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的十九大提出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发展理念,探索以创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已成为重要时代课题。本文结合当前大数据时代要求,充分分析实践中的突显问题,探索以创新发展理念指引改革发展,丰富教育方式,增强教育效果。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创新发展理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时代为导向。伴随社会科技迅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进入“大数据”时代,探索以創新发展理念指引大学生思想发展和道德提升,是新时期该工作的新方向和着力点。
一、创新发展理念与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发展理念”是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充分认识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正确把握,表达了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我国社会发展思路、改革抓手和建设重心,具有战略指导性意义。值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科创立发展30余载之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面临理论和实践双方面变革,尤其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冲击下,新问题逐步凸显。将创新发展理念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既是该学科深化领会发展观念的有益尝试,又是践行创新发展对教育的实践探索,丰富了学科方法论,又提升了理论的实践应用性。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创新”难题
伴随数据时代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已进入“深水区”,以创新发展理念为实践指南,是有效解决凸显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课堂效果良莠不齐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活跃,追求技术进步,忽视课堂知识吸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缺乏兴趣,学习动力不足,教学效果良莠不齐,从侧面反映了教育改革的迫切性,着力深化科技应用,发挥“创新发展”魅力,采取科技手段,调动思想理论课堂参与度,是当务之急,亟需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二)实践育人手段固化、创新力不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大优势在于具有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但由于诸多原因,上述“第二课堂”效果差强人意,技能与思想不平衡,突出表现为手段僵硬、创新匮乏,缺乏合理引导和改善,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工作的重要领域。
(三)改革发展面临市场经济挑战
党的十九大强调理论自觉和文化自信,由于文化市场的自发性与大众传媒的商业险,身处市场化大潮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避免的面临来自市场经济的挑战,带来了经济不良影响和负面效应,思想引领作用无法充分发挥,价值观引导受到质疑。
(四)教育现状与大数据时代发展要求存在差距
大数据时代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基于互联网开放、虚拟、隐蔽等特征,传统高校思想政治生态已然变化,“杂质”较多的网络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功能,同时也出现大数据正能量被“弱化”。
三、以大数据为依托,以“创新发展理念”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充分适应大数据时代特征,发挥创新思维,运用新技术、新方法,以科技丰富思政教学“第一课堂”,以新技术带动实践活动“第二课堂”,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微时代”。
(一)以“创新发展”为动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效果
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时代优势,将很多大学生眼里枯燥无聊而又非专业课程的“思政课”转化以生动形象、喜闻乐见的故事、人物传记,着力搭建微课堂;改变传统“填鸭式”教育模式,鼓励社会民众,尤其是青年学生 “参与到变革现实的实践之中”,在实践中获取激发民众创新欲望与创造能力的灵感与机遇。
创新也体现在“因材施教”上,强化思想引领与专业教学的有机结合,开展“课程思政”,以新思路带动思想引领与专业技能的有机融合,分门别类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如医德教育、会计诚信教育等。
(二)以“创新发展”为抓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活动、实践教学等)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阵营,针对当前出现的诸如形式僵化、内容枯燥等问题,必须坚持以创新发展为指引,调动大学生参与积极性,以趣味性强、互动性佳、育人效果优的校园文体活动为载体,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以科技手段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创建更为先进的实践活动平台,以多媒体视频、图片等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党团知识介绍、价值观教育、心理健康辅导、专业介绍、学业指导等,将德育工作细化入学生生活,将使教育效果提升到崭新的层面。
(三)彰显大数据时代优势,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微时代”
适应大数据时代要求,着力构建一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题移动互联网平台,引领思政“微时代”。构建“掌上思政微信公众平台”,从实践上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短、平、快”发展,提升其时效性。
另外,建立微信平台,强化跟踪机制,对大学生关注的重点热点予以跟踪,提升教育时效性。将日益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微课和党团微课搭建于微信平台和网络平台,促进思想政治理论微课的发展,又实现“掌上学习”的目的,具有较强实践性,既是对网络思想政治理论的实践应用,又进一步探索了科学合理发展了微信等新媒体与教育结合的途径,极大提升了教育效果。
发挥大数据优势,引领思想教育“微时代”,发挥移动终端快捷、方便、准确的特点,将微信平台的便利引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将极大提升工作实效性,提供更准确的数据,以便于教育者对学生思想意识、心理状态、学业压力等情况的了解和掌握,及时开展相应工作。注重指导与监管并重,促使大学生合理、有节制地使用网络新媒体工具,发挥微信平台的巨大优势。制定规范化的运营制度和灵活的项目化管理方法,依托网络平台和工具,应用项目化的管理方法在学生中开展“给辅导员的一封信”、“班级文化建设”、“寝室文化展示”等活动,提高活动效率和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胡子祥,余姣. 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变革及对策研究[J]. 思想教育研究. 2015(02) 。
[2]李怀杰,夏虎.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探究[J]. 思想教育研究. 2015(05)。
[3]胡纵宇,黄丽亚. 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应对[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4(13)
作者简介:
