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共青团是党联系青年的重要纽带,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应该充分发挥在大学生就业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服务大学生就业,借助共青团所拥有的组织力量和社会资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积极承担起服务青年学生、服务党政大局的重担。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困难,并对共青团组织在服务大学生就业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探讨,进而解析了高校基层共青团组织在服务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
关键词: 高校基层 共青团组织 大学生就业 作用
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涉及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客观上反映出学校的教育质量及综合实力,广而言之,甚至会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高校基层共青团组织应该适应时代需求,贴近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前沿,加强机制建设,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培养其创业精神、就业能力,推动创业实践、构建创业平台、完善创业体系,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把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落到实处。要把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关键环节及问题,把服务落到实处,求得实效,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性优势和作用,服务大学生就业,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积极承担起服务青年学生、服务党政大局的重担。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困难
(一)大学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
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化发展到大众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化并参与市场竞争。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只有114万,2003年,随着第一批扩招的本科生进入就业市场后,毕业生迅速增长达212万。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各增长到495万、559万、611万和630万之多,2011年毕业生更高达660万。近年来社会提供给大学生的岗位基本稳定不变,甚至受到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地区大学生就业岗位反而减少,这使得大学生就业的形势越来越严峻。
(二)大学生就业思想及就业观念存在误区
目前很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就业期望偏高,对职业的理解偏差,导致对就业形势判断不清,对就业方向掌握不准,对就业机会把握不住。很多毕业生希望到沿海城市、发展好的城市,而乡镇、农村及边远地区几乎没有人愿意去。同时,许多毕业生及其家长十分强调单位的性质、行政级别(或企业规模)、中心地理位置、起点薪资待遇等。毕业生的这些过高的就业期望与现实社会需求产生了严重的错位,大量的这种“有业不就”的现象造成了目前大学生就业的困境。
(三)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不够完善
当前,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是体制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就业指导和就业咨询不够系统规范、信息收集和发布渠道不够通畅、自主创业和实践创新的机制不够健全、信息反馈和就业登记制度不够完善,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造成了很大影响。
二、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的职责与优势
(一)服务大学生就业是共青团组织的重要职责
共青团的性质决定了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充分发挥服务大学生就业的作用。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是共青团的四项主要职能。高校基层团组织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门之一,应该充分发挥团组织的优势,在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指导大学生就业,服务大学生就业等方面有所作为。
(二)高校基层团组织在服务大学生就业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高校基层团组织具有许多服务大学生就业的优势。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为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高校基层团组织有着许多显著的优势。第一,高校党委往往高度重视共青团工作,为共青团开展青年工作给予大力的支持;第二,共青团具备较为完备的组织体系,它覆盖范围广泛、组织结构严密;第三,共青团组织直接负责指导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的工作,在联系大学生方面具备优势;第四,共青团具备相对稳定的面向学生的大的活动场地和宣传阵地,拥有丰富的学生理论教育、科技学术、艺术训练、文化教育等活动阵地,团刊、团讯、广播电台等宣传阵地;第五,拥有一支责任心强和工作能力强的团学干部队伍;第六,对青年学生具有明确的教育引导职能,具备优良的传统和丰富的教育资源;第七,在拓展大学生全面素质的第二课堂工作中占主导地位。所以,共青团组织一定能够在服务大学生就业工作中有所作为、有所创新。
三、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的作用及途径
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努力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帮助他们成功就业。同时要坚持把服务青年成长成才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共青团组织要发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传统优势,通过报告会、座谈会、主题团日活动、大学生讲堂、高校论坛等活动,引导学生认清就业形势,转变不合理的就业观念,推进大学生就业,通过引导实现就业的转变:一是引导大学生转变一次就业的观念,在暂时找不到理想工作的时候,采取先就业后择业;二是引导大学生转变唯外企、党政机关、国有大中型企业就业的观念;三是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的地域观念,放宽视野,到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去,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支边、支教;四是引导大学生树立创业思想,走自主创业的道路。
(二)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就业能力差造成了不少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失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前提和保证,也是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本质要求。
