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地方本科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升级依据与路径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wy0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张焱(1963-),女,天津人,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教学与管理。摘要:高考将推出技能型和学术型两种模式。地方本科院校将向应用技术型转型。这是高等教育适应中国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一个选择,也是建立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新机遇。结合世界应用技术大学发展的历史与趋势,针对高职院校以及地方本科院校的现状与定位,阐述了高职院校升级的依据,从自身特色与转型本科院校与产业结合便利与优势的角度,提出了高职院校升级的两个主要方向与路径。
  关键词:高考改革;地方本科转型;高职院校;升级;依据;路径一、高考改革地方本科转型对高职院校的影响
  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的升级和科技的进步,以及在高考制度性弊端与就业结构性问题的双重压力下,我国即将出台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即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的考试。一种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一种为现行的高考,即学术型人才高考。分类高考是我国教育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长期以来,单一的人才培养与选拔模式,根深蒂固的“重学术,轻应用”的观念,客观上导致了“职业技术教育低人一等”社会偏见的形成,造成了只有分数低的学生,才会被动选择职业技术教育。高考的改革建立了“双轨制”,即“学术轨”和“技术轨”的并存,更好地适应了学生学力、志向、生涯规划、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差异,形成“只分类型,无关贵贱” 的两条高考“平行线”。伴随着可预期的上升通道,传统的技术技能型学习的“断头路”以及“终结性学习”的格局被打破。在社会分工日益细化、迫切需要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当下,解决因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而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势在必行。
  与此同时,全国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将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这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因为,产业升级的过程就是技术进步的过程,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也是劳动力结构调整的过程。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解决新增劳动力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紧迫要求。只有牢牢把握建设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这一转型发展的新目标,坚定不移地为地方区域、行业产业培养生产一线的应用技术人才,培养适应社会文化建设与公共服务发展所产生的新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高等教育才能承起担产业先进技术承接、应用、积累和创新的历史责任,只有努力发挥地方区域和行业技术的中心作用,才能把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一转型发展的特色路径,打破封闭办学、自我评价的发展链式,将学校的办学、管理与人才培养环节融合于产业链、公共服务链和价值创造链之中。
  在已纳入转型规划的地方本科院校之外,不应该忽略的是全国1000多所高职院校(据2013年统计)。虽然,国家目前尚未明确高职院校的调整方式,若依据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各个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角度,高职院校还可能维持现状;若从区别应用技术本科的角度,高职院校还可能向下调整。其中,这涉及市场变化的需求和院校内部发展要求的复杂性。此前,发展高职本科的早已呼声渐高渐强,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界热议的话题。
  二、高职院校升级的依据探讨
  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显示,国家竞争力、实体经济的发展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以及高等教育的结构密切相关。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需要拔尖与创新人才的引领,也需要高素质的一线工程师和技术人才的支撑。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基本模式,以先进产业技术承接、应用、积累和创新为使命,可以说是世界高竞争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秘密武器。
  (一)世界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历史与趋势的启示
  20世纪中叶以后,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往往都基于产业升级、新技术的产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变化等多种因素,以立法来促进并大力发展自己的应用技术大学。他们的这一推进过程和运作轨迹,对我们今天建立现代教育体系有着许多启示与借鉴。
  1.以合并方式建立多科性应用技术大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的科技人才和应用技术人才的奇缺,已对英国的工业建设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为了扭转这一人才急需的局面,1966年,英国教育与科学部颁布了《关于多科技术学院及其他学院的计划》白皮书,开始进行英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采取将原有的高等技术学院、独立学院合并的方式,在全英国建立了30所多科技术学院。虽然,英国有着很深的社会等级观念,但政府还是通过一系列的手段,调整了不合理的高等教育结构,形成了多科技术大学、城市大学与牛津、剑桥等著名古典大学并存的高等教育体系。
  在20世纪90年代,瑞士开始实施高等教育的改革。1995年,联邦政府颁布了《应用科技大学联邦法》,并将各地工程类、设计类、经济类、管理类、艺术类的50多所专业院校合并成为7个州立的应用科技大学,形成一种以突出实践教学为导向的新型大学。使瑞士成为世界上最小、却最富于竞争力的国家。
  2.拓展应用技术大学的专业领域。如今,德国已经在“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基础上,强调要优先考虑应用技术大学的拓展。目前,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已从早期的以工程技术类为主,拓展到社会工作、商学等服务型社会科学专业领域。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学校数从1993年的125所,增加到247所,注册学生数达70.3万人,约占德国高校在校生总数的33%。
