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情况
(一)案例事件
刘某某是某民办高校本科三年级学生,该生由于进入大学后无父母在身边“严加管教”,加上大学开放式的教育,自身自律能力差,出现经常旷课、迟到,寝室卫生差,吸烟,沉迷于游戏,甚至因看不惯室友而偷其电脑等不良行为现象。辅导员及时发现其存在的这些问题,并及时给予干预。在辅导员的积极关注,学校相关部门的努力与家长的通力配合下,该生逐渐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与价值观。
(二)案例分析
经了解,得知刘某某为独生子,父亲为一名小学校长,母亲自有小孩后一直全程陪伴教育,刘某某上大学离开父母后,其母亲才从全职妈妈走向工作岗位,父亲甚是严厉,母亲甚是疼爱。通过与其家长、宿舍同学深入交流了解,初步判断有三个原因诱发其成为一名问题学生:
一是母亲的过于溺爱与父亲的过度重视,导致其行为习惯、自律能力差。大学之前都是走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从幼儿园到高中,父亲都会利用自己的人际关系为其成长受教铺路,衣食住行侍候,学习全程监督。
二是社交能力不足。独生子女与其生活的环境形成了该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该生在校基本没什么朋友,唯一一个是与其家庭条件类似,性格外向但特立独行的室友。由于对学习的敷衍了事,经常旷课、迟到、早退,不爱参加班级活动,班上同学都不爱与其交流,在寝室彻夜玩游戏,影响室友休息,寝室活动也自觉将其排除在外,导致其产生自卑心理,不善与人交往,出现一定社交障碍。
三是心理承受能力差。该生成长的环境,父亲管教严厉,导致其有一定的逆反心理,加上从小没受过挫折与否定,进入大学后很多事情都需自己独立面对,缺乏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抵抗挫折的能力,有孤僻、任性、我行我素、情感脆弱等性格特征。如该生在面对老师批评后直接在课堂上与老师对峙,后期不去上课与考试;在面对室友言辞过激的情况下,偷其电脑,在学校保卫处介入后,积极忏悔过错并一再哭诉为期保密,不要告知辅导员,更不要告知父母。
二、解决方案
(一)案例解决的方法
1.搜集信息,分析情况,积极关注
让一个问题学生洗心革面,不是很困难的事情,但要把强迫式养成教育转化为学生个体良好习惯与价值观,就需要教育者付出更多的努力。为了全面、准确了解该生情况,辅导员多次试着与该生做朋友,进行耐心深入的谈心,全面了解该生思想、心理状况,引导其认识自身存在不良行为与价值观的原因。
2.与领导、同事商讨对策
在处理该问题学生的过程中,辅导员多次与领导、同事商议对策,用专业、合理、充满爱心的方法让该生慢慢改变与成长,其中包括让该生参加心理咨询、与保卫处商讨合理解决办法、让有经验的同事做其思想工作等。
3.家長介入,积极引导
在辅导员与父母进行多次交流后,对方认识到了自身在教育小孩方法上的不足,积极激发孩子的成人感,引导其自主性。该生利用寒暑假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到贫困山区支教体验山区生活与授教带来的成就感。
4.养成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辅导员坚持“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抓住大学生富于理想、好胜心强、自尊心强等心理特点对其开展养成教育,针对脆弱和急躁的心理,注重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精神。在与学生多次交流以后,其慢慢接受辅导员,并改称“姐”,多次让其来办公室帮忙,让其戒掉打游戏的嗜好;让其参加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组织的“心理工作坊”,减轻学分压力的同时,学到更多健康心理知识;鼓励其参加创新创业“GYB”培训班,担任班级班长一职,体验到受人尊重,积极表现带来的成就感;在看到其进步后,充分给予肯定,并让其将自己的成长与感想写成文章,积极向学院投稿,让更多人看到他的改变与进步。
(二)具体效果
经过一个学期的多方努力,该生在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后,从点滴改变:学分差已由大二下学期的37分降到大三下学期的18分;从以前的旷课、逃课到现在主动上课,远离游戏,积极戒烟,诸多表现得到了老师们的肯定,班上同学的认可,与同学、老师的关系得到了很大改善;性格也逐渐开朗乐观自信,寝室卫生不再与个人卫生脱节,能很好融入集体,积极参加活动;与父母关系改善,能主动找其父亲谈心。
三、案例启示
(一)将养成教育与课堂教育相结合
1.开展养成教育活动。辅导员可将定期召开的主题班会,特色班级活动,安全教育等多种教育与学生养成教育相结合,并以学生积极参与为主,如让学生自编、自演相关主题小品,参与拍摄积极向上的校园微电影,组织相关主题投稿活动等,以培养其履行道德要求的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本案例中刘某某通过写成长文章,积极投稿的方式在不断加强对自己的教育管理。
2.鼓励学生多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发挥高校“第二课堂”作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大学不是应试教育,尤其民办高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与实践能力。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道德认知的过程,也是一个道德实践的过程。比如鼓励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参与社会服务、通过兼职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等。
