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s2269ac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句话:课堂也可能是低碳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通过创设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但是,本课题组在调查中发现,部分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好像脱离了情境就不是新课程的课堂,创设情境不是为了图表面上的热闹,不能干扰和弱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学生思维的发展,不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开展都需要渲染情境,也不是所有的情境创设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利。我们不能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任何情境都不能游离于教学之外,更不能是虚假的,如果只追求形式,反而会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越走越远。一句话:创设情境是为了让数学学习更有效。
  创设课堂有效性情景的方法具体有:
  1、创设“悬念型”教学情境。
  “教学悬念”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求知欲强,好奇心切等特点,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新颖的疑问,引起学生的探索。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上课伊始老师就开门见山:“能被3整除的数这里面有个秘密,老师已经掌握了,不信你们可以随便说一些数来考考,老师立即就能说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不信你们还可以用手中的计算器来验证。”学生们个个争先恐后向老师发问,故意出一些比较大的数,老师却依旧不假思索地对答如流,学生们惊叹之余,很自然地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究竟这些数有什么特征呢?老师又有什么绝招呢?”在这样的悬念带领下,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渴求。
  2、创设“故事型”教学情境。
  孩子们天生都喜欢听故事,在教学《可能性》时,可以利用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阿凡提的故事,想听吗?(学生很兴奋,都说想听。)
  师:有一天,一位糊涂的县官因为听信他下面一位师爷的谗言,就把无辜的阿凡提抓了起来。在审问时,他对阿凡提说:“明天给你最后一次机会,到时我这里有两枚签,一枚签上写着‘死’字,另一枚签上写着‘生’字,你抽到哪一枚签,就判你什么。”同学们,如果让阿凡提来抽签的话,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呢?
  生:(争着说)阿凡提可能会抽到“生”字签,也可能会抽到“死”字签。师:也就是说,阿凡提抽签的结果有两种可能,但一心想害死阿凡提的师爷却在两枚签上都写着一个“死”字。同学们,如果再让阿凡提来抽签的话,结果又会怎样呢?
  生:(群情激愤地说)阿凡提抽到的一定是“死”字签。 师:那也就是阿凡提要想抽到“生”字的签是……
  生:(接着说)不可能。
  师:看来阿凡提这次是必死无疑了,幸亏阿凡提的一位朋友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第二天,县官在审堂时让阿凡提抽签,聪明的阿凡提抽了一枚签,并连忙把抽到的签吞到了肚子里。县官只好打开另一枚签,发现上面写着“死”字,以为阿凡提抽到的是“生”字签,就只好把阿凡提放了。 (学生都会心地笑了。)
  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探讨“可能性”这个数学问题。(板书:可能性)
  在这个导入片段中,充分开发知识自身的趣味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独辟蹊径,巧妙地用学生喜欢的“故事”拉开学习数学新知的序幕,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曲折的故事情节中去,很自然地让学生初步感知了“一定”、“不可能”、“可能”,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3、创设“游戏型”教学情境。
  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探索,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
  如在数学的计算教学中,加、减运算是一年级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它必须反复练,而反复练又显得单调枯燥,于是可在练习中采用“首尾相接”、“找朋友”、“夺红旗”、“摘苹果”“送信”等方法进行。这些游戏是小学生最乐意做的,通过这些游戏不仅使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巩固知识,而且使学生产生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力争上游的精神。
  4、创设“类比型”教学情境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感觉许多知识点似曾相识。 如果我们把这些类似点进行比较,再加以联想的话就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和方法,通过类比由一个已知的数学规律迁移向新的知识,从而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也避免了混淆。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通过以上几种方式的情境创设,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在课堂情境创设过程中,如果不能对教学过程进行充分的把握,很容易走入另一个误区,具体表现在:
  1、游离于数学内容之外的“包装”。教师把“创设情境”仅仅看作提高灌输教学效率的手段,而忽略了“情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对“情境”创设简单化地理解为“形象+习题”,致使情境创设“华而不实”。
  2、枝节横生的“现实生活”。情境创设未能突出数学学习主题,导致课堂学习时间和学生的思维过多地被纠缠于无意义的人为设定,对课堂教学起了反作用。
  3、不顾学生实际水平的“挑战性问题”。情境创设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任意拔高了学生对问题的兴趣程度,导致学生“云里雾里”的学习状态。
  总之,灵活性的运用以上所列举的在课堂中创设情景的方法,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效果,就能够保证课堂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课堂注意力的集中,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学习能力的提升。另外,课堂效率的提高,教师观念的转变,带来的是课堂完成作业时间增多,课堂作业时间得到有效保证,学生课外的作业时间减少。学生上课认真了,学习的有效性提高了,也就减轻了课后重复学习的时间,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达到《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其他文献
摘要:在青少年的教育工作中,我们痛心的发现,许多青少年的心理障碍产生,正是由青少年的交友不当或者交友挫折导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随着生理的成熟,青少年们企盼着投入社会,自由自在的生活。然而,在心理上,他们毕竟还很幼稚,道德标准不成熟,因而青少年交友问题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投入足够的重视并及时加以引导。  关键词:青少年 交友 局限性 疏通 引导  青少年正处于独立于社会的关键时期,他们告别了无
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
摘要:对于中专学校而言,计算机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从事计算机教学这么多年,深感计算机教学有别于其它学科。在教学中,刚开始的时候,学生都对计算机充满兴趣,有着浓厚的向往情绪,但随着计算机教学内容的深入,难度增大,而学习的内容与社会上的计算机应用又有一定距离,学生的兴趣就会降低,向往开始转化为厌倦,使得教学工作的开展难度加大。  关键词:中专计算机 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
摘要:随着高中语文新课改的继续推进,讨论式教学法越来越多地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它是现代教育理念所倡导的一种有效的教学实践。新课改的要求和本质呼唤着课堂讨论。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语文 讨论法 成因       当前,随着高中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讨论式教学法越来越多地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讨论式教学法是指经过教师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就某一重要问题各抒己见,并通过学生之
摘要: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它应为培养新世纪高素质人才打好基础。语文教学内容中包含着生动丰富的文字美,变化有致的结构美,尤其蕴涵着动人心魂的人物形象美。阅读教学和审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有文学就有美学,文因美存。阅读课虽没有音乐、美术那么直感。但它却能赋予审美教育更为广阔的天地。因此阅读教学与审美教育不可分割,理智评价与情感评价当融为一体。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善于扶发幽微,在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中,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 CSF)是由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CSFV)引起的一种猪的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是目前危害我国养猪业发展的主要疫病之一。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