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校小班化教学以来,在发挥现有的道德与法治课德育教育主渠道的基础上,充分融合49中小班化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这两个特色资源进行“课程资源整合”;怎么能让我们的道法课在平时的教与学中就能解放学生的天性、不受课堂拘束,又能达到德育效果。怎样能集备一堂有亮点、有教育性、创新性、实践性,让学生更主动更积极的参与体验式活动课就成了我们49中道法集备组新的研究方向和任务。近期,我校集备一节参与体验式活动课——“友情在我身边”。
关键词:友情;体验;课堂教学;初探
一、持有故、行有理——理论基础及实践探索
体验式活动课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活动课。
体验式活动课的理论基础来源于杜威的“做中学”和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
杜威提倡,进步学校的教学应该尽量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机会和经验,“以表现个性和培养个性反对从上面的灌输”。所以,最根本的方式是使学生“由做事而学习”。
罗杰斯认为教育的目标、学习的结果应该是使学生成为高度适应性和内在自由性的人。教育的目标就是应该以学习者为中心,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发挥,使他们能够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和工作为目的。因此,学习必须对学习者有意义,这样所习得的知识和技能都容易保持,并且认知、情感等方面都会参与到学习中,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实现的过程。
实践探索:我们班级人数少,教师能更多的关注每一个学生,较好的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在参与体验课中的针对性和操控性都非常强,这是我们的一个优势。在咨询了心理老师后我们最终确定了“盲行”这一主题心理活动来体现七年级“友情”这一主线,同时融合七下青春的邀约和八年级的责任等内容进行了课程内的资源整合。
二、“以生为本”——精心预设
采用体验参与式和主体穿线式教学法,促进学生心理活动的展开和深入探究,让学生在活动情景中体验同学友情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整节课设计四个活动:一是热身活动“找朋友”,让学生初步体验“有朋友”的幸福归属感和心理满足感,进一步激发学生寻找“朋友”的愿望;二是主体活动“盲行”,搭档们需要共同面对任务和解决困难,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友情带给我们的温暖和力量,更重要的是感受到友情的重要性;三是真情活动“打开心灵天窗”,引导学生将思绪迁移到日常的学校生活中,使学生相互倾吐心声,消除闭锁心理,敞开心扉积极主动与他人沟通,交往,培养热情、开朗的性格。四是升华活动“你和我”,让学生回想与朋友交往的过程,用心体会与朋友之间交往的真情,细节决定成败,让学生懂得如何维护友谊。这节课学生自己参与体验活动将知识内化和深化,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感,用欢快活泼的课堂气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关注学生的生命律动——活动体验
体验活动一:“找朋友”。这是热身活动:通过这一活动,找到朋友的学生明显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没有找到朋友的学生站在那里就显得比较落寞,所以让学生们谈谈拥有朋友的感受还是非常容易说的。这个活动刚开始我们设计的时间比较长,一度有考虑到是否要删掉,最后觉得作为一个过渡环节还是有必要留下的,但是需要注意次数的限制,经过商讨我们最后决定以3次最为适宜,活动中结合的人数应该有跳动,如2人直接可以到7人,这样可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难度。这个活动也可以在某一节课中单独使用。
体验活动二:“打开心灵的窗户”。这部分活动要求每个人都将自己的心里话悄悄写在一张纸上,投放到要送与同学的“心灵天窗”里。问题的设置特别需要老师们注意,要考虑到全体学生,不能让有的学生没有收到,所以我们后来修改了问题的设置,第一个问题要求便是:给自己的“盲行”搭档写一句祝福的话。
四、新颖有效——其他活动设想
我们在试讲“友情”课的同时也尝试了一些其他的活动,因为时间、难度以及与本节课“友情”这一主线的关系最后我们没有呈现,但这些活动也比较新颖又有教育意义,时长约为10~15分钟左右,在这里也推荐一下:
活动一:小组合作“平举齐眉棍”。这也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心理活动,活动规则:要求学生可以仅用一根手指而不借用其它外力将一根竹竿平稳的举起,高度至自己的眉心处,并且能够再平稳的将其放下。
说明:这个游戏刚开始是两个男生一人一根来试验的,按照不借用外力和平稳的要求,是没办法一个人就成功的。总结失败经验时,学生们提出单打独斗根本没法实现目标,想要成功必须多人合作。于是我们根据人数分成了四队,第一次合作试验由于学生身高和举杆子速度都不相同也失败了,可见人多心不齐也不一定能成功。这是学生第二次合作试验,每个队自己总结了第一次的教训,现在即使他们的身高不一,也稳稳的举起了竹竿。
这个活动其实可以带出很多理论如:朋友之间的互相帮助、团结就是力量、如何合作才可成功等,非常適合七、八年级的课程内容及团队课程。
五、积极鼓励——师生的表现和反应
上完这节课后,我调查了一下这个班的学生:活动课非常受孩子们的欢迎,很多孩子都问我说老师这样的参与体验能不能多一些;其实我自己是担心上参与体验课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程度相对会弱于传统课的系统性条理性传授,于是特意在一周后又做了一个课内临时小测验:结果全班知识的合格率为90%远远高于平时,可见参与体验课能百分百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在新授课中的学习不但不会弱于传统课,更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新授知识在他们脑海中的印象也比传统课堂要深的多。
六、抛砖引玉——理解感悟
经过学习,我们认为参与体验式活动课它提倡个体实践、感悟、内化,提高、完善,自我独立发展,集中表现为学生可以自己有一定选择,有一定放松,有一定自主,有动脑、动手的时间与空间,可以自己展示才能,相互观摩学习,调适自我,改善自己。我们的愿望是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能发展锻炼了他们独立自主生活能力,有利于他们今后身心健康发展,形成健康的人格。这不仅需要我们将三个年级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也需要道德与法治老师对心理、历史、法律、时政等内容有所涉猎,我们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可以对“课程”进行整合的内容也还有很多。