(二)加强自身修养,提升业务能力
作为民办高校辅导员,面对90后、10后一代大学生,或独生子女,或成长在单亲家庭,价值观日趋多元化,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求辅导员如保姆,如知心朋友,如人生规划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修养,提升业务能力,加强学习心理学知识、职业规划知识等,以更好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疏导不良心理问题,同时,引导他们更好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与就业。本案例中针对刘某某同学身上体现的诸多问题,辅导员通过心理疏导,深入谈心,积极鼓励慢慢解开心结,同时帮其自我规划成长,慢慢积累自信,体验成就感。
(三)重视与学校相关部门、班委、家长的通力配合
问题学生的蜕变与成长单靠辅导员的谈心与督促是无法有效解决问题的,如刘某某同学学习不上进,旷课、迟到、不参加考试等需要任课老师的督促与引导;偷寝室室友电脑,触犯校规,更触犯法律,学校保卫处利用专业技能很快破案,同时应学生要求不将此事公布,做学生的思想工作;遇到学生问题,辅导员要积极与领导、同事们进行交流,探讨解决办法,同时更需要家长的理解与配合,做足家长的工作;当然,班委与班级同学的监督与关注不能少,刘某某在蜕变之路上班委全程监督与关注,积极向辅导员汇报情况。
(四)营造高校良好的养成教育环境氛围
“环境决定论”,是古往今来诸多思想家与哲人的观点,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环境对人的影响。因此,高校要培养具有良好个人修养的高质量学生,就要营造一个有利于他们养成良好习惯的校园德育环境。
1.从制度上加强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大学虽然等同半个社会,但是也要有健全完善的制度做保障。养成教育既要靠教育,也要靠规章制度与各种纪律的约束。同时要建立可行的德育评价办法。
2.加强宿舍管理。营造大学宿舍良好的人际关系、生活起居与行为习惯,除定期开展的“文明寝室”评比活动外,还可多挖掘形式多样的寝室文化活动。
3.发挥学生社团、广播、橱窗、各学院两微平台的宣传作用。
作者简介:
刘珊珊,女,汉族,重庆荣昌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一)案例事件
刘某某是某民办高校本科三年级学生,该生由于进入大学后无父母在身边“严加管教”,加上大学开放式的教育,自身自律能力差,出现经常旷课、迟到,寝室卫生差,吸烟,沉迷于游戏,甚至因看不惯室友而偷其电脑等不良行为现象。辅导员及时发现其存在的这些问题,并及时给予干预。在辅导员的积极关注,学校相关部门的努力与家长的通力配合下,该生逐渐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与价值观。
(二)案例分析
经了解,得知刘某某为独生子,父亲为一名小学校长,母亲自有小孩后一直全程陪伴教育,刘某某上大学离开父母后,其母亲才从全职妈妈走向工作岗位,父亲甚是严厉,母亲甚是疼爱。通过与其家长、宿舍同学深入交流了解,初步判断有三个原因诱发其成为一名问题学生:
一是母亲的过于溺爱与父亲的过度重视,导致其行为习惯、自律能力差。大学之前都是走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从幼儿园到高中,父亲都会利用自己的人际关系为其成长受教铺路,衣食住行侍候,学习全程监督。
二是社交能力不足。独生子女与其生活的环境形成了该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该生在校基本没什么朋友,唯一一个是与其家庭条件类似,性格外向但特立独行的室友。由于对学习的敷衍了事,经常旷课、迟到、早退,不爱参加班级活动,班上同学都不爱与其交流,在寝室彻夜玩游戏,影响室友休息,寝室活动也自觉将其排除在外,导致其产生自卑心理,不善与人交往,出现一定社交障碍。
三是心理承受能力差。该生成长的环境,父亲管教严厉,导致其有一定的逆反心理,加上从小没受过挫折与否定,进入大学后很多事情都需自己独立面对,缺乏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抵抗挫折的能力,有孤僻、任性、我行我素、情感脆弱等性格特征。如该生在面对老师批评后直接在课堂上与老师对峙,后期不去上课与考试;在面对室友言辞过激的情况下,偷其电脑,在学校保卫处介入后,积极忏悔过错并一再哭诉为期保密,不要告知辅导员,更不要告知父母。
二、解决方案
(一)案例解决的方法
1.搜集信息,分析情况,积极关注
让一个问题学生洗心革面,不是很困难的事情,但要把强迫式养成教育转化为学生个体良好习惯与价值观,就需要教育者付出更多的努力。为了全面、准确了解该生情况,辅导员多次试着与该生做朋友,进行耐心深入的谈心,全面了解该生思想、心理状况,引导其认识自身存在不良行为与价值观的原因。
2.与领导、同事商讨对策
在处理该问题学生的过程中,辅导员多次与领导、同事商议对策,用专业、合理、充满爱心的方法让该生慢慢改变与成长,其中包括让该生参加心理咨询、与保卫处商讨合理解决办法、让有经验的同事做其思想工作等。
3.家長介入,积极引导
