遍过高。而女生性格较为文静、内向,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加上数学学科难度大,因此导致她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淡化
期刊
体育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全面创新的教育,似缕缕春风,吹进了广大教师的心田,也让学生充满了渴盼与喜悦。新课程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不但拓宽了体育教学课堂,使体育教师的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等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也使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提高。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学生之间通过和谐交往,互动学习,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并且能有效地实现教学过程的多维目标,
期刊
数学作为人类知识的基础学科,对人类理性思维的形成有着独特、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衡量一个人乃至整个人类能力的重要方面。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学生对它情有独钟,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许多优秀的学生进入高中阶段以后,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他们大都很想学好数学,并为此付出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成绩总是不理想,几次考试过后兴趣全无,随后形成恶性循环。本文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在众多知名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
期刊
兴趣是中学生学好英语不可缺少的内在动力。教师要想方设法把学生吸引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英语是一种乐趣,而不是枯燥乏味的苦役。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  1、塑造优秀的讲台形象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永久魅力。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如果能以可敬可亲的形象和入情入理的诱导,消除学生的恐惧、无助、自卑等负心理效应,而进
期刊
小学语文课本的示范作用主要在于“工具性”与“人文性”,而不仅仅是课文的内容本身。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时刻牢记语文教学的本质,抓住了这个本质就是找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辨证统一平衡的支点。这就必须正本清源,教师在备课时要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准确地把握住课本中最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地方;上课时也要引导学生紧紧围绕语文课本的这两个方面来学习。  有人可能会想,课本的语言形式、人文精神既然如此重要,那
期刊
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是基础化学理论和基础元素化学,其特点是知识点较散,有些内容又很抽象,特别是高中化学更是如此,因而很多在初中对化学怀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后渐渐地失去了对化学的兴趣,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遵循中学化学教学法,研究化学知识的内部联系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采用设疑式教学,优化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设疑式教学,就是从问题开始,到问题结束,并用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