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大鼠为模型,探讨浅Ⅱ度烫伤后不同时期局部渗液中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120只大鼠分两组。Sb组:皮下包埋海绵后再造成10%浅Ⅱ度烫伤;S组:单埋海绵对照。于伤后6,24小时,3,7,10和14天检测海绵渗液中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活性。结果三种细胞因子活性的升降规律相似。在致伤72小时内一致表现为短暂骤升和回落,72小时后又持续上升。IL-6于6小时达高峰;IL-1与TNFα于24小时达峰值。早期的细胞因子可能由局部细胞应激产生;后期主要产自单核细胞。当细胞因子活性处于各自峰值时,两组间有较明显差异。其中早期水平S>Sb,可能的原因:①组织受损Sb组更严重,致产细胞因子的局部细胞数S组>Sb组;②烫伤改变了局部组织通透性致使细胞因子外渗。后期Sb组水平持续较高;另外,IL-1与IL-6活性在S组内有显著相关,而在Sb组,仅6小时有较明显相关。提示:Sb组的修复过程更复杂、耗时。