在辅导员与父母进行多次交流后,对方认识到了自身在教育小孩方法上的不足,积极激发孩子的成人感,引导其自主性。该生利用寒暑假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到贫困山区支教体验山区生活与授教带来的成就感。
4.养成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辅导员坚持“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抓住大学生富于理想、好胜心强、自尊心强等心理特点对其开展养成教育,针对脆弱和急躁的心理,注重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精神。在与学生多次交流以后,其慢慢接受辅导员,并改称“姐”,多次让其来办公室帮忙,让其戒掉打游戏的嗜好;让其参加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组织的“心理工作坊”,减轻学分压力的同时,学到更多健康心理知识;鼓励其参加创新创业“GYB”培训班,担任班级班长一职,体验到受人尊重,积极表现带来的成就感;在看到其进步后,充分给予肯定,并让其将自己的成长与感想写成文章,积极向学院投稿,让更多人看到他的改变与进步。
(二)具体效果
经过一个学期的多方努力,该生在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后,从点滴改变:学分差已由大二下学期的37分降到大三下学期的18分;从以前的旷课、逃课到现在主动上课,远离游戏,积极戒烟,诸多表现得到了老师们的肯定,班上同学的认可,与同学、老师的关系得到了很大改善;性格也逐渐开朗乐观自信,寝室卫生不再与个人卫生脱节,能很好融入集体,积极参加活动;与父母关系改善,能主动找其父亲谈心。
三、案例启示
(一)将养成教育与课堂教育相结合
1.开展养成教育活动。辅导员可将定期召开的主题班会,特色班级活动,安全教育等多种教育与学生养成教育相结合,并以学生积极参与为主,如让学生自编、自演相关主题小品,参与拍摄积极向上的校园微电影,组织相关主题投稿活动等,以培养其履行道德要求的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本案例中刘某某通过写成长文章,积极投稿的方式在不断加强对自己的教育管理。
2.鼓励学生多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发挥高校“第二课堂”作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大学不是应试教育,尤其民办高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与实践能力。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道德认知的过程,也是一个道德实践的过程。比如鼓励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参与社会服务、通过兼职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等。
(二)加强自身修养,提升业务能力
作为民办高校辅导员,面对90后、10后一代大学生,或独生子女,或成长在单亲家庭,价值观日趋多元化,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求辅导员如保姆,如知心朋友,如人生规划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修养,提升业务能力,加强学习心理学知识、职业规划知识等,以更好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疏导不良心理问题,同时,引导他们更好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与就业。本案例中针对刘某某同学身上体现的诸多问题,辅导员通过心理疏导,深入谈心,积极鼓励慢慢解开心结,同时帮其自我规划成长,慢慢积累自信,体验成就感。
(三)重视与学校相关部门、班委、家长的通力配合
问题学生的蜕变与成长单靠辅导员的谈心与督促是无法有效解决问题的,如刘某某同学学习不上进,旷课、迟到、不参加考试等需要任课老师的督促与引导;偷寝室室友电脑,触犯校规,更触犯法律,学校保卫处利用专业技能很快破案,同时应学生要求不将此事公布,做学生的思想工作;遇到学生问题,辅导员要积极与领导、同事们进行交流,探讨解决办法,同时更需要家长的理解与配合,做足家长的工作;当然,班委与班级同学的监督与关注不能少,刘某某在蜕变之路上班委全程监督与关注,积极向辅导员汇报情况。
(四)营造高校良好的养成教育环境氛围
“环境决定论”,是古往今来诸多思想家与哲人的观点,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环境对人的影响。因此,高校要培养具有良好个人修养的高质量学生,就要营造一个有利于他们养成良好习惯的校园德育环境。
1.从制度上加强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大学虽然等同半个社会,但是也要有健全完善的制度做保障。养成教育既要靠教育,也要靠规章制度与各种纪律的约束。同时要建立可行的德育评价办法。
2.加强宿舍管理。营造大学宿舍良好的人际关系、生活起居与行为习惯,除定期开展的“文明寝室”评比活动外,还可多挖掘形式多样的寝室文化活动。
3.发挥学生社团、广播、橱窗、各学院两微平台的宣传作用。
作者简介:
刘珊珊,女,汉族,重庆荣昌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