  3.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层次。荷兰发展应用技术大学是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的。由于原国家《中等教育法》若干规定的限制,尽管学校的类型多样,然而教育层次却偏低。自上世纪80年代始,荷兰通过合并整合,提升应用技术大学的层次与规模,颁布了《高等职业教育法》,使得荷兰的职业技术教育进入高等教育层次。相应地,应用技术大学的学校数从1983年的375所,减少到2012年的41所。虽然学校的数量减少了,但其综合性却明显增强,在校生规模不断增长。到21世纪,在校生规模已经超过了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60%。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高职本科教育,在规模上超过了原来的高职专科。高等职业教育向本科甚至更高层次上移,成为一种世界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
  (二)高职院校升级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顺行方向
  在世界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历程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西方尤其是欧洲应用科技大学基本上都是在高等职业学院(专业学院)、工程师学校的基础上整合升级发展起来的。
  1.高职升本科更具有自己的办学特点与优势。我国从21世纪之初开始尝试四年制高职本科教育试点。稍后,又陆续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高专院校中试办高职本科专业。国家“试点”与“示范”的目的,当然是要取得经验推广复制。示范之下,向高职本科教育或应用技术大学升级,自然成为更多的高职院校的发展规划。因为,这是符合高等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的。
  我国的高职院校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尤其是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带动下,在技术技能教学基础、实训实践教学资源以及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经验等方面普遍比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要更扎实、更多元、更丰富、也更具特色,在职业教育教学的整体实力上,比较新建的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更显示出自己的办学特点,因而,也更具优势。
  2.高职院校顺利升级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的重要调整,也会扭转人们对职业技术教育歧视的传统观念。如果说,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是在高等教育分类管理的前提下,实行需求导向、就业结构性问题倒逼的改革,那么,高职院校的升级则是顺行的发展,则更自然,更具便利性。在结构意义上,高职院校顺利升级,形成于普通(学术)教育相对应的层次,有助于彻底改变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也会扭转人们多年来对职业技术教育歧视的传统观念。
  三、高职院校升级的路径探讨
  虽然,在高考分类“双轨”改革以及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升级势在必行,但毕竟有大量的地方本科院校因为与产教脱节而亟待转型。因此,高职院校升级要关照地方本科转型的现状,更要在主观与客观上与其建立关联性。
  (一)与本科院校结合升级
  考虑到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大势所趋,普遍来说,没有比高职院校与地方本科院校合并升级更为顺理成章。或许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只有高职院校的介入,才能尽快成功;而高职院校的升级,也需要地方本科院校的配合,才能迅速完成。作为国家目前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具有典型意义的黄淮学院,就是在2004年由驻马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原职业技术学院、驻马店林科所合并组建而成的。这一点,仍然可以从世界各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经验中得到印证。除上述英国和瑞士的案例外,德国也不乏其案例。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世界闻名,但其发展的历程却并不简单。上世纪60年代,德国当时的高级专业学校和工程师学院(相当于中国的三年制高等职业院校)并未纳入高等教育的范畴。当时,德国开展了一次国家教育大辩论。这次辩论使德国人认识到:要满足社会对高等专业人才的需求,只有建立与现在高等教育不同类型的高等应用技术教育体系。1968年,德国联合各州签订了《联邦德国各州统一专科学校的规定》,据此,各州工程师学院和高级专业学校与其他办学条件较好的高等职业学校合并,升格改办为应用科技大学,包括经济管理、社会管理、设计和农业教育等专业的高等职业学校。
  从专业的角度来看,高职院校与地方本科院校合并升级,可以互补优劣、互通有无、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与产业结合升级
  职业技术教育范畴中的产教结合,其实是一个与生俱来的常识,不证自明的定理。可以说,无论中外,职业技术教育的历史就是产教结合、工学结合的历史。
  著名的德国“双元制”就是最典型的一种产教结合、校企结合的职教模式。日本企业参与职前正规职业教育的“合作教育”,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在美国,工商企业界与学校合作,共同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的形式称为“合作职业教育”。这一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在美国发展迅速,并不断创新。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发端于近代实业。当时兴起的实业学校教育就蕴含着产教结合的基本元素。新中国成立初期,颇具特色的半工半读学校制度是“工学结合”的典型代表。改革开放以后的30多年,尽管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有起有伏,但对职业教育“产教结合”的呼声一直不断。随着产业机制不断地逐步开放,中国教育体制特别是职业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职业教育从提倡“联合办学”、“产教结合”,到“教学工作必须贯彻产教结合的原则”;从“推广‘订单式’、‘模块式’的培养模式”,到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再到“实行校企合作和产学合作,开放式培养人才的新模式”。这些倡导或创新一直都围绕着产业与教育结合的发展。
  最近,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上提出:“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落实到学校管理、教学的各个层次、各个环节,深入到每一项制度、每一个专业、每一项课程、每一个教师,使学校成为产业的大学、城市的大学、社区的大学”。①
  实际上,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中,就已经开始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这些是为高职院校与产业、企业结合进行的有益的尝试。其中,有专业班: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与宝马中国合作开设定向委托培训的“宝马班”;有专业系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固高科技有限公司、磐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全功能、一体化的物流工程与管理综合实训室,以及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与国航共建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更有二级学院:黄淮学院依据自身定位于发展潜力,创新教育管理结构,实施开放合作式发展,在较短的时间里,与区域内外的大企业集团合作筹建了“银泰汽车学院”、“天中联视频工程学院”、“用友新道经管学院”以及正在筹建的“懿丰航空学院”。这些尝试的规模与速度表明,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高度可行性。