1.大力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作为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统揽,其基本内容是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为着力点,进一步整合深化第二课堂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在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团队精神等方面引导和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素质,增长才干,促进全面成长成才。共青团组织应当以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为契机,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有效载体,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为学生锻炼能力、施展才华提供舞台;为学生开阔视野、增长才干提供机会;为学生科技创新、开拓进取提供支持;为学生增强能力、完善自我提供指导。
2.大力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服务活动
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是大学生认识社会、走进社会、进入人才市场的前提和基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能促进第一课堂的学习,提高大学生认知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从而加快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组织学生深入农村基层和城镇社区开展实践活动,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涵,拓展社会实践的功能和领域,从而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使大学生在走向社会的历程中经受磨炼,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同时,组织大学生参加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在实践中可以得到公关交际、工作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的训练,使自身的知识和技能结构得到补充和修复。
(三)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
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是共青团组织的固有优势,高校团组织要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些优势,拓宽大学生就业信息平台、创新实践平台、完善大学生创业平台,不断增强服务大学生就业的能力。
1.搭建学生就业信息平台
各级团组织要利用多种渠道、多种媒体向社会推荐优秀毕业生,形成良好的机制,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就业后的工作情况的随访和用人单位的反馈,加强团组织和用人单位联系,形成长期合作关系,稳定大学生就业渠道。通报就业政策和信息,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发布平台再次,充分利用网络这个有效载体,将共青团网站与大学生就业网、就业门户网站进行链接,公布最新的就业咨询,提供实习、招聘、求职信息,积极拓展网上就业渠道。
2.搭建学生就业实践平台
高校团组织应努力拓展社会实践的功能和领域,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有可能转变为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并进一步成为潜在的大学生实际就业渠道。
3.完善大学生创业平台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缓解当前就业压力的一个渠道,也是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内在需求。同时面对激烈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不仅仅是求职者,更是社会职位的创造者。高校团组织应整合资源、创新机制,通过開展“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和能力,加强与科技创新园区、社会企业界的沟通和联系,为学生从“计划”创业转为实际创业提供帮助。同时高校团组织还应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提供政策、资金、场地等的支持。
关键词: 高校基层 共青团组织 大学生就业 作用
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涉及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客观上反映出学校的教育质量及综合实力,广而言之,甚至会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高校基层共青团组织应该适应时代需求,贴近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前沿,加强机制建设,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培养其创业精神、就业能力,推动创业实践、构建创业平台、完善创业体系,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把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落到实处。要把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关键环节及问题,把服务落到实处,求得实效,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性优势和作用,服务大学生就业,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积极承担起服务青年学生、服务党政大局的重担。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困难
(一)大学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
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化发展到大众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化并参与市场竞争。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只有114万,2003年,随着第一批扩招的本科生进入就业市场后,毕业生迅速增长达212万。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各增长到495万、559万、611万和630万之多,2011年毕业生更高达660万。近年来社会提供给大学生的岗位基本稳定不变,甚至受到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地区大学生就业岗位反而减少,这使得大学生就业的形势越来越严峻。
(二)大学生就业思想及就业观念存在误区
目前很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就业期望偏高,对职业的理解偏差,导致对就业形势判断不清,对就业方向掌握不准,对就业机会把握不住。很多毕业生希望到沿海城市、发展好的城市,而乡镇、农村及边远地区几乎没有人愿意去。同时,许多毕业生及其家长十分强调单位的性质、行政级别(或企业规模)、中心地理位置、起点薪资待遇等。毕业生的这些过高的就业期望与现实社会需求产生了严重的错位,大量的这种“有业不就”的现象造成了目前大学生就业的困境。
(三)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不够完善
当前,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是体制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就业指导和就业咨询不够系统规范、信息收集和发布渠道不够通畅、自主创业和实践创新的机制不够健全、信息反馈和就业登记制度不够完善,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造成了很大影响。
二、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的职责与优势
(一)服务大学生就业是共青团组织的重要职责
