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材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o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课本的示范作用主要在于“工具性”与“人文性”,而不仅仅是课文的内容本身。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时刻牢记语文教学的本质,抓住了这个本质就是找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辨证统一平衡的支点。这就必须正本清源,教师在备课时要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准确地把握住课本中最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地方;上课时也要引导学生紧紧围绕语文课本的这两个方面来学习。
  有人可能会想,课本的语言形式、人文精神既然如此重要,那么,语文教学就可以撇开内容,只教文和道。其实不然,课本的语言形式、人文精神和内容载体三个方面是不可割裂的统一体,课文是载体,离开了内容,文与道就不复存在。
  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文章,大多通俗易懂,符合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上,一般不存在很大障碍,师生不必在此花费过多精力,而应把精力转移到寓于内容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对于“工具性”与“人文性”二者之间的轻重关系,必须根据不同的课本来取舍,课本中人文方面特别突出,有很大教育作用,就得比较侧重这方面的学习,如《将相和》,蔺相如机智勇敢心胸广阔,廉颇英勇善战知错就改的品行,很有必要成为当今独生子女的榜样。当然这种“人文性”的侧重,绝非架空或单一,其作为“侧重”的同时,要结合学习作者是如何准确运用语言以正确表达的,即理解其如何“高度统一”的经验,从而汲取、吸纳语文营养。
  小学语文课本具有显性(具体)和隐性(抽象)之分,小学语文课本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可以通过主体的感觉器官去接触和感知;抽象的课本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但是可以通过主体的想象、推理、感悟来感受到他的存在。语文教师要能够透过具体可感的显性课本,准确把握抽象模糊的隐性课本。这样才能在具体教学中,引导学生不断探索和学习蕴藏于文章中的隐性目标。由于学生学习文本主要以隐性的“文、道”为目标,所以不可能也不需要学得完全一样,这就给学生留有创造发展的空间,能够突破和超越原有课本,构建新的课本。
  隐性课本是由无数个具有共同特征的显性课本抽象概括而出的。也就是说:文章的选材、构思、行文,以及主题的表现、提炼和升华等方法,是从所有现实生活中的文章里提炼而来的,并成为作文追求的最高目标,这个目标就是隐性课本,它是所有具体的文章只能接近而无法到达的一种境界。况且,隐性课本是随时空变迁、以及具体课本的创新而不断发展变化的。
  课本具有真、善、美与假、丑、恶之分,在崇尚文道结合的语文学科里表现得更加突出,这也是语文的特点之一,其他学科的倾向性没有那么明显。小学生正处于纯洁而懵懂的年龄段,他们“本性清净,但又兼具善恶。遇善缘,行善事;遇恶缘,为恶事”。课本的好坏必定对他们产生导向性影响,选择真、善、美的课本学习,能启迪和激励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选择假、恶、丑的课本学习,就会有误导学生偏离正道,走上邪路的危险。就是同一个课本,如果站在不同立场、不同角度来审视,也会产生“远近高低各不同”理解偏差,因为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尽善尽美的具体课本。因此,选入小学语文教材的文本,必须是古今中外具有高尚品德的作者创作的最优秀文学作品,符合崇高人文性与典范工具性相结合的要求。但是,在现行小学语文教材里,存在着一些不理想的文章。
  首先,纯粹为政治服务,语言形式差。如《为人民服务》(六年级),以“死”为核心讲“为人民服务”,离学生生活较远,容易让学生产生误解;把“精兵简政”、“开追悼会”、“为人民服务”这些相关不大的事联系起来,结构比较零散,容易使学生产生东拉西扯感觉。
  其次,语言形式优美,但脱离实际、缺乏真实性。如《共有一个名字》(三年级),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有个村子,很多人都取同一个名字,邮递员送信时只好把大家召集到一起,然后当众读信,大家再根据信的内容来判断是谁家的。长期以来人们都乐意这样做,从未改变”。笔者听课时,有个孩子提出异议“邮递员只要念写信人的署名不就清楚是谁家的信了?何必……”孩子的一句话使得这篇文章的真实性让人怀疑。
  其次,没有童真,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以成人的标准规范孩子。如《三个儿子》(二年级),文章的大意是:“三个母亲艰难地提着水走来,三个儿子看到母亲,一个唱起动听的歌,一个翻跟头,一个默默无声地接过妈妈的水桶提着走。一个老者看见了,称他‘只看到一个儿子’”。试问:凭什么认为其他两个不是儿子?妈妈艰难提着的水,小孩就能提得动?这些现象都需要引起语文教师的注意,要摆脱“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意识,不做教材的奴隶,而要创造性、选择性地用好教材。同理,教师在介绍课外书籍指导学生阅读时,也必须帮助和引导学生做好读本的遴选工作。
  现行小学语文课本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教师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的课本,这一角色的定位,使教师的职业特点变得更加丰富而明确:教师不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还是学生能力、习惯、性格、气质等方面养成的示范者、熏陶者,在学校里,是代替父母行使职责的人。所以,教师必须有广博的知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有较高的执教学科所要求的能力,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明确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和任务,理清语文教学的本质,倡导务实高效的教学方法,是改变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现状的有效途径。教师如果能够指导学生在语文教学中不断积累、感悟和运用,就能很好地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悟等能力,从而不断提升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新课程给高中生物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高中生物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本,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强调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强调生物科学史的学习、资料的查阅整理,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精神和自主学习、获取信息的能力;强调实验探究、技能训练和思维拓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
