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研究员、“空海一体战”概念主要策划人安德鲁·克雷皮内维奇认为,中国军队积极发展针对美军在西太平洋方向的战略基地及机场的“综合性”拒止能力,种类繁多的弹道导弹几乎是拒止美国海空军增援西太平洋作战(例如“有事时”介入台海)的主角。除了推出具有突破性的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外,解放军希望通过战术弹道导弹和中程弹道导弹对西太平洋的美军海空基地形成威慑。
克雷皮内维奇称,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选择弹道导弹作为区域拒止手段,主要原因在于它难以拦截。像中国火箭军使用的东风-15B固体燃料战术弹道导弹,能在几十分钟内从机动状态转入发射阵地待命,不像过去使用液体燃料的旧导弹还需要额外时间添加燃料,这意味着当中国决心用导弹对“第一岛链”海空军基地发起突击时,防御方的“反应窗口”将会压缩到极限。
如果中国火箭军投入更新型东风-16B导弹,除了射程延长到1000公里外,更厉害的是引进了被外界称为“多弹头重返载具”的设计,而且弹头还能在末端修正突防轨道,从最难拦截的目标正上方实施垂直攻击。这不仅增加了弹头贯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动能,还能让陆基和海基反导系统的雷达探测范围受限。就美军部署而言,一定有留空预警机提供远程探测,但即便如此,也只能多争取几分钟的预警时间。
性能更优的东风-21C中程弹道导弹,针对战术弹道导弹的作战需求限制进行了改进。虽然1700公里的最大射程比起上一代东风-21B的2100公里要近,但弹头载荷一口气增加到2000公斤。据美国海军情报办公室提供的资料,除了传统高爆弹头和子母弹头外,东风-21C很可能配备电磁脉冲弹头,让火箭军不仅能对“第一岛链”的美国海空军基地实施直接打击,还有机会暂时瘫痪美軍和盟军的指控通情链路节点。
为了弥补战术弹道导弹打击火力不足的先天限制,中国火箭军不断扩建规模,以2017年朱日和沙场阅兵为准,已有多个配备东风-16的导弹旅。从每旅装备十余台发射车的推定看,理论上,火箭军一次最多能针对“第一岛链”上的固定目标发射数十枚导弹,而以战时最大有效性90%为基准,加上遭到反导系统拦截的数量,实际能发射成功并抵达目标的导弹至少在三分之二以上。(摘自《新参考》)
克雷皮内维奇称,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选择弹道导弹作为区域拒止手段,主要原因在于它难以拦截。像中国火箭军使用的东风-15B固体燃料战术弹道导弹,能在几十分钟内从机动状态转入发射阵地待命,不像过去使用液体燃料的旧导弹还需要额外时间添加燃料,这意味着当中国决心用导弹对“第一岛链”海空军基地发起突击时,防御方的“反应窗口”将会压缩到极限。
如果中国火箭军投入更新型东风-16B导弹,除了射程延长到1000公里外,更厉害的是引进了被外界称为“多弹头重返载具”的设计,而且弹头还能在末端修正突防轨道,从最难拦截的目标正上方实施垂直攻击。这不仅增加了弹头贯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动能,还能让陆基和海基反导系统的雷达探测范围受限。就美军部署而言,一定有留空预警机提供远程探测,但即便如此,也只能多争取几分钟的预警时间。
性能更优的东风-21C中程弹道导弹,针对战术弹道导弹的作战需求限制进行了改进。虽然1700公里的最大射程比起上一代东风-21B的2100公里要近,但弹头载荷一口气增加到2000公斤。据美国海军情报办公室提供的资料,除了传统高爆弹头和子母弹头外,东风-21C很可能配备电磁脉冲弹头,让火箭军不仅能对“第一岛链”的美国海空军基地实施直接打击,还有机会暂时瘫痪美軍和盟军的指控通情链路节点。
为了弥补战术弹道导弹打击火力不足的先天限制,中国火箭军不断扩建规模,以2017年朱日和沙场阅兵为准,已有多个配备东风-16的导弹旅。从每旅装备十余台发射车的推定看,理论上,火箭军一次最多能针对“第一岛链”上的固定目标发射数十枚导弹,而以战时最大有效性90%为基准,加上遭到反导系统拦截的数量,实际能发射成功并抵达目标的导弹至少在三分之二以上。(摘自《新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