共青团的性质决定了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充分发挥服务大学生就业的作用。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是共青团的四项主要职能。高校基层团组织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门之一,应该充分发挥团组织的优势,在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指导大学生就业,服务大学生就业等方面有所作为。
(二)高校基层团组织在服务大学生就业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高校基层团组织具有许多服务大学生就业的优势。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为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高校基层团组织有着许多显著的优势。第一,高校党委往往高度重视共青团工作,为共青团开展青年工作给予大力的支持;第二,共青团具备较为完备的组织体系,它覆盖范围广泛、组织结构严密;第三,共青团组织直接负责指导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的工作,在联系大学生方面具备优势;第四,共青团具备相对稳定的面向学生的大的活动场地和宣传阵地,拥有丰富的学生理论教育、科技学术、艺术训练、文化教育等活动阵地,团刊、团讯、广播电台等宣传阵地;第五,拥有一支责任心强和工作能力强的团学干部队伍;第六,对青年学生具有明确的教育引导职能,具备优良的传统和丰富的教育资源;第七,在拓展大学生全面素质的第二课堂工作中占主导地位。所以,共青团组织一定能够在服务大学生就业工作中有所作为、有所创新。
三、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的作用及途径
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努力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帮助他们成功就业。同时要坚持把服务青年成长成才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共青团组织要发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传统优势,通过报告会、座谈会、主题团日活动、大学生讲堂、高校论坛等活动,引导学生认清就业形势,转变不合理的就业观念,推进大学生就业,通过引导实现就业的转变:一是引导大学生转变一次就业的观念,在暂时找不到理想工作的时候,采取先就业后择业;二是引导大学生转变唯外企、党政机关、国有大中型企业就业的观念;三是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的地域观念,放宽视野,到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去,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支边、支教;四是引导大学生树立创业思想,走自主创业的道路。
(二)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就业能力差造成了不少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失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前提和保证,也是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本质要求。
1.大力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作为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统揽,其基本内容是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为着力点,进一步整合深化第二课堂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在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团队精神等方面引导和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素质,增长才干,促进全面成长成才。共青团组织应当以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为契机,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有效载体,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为学生锻炼能力、施展才华提供舞台;为学生开阔视野、增长才干提供机会;为学生科技创新、开拓进取提供支持;为学生增强能力、完善自我提供指导。
2.大力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服务活动
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是大学生认识社会、走进社会、进入人才市场的前提和基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能促进第一课堂的学习,提高大学生认知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从而加快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组织学生深入农村基层和城镇社区开展实践活动,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涵,拓展社会实践的功能和领域,从而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使大学生在走向社会的历程中经受磨炼,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同时,组织大学生参加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在实践中可以得到公关交际、工作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的训练,使自身的知识和技能结构得到补充和修复。
(三)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
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是共青团组织的固有优势,高校团组织要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些优势,拓宽大学生就业信息平台、创新实践平台、完善大学生创业平台,不断增强服务大学生就业的能力。
1.搭建学生就业信息平台
各级团组织要利用多种渠道、多种媒体向社会推荐优秀毕业生,形成良好的机制,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就业后的工作情况的随访和用人单位的反馈,加强团组织和用人单位联系,形成长期合作关系,稳定大学生就业渠道。通报就业政策和信息,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发布平台再次,充分利用网络这个有效载体,将共青团网站与大学生就业网、就业门户网站进行链接,公布最新的就业咨询,提供实习、招聘、求职信息,积极拓展网上就业渠道。
2.搭建学生就业实践平台
高校团组织应努力拓展社会实践的功能和领域,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有可能转变为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并进一步成为潜在的大学生实际就业渠道。
3.完善大学生创业平台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缓解当前就业压力的一个渠道,也是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内在需求。同时面对激烈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不仅仅是求职者,更是社会职位的创造者。高校团组织应整合资源、创新机制,通过開展“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和能力,加强与科技创新园区、社会企业界的沟通和联系,为学生从“计划”创业转为实际创业提供帮助。同时高校团组织还应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提供政策、资金、场地等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