期刊
在初三化学教学中,有不少教师企图通过赶进度,多做题,做难题来提高教学质量.尽管他们起早贪黑,废寝忘食,但结果却事与愿违,事倍功半。究其原因, 就在于他们并不懂得教学中的辩证法。近年来,我在化学教学中尝试采用轻松教学法, 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下面谈谈实施这一教法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以抛砖引玉,和各位同行共同探讨。    一、遵循教学规律,严格实施教学计划    有些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
期刊
兴趣是以知识或探索需要为基础的,也是人们认识并探求一切事物的重要动力。人们只有对有兴趣的东西表现出巨大的积极性,才能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孜孜不倦地去探索。当然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学好英语之源。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运用游戏、学唱歌曲,背儿歌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思维活跃,学得生动,从而充分发展学生的智力,
期刊
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习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学习的爱好,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  课改后初中美术课更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
期刊
情感是人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体验,是兴趣的最直接诱因。学生在观察、感知外界事物时,并不停留在单纯的认识事物上,而总是伴随情感的体验。可是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会感叹学生对外界事物的熟视无睹、无动于衷。显然,这不是学生没有情感,而是情感之门还没有被开启。因此在作文之前,我们首先应该培育学生积极的生活情感,教会用心去观察事物,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开启学生的情感大门。  一、从阅读中抽出情感之芽  小学语
期刊
一、教师人格美的内涵及三维教学观    1、教师人格美的内涵。马克思说过:“劳动创造了美”。 但人的美不仅仅在于其外貌和服饰,而更重要地在于其心灵。荀子曾说过:“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相象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这表明,人们的审美情感更倾向于内在的人格美。  教育是一项特殊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在这一特殊领域形成的美,我们称之为“教育美”,“教育美”是教育者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托尔斯泰
期刊
大量事实和调查数据表明,随着数学内容的逐步深化,高中女生数学能力逐渐下降,他们越学越用功,却越学越吃力,出现了部分女生严重偏科的现象。因而,对高中女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应引起重视。   一、从培养兴趣入手弃重求轻   女生数学能力的下降,环境因素及心理因素不容忽视.目前社会、家庭、学校对学生的期望值普遍过高。而女生性格较为文静、内向,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加上数学学科难度大,因此导致她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淡化
期刊
体育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全面创新的教育,似缕缕春风,吹进了广大教师的心田,也让学生充满了渴盼与喜悦。新课程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不但拓宽了体育教学课堂,使体育教师的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等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也使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提高。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学生之间通过和谐交往,互动学习,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并且能有效地实现教学过程的多维目标,
期刊
数学作为人类知识的基础学科,对人类理性思维的形成有着独特、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衡量一个人乃至整个人类能力的重要方面。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学生对它情有独钟,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许多优秀的学生进入高中阶段以后,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他们大都很想学好数学,并为此付出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成绩总是不理想,几次考试过后兴趣全无,随后形成恶性循环。本文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在众多知名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
期刊
兴趣是中学生学好英语不可缺少的内在动力。教师要想方设法把学生吸引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英语是一种乐趣,而不是枯燥乏味的苦役。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  1、塑造优秀的讲台形象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永久魅力。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如果能以可敬可亲的形象和入情入理的诱导,消除学生的恐惧、无助、自卑等负心理效应,而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