史恒(1986.05-) 男,汉族,山东泰安人,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注:本研究系科研项目“以创新发展理念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与时效性提升探究”(编号2017kyxm011)研究成果。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创新发展理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时代为导向。伴随社会科技迅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进入“大数据”时代,探索以創新发展理念指引大学生思想发展和道德提升,是新时期该工作的新方向和着力点。
一、创新发展理念与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发展理念”是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充分认识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正确把握,表达了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我国社会发展思路、改革抓手和建设重心,具有战略指导性意义。值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科创立发展30余载之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面临理论和实践双方面变革,尤其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冲击下,新问题逐步凸显。将创新发展理念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既是该学科深化领会发展观念的有益尝试,又是践行创新发展对教育的实践探索,丰富了学科方法论,又提升了理论的实践应用性。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创新”难题
伴随数据时代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已进入“深水区”,以创新发展理念为实践指南,是有效解决凸显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课堂效果良莠不齐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活跃,追求技术进步,忽视课堂知识吸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缺乏兴趣,学习动力不足,教学效果良莠不齐,从侧面反映了教育改革的迫切性,着力深化科技应用,发挥“创新发展”魅力,采取科技手段,调动思想理论课堂参与度,是当务之急,亟需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二)实践育人手段固化、创新力不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大优势在于具有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但由于诸多原因,上述“第二课堂”效果差强人意,技能与思想不平衡,突出表现为手段僵硬、创新匮乏,缺乏合理引导和改善,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工作的重要领域。
(三)改革发展面临市场经济挑战
党的十九大强调理论自觉和文化自信,由于文化市场的自发性与大众传媒的商业险,身处市场化大潮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避免的面临来自市场经济的挑战,带来了经济不良影响和负面效应,思想引领作用无法充分发挥,价值观引导受到质疑。
(四)教育现状与大数据时代发展要求存在差距
大数据时代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基于互联网开放、虚拟、隐蔽等特征,传统高校思想政治生态已然变化,“杂质”较多的网络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功能,同时也出现大数据正能量被“弱化”。
三、以大数据为依托,以“创新发展理念”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充分适应大数据时代特征,发挥创新思维,运用新技术、新方法,以科技丰富思政教学“第一课堂”,以新技术带动实践活动“第二课堂”,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微时代”。
(一)以“创新发展”为动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效果
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时代优势,将很多大学生眼里枯燥无聊而又非专业课程的“思政课”转化以生动形象、喜闻乐见的故事、人物传记,着力搭建微课堂;改变传统“填鸭式”教育模式,鼓励社会民众,尤其是青年学生 “参与到变革现实的实践之中”,在实践中获取激发民众创新欲望与创造能力的灵感与机遇。
创新也体现在“因材施教”上,强化思想引领与专业教学的有机结合,开展“课程思政”,以新思路带动思想引领与专业技能的有机融合,分门别类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如医德教育、会计诚信教育等。
(二)以“创新发展”为抓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活动、实践教学等)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阵营,针对当前出现的诸如形式僵化、内容枯燥等问题,必须坚持以创新发展为指引,调动大学生参与积极性,以趣味性强、互动性佳、育人效果优的校园文体活动为载体,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以科技手段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创建更为先进的实践活动平台,以多媒体视频、图片等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党团知识介绍、价值观教育、心理健康辅导、专业介绍、学业指导等,将德育工作细化入学生生活,将使教育效果提升到崭新的层面。
(三)彰显大数据时代优势,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微时代”
适应大数据时代要求,着力构建一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题移动互联网平台,引领思政“微时代”。构建“掌上思政微信公众平台”,从实践上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短、平、快”发展,提升其时效性。
另外,建立微信平台,强化跟踪机制,对大学生关注的重点热点予以跟踪,提升教育时效性。将日益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微课和党团微课搭建于微信平台和网络平台,促进思想政治理论微课的发展,又实现“掌上学习”的目的,具有较强实践性,既是对网络思想政治理论的实践应用,又进一步探索了科学合理发展了微信等新媒体与教育结合的途径,极大提升了教育效果。
发挥大数据优势,引领思想教育“微时代”,发挥移动终端快捷、方便、准确的特点,将微信平台的便利引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将极大提升工作实效性,提供更准确的数据,以便于教育者对学生思想意识、心理状态、学业压力等情况的了解和掌握,及时开展相应工作。注重指导与监管并重,促使大学生合理、有节制地使用网络新媒体工具,发挥微信平台的巨大优势。制定规范化的运营制度和灵活的项目化管理方法,依托网络平台和工具,应用项目化的管理方法在学生中开展“给辅导员的一封信”、“班级文化建设”、“寝室文化展示”等活动,提高活动效率和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胡子祥,余姣. 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变革及对策研究[J]. 思想教育研究. 2015(02) 。
[2]李怀杰,夏虎.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探究[J]. 思想教育研究. 2015(05)。
[3]胡纵宇,黄丽亚. 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应对[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4(13)
作者简介:
史恒(1986.05-) 男,汉族,山东泰安人,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注:本研究系科研项目“以创新发展理念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与时效性提升探究”(编号2017kyxm01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