  现在看来,高职院校与产业的结合升级,还可以更进一步开放,更进一步创新。如,一些大的产业或行业,像IT、金融、生物、医药等行业,完全可以借鉴世界医学医疗系统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模式,与高职院校合作,以股份合作、资产重组的方式,创建产教一体双轨、教师一身双职、学生一学二工的全新职业技术教育机构。严格说,这样的机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产教合一、产学研一体化职业教育模式,这也应该是高职院校与产业合作升级的最佳模式。
  应该认识到,此次国家将产教融合作为发展战略,部署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是在特定的形势下展开的。一方面,技能型人才极度缺乏,而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却身份地位难获尊重且薪资微薄;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形式不容乐观,而职业技术教育的分流却力不从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一过往模式的“升级版”,也会面临矛盾重重的现实以及不少悬而未决的难题。但其中,高职院校向本科应用技术教育升级,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其实是“一机两翼,一道双轨”的关系,既不能忽视,也不容偏颇。让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上行的通道顺畅,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这才是国家高等教育改革战略的初衷。
  总之,在应用本科与高职专科之间所做的“调整”和“分工”、抑或升级,都不应该是人为的,而应该是市场的,而市场不是被规定的,市场的选择不会遵循行政命令和理论的划分。在目前的市场供需条件下,企业招聘生产一线的技术以及研发人才,会选择专科毕业生,还是本科毕业生呢?这个问题或许只有市场才有资格回答。我们应该做的是,在国家打造经济“升级版”的大格局下建立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也必须是真正的“升级版”的新格局。参考文献:
  [1]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OL].[2014-4-27].http://edu.qq.com/zt2014/IFIE/.
  [2]孟庆国,曹晔.发展应用技术大学世界高教改革共同趋势[N].中国教育报:(2014-1-7).
  [3]冯会敏.浅谈外国高等职业院校如何“升级”[J].科学管理,2013(09).
  [4]王明伦.三个关键词勾勒高职本科真容[N].中国教育报:(2014-01-13).
  [5]郑琼兵.中外职业教育产教结合模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8(7上).
  [6]宋超先,韩敏.高职“校中厂”产教结合的实践研究[J].成人教育,2012(6).
  [7]余秀琴,荀莉,陈鸿.我国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历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2(1).
  
  
  
  注解
  ①引自在2014年4月27日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的“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上鲁昕副部长的讲话。
其他文献
2004年11月13日晚8时,温家宝总理在锦州主持召开了辽宁省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听取他们对企业改革和振兴东北的意见.会议有七个企业负责人发言,大连机床集团董事长陈永开第一个
邓颖超是我党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现代妇女运动的先驱和领导人。在为新中国而战的艰苦岁月中,她与丈夫周恩来坚定地站到斗争的前列。作为一名女同志,她经受了两次失子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需要,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为加强检察职业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期刊
金融危机的全球化蔓延,对电力企业的影响愈加凸显,同时电力后勤企业,也带来了严重影响。怎么办?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实则是影响电力企业的发展问题。笔者在学习科学发展观理
最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有效需求不足,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下滑,投资无方向,经济增长乏力。很多人在困惑,为什么刚刚告别短缺,就陷入商品难卖的困境?为什么我国
“我是被冤枉的,事发时我不在事故现场,交通事故认定书上的名字不是我签的,可以做笔迹鉴定……这个案子我要打到底,死也要一个清白!”中年司机王国良(化名)在被告席上起身咆
作者简介:罗丹(1983-),女,汉族,湖南株洲人,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运输管理学院辅导员,助教,文学学士,研究方向高教管理。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面临压力和挑战。为单位输送高素质的人才是每个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之一,半军事化管理就是其中一个职高学生素质的重要点。本文阐述了关于利用半军事化的管理对于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取得的实效性的成绩
企业的竞争优势从何而来?为什么说协调功能对企业越来越重要?处于相同行业结构和市场机会的企业为什么差别很大?只有能有效解释这些问题的企业理论才会有生命力.为此,本文论述了企业知识管理理论,基本上回答了这些问题.
作者简介:倪博(1983.04-)女,陕西西安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摘要: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和用人单位需求大量增加,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变得尤为重要。在英语翻译学习过程中,人们常常把翻译误认为是一种文字到另一种文字的转换,实际上,英语翻译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是有规律可以依照的。在近代中国翻译的历史长河中,国人由辅助角色走向独立地位,大大推动了中外学术交流,为中国社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中市场营销专业在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规格定位、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等方面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难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营销管理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