关键词:友情;体验;课堂教学;初探
一、持有故、行有理——理论基础及实践探索
体验式活动课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活动课。
体验式活动课的理论基础来源于杜威的“做中学”和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
杜威提倡,进步学校的教学应该尽量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机会和经验,“以表现个性和培养个性反对从上面的灌输”。所以,最根本的方式是使学生“由做事而学习”。
罗杰斯认为教育的目标、学习的结果应该是使学生成为高度适应性和内在自由性的人。教育的目标就是应该以学习者为中心,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发挥,使他们能够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和工作为目的。因此,学习必须对学习者有意义,这样所习得的知识和技能都容易保持,并且认知、情感等方面都会参与到学习中,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实现的过程。
实践探索:我们班级人数少,教师能更多的关注每一个学生,较好的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在参与体验课中的针对性和操控性都非常强,这是我们的一个优势。在咨询了心理老师后我们最终确定了“盲行”这一主题心理活动来体现七年级“友情”这一主线,同时融合七下青春的邀约和八年级的责任等内容进行了课程内的资源整合。
二、“以生为本”——精心预设
采用体验参与式和主体穿线式教学法,促进学生心理活动的展开和深入探究,让学生在活动情景中体验同学友情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整节课设计四个活动:一是热身活动“找朋友”,让学生初步体验“有朋友”的幸福归属感和心理满足感,进一步激发学生寻找“朋友”的愿望;二是主体活动“盲行”,搭档们需要共同面对任务和解决困难,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友情带给我们的温暖和力量,更重要的是感受到友情的重要性;三是真情活动“打开心灵天窗”,引导学生将思绪迁移到日常的学校生活中,使学生相互倾吐心声,消除闭锁心理,敞开心扉积极主动与他人沟通,交往,培养热情、开朗的性格。四是升华活动“你和我”,让学生回想与朋友交往的过程,用心体会与朋友之间交往的真情,细节决定成败,让学生懂得如何维护友谊。这节课学生自己参与体验活动将知识内化和深化,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感,用欢快活泼的课堂气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关注学生的生命律动——活动体验
体验活动一:“找朋友”。这是热身活动:通过这一活动,找到朋友的学生明显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没有找到朋友的学生站在那里就显得比较落寞,所以让学生们谈谈拥有朋友的感受还是非常容易说的。这个活动刚开始我们设计的时间比较长,一度有考虑到是否要删掉,最后觉得作为一个过渡环节还是有必要留下的,但是需要注意次数的限制,经过商讨我们最后决定以3次最为适宜,活动中结合的人数应该有跳动,如2人直接可以到7人,这样可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难度。这个活动也可以在某一节课中单独使用。
体验活动二:“打开心灵的窗户”。这部分活动要求每个人都将自己的心里话悄悄写在一张纸上,投放到要送与同学的“心灵天窗”里。问题的设置特别需要老师们注意,要考虑到全体学生,不能让有的学生没有收到,所以我们后来修改了问题的设置,第一个问题要求便是:给自己的“盲行”搭档写一句祝福的话。
四、新颖有效——其他活动设想
我们在试讲“友情”课的同时也尝试了一些其他的活动,因为时间、难度以及与本节课“友情”这一主线的关系最后我们没有呈现,但这些活动也比较新颖又有教育意义,时长约为10~15分钟左右,在这里也推荐一下:
活动一:小组合作“平举齐眉棍”。这也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心理活动,活动规则:要求学生可以仅用一根手指而不借用其它外力将一根竹竿平稳的举起,高度至自己的眉心处,并且能够再平稳的将其放下。
说明:这个游戏刚开始是两个男生一人一根来试验的,按照不借用外力和平稳的要求,是没办法一个人就成功的。总结失败经验时,学生们提出单打独斗根本没法实现目标,想要成功必须多人合作。于是我们根据人数分成了四队,第一次合作试验由于学生身高和举杆子速度都不相同也失败了,可见人多心不齐也不一定能成功。这是学生第二次合作试验,每个队自己总结了第一次的教训,现在即使他们的身高不一,也稳稳的举起了竹竿。
这个活动其实可以带出很多理论如:朋友之间的互相帮助、团结就是力量、如何合作才可成功等,非常適合七、八年级的课程内容及团队课程。
五、积极鼓励——师生的表现和反应
上完这节课后,我调查了一下这个班的学生:活动课非常受孩子们的欢迎,很多孩子都问我说老师这样的参与体验能不能多一些;其实我自己是担心上参与体验课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程度相对会弱于传统课的系统性条理性传授,于是特意在一周后又做了一个课内临时小测验:结果全班知识的合格率为90%远远高于平时,可见参与体验课能百分百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在新授课中的学习不但不会弱于传统课,更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新授知识在他们脑海中的印象也比传统课堂要深的多。
六、抛砖引玉——理解感悟
经过学习,我们认为参与体验式活动课它提倡个体实践、感悟、内化,提高、完善,自我独立发展,集中表现为学生可以自己有一定选择,有一定放松,有一定自主,有动脑、动手的时间与空间,可以自己展示才能,相互观摩学习,调适自我,改善自己。我们的愿望是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能发展锻炼了他们独立自主生活能力,有利于他们今后身心健康发展,形成健康的人格。这不仅需要我们将三个年级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也需要道德与法治老师对心理、历史、法律、时政等内容有所涉猎,我们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可以对“课程”进行整合的内容也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